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我们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报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灾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把地震灾害限制到最小程度,日本正倾注力量于地震预报和防灾措施。迄至目前,地震预报的研究究竟进行到了什么阶段,为了预防大地震的发生又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地震预报在日本,由国家下大力气搞地震预报研究始于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开端的1965年4月。现在,这一研究已进入第五次计划期间(1984—1988年)。1969年,以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了由大学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对地震预报有关的对策问题作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1)地震预报的地震社会学分类;2)地震预报尺度与地震预报精度;3)地震预报评分及统计决策函数在地震预报对策中的应用;4)集成预报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文从理论上对地震预报的对策给出了若干准则。  相似文献   

4.
尹祥础 《内陆地震》1996,10(4):337-341
为了探索地震预报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各种现有主要地震前兆。尽管它们在地震预报工作中曾经起过并且今后还将继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前兆与地震的发生都不存在唯一性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出这些地震前兆和地震孕育过程之间真正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从震源介质的固有特征及非线性系统不稳定性问题的本质出发,借鉴经典力学中的量纲分析与现代信息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表征孕震系统不稳定性逼近程度的新的无量纲参数Y,称之为LURR(加载/卸载响应比)。LURR定义为式中,X+和X-分别是孕震系统在加载和卸载时的响应率。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炜  蒋春曦  张军  周胜奎  汪成民 《地震》1999,19(2):118-128
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它可以很好地反映震前出现的各类异常与未来地震震级及发震时间之间的较强非线性关系。在“地震预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使用了BP神经网络。介绍了该系统中的BP神经网络构成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系统通过对实际震例的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推进地震预报实用化、加强综合观测、将系统科学应用于地震研究及多方面的国际间合作,并论述了日本、美国、苏联三国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的思路、动向及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冯德益  林命周 《地震学报》1992,14(3):257-264
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突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2)地震模糊聚类预测中指标优劣的灰色建模判断.仍以 GM(1,1)灰色建模为基础,在模糊聚类分析之前作指标择优处理,减少了指标选择的盲目性.以1975年以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资料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比较清晰,比一般模糊聚类结果有所改进:(3)关联度和模糊聚类在地震预报中的联合应用.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和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当中,以华北地区每年地震强度预测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预报所依据的不少信息和指标都带有灰色模糊的性质,因而,综合使用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可望取得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前不久在土耳其召开的第25届 IASPEI 大会的有关情况,在概述地震预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为把地震预报研究引向深入,当前国际上值得注意的研究动向,主要有:1.注意加强现场的地震综合观测研究;2.重视震源过程和多种前兆统一物理机制的研究;3.系统科学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4.强调地震预报研究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配合地震预报攻关工作,为适应今后地震预报程序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研制了一套在IBM—PC系列微形计算机上使用的实用性绘图程序软件系统(DPFE)。该系统可以在IBM—PC机及支持DoS 2.0以上版本的各类兼容机上通用。绘图仪使用SR—6602智能化个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美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牵头单位。目标为预报未来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内容包括地震力学和断裂带物理特征的现场、实验室及理论的研究和调查。这些工作集中在加州中部和南部地区,特别是进行大范围地震预报试验的帕克菲尔德地区。为了提高预报的分析能力和仪器观测能力,重点放在对各种地震物理前兆的评价。可靠的预报依赖于利用可靠的地球物理仪器观测各种前兆和了解地震的物理性质。除开发用于预报的仪器和技术并把它们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考虑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场地效应及震中破裂等多因素的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结合震害预测方法,研发了一套震害预测系统,并以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震害预测为例,将对其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主流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hakeMap_CNST系统能对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烈度进行更为准确的估计,在人员伤亡、受灾人口估计、紧急安置人数及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本系统的结果与现场调查的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天地一体化地震观测是目前推动地震短临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卫星观测为主要手段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实现对我国及临区进行地震电磁效应高精度、大范围和大动态连续观测的有效途径,并且为地震短临预报开创空基监测的新思路。地面传输系统是连接地震电磁卫星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的科学设计是地震电磁卫星项目建设的基础。本文拟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建设指导思想、系统组成、链路功能描述、系统运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我国即将建设的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从而为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初步设计的完成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炜  吴耿锋 《地震研究》1998,21(1):33-41
本文介绍了第一代专家系统和第二代专家系统的特点以及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中的推理子系统。该系统根据地震预报知识的特点设计了推理机,解决了推理子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俊清  孙珂 《中国地震》2022,38(4):691-707
近年来,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等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地震研究学科众多,包括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地球电磁学和地质学等,研究产生的多源、复杂、海量数据高度符合机器学习对于训练数据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到地震预测中。本文基于机器学习背景、地震预测应用流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不同学科数据进行地震预测的应用概况和主要进展,并对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Many uncertainty factors need be dealt with in the prediction of seismic hazard for a 10-year period.Restricted by these uncertainties,the result of prediction is also uncertain to a certain extent,so the probabilistic analysis method of seismic hazard should be adopted.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time,location,and magnitude of future earthquakes and the probabilistic combinat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long-term seismic hazard(geology,geophysical field,etc.)and the precursors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a model of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seismic hazard in a period of 10 years s proposed.Considering the inhomogeneity of data and earthquake precursors for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a simplified model is also proposed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ound the country.A trial in North China is used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seismic hazard in a period of 10 years.According to the  相似文献   

