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逐步判别分析法在海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粤西海域海洋水质评价这一问题,依照GB 3097-1997《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建立一个由400个站位组成、每个站位包含13个水质指标信息的假设随机样本,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在随机样本的13个水质指标中按其对水质分类判别能力的大小进行筛选,最终选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镉、总磷、总氮这5个具有显著判别能力的指标,并利用这5个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及水质分类图版,进而克服水质指标数据引入过多对水质评价模型的不利影响。利用上述水质分类图版对粤西海域2010年40个站位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比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的水质分类结果,其正确率为95%,说明该水质分类图版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作为解决利用多水质指标信息综合评价海洋水质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岸水质遥感评价参数的选择及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的水质评价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可通过遥感技术反演的水质参数种类远少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35项,因此遥感监测时必须反演的水质参数有哪些?利用有限的参数该建立怎样的水质评价模型?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雷州半岛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13种水质参数中的主导参数为总氮(N)、总磷(P)、化学需氧量(COD)、酸度(pH)、溶解氧(DO)这5种;再通过数理统计理论得出这5种参数对水质分类判别能力的大小关系为:COD> DO> P> N> pH,分别建立对应的五参数、四参数、三参数水质评价模型,并确定最优评价模型。即,雷州半岛海域水质遥感评价时必须反演的参数为COD、DO、P和N,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四参数模型,为后续其他海域水质的遥感监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6年4月、7月和10月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7个调查点位的盐度、悬浮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氮营养盐和重金属等15项监测指标数据,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该水域的水质,明确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15项监测指标转换提取为4个主成分,解释82.153%的方差。从时间分布来看,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在4月份水质较差、10月份次之、7月份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近河口水质较差而远离河口水质较好。影响该水域污染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是pH、COD、氮营养盐和Cd。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水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福建省海洋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能够客观地对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阈值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类海水水质污染指标浓度生成样本的方法,生成了适用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样本,并应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原理的前向多层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海水水质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评价,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到该海域的水质类别。结果表明,2004-2007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污染指标总体上在河流丰水期时比枯水期时高,2005年和2006年污染较为严重,2007年有所好转。经训练的评价模型应用于实例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泛化能力强,对海水水质评价具有较好的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天津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评价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3年7月对天津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水质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海水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80.95%站位的无机氮以及61.90%站位的活性磷酸盐为劣四类海水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评价与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北塘入海口周围近岸海域指数最高,其次为子牙新河入海口周围近岸海域,远岸海域的指数较低;影响调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为总氮和总磷。  相似文献   

6.
基于烟台市区排污混合区2009年2月的海水水质监测资料,应用模糊综合—聚类评价模型对混合区的水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对水质进行平面空间分析,进而论证混合区范围划定的合理性。该模型克服了单独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或模糊聚类分析进行水质评价的不足,结合了两者的优点。结果表明:混合区中部水质为四类或劣四类,边缘水质为二类或三类,西北部水质优于东南部。混合区相邻海域水质已达到相应的海域功能要求,可见该混合区范围的划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洋水质评价问题,建立了一套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各水质指标权重关系,继而参考权重关系依照海水水质分类标准建立分类样本,最终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实现水体自动分类的方案。该方案在粤西海域,水体分类回判符合率达到91.4%。依据自动分类结果绘制了粤西海域2008—2010年水体分布专题图,为粤西海域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近岸海域水质演化及对近海陆域生态水文格局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1-2000年对辽宁省近岸海域水质的连续监测资料,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辽宁近岸海域水质做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Pb,2000年全省近海海域各类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仅为48.1%。秩相关系数趋势预测表明:除COD有下降趋势外,其他主要污染物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无机氮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辽宁省在沿海改革开放的初期,沿海海域的水环境做出了相当大的牺牲: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陆域非点源污染对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贡献较大;各主要污染物在各海域的变化不同。生物学指标整体上显示,大连海域和营口海域水质在枯水期要好于丰水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无机氮与石油类和COD呈现出正相关关系,COD与石汕类、活悱磷酸盐和Pb呈现出弱正相关关系,水质PCA结果进一步表明辽宁近海海域水质污染除工业污染外,近海陆域非点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最大。生态水文参数的主成分分析(PCA)及与主要污染物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海海域水质演化受到近海陆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较大,无机氮受到近海陆地水开发影响最大;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受到水文过程因子的影响最大;COD和Pb受到农业开发活动的影响最大。建议在辽宁省海水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近海陆域生态水文过程的调节,实施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我国沉积物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近海沉积物监测常规指标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划分出三类沉积物质量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并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进行了示范应用。模型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沉积物质量以二类为主,具有面源和点源的复合污染特征,关键区域为漳州近岸海域;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为Zn、Cu和Pb。评价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为九龙江口底质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天津近岸海域2004-2012年水化学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芸  冯剑丰 《海洋通报》2014,33(2):215-221
