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韩晓明  荣代潞 《地震学报》2015,37(6):948-958
定义了“P轴分布集中度”, 用以研究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变化. 利用美国南加州地区1981—2011年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8次MW≥6.0地震前由小震震源机制求得的发震应力场P轴的集中情况. 结果表明, 其中7次地震前均观察到了“P轴分布集中度”值具有极小值, 即小震发震应力场P轴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的集中现象, 为中强震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山余震震源参数和衰减的联合反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勇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1,13(4):422-429
利用唐山余震的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了唐山余震的震源参数.发展了一种 P 波谱的反演方法,以消除用波谱分析求解震源参数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过数值实验和对实际资料的应用,初步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利用5个台站接收的35次地震记录的 P 波频谱资料,反演了唐山滦县地区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得到了5个台站的 P 波 Q 值和震源频谱的高频衰减率.Q 值分布在408——847之间,均值为520;值分布在1.54——3.22之间,均值为2.41.在该区域的小震频谱的定标律研究中,发现应力降随地震矩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用震源机制解确定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强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区域小震平均解给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由多个震源机制的平均结果得到,东北南部地区(42°30’以南)主压应力方向为NE70°。东北中部地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南部)主压应力方向近似NE100°,它与深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一致,可能该区应力场分布受深源地震影响,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北部)主压应力方向为NE58°。东北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仰角大多数小于30°,表明该区以水平应力为主。由震源机制结果也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断层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4.
张致伟  程万正  阮祥  吴朋 《地震学报》2009,31(2):117-127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利用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测震台的数字地震波资料,测定了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前地震活动平稳,未出现显著异常增强或平静现象.根据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求出的震源机制解,其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WNE——ESE向,震源断层面呈NE向与NW 向两组节面走向.其中NE向节面呈N50deg;——70deg;E,断面倾角均陡,达60deg;——70deg;,震源力学作用方式多呈逆倾型,少部分呈走滑型.震前地震活动呈现的主压应力方位、震源断面走向及其错动类型,与汶川8.0级地震给出的解是一致的.巨大地震发生前沿龙门山断裂带微破裂呈现的平均应力场与主震一致.起始破裂区东侧20km内是紫坪铺水库水域区,这一区域发生小震活动增加的现象处于水库放水的卸载阶段.本文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起始破裂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其震源参数表明,震源位于8.0级地震之上的5——14km深度,其震源参数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由计算(?)、(?)综合地震图的最大振幅比与观测资料拟合的方法,计算出京津唐地区1986年4月至12月间,M_L≥2.5级的26个小震震源机制(见表1)。为直观起见,将机制解与主压应力轴方向分别绘于图1,图2中。图1中的黑色区域为张应力区,白色区域为压应力区。计算中所用速度模型见表2。 表1所列的仅仅是1986年里8个月内部分地震的结果,今后需连续处理与积累大量的小震资料以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南天山西段12个台站地震波形资料,最终选取5个台站资料,利用P波初动解计算方法,分别求解该时段不同台站单年和多年中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结合前人工作,研究南天山西段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以及主压应力轴、主张应力轴方向的变化,结果显示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大致为NW向。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 通过波形反演确定了发生在云南地区的3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及边界附近的地震以走滑为主,由震源机制得到的主压应力方向从北到南由北北西-南南东方向转向近南北向,张应力轴方向则主要表现为北东东-南西西或北东 南西向;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从青藏高原内部向外成放射状展布,张应力方向大多与该地区的弧形构造平行. 在28N附近地区,主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变化,其分界线似与龙门山断裂向西南方向的延长线相对应. 川滇菱形块体之外的地震的主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方向与块体内部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的对比发现,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可用于该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的记录波形,利用gCAP方法和P波初动符号反演方法求解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与哈佛CMT震源机制解、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震源机制以及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各震源机制解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还求解了九寨沟地震震中附近2010—2016年间28次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得到的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应力轴与最小应力轴均为水平方向,其中最大应力轴方向为NWW方向,最小应力轴方向为SSW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震与强震震源机制解反演首都圈现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骥超  万永革 《地震》2015,35(1):17-27
由于首都圈地区近年来布设了较为密集的地震台网, 使得较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成为可能。 本文收集了首都圈地区近50年来大震震源机制以及2002—2004年中小震震源机制解, 采用对不同震级地震进行加权处理的网格搜索法将强震与小震结合对首都圈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进行反演。 得到了较为精确的首都圈地区各区域的构造应力场。 结果表明: 北京张家口区, 主压应力轴N(43°~86°)E向; 唐山及邻区,主压应力轴N(38°~86°)E向; 邢台区, 主压应力轴N(79°~81°)E向; 本文反演结果与前人结果相似, 表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 并揭示了现今首都圈地区应力场的整体一致性和分区差异, 对解释首都圈地区的发震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吴尔夫网上作图的方法求得了宁夏及邻近地区 372个地震震源机制解 ,再以各次地震的主压、主张应力轴资料在吴尔夫网上求出了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和主张应力方向 .其P轴的优势方向在北东 30°~ 70°之间 ;T轴的优势方向在北西 30 0°~ 330°之间 .由该地区主压和主张应力以近水平方向为主 ,认为发生地震的断层运动形式是以走滑运动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Determination of source parameters of small earthquakes from amplitude ratios of and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is skew to the earthquakes.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of the seismic network was to one side of the 17 earthquakes chosen from among 39 earthquakes in the east part of Guangdong and south part of Fujiang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ve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chosen earthquakes and the experiments of artificial data were done. Excellent results were also presented in various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by using the method. As to the 39 smal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in east Guangdong and south Fujian Province from 1982 to 1986, the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Most of the fault planes of the earthquakes apear to be steep. Most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 stressesP and tensile stressesT are nearly horizontal, concentrating in the WNW-ESE direct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a,13, 420–429, 1991.  相似文献   

