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8年以来豫北地区49次ML 2.5以上地震资料,通过Brune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得到豫北地区地震视应力范围为0.029 9 MPa-0.642 MPa,平均视应力为0.174 8 MPa,分析该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讨论震级和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豫北地区目前处于应力积累阶段,应力高值集中在聊兰断裂濮阳——城段范县地区。  相似文献   

2.
对赣北及邻区2014年以来的地震条带及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丰城—安徽蒙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快速形成M_L≥3.0地震条带,地震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0.49 MPa,条带上的地震视应力高于条带以西地区,低于条带以东的江苏北部地区。2009年4月以来江西瑞昌—南黄海出现M_L≥4.0地震条带,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1.72 MPa,条带上的视应力水平高于条带外。视应力总体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晓  闫俊岗  李艳娥  张双凤  谭青 《地震》2018,38(1):117-127
利用邯郸测震台网记录的2005—2016年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波形资料, 采用近震Brune模型, 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302次2.0≤ML<4.3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 得到晋冀鲁豫交界地区视应力取值范围为0.01~3.26 MPa, 平均为0.535 MPa, 讨论了震源参数之间的标度关系, 分区分析了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时序变化特征和中强地震前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多地出现显著的视应力高值异常, 地震多发生于视应力高值异常区域及其附近地区, 通过分析具体震例发现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前均出现视应力高值异常,视应力高值异常对中强地震空间位置预测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可以作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危险性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视应力在云南地震序列中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假设震源位移谱符合omega;平方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来计算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字化速度波形记录,通过校正仪器响应、介质衰减与吸收效应、台站场地响应等影响因素后,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共823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力在云南地区的这4个地震序列中有很好的前兆特征表现,即:地震序列中只要发生了视应力值超过1MPa的中小地震,其后就一定会有中强震发生;如果序列中中强地震发生后再没有发生视应力值超过1MPa的中小地震,则该序列就不会有强余震发生.同时研究表明,4个地震序列所在地区的平均视应力值为0.8MPa,地震视应力值与地震震级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钱晓东  李琼  秦嘉政 《地震研究》2007,30(4):311-317
利用云南省区域数字化观测资料,估算了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视应力,结果表明:①宁洱震区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呈NE向展布,视应力较高的地震大都分布在地震辐射能较高的地区;②宁洱6.4级主震发生的前4天,平均视应力为0.95MPa,主震发生4天以后,平均视应力为0.27MPa,恢复到云南平均背景应力水平;③视应力随拐角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大致呈负相关:lgσa=-0.36f 0.37,视应力与震源深度之间未发现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胶东半岛及附近地区2010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反演了本区134次2.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在9.76×1011~5.9×1014N·M之间;应力降范围在0.017~25MPa之间,均值是0.97MPa;视应力范围在0.06~10.2MPa,平均应力水平在0.396MPa.地震矩、应力降和视应力都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地震矩和拐角频率成负相关关系.根据本区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定量统计关系,去除震级影响,通过应力降和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目前正处于应力的释放时期.  相似文献   

7.
李艳娥  陈学忠 《地震》2017,37(4):10-21
2011年3月11日, 一个 MW9.1地震袭击了日本本州地区, 为了分析这次地震前后主震破裂区内应力时空变化, 我们选取199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发生在破裂区内的563个5.0≤MS≤6.9地震, 研究了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和空间分布。 日本MW9.1地震前从2002年中起视应力开始呈趋势性上升变化, 到2009年初以0.18 MPa/a的速率从0.6 MPa上升到1.76 MPa, 相差约3倍, 直到地震发生前夕一直保持在1.5 MPa之上。 地震发生之后, 直到2016年6月在破裂区内视应力呈缓慢下降变化, 但仍保持在1.5 MPa之上较高水平。 视应力在地面上和断层面上的分布显示, 1996—2005年间破裂区仅存在个别视应力高值, 从2006年到2011年2月, 破裂区大面积出现视应力高值。 在日本MW9.1地震发生之后的近3个月内, 破裂区视应力整体处于高值水平, 之后在较高的水平上缓慢减弱。 视应力是地震断层面上平均应力的下限, 视应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震源断层面上平均应力的高低。 在日本MW9.1地震前, 发生在破裂区内的地震, 其断层面上的平均应力经历了大约8.5年的趋势上升变化过程。 这次大地震前破裂区所在的地壳应力逐渐增加, 最后导致断层面错动发生日本MW9.1地震。  相似文献   

8.
