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世纪中叶以来,微震探查法等基于面波相速度频散测定以及其反演的地下构造勘探方法,在地壳研究、工程地质勘探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析了遗传算法(GA)应用在面波频散反演当中出现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LM法)的联合运用法——以遗传算法反演出来的大局的搜索结果为初始点,再进行LM法搜索,由此克服两者的缺点,实现高精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双TW测井数据联合反演与流体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核磁共振测井双TW观测数据分析和流体识别的需要,研究了基于全局搜索的遗传算法和局部搜索的最小二乘法的联合反演算法,实现了核磁共振双TW观测数据处理.首先,研究了饱和油气水岩石物理模型的核磁共振双TW观测模式的测井响应机理;然后,利用全局搜索性能优良的遗传算法, 对核磁共振回波差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出了流体的核磁弛豫性质及其体积;最后,以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为初值, 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对双TW回波串进行更精细的反演,计算出了双TW的T2分布、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理想模型的合成数据和实际测井资料应用表明,遗传算法与最小二乘方法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联合反演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核磁共振测井双TW观测数据的处理和流体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文萍  王庆良 《地震学报》1999,21(3):285-290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已监测到与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有关的大幅度隆起垂直形变资料.基于这些形变资料,本研究首先利用全局搜索性能优良的遗传算法和弹性半空间单一矩形均匀滑动模型,对该地震的震源位错参数进行了初步反演;然后以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为初始值,利用拟牛顿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对该地震的震源位错参数进行了更精细的反演.结果表明,共和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一走向NW60左右、倾向SW、倾角37左右的右旋走滑逆冲断层,同震断层破裂长度约37 km,宽度约6 km,错动幅度约2.7 m.反演结果还同时表明,遗传算法与最小二乘方法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联合反演方法,它既可以保证实现全局最优解,防止最小二乘方法的局部极值解问题,又可以有效地解决遗传算法达到全局最优解区域后收敛速度过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斜向探测是获取电离层状态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斜测电离图的反演可以得到电离层的相关结构参数.遗传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并得到普遍应用的反演方法,该算法的求解不依赖于初值的选择,可以有效地减少反演问题解的非唯一性,但也存在“过早收敛”和局部搜索能力差等缺陷,从而导致反演精度下降,影响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将基于模拟退火的混合遗传算法应用到斜测电离图的参数反演中,该算法不仅把握总体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是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互补.为了验证该算法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首先分别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混合遗传算法对合成的电离图进行反演,反演参数包括临界频率,最大电子浓度和半厚度.通过对三种算法反演结果的对比,得出混合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最接近真实值,需要的迭代次数也远远小于其他两种算法;通过改变种群大小和总迭代次数来判断参数值的改变对三种算法反演结果的影响,得出混合遗传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参数的选取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然后用这三种反演算法对实测电离图进行反演,并将它们的反演结果与斜测链路中点的实际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混合遗传算法84.62%的反演结果可以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高于遗传算法(76.93%)和模拟退火算法(65.38%).这些都表明了混合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在反演的寻优能力和稳定性上要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对实测电离层图的反演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钻孔应变资料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着同震应力触发的思路,提出了利用钻孔应变观测记录的同震应变阶反演同震应力触发断层活动的方法. 这种反演是在对当地断层活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的基础上,依据位错理论进行的. 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对算法和程序的有效性检验以及对各影响参数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保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考虑到实际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这样的反演结果可能反映的是当地被触发的断层活动的主要影响或综合效果. 作为尝试,对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触发的北京地区断层活动进行了反演.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等式约束的三维电阻率探测混合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电阻率探测的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中均存在着多解性的固有难题.电阻率线性反演方法的效率较高,但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较强,易陷入局部极小;而非线性反演方法不依赖初始模型,但搜索效率极低,尚未见到关于三维电阻率非线性反演的文献.针对上述问题,融合线性与非线性反演方法的互补优势,提出了最小二乘法(线性方法)与改进遗传算法(非线性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反演方法的概念和思想.首先,提出了将介质电阻率变化范围作为不等式约束引入反演方程的思路,以实现压制多解性、提高可靠性的目标.提出了宽松不等式约束和基于钻孔推断的局部严格不等式约束的获取及定义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不等式约束的最小二乘线性反演方法和遗传算法非线性反演方法.其次,对于遗传算法在变异搜索方向控制、初始群体产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其搜索方向和初始群体多样性.然后,提出了混合反演方法及其实现方案,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第一阶段反演,发挥其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低的优势,搜索到最优解附近的空间,输出当前最优个体;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第二阶段反演,将遗传算法得到的当前最优个体作为初始模型,在最优解附近空间执行高效率的局部线性搜索,最终实现地电结构的三维成像.最后,开展了合成数据与实际工程算例验证,与传统最小二乘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混合反演方法在压制多解性、摆脱初始模型依赖和提高反演效果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万永革  刘瑞丰 《地震学报》1997,19(6):623-633