基于2004-2012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污染指数、Daniel趋势检验和污染分担率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主要水质评价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评价指标的浓度整体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北部高于南部,西部(近岸)高于东部(远岸)的分布特征。无机氮的污染分担率在40%~50%之间,为首要污染物,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分别为北部和南部海域的次要污染因子。枯水期的活性磷酸盐在大港和塘沽断面显著增加,而COD则在汉沽断面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丰水期的COD在岐口、塘沽和汉沽断面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客观地对海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从阈值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类海水水质污染指标浓度生成样本的方法,生成了适用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样本,并应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原理的前向多层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海水水质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评价,通过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一句话新闻     
根据华南滨海砂矿的分布特征和近岸浅海表层重矿物高含量点和异常区,可将华南近岸海域划分四个浅海找矿远景区:广西近岸海域锆石-钛铁矿远景区,雷州半岛东西海域锆石-金红石独居石远景区,海南省东南海域钛铁矿-锆石远景区,阳江-吴川近岸海域独居石-磷钇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空矩阵方法对福建省海湾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5—2011年8月和2012—2015年5月、8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对福建省海湾划分环境单元,通过时空矩阵方法对福建省海湾水质指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4个水质指标聚成两类成分,磷酸盐和叶绿素a聚为一类主成分,硝酸盐和溶解氧聚为另一类主成分;(2)以主成分权重值为坐标,划分福建省海湾表层水体为6个环境单元,以此建立水质指标相对含量的时间序列组合矩阵,对福建省海湾水质指标变化分析;(3)水质指标时空矩阵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趋势,环境单元的指标变化模式具有同步性,指标含量变化的绝对值从叶绿素a到营养盐再到溶解氧呈轻微增长;(4)两类主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营养水平高低影响营养-浮游植物动态关系,当磷酸盐含量高于0.03 mg/L、硝酸盐含量高于0.25 mg/L,且营养盐时间周期变化显著时,叶绿素a时间周期变化与营养盐发生同步联动效应;(5)夏季福建省海湾水体生产力较低,大量陆源有机物输入、降解耗氧,表层溶解氧含量降低明显;(6)福建省海湾主要受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水体影响,富含高营养盐径流水团影响了河口及邻近海域的环境单元,而福建省南部海湾主要受台湾暖流及上升流影响,台湾暖流是东海海域磷酸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余爱莲  邓一兵  桂峰  赵晟  杨平 《海洋通报》2014,33(6):676-682
舟山市西白莲岛屿为例,通过分析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压力驱动因子,构建海岛生态压力定量评估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西白莲岛从2008年到2012年的生态压力值分别为0.2345、0.3016、0.3797、0.3604、0.3503,参照舟山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西白莲岛地理位置处于四类海水水质环境,四类海域标准值计算结果为0.5490。与四类水质比较结果显示该岛屿生态压力值均未超出岛屿承载能力,主要的压力驱动因子为填海造地,分析结果为海岛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技术学报》2000,(Z1):242-243
从天津市环保局、市海洋局获悉,按照海洋环境规范的要求,该市近期在三种水质海区,分别在三个水期对本市近岸海域水质进行了常规监测,结果表明,该市近岸海域受到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等指标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其他海洋环境质量指标保持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象山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文章根据2012—2016年象山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象山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年际变化。应用灰色预测的模型来对象山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象山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用预测结果和实际数值通过残差验证,最后模拟出今后几年的监测值,为象山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形式简洁、计算简便和普适通用的海水水质的普适指数公式,基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只要适当设置海水水质各指标"参照值"和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并对各指标的标准值进行规范变换,使所有27项指标的各级标准值的规范值都处于陆地3类水体72项指标的同级标准值的规范值范围内,从而适用于陆地水体72项指标规范值的6个水质普适指数公式也适用于27项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以厦门近海海域和长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水水质评价作实例,对指数公式的实用性进行了效果检验,并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仅6个指数公式使陆地水体水质评价和海水水质评价得到普适、统一、规范和简化,而且规范变换的思想和方法对水资源及水安全系统的研究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耀烽  丁志斌  黎炜  陈鹏  陈晓 《海洋科学》2020,44(2):161-170
为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近岸海域水质模型,总结和比较了EFDC(environmentalfluiddynamics code)、WASP(waterqualityanalysissimulationprogram)和MIKE三种模型的概念、性能、优势和局限性,介绍了其在近岸海域的应用,强调了选用合适的模型和降低不确定性是减小模拟结果误差的重要保证,对近海水质模型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 WASP和EFDC的扩展性和开发性较强, MIKE的选择性更大;虽然水质模型在近岸海域已有较多应用,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通过模型内部完善、新技术耦合以及应用范围拓宽等途径使近岸海域水质模型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海域春季富营养化现状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迅速发展,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于2014年春季对珠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就珠江口调查海域管辖城市和邻近区域的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珠江口调查海域营养盐污染较为严重,无机氮含量范围为0.213~1.963 mg/dm~3,平均值为0.888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0.009~0.063 mg/dm~3,平均值为0.033 mg/dm~3.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在珠江口上游和中游均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珠江口下游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无机氮以硝氮为主,氨氮次之,亚硝氮含量最低.珠江口调查海域DIN/P变化范围为8.5~168.0,平均值为31.8;富营养化指数E变化范围为0.3~45.1,平均值为8.2,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来自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的四大口门排入的污染物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圳西部海域沿岸和前海湾、深圳湾排入的污染物,最后是珠海、澳门和香港带入的污染物.从珠江口邻近海域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珠江口海域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对可能影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相关区域实施了全面监测。文章首先指出了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而依据2008—2012年连续5年所取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变化趋势。提出了造成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