鲁东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鹏  郑建常 《地震》2014,34(4):70-77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山东东部地区2008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在去除地震序列的余震之后,采用Brune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225 次Mr≥2. 0地震的视应力,讨论了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分析研究了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来研究该区应力状态的特征。结果表明:鲁东地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范围在0.06~3.91 MPa,平均应力水平在0.31 MPa,可作为该区的背景应力水平;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随震级的增加而升高,利用稳态回归拟合初步得到适合于该区的定量统计关系;计算的视应力值减去由震级得到的理论视应力,去除震级的相关性干扰,得到差视应力,能更真实的反应该地区的应力变化特征;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鲁东地区目前正处于应力的积累增强阶段,可能与近期鲁东地区震群频发有关;空间分布显示目前高视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安丘段附近和烟台附近地区,对于山东地区年度危险区的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2009年大柴旦两次6级地震序列地震视应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得到2008年、2009年大柴旦两次6级地震序列中109个ML≥3.0地震的视应力,两次序列主震视应力分别为5.1 MPa、3.4 MPa,平均视应力为0.48 MPa。2008年地震序列视应力的整体平均水平小于2009年地震序列,综合USGS及哈佛大学CMT给出的震源参数,发现两次地震震中相近,但震源深度有很大差异,2008年地震深度约25 km,而2009年地震震源深度约12 km,震源深度及发震构造的差异可能造成两次地震序列视应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00—2016年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对"霍山窗"地区视应力水平进行估计,反演分析得出视应力平均为0.010 8 MPa,以此作为该区域的背景应力水平;同时,通过对华东地区2000年以来符合震级和距离条件的地震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发现:(1)在"霍山窗"出现4组视应力高值异常之后的2年内,华东地区有3次发生了对应地震,以此推断"霍山窗"中小地震视应力水平与华东地区中强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2)"霍山窗"视应力空间分布显示高值区主要位于磨子潭-晓天断裂,靠近磨子潭-晓天断裂与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交汇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艳娥  陈学忠  王恒信 《地震》2012,(4):113-122
本文根据Brune模式,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中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0年5月至2008年4月四川地区439次ML≥3.0地震的视应力值,给出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视应力空间分布图象,分析了四川地区、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上小震频次高值区视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视应力较高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四川南部的川、滇交界地区;②2001—2006年,四川地区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突升突降型变化形态,且视应力高值点有逐渐增大的现象,从2007年初至2008年初视应力在较低水平呈缓慢下降,临近汶川地震前有小幅升高变化;③龙门山断裂带上视应力在2004年中至2005年初曾出现过较为明显的、短暂的上升—下降变化过程。而Δσapp值的变化则相对复杂,出现过二次上升—下降变化过程;④龙门山断裂带上小震频次高值区视应力在2003—2005年间,曾出现过二次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变化过程,临震前,视应力出现突然上升。而Δσapp值随时间的变化则主要表现为2003—2004年的上升和其后的下降过程。临近地震发生前,Δσapp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2006,28(3):221-229
利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middot;v)测定地震波辐射能ER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中小地震和两次余震序列的地震视应力sigma;a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高视应力集中区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区相关. 在大姚6.2级主震前,视应力出现了高值变化时段,是平均值0.25 MPa的5倍,且主震及周围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视应力值. 因此,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作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一种新的判据,余震序列视应力sigma;aA与主震视应力sigma;aM之比一般小于1.0.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发  戈宁  王行舟  凌学书  张炳 《地震》2012,32(4):53-61
