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1911~1994年地震资料,详细讨论了西藏地区强震活动分期、特征及其趋势,并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该区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和发震概率。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经历了3个强震轮回,目前正处于第Ⅳ轮回平静幕结束、新的活跃幕即将开始之际,未来活跃幕内将出现数组地震丛集现象,1995~1996年发生MS≥6地震的累计概率为80%~87%,发生MS≥6.5强震的累计概率达60%~76%。  相似文献   

2.
依据地震活动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7级以上强震的时间结构,研究了地震幕内强震成组的规则性。给出了地震活动幕的三条判据,即高震级(Ma≥(7)1/2)、短时段(△t<6年)和低k值(K<10)。并由平静幕强震组的参数值判定其后地震活动幕首发强震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基本特征与地震大形势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对华南地震区地震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及地震能量释放特征进行了新的研究。指出强震主要集中发生在东南两端,目前的第二周期将在2020年前后结束,本世纪本(第四)活动幕将延续到2003年前后结束,今后6级以上强震主要会集中在粤桂琼交界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5.
孙文斌 《地震》1994,(5):65-70
利用日本海区丰富的震史资料,研究了该区强震活动时一空变化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据,将19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划分了三个地震轮回。文中讨论了各幕的持续时间及其强震的频度分布,同时还分析了各轮回的强震地区分布,探讨了每个强震高潮主体活动区形成特点,这些结果可作为研究日本海区强震高潮到来和结束的标志以及为判断未来主体活动区等强震预测问题提供线索。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大陆强震高潮与日本海沟地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朱红彬  李红  邢成起  韩孔艳 《地震》2010,30(4):114-123
本文通过分析、 研究华北地区第三、 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认为: ① 华北地区第三、 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 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 未来第5活跃幕首发强震前, 以发生中强地震作为序幕的可能性较大; ② 华北地区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 对其后活跃幕首发强震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一定指示作用。 由于华北地区可能即将进入新的强震活跃幕, 该研究对判断华北地区未来强震趋势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国英 《内陆地震》1990,4(1):50-56
本文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1880年以来Ms≥5.0的地震资料,研究了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应变能的释放逐步衰减,一百余年内地震活动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活动期。同时,活动期内地震活动又具有交替起伏变化的特点。因此,活动期又可分成五个活动幕和四个平静幕。分析讨论了各幕地震活动及研究区内强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苏鸾声 《内陆地震》2000,14(1):78-83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对滇东地区强震幕式活动与强震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登 《地震研究》1997,20(4):365-372
滇东地区的强震活动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已为众多的地震学的研究所证实,但进入第Ⅴ幕第5个强震活动时段后,仅发生了1次6.3级地震,从而改变了本世纪以来前4个强震活动时段的强震活动次数(最少2次)与强度,这就经起人们的关注,是否再次发生比6.3级更大的强震?一直困扰着人们。所以许多学提出不同的认为企图解释这一问题。作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看法并对滇东地区的强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空间、 时间尺度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并以此分析了其后我国大陆的强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活动呈现为100年左右丛集性时间过程, 具有地震平静、 地震丛集、 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和丛集发生后的调整等时间特征;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表明, 目前该地区可能处于8级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时段。20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7级强震的时间活动过程明显受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时间进程的影响, 在8级地震活动的1900—1955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不显著, 而在8级地震平静的1956—2000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清晰; 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标志, 受大三角地区8级左右巨大地震活跃控制, 中国大陆可能将进入一组新的幕式活动不清晰的、 类似于1900—1955年的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邻区的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张国民 《地震》1996,16(3):211-218
研究了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大陆周边4个地震带地震活跃期与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的准同步性和它们目前的活动水平;二是欧亚地震带西部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呈出现明显的超前或滞后性;三是中国大陆邻区6个地震区的强震与中国大陆活跃期的开始或与中国大陆强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震活动周期及迁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许恒 《内陆地震》1992,6(1):71-78
根据中国历史地震资料及现代地震观察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震活动时间上的周期性及空间上的某些迁移特性。发现:地块周缘的地震活动有700—900年的活跃期;300—400年的活跃幕;20—30年的活跃段。在活跃期中,大震有绕地块周缘逆时针迁移趋势;在活跃幕、段中,中、强震有绕地块周缘顺、逆时针相间转动迁移趋势,并有对角、对边及反向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活动性和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地壳应力特征、7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和强震活动和活动构造的关系。利用灰色预测理论预测了块体周缘未来5a内的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14.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宣  郑大林 《地震研究》1995,18(3):221-226
作者等仔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从1725年到现在的地震资料,并利用乌莫洛夫T─S、M为参数的作图法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绘制了地震活动图件及地震发生概率曲线以及M─T图和鲜水河断裂应变释放曲线。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鲜水河断裂带自1725年到现在可分为两个大的活动周期,其中6.0级以上地震有由康定依次向甘孜迁移的特点。在每一个大的地震活动周期中,地震基本上两次重复由康定向甘孜迁移的过程,而且较强地震多发生在第二次迁移过程中,1982年甘孜地震标志着断裂带在第二幕地震活动高潮中,中强震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由断裂带东南端向西北端迁移的过程。同时考虑到断裂带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估计鲜水河断裂带目前已进入新的平静阶段。前两个大的活动周期之间,平静了近一个世纪。按历史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估计在新的活动期地震仍将从康定方向开始,逐步向甘孜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角度,对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段的地震构造环境具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明显属于不同模式。其中下辽河—莱州湾段属群集型地震活动类型;潍坊—嘉山段属特征型地震活动类型。对于下辽河—莱州湾段,未来应注意在新的活跃期或活跃幕到来时群集型强震、中强震的连续发生;对于潍坊—嘉山段,则应注意断层分段本身所控制的地震复发重现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震活动分期及活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季达  王公达等 《地震》1995,(2):173-181
本文应用公元1600年以来新疆及边邻地区6级以上强震资料,详细讨论了1882年后本区经历的地震活跃强震活动情况。指出了期中地震能量积累、大释放、剩余释放三阶段各自不同的特点;给出了划分活动期的统计模式;讨论了强震轮回的持续时间、关系、强度及存在的韵律现象;估算了本地震活跃期的大致约束时间;并对未来强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些结果可为研究新疆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形势的估计与预测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焦远碧 《内陆地震》1993,7(2):106-113
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划分出不同的地震区带,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可分为9个地震区带,分析各个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出某一活跃期强震发生主体地区的判别,对某一个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作出地震危险区预测。用震源面投影图代替点投影的震中分布图可更合理地解释一个构造带上强震的发生过程,更清楚地勾画出未来强震的孕震范围。对强震破裂区闭锁段、背景空区、孕震空区的关系用实测震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小震基岩水平向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震与中小震之间的地震动衰减规律有所不同.本文使用了132条欧洲基岩水平向记录研究中小震地震动衰减规律.震级范围在地方震级4~6级,距离在震源距70km以内.本文得到了峰值加速度和5%阻尼比、周期0.04~4.00秒之间的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通过与欧洲和美国西部地震动衰减关系对比,分析了在地震活动性不同的地区内,大震与中小震之间存在的差异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9.
银川地堑地震背景与近期地震活动趋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质及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表明,银川地堑存在强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现代地震活动、地震能量积累和线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尚不存在发生大震的动态背景,5级左右的中强地震仍有可能在吴忠-灵武-带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共26个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包括强震分布与活动边界带的关系,边界带构造活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及强震复发期等的关系. 给出了边界带强震活动水平与构造活动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强震复发期长短与构造活动速率的反向变化关系.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及其块体运动特征,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构造变形对强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