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前人研究认为,库车1949年71/4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褶皱系,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依西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库车-柯坪构造带中.有关71/4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而与库车-依西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秋立塔格断裂和黑孜尔断裂是穿过黑孜尔水库的活动构造带。黑孜尔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以来的运动特点。该地区发生6级左右地震有10年左右间隔的特点。1999年库车5.7级地震发生以后,库区地震活动目前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在未来3—5年内,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1998年7月28日拜城5.5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其选择性破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7月28日拜城发生5.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秋立塔格断裂。在拜城农贸市场发现,地震在人工改造地形条件下,有选择性破坏现象。拜城地震迁移与伽师地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疆古地震研究是地震科技联合基金会资助课题,从1987年6月至1989年3月近两年的工作,对新疆境内的昭管站、博罗霍洛、卡兹克阿尔特、秋立塔格和博格达—哈尔里克五条断裂重点地段进行了古地震普查与开挖工作,至此,已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取得如下成果: 1.对地震断错地貌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把地震断错地貌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  相似文献   

7.
韩鹏  刘迁迁  孙振添  魏东平 《地震》2014,34(4):1-11
在全球板块的很多地方,包括俯冲带、大洋中脊、甚至大陆板块的内部等,地震各向异性都与板块绝对运动图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者与板内应力场的优势取向一致。本文统计分析了全球9个包含主要俯冲带的板块边界内板块运动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板块的绝对或相对运动控制着板块边界的地震各向异性和应力场特征,尤其是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边界带处的影响十分明显;从计算结果还可以看出,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要好于板块绝对运动。在包含俯冲带的板块边界处,由于俯冲机理的复杂性和控制因素的多样性,使得俯冲带处两者的相关性较为复杂,不同深度来源的各向异性表现出不同特征,且应力状态受多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板块的很多地方,包括俯冲带、大洋中脊、甚至大陆板块的内部等,地震各向异性都与板块绝对运动的图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者与板内应力场的优势取向一致。本文统计分析了全球9个包含主要俯冲带的板块边界内板块运动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板块的绝对或相对运动控制着板块边界的地震各向异性和应力场特征,尤其是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边界带处的影响十分明显;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要好于板块绝对运动。在包含俯冲带的板块边界处,由于俯冲机理的复杂性和控制因素的多样性,使得俯冲带处两者的相关性较为复杂,不同深度来源的各向异性表现出不同特征,且应力状态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对于该区域两者的相关性则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球分区、带历史震例总结对比方法,研究近代(1890年后)发生的103次8级以上地震,约占全部地震发生数的0.5。选择在震前几年强震活跃过程中出现率较高的10项特征,作为8级地震中期预测的经验性依据,统称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它们可能反映主震破裂区及附近中短期阶段应变释放的演化过程,有一定的构造物理背景。预测全球2009年7月至2015年8级地震可能发生地段,共5处危险区和9处注意监视区。实际对应结果是:在其中4处危险区内发生6次8级以上地震(有两次双震);在3处注意监视区内发生4次8级以上地震。预测时段内全球也只发生这11次8级以上地震。虚报的注意区中有6处都在大陆内部,预测喜马拉雅带中段及太平洋周边发生的10次8级以上地震,获得较好对应,可供大地震趋势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6—2018年3期华北地区流动地磁矢量原始测量资料, 经数据计算获得2期华北地区和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及邻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在张家口段(西段)与北京段(中西段)分界处和北京段(中西段)与唐山段(中东段)分界处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如水平矢量存在转向和幅值变化, 磁偏角与磁倾角具有正负异常高梯度带的特征, 这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构造分段性特征密切相关。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位于燕山块体与华北平原块体之间, 两者运动的平动速率之差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左旋走滑的直接动力来源, 而各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之差很可能是岩石圈磁场空间变化分段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远场前兆,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地震中南侧形成了一个Ms≥5地震空间;整个藏北地震带ML≥4.0地震活动减弱;在震中东侧940km处的青海德令哈地应力和距震中600km处的格尔木水温出现了短临异常,还对该地震发生的背景和震后调整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张家口—渤海构造带(下文简称张渤带)为地处华北地区的活动构造带,走向NW,规模巨大,构造复杂,沿走向与NE向断裂带形成多处交汇。以地震对应概率谱计算为核心的地震前兆异常识别法(简称ECRS方法)由王海涛等(2008)提出,后被应用于不同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分析(唐兰兰等,2011;冯建刚等,2012;卢显等,2012;李红等,2017)。本文采用此方法,以张渤带为研究区,建立该构造带各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概率谱数据库,通过回顾性震例研究和外推式预测,开展中强地震前综合异常识别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疆黑孜断裂近期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讨论的黑孜断裂(又名秋立塔格F_2断裂)是我国天山南缘秋立塔格褶皱山系中的一条活动断裂。从1972年起,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黑孜地区先后跨黑孜断裂进行水准、基线定点观测,并在新疆地震局配合下,在该处架设地震仪,监视黑孜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黑孜水库的设计提供场地工程烈度资料,后来这项观  相似文献   

