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国家攀登计划所属的重大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课题所布设和施测的GPS网的高精度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构造块体的运动模型.认为目前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已可以提供有关中国大陆构造块体水平运动的可信信息.得到的运动模型的初步结果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测区域的运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地震活动、地震危险性的关系.认为初步的观测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2.
大陆内部形变及其动力学机制是地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多年来存在很多争论。大陆构造形变场模型研究对于大陆内部形变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大陆形变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观测数据的增加,大陆构造形变场模型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与此同时,大地测量技术特别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忠淮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3,25(5):512-527
对1999年7月第22届IUGG大会以后的4年期内,中国地球物理研究在岩石圈结构和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主要进展作了简要评述.这些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性岩石圈物性结构的研究,利用深地震测深剖面对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勘查,利用GPS观测研究大陆内部的现今运动和变形,青藏高原动力学研究,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球物理勘查及动力学机理研究,沉积盆地的地球物理勘查及演化过程研究,以及板块动力学研究, 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GPS观测计算地应变率中,应变率的误差分布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Monte Carlo技术,利用GPS观测的速度计算地应变率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利用带有误差的GPS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独立的应变率重复计算,然后运用统计方法给出了应变率分量及其误差的分布. 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及中东部地区地应变率的东西向、南北向及剪应变率分量的误差相对较大,但整个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应变率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由GPS观测计算应变率的误差主要决定于GPS观测速度的误差, 在变形小的区域(如中国东部地区),目前GPS的观测精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地应变率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东三旗台站的GPS、 体应变和水位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PBO计划用GPS、 体应变等方法研究板缘变形。 GPS、 体应变、 地下水同步观测在东三旗台已有二年半的时间, 对该台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不仅能观测到固体潮和地面沉降, 还观测到了地壳变形异常。 由此可见, 对于板内土层GPS连续观测站的研究是GPS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地震预报研究的主攻方向: 动力数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国际性科学难题,怛在强化各种减轻地震灾害措施的同时,仍须把地震的监测和预报作为中国地震局最为重要的任务。为此,需要高举攻克地震预测难题的旗帜,打破长期以来地震预测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近年来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和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战略。以GPS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巨型高分辨率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技术以及电磁阵列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从布网观测走向阵列观测已经成为21世纪地球物理观测研究发展的基本方向。上述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为地震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为此,需要积极借助数值天气预报的经验,打破经验性地震预测的局限,把研究的注意力尽快转向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地震数值预报。以地震数值预报为目标的GPS阵列地壳形变连续观测,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地壳动力学,地震孕育和破裂过程的理论、模拟试验和实际观测,数据同化和计算软件的开发应成为今后研究发展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强化多学科,多部门的组织协调,尽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地震动力学数值预报的科学试验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地震局GPS观测技术应用于1992年开始,起步早,发展快。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地震局在“九五”、“十五”期间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的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历程,重点对“十一五”期间正在进行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项目进行了介绍。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应用中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述,并利用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福建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十一五”结束后,福建GNSS连续观测站达到41个,将成为我国大陆GNSS连续观测站最多、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这将有力地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攻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武汉召开的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处理、解释研讨会,会议讨论了在我国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GPS观测资料处理规范,并研制我国自己的高精度GPS观测数据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高频GPS单历元精密定位的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恒星日滤波和空间滤波、以及观测精度和噪声特点,并着重介绍了由此衍生的GPS地震学的发展状况.随着观测技术和单历元数据处理方法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多系统GNSS(GPS、GLONASS、Galileo和BEIDOU)的融合以及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改正等高精度定位产品的实时发布,高频GPS精密定位技术将在地震科学领域的应用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延兴  沈建华 《中国地震》1993,9(3):256-263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监测地壳运动进行地震预测的新手段。华北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监视区。应用GPS技术在华北布设了一个四维地形变监测网。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方法和措施,首次观测获得了高精度的成果,为今后大震预测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青藏高原地壳形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琪  游新兆 《地震地质》1996,18(2):97-103
