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以1966年东川地震的宏观考察资料为基础,着重介绍了6.5级主震的烈度分布和衰减特征;初步探讨了多次地震积累破坏效应,并根据同一自然村在主震和两次强余震时的实际震害资料,以积累破坏程度作为两次强余震烈度评定的宏观标准。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近海地震观测试验系统首次在井下将测震仪器和前兆仪器进行组合观测,可为海底地震观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为海底地震监测和前兆观测积累大量的基础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GPS观测的汶川地震参数反演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汶川MS8.0地震前后的GPS观测资料,借助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汶川地震参数,进而应用反演所得地震参数,计算地震在其周围GPS资料负位错反演所得震前应变积累断层段上可能造成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分析地震对其周围构造断裂应变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汶川震区呈显著逆冲兼右旋走滑同震变化,对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区、鲜水河断裂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北端应变积累有一定程度影响,可能以增强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4.
岩石圈形变是各种力源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值计算表明,地球内热积累产生的热膨胀是岩石圈深大断裂的力源,日月引潮力等是岩石圈反复蠕变积累能量后产生大规模运动的力源,这个结论与已知的地质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张晶  祝意青  武艳强  张希  杨国华 《地震》2018,38(1):1-16
应用GPS、 水准、 重力和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形变场、 重力场变化形态, 分析主要活动断裂带应变积累状态, 识别强闭锁、 高应变积累段, 结合大震对区域应变积累的影响, 估计未来10年尺度中国大陆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干扰异常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出银川台形变资料干扰异常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干扰异常处理积累经验,同时为其它台站的形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缺陷的演化繁衍与Kaiser效应函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唐春安  徐小荷 《地震研究》1990,13(2):203-213
本文运用岩石的损伤理论,通过对岩石材料微元强度的统计分布假设,得到声发射积累N随应变ε的变化规律,并对于循环加载情形,给出了Kaiser效应函数的通式。文中还证明,声发射积累N的变化与损伤参量D具有一致性,得到了用声发射积累N描述的岩石本构关系。理论结果与实验资料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0年以来积累的仪器记录地震目录资料,基于G-R关系的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应变积累释放分期特征及其所处的应变状态。结果表明,块体周缘的应变积累释放具有明显的两阶段分期特征,其周缘整体的应变释放和积累的分界线大致在公元2000年左右。块体周缘以及块体北缘、东缘、西缘目前均处于应变积累状态,应变积累时间均超过10年,未来将进入应变释放阶段,应变释放强度最大的为块体北缘、其次是块体的东缘和西缘;释放的应变量分别相当于6.5级和6.0级左右地震强度。南缘仍处于应变积累释放的起伏阶段。  相似文献   

9.
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地震短临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自1983年陆续安装钻孔体应变仪以来,尤其是“十五”计划以来,已开始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可信的观测资料。本文仅就部分钻孔体应变资料的地震短临异常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低信噪比资料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华北地区的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处理实例,详细阐述了华北地区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探讨了该地区大面积连片叠前时间偏移的配套处理技术,为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地壳运动过程中能量长期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观测资料,从中获取地壳运动变形的长期背景场信息,结合地质构造和强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构造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应力应变积累分布背景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判断高应变积累异常区,对强震中长期预测十分重要。我国地震预报专家梅世蓉先生等认为,  相似文献   

12.
观测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来预报地震,在我国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然而利用这些观测资料预报未来地震,事实上遇到很大困难。笔者认为,需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方能达到水氡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银川地电台布极区位于银川市中山公园及邻近稻田里。自1972年观测以来,已积累了近12年的资料(图1)。资料除显示明显的年变之外,不同方向的三个测道还呈现了各  相似文献   

14.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GPS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裂交汇区域目前可能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而庄浪河断裂南段的兰州、临夏一带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对积累资料的分析,介绍了中长期预报水平和中短临预报水平的实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积累的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种类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资料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是其中到底包含多少可信的地震孕育信息,如何从具有干扰的资料中提出可用的信息,这是目前地震前兆资料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观测资料是随机变量,为了获得前兆信息,不但需要从物理过程进行研究,根据物理过程对资料  相似文献   

17.
国际间各学术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用各自编制出版的资料、特别是市场上很难订到的地球物理数据资料互相进行交换,广泛地搜集、积累供科研有用的全球性资料,避免区域性资料的局限性,已成为国际上的传统惯例。不仅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特别重视资料的交换,我国也不例外,通过国际交换换回有用的资料,特别是地震、地磁资料。为  相似文献   

18.
汾渭断裂带近10年GPS观测获得的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9年汾渭断裂带GPS速度场观测资料,研究了跨断裂剖面变形动态演化特性、应变积累的分段差异性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西断陷带南段、渭河盆地中东部应变积累相对较快,山西断陷带北端的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渭河断裂西段也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汶川大地震影响相对明显,2007~2009年...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主要构造区GPS水平运动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2011年全国G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寻找新疆、青藏块体东北缘、川滇、华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能量积累闭锁段,研究其积累速率、闭锁深度、分区分段差异性,及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新疆天山地区应变积累速率最强,平均闭锁深度也最深,约20.9km。其次为川滇地区,平均深度约16.3km。青藏块体东北缘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平均深度约15.7km。华北地区应变积累最弱,平均深度约16.0km;(2)南天山西段、川滇交界东部、红河断裂中段至滇西、祁连山断裂带西段、西秦岭北缘断裂甘青交界段、晋冀蒙交界区近期能量积累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早的地震记载产生于公元前23世纪,4千多年来积累的浩如烟海的地震资料,成为研究地震问题的金库。地震工作者多次对这些资料进行大规模系统整理,先后编辑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以下简称《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