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土资源是对一定地域内所有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主要由水、土、气候、生物、矿产、风景名胜等单项资源组成。从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把一地的国土资源看作由各单项资源子系统构成的多维复合资源系统。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国土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因此,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国土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制定区域国土规划时,把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作为总体战略目标之一,主要是指国土资源系统开发利用在总体上“合理”和“有效”,必须由各单项资源子系统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相互协同来保证,因此,各单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作为总体  相似文献   

2.
山区资源开发的互补转换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从结构与功能上对山区资源进行重新分类及相对优劣势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山区资源的“山区资源开发互补转换理论”.  相似文献   

3.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新课程不仅建立了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还倡导教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锂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料”,已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都离不开锂原料。有机构预测全球锂需求量将从2017年24万吨增加到2025年的83万吨LCE(碳酸锂当量)。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锂资源富集地,为探讨青海盐湖锂资源的合理开发规模,分析了锂盐开发的矿床特性、钾肥规模、开采方式、盐田精制浓缩工艺等影响因素,以察尔汗盐湖为例计算其开发规模,提出“先锂后钾”重点研发低含量卤水提锂技术、全流程工艺优化、构建锂资源产业集群等建议,将有利于科学规划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促进我国盐湖锂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课程资源存在方式来看,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隐性课程资源也叫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它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为强化铁、铜、铅、锌、稀土、钾盐和萤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国土资源部制定了铁、铜、铅、锌、稀土、萤石、钾盐等7矿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并于近日发布实施。据介绍",三率"指标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对达不到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层荒漠”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谷松  彭华  闫罗彬  陈智 《地理科学》2016,36(4):555-563
“红层荒漠”是一种分布在红层母岩上的特殊土地退化景观,又称为“红层劣地”。其形成过程被称为“红层荒漠化”,指红层区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土地生产力衰竭的极端土地退化过程。红层荒漠在粤、赣、湘等南方湿润区有较多的分布,荒漠化严重的区域一般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研究红层荒漠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多年丹霞地貌的研究成果,认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红层荒漠具有景观独特、资源稀缺、颠覆常识、生态科普、综合构景等特性,具备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与很强的开发可行性。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特色强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重视生态农业旅游和科普旅游等开发方向,可开发成为红层荒漠观光、红层荒漠科教旅游、生态农业示范旅游、红层荒漠山水旅游、红漠乡村旅游以及摄影主题旅游等景区。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从资源特点、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实际进行合理的谋划,与周边同类景区错位发展,与邻区其他景区加强联合,实现区域旅游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湘粤赣省际边界区“红三角”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条件的基础上,从开发空间结构、时间序列和参与主体三个维度探讨并构建了基于共生理论的“红三角”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共生组织和共生行为模式,并通过构建共生模式5圈层结构图阐述了“红三角”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此圈层结构模式也能为省际边界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面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应用出发提出的承载力评价路径,可为中国制定和完善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规范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黄金、煤炭、冶金、有色金属、非金属、油气、化工7大行业矿山"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金、铁、煤等22种重要矿产"三率"水平及技术现状全面查清。7大行业"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由各自行业协会承担,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其中,黄金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全面掌握了全国黄金矿山"三率"水平和采、选及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建立了全国黄金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数据库,制定了《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量统计和GIS分析方法研究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特征及资源群开发潜力,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目的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海上交通、商业贸易、文化融合和宗教文化4大类及12个亚类;(2)从整体空间结构看,资源呈集聚型分布,形成“一带四区”格局,即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带状区域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极核区、以漳州和福州为中心的两个高密度区、以莆田为中心的次级密度区;(3)从各类型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看,海上交通类资源在沿海港口处高度聚集,商业贸易类资源在福州和泉州的城区及内陆山区河流两岸聚集,文化融合类资源高度聚集在泉州、漳州和福州,宗教文化类资源以泉州为中心在沿海广泛分布;(4)从资源群开发潜力看,泉州为开发潜力最大城市;宗教文化类资源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类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构建以“点-轴-网”为格局的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12.
矿区地表破坏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矿业开发造成的地表土地资源破坏及其类型特征,阐述各种土地类型合理利用方向,总结出单一和复合两类7种模式。提出今后土地质量演化和“土壤资源库”是地表被破坏土地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林三益 《山地学报》2000,18(5):400-401
西部开发的基础是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 ,而水能资源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优势资源之一。我国水能资源的 70 %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等省境 (表 1 ) ,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最强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大对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 ,兴建一批骨干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加快实施“西电东送” ,满足东部地区电力市场需求 ,是调整我国电力结构 ,逐步提高水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的客观需要。表 1 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基本情况 (据程念高 《水力发电》 ,1…  相似文献   

14.
1986年9月25-28日,在黑龙江省尚志县,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和黑龙江省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区域发展与东部山地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省的山地资源,发挥占全省土地面积2/3的山区优势。会上反映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研究近况。 会议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秘书长徐承瑞工程师主持,学会理事长陶忠信副教授致开幕词。 与会者涉及的内容有: 1.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开发应作全面考虑,反对“林农”分家、“山水”分户的倾向,林业、农业、矿产和多种经营等应结合为一体,组成合理的山地经济优势,讲求山地综合开发效益,使当地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合理定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上广  丁金宏 《福建地理》2006,21(2):3-5,15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资产,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源无价,造成了资源开发的“无偿、无序、无度”状况。因此,如何对自然资源合理定价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定价理论和当前自然资源定价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自然资源定价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地区差距的主通道、可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经济带,论证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提出“适度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并对水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商丘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古迹独特、种类齐全、知名度较高四大特点,并从游览价值、交通条件、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对商丘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分析了商丘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开发不够和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认为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是:短途旅游中心或地域性旅游中心。提出以“豫04”省道为轴线,以永城芒砀山旅游区、睢阳古城旅游区和睢县北湖旅游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加快开发,重视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旅游宣传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耀生 《地理教学》2000,(12):28-29
“中国土地资源”一节由“开发”、“分布”、“国策”三大项组成,共有七幅图表。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晓路  吴丹贤  周侃  廖柳文 《地理研究》2019,38(10):2458-2472
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所提出的“开展基础评价”和“绘制规划底图”两项主要任务中,城镇适宜性的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强探索性的工作。以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设想为依据,对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和内涵、空间关系、相关规则进行深入探讨,确定了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结合福建省空间规划的案例,分析了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不同于以往各部门开展的空间性规划,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基础评价之上,这使得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布局在资源环境本底方面得到合理保障,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也有了较为科学、客观的依据。此外,把基础底图的研制与城镇发展潜能、城镇开发指向的评估,以及开发建设的规模管控、空间管控、开发强度管控系统地整合起来,使得规划底图的随意性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实践表明,本文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这一尝试可为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