利用安徽地区测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 采用波形分析和反演的方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 分析研究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讨论其与地震矩等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 利用提取的地震震源谱数据计算得到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为0.05~0.9 MPa, 平均为0.20 MPa, 以此可作为该区域的背景应力水平; ② 时间变化显示视应力在黄海ML5.1、 江西九江ML6.0及河南太康ML5.0地震前呈现持续高值异常状态, 震后趋于正常水平, 而江西九江6.0级地震后视应力再次出现高值异常, 随后发生了安徽定远ML4.7地震, 一定程度上说明郯庐断裂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高视应力水平与华东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③ 空间分布显示高视应力集中区与地震高辐射能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主要位于嘉山—滁州段的皖、 苏交界区附近和庐江县附近, 该区域相继发生过定远4.7级和安庆4.8级地震, 并推断认为庐江县附近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性可能更大, 值得高度关注; ④ 视应力随着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 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大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力与震级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震级相对较大时表现出一定的高震级对应高视应力的特点。视应力高值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中部至南黄海海域,次高值集中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苏鲁交界地区、安徽段固镇至定远附近地区和肥东、巢湖一带,反映了以上地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不同区域ML2震级档视应力的差异性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构造活动等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吴忠良  黄静  林碧苍 《地震学报》2002,24(3):293-301
利用1987年1月~1998年12月的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和哈佛CMT目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分布.由于资料所限,主要结果是针对西部的结果.所得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平均为0.8MPa.青藏高原东缘的视应力最高为2.6 MPa,平均水平高于其邻近地区一倍以上.视应力分布与20世纪的累积地震能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卢龙地震前后的小震震源参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蔚文 《地震学报》1990,12(1):1-11
1982年10月19日,在唐山余震区的东北端卢龙,发生了一次ML=6.2(按北京电信传输台网的目录)的地震(3957'N,11904'E).为了监视卢龙地震前后小震震源参数的变化,本文考察了唐山-卢龙地区自1980年1月至1984年6月的情况.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了160次ML=2.7——4.3的地震的震源参数.在所研究的震级范围内,初动半周期和震源半径不随ML而增大,应力降则随ML而增大.应力降的数值在0.1——50MPa的范围内变化,且主要集中在1MPa和5MPa之间.因此本文认为,对此地区,5MPa以上为高应力降,1MPa.以下为低应力降.该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布表明,高应力降事件与随后发生的ML5的地震有明显的关系.在卢龙地震前一年多里,整个地区内的高应力降事件减少,低应力降事件增多;但在卢龙地震的震中附近发生了两次高应力降事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震破裂动力学, 研究了1995年7月20日河北沙城ML4.1地震序列破裂过程中, 视应力和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差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主震的视应力约为5 MPa, 而余震的视应力平均约为0.047 MPa. 在破裂过程中, 主震的动态应力降大约为静态应力降的1.6倍,其差值约为2.7 MPa; 余震的动态应力降一致小于静态应力降,其差值平均约为-0.75 MPa. 因此,主震发生时,最终应力大于动摩擦应力,与断层突然锁住的模式相符; 余震发生时,最终应力小于动摩擦应力,与地震断层错动过头的模式相符. 因此, 主震和余震的发生过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地震视应力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99年7月——2005年4月云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中小地震数字化波形资料, 在假设中小地震震源位移谱符合omega;2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得到了1 020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 研究发现,在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超过0.9 MPa, 可以作为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一个参考指标. 其相应的地震预报能力评分R值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使用山东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 基于Brune圆盘模型得到了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206个ML≥2.0地震的辐射能量、 地震矩、 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 震源参数标度关系分析结果显示, 视应力呈现随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在视应力较低的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ML≤2.8震级段, 视应力和地震矩之间没有趋势性关系。 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地区2004年至2007年应力水平明显升高, 视应力高值主要集中于安丘—昌邑、 莒县—郯城、 聊城—兰考断裂、 胶东半岛等地区, 2009年后处于应力较低水平, 但2011年3月开始有升高现象, 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邯郸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选取2005—2016年ML≥1.8地震事件,采用Brune震源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得到该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并分析各参数形态特征。研究表明:①晋冀鲁豫交界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取值范围1.34×1011—2.63×1015 N·m,震源半径取值范围132—1 044 m,拐角频率fc取值范围1.25—9.82 Hz,应力降取值范围0.036 4—11.063 1 MPa;②震源参数之间相互关系;③按照震中分区分析不同区域应力降分布特征,河北邯郸、邢台等地及附近地区应力降范围为0 MPa<Δσ≤5 MPa,河南濮阳以及范县和山西黎城等地及附近地区应力降范围为5 MPa <Δσ≤11.063 1 MPa,该区处于高应力背景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