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孢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依据M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14C年龄数据,结合孢粉数理统计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沔阳地区一万多年来的古季风气候变迁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气候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化。6.7-4.4kaBP间。为水热配置最佳时期。夏季降水显著增多;3.9-12.7kaBP,气温有所下降,但有效湿度很高,为古云楚泽扩张时期,其湿度的增加既受锋面降水带的影响,同时恙长江南移,河床迅速抬高有关。约6kaBP后,人类活动在本区  相似文献   

2.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DC93-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rog、磁化率(x)、频率磁化率(x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汗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2kaBP,气候偏凉湿,湖水深度不大;10.2-7.5kaBP,气候向暖湿过渡,湖水渐深:7.5-4.0kaBP,气候暖湿,水热条件达  相似文献   

3.
四万年以来青海湖的三期高湖面及其降水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孢粉学、地貌学与沉积学的证据揭示了青海湖自40kaBP以来经历了至少三期高湖面,即30-40kaBP,11-13kaBP,7.5-5kaBP。其中第一期与第三期的高湖面是全球性暖温气候的产物,第二期的高湖面同暖温气修及高山区冰川消融均有关系。根据M.N.Bydukko(M.И.Byлbiko)公式和J.E.Kutzbach公式计算年蒸发量,依据封闭流域全流域水面平衡模式,模拟了青海湖在第一期与第三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盆地RH孔近80万年来δ13Corg气候特征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敬禄 《湖泊科学》1997,9(3):211-216
运用最大熵谱方法,对若尔盖深钻800kaB.P.以来有机碳同位素序列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1)0-800kaB.P该地区存在有准80ka,60ka,41ka和20ka的周期,其中41ka和20ka的周期来米氏计算的地倾角及岁差周期较一致;2)0-480kaB.P,以100ka周期为主,其次为41ka和20ka,与米氏计算的各天文周期相一致;3)480-800kaB.P.出现有115ka,33k  相似文献   

5.
新疆古牧地断裂全新世的断错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古牧地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有4 次明显的断错活动,历次活动的TL时间分别为11.03±0.89 kaB.P.,9.73±0.79 kaB.P.,8.32±0.67 kaB.P.和6.82±0.54~4.87±0.39 kaB.P.,断错活动间隔为1.3±0.1~2.0±0.15 ka。全新世时期累积垂直断距大于5.03m ,平均活动速率大于0.41 m m /a  相似文献   

6.
若尔盖盆地RH孔有机碳同位素序列指示的古气候事件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敬禄  王苏民 《湖泊科学》1997,9(4):289-294
定量化是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必然趋势,突变事件的诊断是古气候定量化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过程。本文运用M-K法和t检验法对RH孔有机碳同位素序列进行了气候突变诊断研究。结果发现,近800kaBP来该区气候存在明显的突变,且突变开始于470kaBP。进一步的研究发现470kaBP开始的这一气候突变事件与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东海近3.5万年来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AMS~(14)C测年及浮游有孔虫δ~(18)O和δ~(13)C资料,分别利用U_(37)~K,∑C_(21)~-/∑C_(22)~+和Pr/Pn恢复了近3.5万年来冲绳海槽的古海洋环境变化.结果表明,近3.5万年来,冲绳海槽经历了7次较强的气候变冷事件(C1~C7)和9次陆源物质减少事件(e1~e9),其中的G1相当于全新世中晚期冷事件,C2~C4和C7分别相当于H1~H4事件,e1,对应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降低.H事件发生时,陆源物质供应显示增加的趋势.气候变冷导致河流输运陆源物质的能力减小,冬季风输运陆源物质的能力增强,H事件与东亚冬季风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25.8~15.5kaBP)还原环境发生剧烈波动,强还原事件(R1~R3)对应于SST的降低和陆源营养物质的增加,而弱还原事件(O)对应于陆源营养物质的减少.还原环境的变化与表层生产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甜水海古湖泊介形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为探讨青藏高原演化过程,在高原西北部甜水海湖盆地区进行了钻探,井深56.32m,对所获取的岩芯做了介形类分析,共发现介于形类8属10种,按照介形类生态及在钻孔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5个不同的化石组合,根据介形类种类和组合所提供的环境信息,并结合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可将24万年来以的甜水海古湖泊演化分为6个阶段:前4段(242-59kaBP)甜水海地区为淡水湖泊与河流交换变化的环境,第5段(59-  相似文献   