12.
巴士系构造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丁原章  梁劳 《华南地震》1992,12(2):1-14
在北东东向分布的华南地震带内,从巴士海峡到闽粤赣三省交界有呈北西向分布的地震密集带。它与北西向分布的巴士系断裂构造相一致。此组构造与华南地区其他北西向构造的重要区别在于,它起自菲律宾海板块的边缘,其动力主要来自该板块向欧亚板块不均匀的推挤作用。巴士系构造是华南地区新构造活动性最强的构造,沿着此组断裂曾有过大量强烈的地震活(?),包括6级、7级和8级地震。在未来10年内,此带的强震活动有逼近粤东、闽南沿海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聂晓红  高国英 《内陆地震》2005,19(2):156-163
分析研究了南天山地震带构造环境、中强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中强地震时空分布以及拜城周围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天山东段中强震震源断错以倾滑逆断为主,主压应力P轴由西到东呈扇形分布;相距较近的库车与拜城地区地震活动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存在明显的成丛性分布特点;拜城地区中强地震分布呈北西向可能预示着该区存在隐伏断裂,小震群活动则可能反映了局部中强震对周围次级小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闽粤海外历史地震与台湾海峡现今强震活动图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学仁 《中国地震》1998,14(3):51-59
闽粤两省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且福建南日岛至广东南澳一线的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尤为突出。历史上东南沿海地震带曾发生过4次7级以上大地震,而其中3次都发生在泉-汕段海域,继华南地区本世纪著名的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后,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又发生7.3级强震,这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闽粤沿海地区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历史强震活动资料,分析闽粤沿海与台湾海峡强震在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剪应力分布及近期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峰值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的关系,利用西安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小震资料,初步计算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剪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关中中部的剪应力值较低,近期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关中北部的韩城、西部的宝鸡-千阳、东部的大荔-华阴一带剪应力值较高,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30日河北省易县相继发生ML3.8、3.3地震,震中距离易县地震台仅7 km,震中附近主要以形变观测台站为主.虽然地震震级相对较小,但是12个形变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根据河北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速报震中和重新定位震中分别计算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断层初步断定为NEE向断层,断层表现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相似文献   

17.
闽台震源机制和区域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卓秀榕  陈光桐 《地震学报》1983,5(4):397-411
本文系统地汇集、修订了1933年至1969年台湾及其东部海域6级以上强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并重新测定了1970年至1978年台湾6级以上地震,福建省和台湾海峡部份地震以及1604年泉州海外8级强震的震源机制,分析了闽、台两省震源机制特征,指出:(1)由震源机制求出的断层面解与源深处的现代构造运动紧密相关;(2)大部份主压应力轴方向与主要断裂带垂直;(3)在台湾东部海中,中强地震组成三个互相平行的椭圆形空区,空区周围83%的6.0——6.9级地震的主 P 轴方向近似与空区边线垂直,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空区边缘;(4)以巴士海峡为中心,面向福建大陆,应力场呈现向西北展开的扇形分布.   相似文献   

18.
段刚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3):466-470,490
福建台网负责监测中国台湾地区地震。对于中深源地震使用何种定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地震参数,这直接影响到地震定位精度。利用JOPENS系统中交互分析软件MSDP提供的定位方法,对同一地震进行两次定位,即不使用和使用接入的台湾台站,将福建台网得出的两次结果与中国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定位精度,进而找出适用于台湾地区中深源地震的定位方法,以便进一步判断在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些台站进行辅助定位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重点研究的地区为河北省北部包括京津地区,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在此区选取了29个台站;在向东延伸的背景区,选取了6个台站。利用这些台站的深源远震体波记录资料,通过选取介质结构模型,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图进行拟合,以确定地震台下介质结构的可接受模型。在拟合时,对每个地震台站都选择若干次深源远震的体波记录作为观测图。对每个地震台站一般都算出60个不同模型的理论图。实际上做出的结果比地壳深,为大约80km(即大致相当于岩石层或称岩石圈)厚度内的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它们大都由10层左右的介质组成。通过波形拟合共给出了上述35个台站下的壳幔介质分层结构。并由此给出了Moho面的轮廓。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