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冷水团盘踞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近海的深底层。它是南黄海西部海域中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的水文现象。青岛冷水团的存在和变动不仅使南黄海西部的环流结构和水文状况趋于复杂,而且还影响山东近海渔场春汛渔期的早晚和鱼群的集散程度(郑东等,1983;张元奎等,1989)。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黄海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s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生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形态学特征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证明了黄海海州湾渔场和石岛渔场的鱼群样品非常相似,认为这两个渔场的远东拟沙丁鱼是同一个群体,均属九州群系。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早,渔汛盛期出现于4月25日,较2006年的5月1日左右明显提前,10℃等温线分布是早春南黄海蓝点马鲛鱼群分布与形成渔场的重要因子,而密集中心渔场往往出现于5月初;文中还讨论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期为蓝点马鲛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基于提升回归树的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峰  陈新军  官文江  李纲 《海洋学报》2015,37(10):39-48
为提高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准确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研究采用2003—2010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渔捞日志数据,以有网次记录的小渔区为渔场,以渔捞日志未记录的区域作为背景场随机选择假定非渔场数据,以海表水温等环境因子作为预测变量构建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模型并以2011年的实际作业记录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验证计算得到预报模型的AUC(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值为0.897,表明模型的预报精度较高。模型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预报渔场与实际作业位置基本吻合,其位置移动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可以用来进行东、黄海鲐鱼渔场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冷水团盘踞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近海的深底层。它是南黄海西部海域中的一个突出而重要的水文现象。青岛冷水团的存在和变动不仅使南黄海西部的环流结构和水文状况趋于复杂,而且还影响山东近海渔场春汛渔期的早晚和鱼群的集散程度(郑东等,1983;张元奎等,1989)。 目前,对青岛冷水团的温、盐特性及其成因早已有研究(郑东等,1983;张启龙等,1996;Zhang et al.,2002),但有关青岛冷水团的长期变化特征尚未见报道。作者在已有研究结果基础上,利用1959~1995年间的水温资料,对青岛冷水团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青岛冷水团的认识以及为该海域海洋水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黄海的代表性冷温性鱼类,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的资源量近年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幼鱼所占比重较大,种群丰度及补充都受到黄海冷水团的影响,作为2龄性成熟鱼种,探究其当年生和非当年生幼鱼分布和生长的季节变化及与黄海冷水团的关系对了解大头鳕的资源变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10月、2017年5和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了黄海冷水团存在时期的海洋环境特征与大头鳕幼鱼分布及生长特征的关系。研究显示,春季,幼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渔场、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非当年生幼鱼和当年生幼鱼随栖息地水深分别呈东西两区块分布。夏季,幼鱼主要位于122.00°E以东、底温低于10℃的黄海中部较深海域,有少部分分布于黄海北部,这与黄海冷水团强盛时期南北低温中心的位置有关。秋季,黄海北部大头鳕幼鱼的渔获量明显减少,仅在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大头鳕的种群密度仍较高。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盐度对大头鳕幼鱼的资源丰度指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有显著影响,当栖息地水域盐度在31.90和32.80附近,底温在8.5℃左右时,大头鳕幼鱼的CPUE较高。体长-体重关系显示,春季,幼鱼呈负异速生长,夏秋季呈正异速生长,黄海冷水团强盛时期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及初级生产力造成的丰富饵料可能是导致大头鳕夏秋季b值较高的原因,因此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对大头鳕的分布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黄渤海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问题: 黄海外海渔场面积大幅度缩减 由于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我国将失去黄海东部渔场和对马、济州岛渔场等许多传统作业渔场,海洋捕捞产量将大大减少,初步估算在日本水域将减少40万吨~50万吨,韩国水域将减少50万吨~60万吨,合计超过100万吨。在上述渔场作业的近万艘渔船将无处可去,向东再不能自由,向南跨海区受到限制,只能在黄渤海近海作业,给本已超负荷的近海资源增加新的压力,使保护资源、恢复资源变得更加困  相似文献   