介绍了遗传算法反演京津唐张地区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方法.运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收集到的地方震到时数据,反演得到所选地震的震源位置和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得到的震源位置的平均残差和标准残差大大小于地震报告给出震源位置的平均残差和标准残差;得到的第1层和第2层地壳结构较好地解释了该地区的平原山区的构造轮廓,第3层地壳结构与前人反演及人工测深得到的Moho界面起伏大体一致.表明遗传算法反演地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应力场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方法产生多样化的初始群体,引入“移民”机制并采用小种群搜索,运用自动调整交换概率与变异概率的方法将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防止早熟,提高收敛速度方面有一定改善。最后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反演了青藏高原的应力场,其结果与地质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地壳速度结构遗传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与模型参数初始搜索范围的划分精度有关.本文提出了在低精度的基础上开始迭代,在选代过程中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的改进措施.这种改进使得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同时得到提高,并且又不增加模型空间的大小.一维地壳速度结构的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最后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应采用的反演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光滑约束技术在线性反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遗传算法的反演中则很难直接施加于模型参数,其原因是采用光滑处理后的模型参与迭代后,模型的多样性受到很强的压制,并在少量的迭代过程中使种群的各个模型趋向一致,从而得不到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本文给出了一种可用于遗传算法反演的间接光滑约束方法.该方法将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产生的模型经处理后得到的光滑模型,作为误差函数计算的输入模型.迭代过程仍采用原模型,避免了模型的多样性损失,在面波反演和接收函数反演的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该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瑞利波相速度资料进行了反演,揭示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S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壳S波速度较南部地区低;大多数路径在15~40km 深度范围内,存在12~25km 厚的地壳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位于100km 深度以下,厚度主要在40~80km 范围内变化,个别路径可达100km 以上.安多台以北、玛沁和玉树以西之间,在上地幔90~230km 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层,最低速度约4.2~ 4.3km/s.根据不同路径的S波速度结构和前人的资料,我们认为印度板块的俯冲可能以雅鲁藏布缝合带附近为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海域地壳-上地幔瑞利波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东部沿海及相邻海域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对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地震活动及深部构造等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利用31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高质量瑞利波资料,采用一种新的混合路径频散的网格反演方法(Occam方法),对中国东部海域瑞利波群速度横向不均匀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反演得到的10-150s共36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以及几个典型地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的深度变化,对研究区域内各构造单元的划分以及它们在速度结构和上地幔低速层埋深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面波方法研究上扬子克拉通壳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采用单台法和双台法提取了穿越上扬子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通过对提取的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1-D SV速度模型显示上扬子块体下地壳S波速度与典型克拉通区域相当,其上地幔顶部80~170 km深处存在高速的岩石圈盖层,较AK135模型要快2%~3%,其岩石圈厚度约为180 km.在上扬子地区,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300 km以浅的岩石圈与软流圈部分,其中岩石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2%~4%,软流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3%~5%;Rayleigh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扬子块体周期为25~45 s(大致相当于30~70 km深度范围内)的Rayleigh波相速度存在1.8%~2.7%不等的方位各向异性,其快波方向介于147°~174°.我们认为上扬子块体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岩石圈、软流圈部分,且各向异性随深度变化, 其岩石圈部分各向异性为大陆克拉通化的遗迹,软流圈部分各向异性与现今板块运动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成像的主要手段之一,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正问题研究对现场观测系统设计及后续反演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波频散曲线的正演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水平层状介质中面波的本征值问题进行求解,该类方法计算效率高但较难考虑地下介质在横向上的不均匀性;二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全波场模拟,该类方法在理论上可考虑任意复杂的地质模型但计算成本相对较高.本文基于振幅归一化加权的聚束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横向非均匀介质模型的多道瑞雷波频散曲线正演方法.首先,基于聚束分析的计算公式推导得到了经振幅归一化加权后输出功率谱中相速度与局部相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黄金分割极值搜索算法计算得到了多道瑞雷波数据的理论频散曲线.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地实现横向非均匀介质中多道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正演计算,所求取的频散曲线与采用二维弹性波时间域有限差分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从而可为面波多道分析法中的观测系统快速优化设计以及横向非均匀介质中频散曲线的反演解释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反演瑞雷波频散曲线能有效获取地层横波速度和厚度.但由于其高度的非线性、多参数、多极值等特点,传统的全局搜索方法易出现收敛速度慢、早熟收敛及搜索精度低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并测试了基于萤火虫优化算法(FA)和带惯性权重的蝙蝠优化算法(WBA)的新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策略.在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中,FA全局搜索能力强,但后期搜索精度低,而WBA局部搜索能力强,搜索精度高,但易出现早熟收敛.故本文将二者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策略,称其为WFBA,即在反演前期使用FA,后期使用WBA,很好地解决了FA后期搜索精度低及WBA早熟收敛的问题.本文首先反演了三个典型理论模型的无噪声、含噪声的数据,验证了WFBA对瑞雷波数据反演的有效性与稳定性.然后将WFBA与WBA、FA单独反演以及不含惯性权重的FB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反演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了WFBA相对于WBA、FA、FBA和PSO具有更稳定、收敛速度更快、求解精度更高等优点.最后,反演了来自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资料,检验了WFBA对瑞雷波数据反演的实用性.理论模型试算和实测资料分析表明,WFBA很适用于瑞雷波频散曲线的定量解释,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长周期数字化面波记录与中国东南地区地壳结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首次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中长周期面波记录进行处理,获得穿过东南地区的82条勒夫波频散数据.使用随机反演理论,获得了东南沿海地区4°×4°网格的纯路径频散数据.这些频散的周期为1.95-68.27s,弥补了长周期面波所不能分辨的浅层结构.在网格反演的基础上,使用Harkrider的面波及演程序得出了中国东南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结构,浅部可分辨到1km,深部可达80km.在分辨率保证的前提下得出东南地区深至80km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16.