通过对拉萨、日喀则地区两条基线的观测结果分析,得到了拉萨地块近南北向地壳形变率为(7.0±2.3)mm/a及近东西向(7.4±2.3)mm/a的形变速率,与震源机制解的结论十分接近。同时监测到相对于拉萨南北向7.3cm和东西向4.1cm的震后形变位移,显示出GPS在地震监测及与地震相关的地壳形变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Ground-based dual-frequency GPS observations can be used to create images of electron density. This is well established for the Arctic ionosphere; here one of the first results is presented for the Antarctic. In this study, the GPS receivers in the Antarctic are supplemented with another GPS receiver onboard CHAMP.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technique for investigating geophysical events, for example, an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period on 11 February 2004. The images have been validated by in-situ measurements from DMSP and CHAMP satellites, as well as Super Dual Auroral Radar Network (SuperDARN) convection patterns, which are able to confirm the location, presence, and transportation of large-scale plasma patche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the convection still dominates in the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soft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polar cap may play a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ar patches.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future multi-instrument studies of the Antarctic.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频GPS技术进行强震地面运动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高频(1 Hz) GPS在地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全面比较了高频GPS与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认为高频GPS可为后者进行有效的补充;分析了高频GPS应用于监测短周期强震地面运动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处理方法和实际的地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高频GPS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的研究,对我国开展高频GPS数据的处理方法与地学应用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误差分析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空间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方法的主要误差源,其中包括信噪比误差,精密定轨误差,电离层模制误差,多路径效应和时钟改正等误差,并且介绍了国内外在无线电掩星领域的一些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gives a report on geodetic activities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 of the North Italian earthquake of May 1976 situated in the town of Gemona. The Gemona network was installed in 1989 as a regional monitoring network with seven points and an extension of 10 × 10 km. It is shown how this regional network is connected with other local networks in the Friuli region and how 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GPS-Alps-traverse. The paper outlines the method for combining GPS and terrestrial data types in a 3-D concept, as well as for transforming and mapping GPS-results for a respective combination with terrestrial data in a classical (2-D, 1-D) concept. The accuracies which could be realized by combining GPS and terrestrial data and some respective sensitivity studies are described, also stressing the comparison of GPS against classical terrestrial data types.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results, which have been evaluated with the hitherto available data.  相似文献   

17.
魏娜  施闯  刘经南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9):3080-3088
GPS技术能以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监测地表形变.但由于测量原理的不同,GPS监测的地表形变与GRACE存在差异.本文比较了ITRF2008-GPS残差序列与基于CSR的RL05版本的GRACE球谐系数的地表形变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GPS和GRACE的周年变化在高程方向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水平方向的差异明显.重点分析了影响GPS/GRACE地表形变差异(尤其是水平方向)的三个因素:不同GPS站时间序列间的不确定性,热弹性形变和区域形变.GPS站地表形变本身的不确定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GPS/GRACE间的差异(特别是水平方向).结合热弹性形变理论指出,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弹性形变也是导致GPS/GRACE的南北方向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利用GPS数据研究地表质量负载时,必须消除热弹性形变的影响.区域负载对GPS/GRACE水平方向差异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对欧洲区域.  相似文献   

18.
GPS技术监测地壳运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光保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3):302-307,310
回顾了GPS观测技术应用于地壳运动与形变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重点介绍了水平应变的计算方法与描述地壳运动与形变场的各种数学物理方法,讨论了提取地壳运动与形变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分析及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物理大地测量研究基本原理入手,论述了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重力/水准法、GPS/水准法及GPS/重力法,对它们的特点、优劣以及适用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后450天的GPS观测资料显示了几十到几百毫米的地表位移.下地壳的震后黏性松弛和断层无震蠕变产生的震后滑动是用来解释地表震后变形的两个主要机制.本文利用接触问题的黏弹性有限元(LDDA)方法,以GPS观测数据作为约束,分别考察了黏性松弛和震后滑动机制对地表震后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黏性松弛机制产生的地表位移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通过试错法由震后GPS观测约束得到的下地壳黏度为1017Pa·s,而上地幔黏度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考察震后滑动机制对地表变形的影响时,在LDDA方法中结合了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结果显示震后滑动机制不能很好地解释震后450天的观测数据,它产生的地表变形只在震后50天内与观测大致吻合,之后位移值基本不随时间变化.这些结果有助于增进对集集地震震后变形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