9.
云南鹤庆盆地30ka以来的古气候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通过云南鹤庆钻孔(HQ孔)顶部8.11m岩芯剖面样品的多项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云南鹤庆盆地30ka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该区气候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冷湿与暖干组合交替的特点,未次冰盛期,为明显的冷湿环境,表现为最高湖面。盆地于晚冰期,约14.2kaBP始被切开,造成环境指标的大变化;进入全新世后,则以温干环境为主导,出现数次冷事件,手者是与东南季风区刊物比较研究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呼伦湖晚第四纪湖相地层沉积学及湖面波动历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王苏民  吉磊 《湖泊科学》1995,7(4):297-306
对内蒙古呼伦湖盆地扎赉诺尔地区晚第四纪湖泊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沉积构造、结构、垂向层序等)和^14C年代地层学研究,并逐层识别出地层剖面的各种沉积相类型,包括开阔湖、近岸带、滨岸沙滩、滨岸沼泽和滨岸沙丘等不同类型沉积,依此恢复了30kaB.P.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湖面波动历史。其中13 ̄11kaB.P.是湖面最高时期;10.9 ̄10.6kaB.P.的低湖面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AMS14C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代用指标粒度、磁化率的分析和研究,重建了研究区12.76 cal ka BP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1)12.76-6.70 cal ka BP,区域环境处于偏干的晚冰期向湿润的早全新世发展阶段.2)6.70-4.47 cal ka BP,区域环境湿润,为湿度配置最佳的全新世适宜期,这是大溪文化向屈家岭文化转变时期自然背景.3)4.47-3.67 cal ka BP,区域气候环境偏干,其中经历了明显的4.2 cal ka BP干旱事件.4)3.67-1.22 cal ka BP时期,环境向湿润发展;在2.5 cal ka BP左右水动力条件明显变强,此时正对应于古云梦泽扩张时期.5)1.22 cal ka BP后,研究区处于湖泊面积减小的干旱时期;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达到高峰,围湖造田等农业活动也是江汉平原湖群趋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嘎顺淖尔XK1孔沉积岩芯的岩性特征及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世早中期,29.6 -42.5m(推测时代为距今218.3 kaBP以前),气候温凉偏干,滨湖与洪积相交替;距今218.3-172.8 kaBP气候温凉偏湿, 湖泊面积扩大,以滨浅湖-浅湖沉积为主,并一度出现半深湖环境;距今172.8-93.4 kaBP,沉积环境为湖滨相与洪积相交替,气候特点是冷凉干旱;距今93.4-67.4 kaBP,沉积环境以淡水浅湖为主,夹湖滨相.气候温偏湿;距今67.4-54.0 kaBP ,湖滨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偏干;距今54-48.9 kaBP,气候暖湿的浅湖环境,气温较高;距今48.9-42.6 kaBP,凉而且干旱的气候特点,沉积相为湖滨相;42.6-0 kaBP,气候暖湿、凉干交替,浅湖相为主.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对江汉湖群沼泽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尚辉 《湖泊科学》1992,4(4):71-76
从破坏植被加速湖泊淤积速度、围湖造田使湖泊日渐萎缩、江湖隔绝促进水生高等植物生长、垸湖沼同体而互相转化等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加速了江汉湖群湖泊沼泽化的进程,并提出缓解湖泊沼泽化的措施;人类活动既具有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的作用亦具有延缓甚至逆转沼泽化进程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龙感湖钻孔揭示的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龙感湖滩地钻孔24.4m深度以内的沉积物岩性、生物和物理指标分析,在^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对龙感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化进行了恢复,15.0kaBP前和10.0-6.3kaBP,龙感湖区发育河流沉积,以低生物量和高磁化率为特征;约15.0-10.0kaBP期间的晚冰期,龙感湖首次成湖,湖泊中生物量明显提高;现代龙感湖雏形始于约6.3kaBP后,至3.7kaBP后发展为稳定的湖泊环境,此外,花粉结果显示,龙感湖湿地相干被大致形成于3.3kaBP后,然后,龙感湖的成因和演化,及其与长江关系的研究,还必须重视对沉各物物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15.
云南鹤庆盆地15万年以来的介形类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鹤庆盆地HQ钻孔剖面分析出介形类13属.32种.根据介形类丰度、分异度及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孢粉、总有机碳含量(TOC)、碳氮比(C/N)、碳酸盐含量等的分布,将鹤庆盆地近15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初步划分为5个阶段,同时又划分出若干亚阶段.总的气候特征为冷期偏湿、暖期偏干,在冷湿和暖干的宏观波动背景上存在次级波动,反映出其气候变化的区域特性.同时.各气候阶段基本可与深海氧同位素V28-38钻孔、黄土/古土壤序列邙山剖面反映的气候阶段相对比,又显示出其气候变化的协同性.