8.
海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是个海洋资源大省,其海域历史上是一个大渔场,总面积在22万km^2以上,渔场内有黑潮和其分支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及长江径流为主的近岸低盐水系.浙江渔场分为舟山渔场、舟外渔场,鱼山渔场、鱼外渔场,温台渔场和温外渔场等六个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浙江省的海洋与渔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冬季南黄海和东海水系进行了划分,水系分布与渔场位置大体一致,是通过分析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黄海水产研究所“ 北斗”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 1985年 1月和 3月的温、盐及鳀鱼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南黄海和东海水文状况及其与鳀鱼渔场的关系。提出了鳀鱼越冬期间的适温范围大约在8°—15℃之间,最适水温为 10°—12℃。中心渔场多位于水温为 11℃左右的暖水或冷水舌的舌锋区,并随 11℃水舌的变动而发生渔场位置的变化。这一结果对有效地开发利用鳀鱼资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60—1980年春季的水文资料,以温度和盐度作为主要指标,根据聚类分析逼近温盐图解,结合对该海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对烟台、威海及石岛近海春季的水团结构演变及其和渔场、渔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及青岛外海的冷水团,以及黄海暖水团的强度与位置的变动,对春季渔期的早迟以及渔场位置的变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季北黄海西部冷水团强度的年际差异及其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北黄海西部的烟威渔场,在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鱼虾集群条件和渔场位置的变化,受北黄海冷水团的强弱影响很大。尤其是春季,是冷水团形成的初期,水体不稳定,其影响就更为明显。在冷水团强度强的年份,鱼群活动偏向近岸,垂直活动较差;在冷水团强度弱的年份,鱼群分散,垂直活动明显。所以,摸清冷水团强度的变化,对了解春季  相似文献   

13.
黄海浮游动物的基本生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海由于它在国防、水产、海运上的重要地位和在海洋学上的意义,解放后我国曾多次进行了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调查、水产资产调查和污染调查。这些调查大都包括有浮游动物调查项目。日本历来的渔场调查和70年代黑潮国际联合调查,也有涉及黄海浮  相似文献   

14.
东海北部冷涡区温盐度和海流观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州岛西南的东海北部海区是东海陆架区的重要渔场之一;南去的黄海沿岸流、黄海冷水,北去的黄海暖流和台湾暖流等在这里相汇,夏季上层还有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该区地处浅海陆架区,受潮汐和气候的影响很大,水文要素不仅有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且有明显的短周期变化。因此,该海区的海流、水文状  相似文献   

15.
王可玲 《海洋科学》1987,11(1):52-53
本文以大连海洋渔业公司1953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分析论述了黄海牙鲆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牙鲆的分布与洄游,并提出了增殖黄海牙鲆资源的几条途径:1.进行人工放流以增殖资源;2.开展幼鱼放流;3.以增殖黄海北部渔场资源为主,兼顾全局;4.应充分重视牙鲆在鲽鲆类中恢复能力较强的特点,发掘其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丁永敏 《海洋科学》1987,11(1):48-51
本文以大连海洋渔业公司1953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分析论述了黄海牙鲆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牙鲆的分布与洄游,并提出了增殖黄海牙鲆资源的几条途径:1.进行人工放流以增殖资源;2.开展幼鱼放流;3.以增殖黄海北部渔场资源为主,兼顾全局;4.应充分重视牙鲆在鲽鲆类中恢复能力较强的特点,发掘其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东海浮游端足类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蒋玫  袁骐  陈亚瞿  王云龙 《海洋学报》2004,26(5):132-138
分析了东海端足类数量分布的时空变化,并就其与环境因素及鲐鯵渔场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本区端足类数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显著,其分布状况与黄海冷水、江浙沿岸流、台湾暖流以及黑潮在本区运动消长有关,与鲐鯵渔场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东、黄海围网渔场鲐鲹鱼产量的年际变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2002年我国主要渔业公司灯光围网船在东、黄海的生产统计资料,利用Marine Explorer4.0软件进行渔场分布绘制和年际比较,利用空间距离聚类法对南、北两大渔场的产量重心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产量渔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26°~28°N、122°~124°E和北部的32°~38°N、123°~125°E海域.年际间渔场分布及其产量重心有所变动,北部渔场分布范围较大.渔场产量重心分布变化与海洋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关系,1998年6~7月由于沿岸冲淡水势力较强,造成了7月份围网渔场产量重心明显向东偏移.  相似文献   

19.
黄渤海蓝点马鲛短期渔情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晟  周彬彬 《海洋学报》1988,10(2):216-221
本文报道了水文环境因子在生殖洄游群体的短期渔情预报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了春汛水温、盐度、气温等因子与渔期及中心渔场的相关程度.预报的主要参考指标是:(1)利用4月上旬表层水温作为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ius(Cuvieret Valeniennes)初鱼期的预报因子,其准确率较高;(2)利用4月上旬表层水温10℃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和位置,可作为判断蓝点马鲛中心渔场的范围和位置的重要指标.生产实践证明,1972年以来的十余年的蓝点马鲛汛期预报,正确率较高,此预报方法,在群众流网渔业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取得了较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吕四、嵊山、大陈渔场位于我国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区,每年冬、春两汛有十几万渔民,几千条船进行捕捞生产,还有成万条海运船舶在北海区航行。根据解放以来27年(1952-1978年)资料统计,春季气旋大风和冬季强冷空气大风是造成三大渔场海损事故最重要原因之一,在该海区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船只沉没、人身伤亡有19次。为此本文对三大渔场历年来造成海损事故进行气象分析,以期起到避免海损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