14.
力学上,地震可以看作在应力场作用下由于断层带介质的突然损伤或软化导致的断层带失稳事件.本文基于这个地震动力学模型,利用一种可以模拟断层大位错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2011年MW9.0东日本大地震(Tohoku-Oki)的动力学破裂过程.比较了无障碍体和具有不同刚度障碍体的断层带模型产生的断层位移、位错和应力降.主要结果表明,障碍体的存在并不明显地改变障碍体区域的初始构造应力场.对有障碍体情形,准静态结果显示断层上盘最大逆冲位移和最大剪切位错分别为51m和58m,均发生在海底表面海沟处,与无障碍体的结果(最大剪切位错约55m)相比差别不大;下盘最大倾向位移(-10m)并不与上盘最大值出现在同一位置,而是在障碍体处.障碍体处剪应力降(约11 MPa)大于周围非障碍体区域.障碍体处正应力降的最大值约为3 MPa.模拟结果似乎不支持海山是导致本次地震异乎寻常大位错的原因,而倾向于断层带剪切刚度在地震过程中极度损伤或软化.  相似文献   

15.
田勤俭  张军龙 《地震地质》2008,30(1):324-332
阿尔泰构造带的活动断裂主要为NW—NNW向。按构造位置可分为阿尔泰西缘活动断裂带、阿尔泰中央活动断裂带和阿尔泰东缘活动断裂带。阿尔泰东缘活动构造带由科布多(Hovd)活动断裂带、哈尔乌苏湖(Har Us)活动断裂带2条大型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和中间的挤压盆地带构成。在2条走滑断裂带上,前人发现多处地震地表破裂带。通过对阿尔泰东缘构造带中南段地区的野外调查,在哈尔乌苏湖断裂带中段的Jargalant断裂、科布多断裂带南段的Tugen gol断裂上新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其中,沿Jargalant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50km,右旋位错量约4~5m,是一次规模大、活动较新的破裂事件。可见,在阿尔泰东缘活动断裂带的不同断裂段上均有保存较好的地震地表破裂,显示阿尔泰东缘是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方法确定2003年大姚6.2级、6.1级地震序列的分布和震源区的速度结构.该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区的速度结构,然后在该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对地震重新定位.结果表明:① 大姚6.2级地震序列明显分为地震较密集的东南段和地震较稀疏的北西段,而且这两段存在一定的错动,速度结构也显示出高、低速交界带在错动处具有转折特点;② 大姚6.2级地震序列在深度上呈"V"字形分布,这与该地区呈倒三角形分布的低速体相对应,即余震主要分布在高、低速交界带附近;③ 大姚6.2级、6.1级地震的破裂区都位于倒三角形低速体的东南侧,6.2级地震沿高、低速交界带往下破裂,而6.1级地震沿高、低速交界带往上破裂;④ 6 km深度的速度分布显示震源区具有高、低速度体交替呈四象限分布特征,而且余震主要沿北西向的高低速交界带分布;⑤ 大姚6.2级主震的东南侧的高、低速交界带处的低速体速度值较北西侧低速值高,其对6.2级地震往东南方向破裂具有阻碍作用,即东南侧处于能量积累状态,有利于6.1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用双差定位结果分析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博  高原  石玉涛 《地震》2013,33(1):12-21
华北地区北部是阴山—燕山隆起区、 华北平原和太行山隆起的交界处, 区域内地震活跃, 北部有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张渤带), 西邻山西地震活动带。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华北地区2006—2009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 结果显示, 近年来华北地区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张渤带上, 总体呈WNW向分布。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0~20 km的中上地壳, 占地震总数的96.3%, 有大约57.5%的地震分布在10 km以上的地壳内。 张渤带东部的唐山地区是该地震带上地震最密集的地区, 地震分布与区域内的断层有密切关系。 华北平原中南部的邢台地区也是地震相对较密集的区域, 定位结果显示, 邢台地区的新河断裂可能深达Moho面, 在该断裂的下方可能存在速度异常体, 把邢台地区西南部的地震活动从空间上隔离成上下两部分。 沿新河断裂的地震分布出现异常, 在深度10 km处, 地震分布由北东向西南逐渐与上部的地震分离, 震源深度逐渐加深, 最深可达30 km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北地震带的范围及其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北地震带是最近提出的概念,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本文试图从该带发生的地震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的角度,叙述该地震带的范围及其地震活动性的特征。 我们看到此带基本上沿东经104°线从北向南延伸,北纬33°处被分为南北两段。强地震似乎从1700年以来,正从北段向南迁移,表明两段可能是连接的。这一点,从近代该带上发生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也有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天山带强震迁移的11年周期,发现两者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处低潮时,地震易在乌恰地区发生;而太阳黑子处高潮时,地震则迁移到乌什附近。1985年8月23日乌恰M=7.6级地震,正处于太阳活动第21周的谷值,其震中纬度与强震迁移曲线所预示的纬度值仅差0.14°。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Mw9.0)后发生的大海啸被认为是由延伸至日本海沟处一条俯冲带浅部的断层破裂所致.这是不同的地震和大地测量反演程序所揭示的结果[1-2];然而,精确的同震位移逆倾斜向上极限值仍然没有被明确界定.在此,我们介绍了地震前和地震后穿越破裂带内的海沟重复进行的多波束水深测量结果,以估算其逆倾斜向上极限值,并量化海底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