在构造与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在11790aBP左右湖盆被彻底切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大陆环境钻探计划”首钻——云南鹤庆深钻前155 m约800 ka以来的岩芯进行孢粉研究,探讨了云南鹤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与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鹤庆盆地周围山地的植被在约800 kaBP至6.98 kaBP之间经历了以松为主的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的多次相互演替;从6.98 kaBP开始,植被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森林植被迅速退化,以草本为主,此时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表现在砍伐森林和种植农作物等方面.与植被演替相应的古气候可划分为五个大的阶段,包含多次冷暖、干湿旋回.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湖泊演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省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湖泊分布区,在历史时期湖泊分布广阔,是著名的云梦泽的主体.由于江湖关系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积变化迅速,尤以20世纪为甚.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期的水利图、地形图、遥感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取湖泊水域信息,对湖北省湖泊的主要分布区--江汉平原近百年湖泊水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湖泊面积和个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50年代到70年代迅速减少,70年代至2000年减幅明显减缓.这种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作用更为突出.湖泊面积的减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湖泊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Jia  Yulian  Shi  Yafeng  Wang  Sumin  Jiang  Xuezhong  Li  Shijie  Wang  Aijun  Li  Xusheng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01,44(1):301-315

Since 40 kaBP, the current endorheism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ad experienced at least four lake-explanding events, at 40-28 kaBP, 19-15 kaBP, 13-11 kaBP, 9.0-5.0 kaBP, respectively. The 40-28 kaBP and 9.0-5.0 kaBP lake-expanding ev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global warming periods,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abundant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brought by strong Indian monsoon, aroused by enhanced solar radiation at earth orbital precessional cycle. The 40-28 kaBP lake-expanding event, also called the great lake period or the pan-lake period, for several great lake groups had come into being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presently isolated and closed lake catchments. The total lake area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estimated at least up to 150000 km2, 3.8 times of the present, and the lake supply coefficients were about 3–10. The 9.0-5.0 kaBP lake-expanding, with a total lake area of 68000 km2, less than the above mentioned reflected the Indian monsoon rainfall less than that of 40-28 kaBP. The expanded lakes at 19-15 kaBP and 13-11 kaBP, distributed in these basins with more or less existing glacial, indicated plenty of glacial meltwater discharged to balance evaporation on expansive lake surf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enhanced precipitation by the westerlies at 19-15 kaBP and by Indian monsoon at 13-11 kaB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high lake level. Heinrich events greatly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system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us gave a clear boundary of the high lake level change in the late Quatern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