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或ZH振幅比)是一个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对于台站下方浅层地壳结构非常敏感,且具有和频散资料不同的深度敏感核,是传统频散反演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而可以将基阶瑞利面波的ZH振幅比和面波频散数据联合起来更好地反演获得观测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邻域算法的面波频散曲线与ZH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我们进行了基于理论模型的模拟测试,证明了联合反演是一种更为可靠的反演方法,且能更好地约束浅层地壳结构.相比于频散曲线单独反演,联合反演不仅可以精确反演获得地壳的Vs结构,对分层地壳的Vp/Vs也能很好地约束.然后我们将联合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测量数据,获得了中国西南昆明台(KMI)下方更为准确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及Vp/Vs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26,自引:1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面波频散对介质S波速度、接收函数对界面深度的各自敏感性优势,综合利用面波和接收函数资料实现联合反演,求取滇西地区壳幔速度结构. 本文利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处理覆盖滇西地区的长周期面波资料,获得105~1050s周期范围内的面波群速度频散,进而利用分格反演方法提取研究区内1°×1°网格纯路径频散;基于滇西地区宽频带三分量远震记录,经反褶积后得到台站下方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 联立面波纯路径频散信息和接收函数资料建立系统方程,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实现联合反演,从而获得滇西地区壳幔S波速度结构. 结果表明,滇西地区以红河断裂为界,东西两侧壳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断裂西侧约20km深度处存在一厚度为10km左右的低速层,而东侧并不明显;滇缅泰块体上的畹町、沧源一带属于上地幔低速区,而另一个地幔低速区则位于滇中块体上的康滇古隆起上,两处地幔低速区与大地高热流分布、强震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the Sinai Peninsula is shown by means of nine shear velocity profiles for depths ranging from zero to 50 km, determined from the Rayleigh wave analysis. The traces of 30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from 1992 to 1999 in and around the study area, have been used to obtain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These earthquakes were registered by a broadband station located in Egypt (KEG station). The dispersion curves were obtained for periods between 3 and 40 s, by digital filtering with a combination of MFT and TVF filtering techniques. After that, all seismic events were grouped in source zones to obtain a dispersion curve for each source-station path. These dispersion curves were inverted according to generalized inversion theory, to obtain shear wave velocity models for each source-station path, which is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The shear velocity structure obtained for the Sinai Peninsula is shown through the shear velocity distributions with depth. Thes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geology and other geophysical results, previously obtained from seismic and gravity data. The obtained velocity model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lateral and vertical heterogeneity. The shear velocity increases generally with depth for all paths analyzed in the study area. Nevertheless, in some paths a small low velocity channel in the upper or lower crust occurs. Along these profi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Sinai Peninsula consists of three principal layers: upper crust with a sedimentary layer and lower crust. The upper crust has a sedimentary cover of 2 km thick with an average S-velocity of 2.53 km/s. This upper crust has a variable thickness ranging from 12 to 18 km, with S-wave velocity ranging from 3.24 to 3.69 km/s. The Moho discontinuity is located at a depth of 30 km, which is reflected by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S-velocity values that jump from 3.70–4.12 to 4.33–4.61 km/s.  相似文献   

19.
面波成像是研究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通常,面波相速度或群速度成像假设面波沿大圆路径传播.但是,在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变化较大时,面波会偏离大圆路径传播,从而导致基于大圆路径假设下的面波成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我们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成像方法,研究了面波的偏离大圆路径传播对四川西部地区面波相速度成像结果的影响.使用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进行面波传播路径的射线追踪,采用子空间反演法(subspace inversion)进行迭代反演,对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川西台阵的短周期背景噪声相速度频散数据进行成像分析,并与使用大圆路径传播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对理论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当速度结构变化较大时,基于偏离大圆路径传播的面波成像能够更好地恢复模型异常.对川西台阵的真实数据反演结果显示:在短周期为6 s时,基于偏离大圆路径传播的反演方法较基于大圆路径传播的反演方法所获得的相速度异常的幅度更大些,在四川盆地区域两者的差异接近0.2 km/s;在周期为10 s时,两种反演方法的差异显著减小,基本都在0.1 km/s以内.这主要是因为6 s周期的面波相速度对复杂的上地壳浅层结构更为敏感,从而使得面波的偏离大圆路径传播效应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当某一周期不同路径的面波相速度测量值变化较大,例如相对于平均相速度的异常超过10%时,则需考虑采用基于偏离大圆路径传播的面波成像方法,否则速度异常较大区域的反演结果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