16.
A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pap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seismicity systems hol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levant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ion, seismicity system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ype I, the whol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only one great unified system; type II, the whol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one great system. One type of seismicity system may convert to the other type, generally. For example, a type I system will change to a type II system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in North China. This change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ex for earthquake trend estimation.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 value in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and that in linear equation and the term dΔM related to the coefficients of nonlinear term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proved to be a pair of available parameters for medium short 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地震局核心机房拥有震情速报、地震预报等业务。本文分析了旧核心机房的现状,指出机房搬迁应以业务影响最小化为总体原则,通过新核心机房准备与检查、数据备份与系统检测、设备分类梳理统计与检查、运营商光缆熔纤与链路割接、设备搬迁与除尘、设备加电测试与验收等步骤,完成搬迁工作,这为今后河北省地震局测震、预警、应急等各项业务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力支撑。针对此次搬迁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为其他省局机房搬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十年尺度(5—10年)地震危险性预测中,需要处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受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约束,地震预测的结果必然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考虑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的非均匀性及相关特征和地震危险性长期背景(地质、地球物理场等因素)与地震发生前兆的概率结合,提出了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概率模型。考虑资料的不均匀性和适宜不同地区的地震前兆方法的差异,本文还提出了概率预测模型简化形式,以满足全国不同地区的需要。本文以华北北部地区为例讨论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全国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的概率预测。根据本项研究提供的结果和计算程序,可以满足地震对策和地震损失估计对地震中长期概率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Thedevelopmentandthevariationoftheearthquakeprocessisaverycomplicatedoneandaffectedandlimitedbymanyfactors.Thekeyoftheaccuratepredictionistosetupadynamiccomprehensivepredictionmodelbasedonthecomprehensionoftheprecursorcharacteristicandtheattentionofthevariationwithtimeofthesefactors.Inthispaper,wetrytoapplythefaultdiagnosistectonictoeanhquakeprediction.Thefaultdiagnosistectonicisanapplicableboundaryscience.Thebasicideaistojudgeifthefaultoccurinthesystemandtodeterminewhereandwhenthefaultoccuran…  相似文献   

20.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behavior of pinching and softening effects for bridge column under earthquake loading. In the first part, a nonlinear cyclic loading test on a well-designed ductile RC bridge column wa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the bridge column was generated. In the second part,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btained by experiment will be used as an input in material modeling for finite element programs. Discussions were made by using different computer codes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pinching and softening of bridge colum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oading. Due to the inadequate functions of the element model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may underestimate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loading particularly on the prediction of softening and pinch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