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雹云的3参数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山东省雷达回波资料,天气和灾情实况,统计了回波顶高Hm强回波区顶高Hz回波强度Z与降雹概率的关系,给出单,双参数判别雹云的指标,提出用3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雹云,指出了3参数识别指标对降雹的预示作用,这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济南平原的雷达回波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山东冰雹云回波特征和700hPa,500hPa的平均绝热含水量,得出济南周围200km内冰雹季节的700hPa,500hPa平均绝热含水量和用以确定雹云演变不同阶段的雷达回波综合参数BB值,以及该区冰雹云的判别依据和人工消雹作业的用弹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兴义市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冰雹形成生命史短、雹粒较大、防雹时间性极强.根据实时的冰雹云的特征,结合近2a的雷达历史数据情况,归纳出兴义市冰雹云的路径及冰雹云的多谱勒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初步实践表明,应用以下冰雹路径分类和冰雹云的多谱勒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可以快速判定冰雹云及冰雹云的移动路径,有利于提早作业,减少灾害,增加人工防雹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商丘1984-1991年的雷达回波资料,找出雹云与雷达回波参数之间的综合关系,统计出判别雹云的指标,分别建立了5~6月、7~9月短时预报方程。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李祚泳  刘少侬 《高原气象》1994,13(4):457-462
为了探索建立多元隶属函数识别雹云的判别方程,本文将雹云和非雹云视作含参变量β的多因子线性模型,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变量,并构造由多元隶属函数表示的判别方程,进而按样本的多元隶属度回报拟合最好原则确定雹云和非雹云的判别阈值λ0。用该方法建立了5个不同样本组合的雹云判别式,进行了效果检验,并与其它雹云判别法的结果相比较,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广西7次明显降雹过程的探空资料和常用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冰雹云的触发机制和雹云三维结构,分析广西冰雹云出现的先兆特征和冰雹云在雷达产品中的特征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集成预报方法,将天气学诊断、雹云数值模拟、雷达回波参数判别三种预报方法的结论经(0,1)化处理,分别作为预报因子,根据三种不同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给出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最后调整组合成雹云临近预报方程。结合三峡近坝区5年的降雹资料,建立预报模型。外场试验检验表明该集成预报系统预报准确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徐阳春 《高原气象》1991,10(4):420-425
本文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概率法、双参数点聚图法,综合对六盘山区151个暴雹个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六盘山区雷达识别冰雹云的定量综合指标。结果表明,综合指标达到2.9时,识别雹云的成功率达92.1%。  相似文献   

9.
雹云的判别方法与短时预报统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空资料,讨论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的关系。用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公式判别雹云,并对条状和带状回波移向与高空风向间的偏角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统计模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阿克苏东部沙雅711雷达1994、1995年雷达资料以及西部农一师八团XDR-X型711数字化雷达1996、1997年回波资料,利用多因子雹云判别方程,给出了东西部地区冰雹云及非冰雹云临近指标的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11.
对大连地区2003—2008年多普勒雷达观测到的37个冰雹和强雷雨个例雷达体扫资料进行PUP软件计算和处理,得到了每个个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3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强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几个主要雷达参数值、以及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冰雹云识别的雷达技术指标模型;根据大连地区降雹特点,将冰雹云分为强(超级单体)雹云、多单体雹云和单体雹云三类,总结了冰雹云类型判别的雷达指标(即防雹作业决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冯桂力  陈文选  刘文 《气象》1997,23(12):3-8
利用二维雹云模拟济南地区1996年7月24日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对雹云26个主要微物理过程双参数化较细致地描述对流过程的热,动力反馈和微物理特点2。根据计算结果,对该次冰雹过程进行了AgI催化试验,结果得出在云发展初期对暖底雹云实施高浓度的冰晶催化,可起到减少地面冰雹和增加地面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多普勒雷达定量判别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湘西北张家界市2005年夏季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冰雹云的雷达产品特征,发现使用小型车载雷达可以很好地弥补多普勒雷达常规业务产品中垂直剖面产品方面的不足,并归纳总结出了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的1个先兆特征综合定性指标和4个雷达定量判别指标。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可以快速准确提前识别冰雹云,有利于早期作业,是人工防雹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雷达回波顶高(ET)产品在广西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2009至2012年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顶高(ET)产品,对广西冰雹云回波顶高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ET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降雹时间和ET值达到最大值时间基本一致。冰雹云量化识别指标分别为:2月份回波顶高≥8km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36.1km;3-4月份回波顶高≥10km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6.1km;5月份回波顶高≥13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38.1km。降雹直径与冰雹云ET值和特征层高度差值成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估计降雹直径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雷达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樊鹏  肖辉 《气象》2005,31(7):16-19
通过对陕西渭北地区各雷达站观测的回波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得出了适合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的7个指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识别效果良好,并可以做到提前识别,为防雹作业赢得非常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高原东部地区一次雹云成雹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一维半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对高原东部地区一次西风槽影响下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该雹云内的动力、热力特点以及过冷云滴、冰晶、霰、雹的产生和转化以及降水粒子碰并增长等物理过程。对高原雹云的成雹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LAPS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引进的中尺度分析系统,能融合区域内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提供高分辨率中尺度分析场。该文对探空资料和LAPS分析场两种初始场的大气层结和环境风场信息进行了比较,并应用探空资料和不同时次的降雹点的LAPS分析场作为三维对流云模式的初始场对2008年7月27日、28日湖北西部山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观测实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7日降雹过程应用临近降雹时次的LAPS分析场作为云模式初始场模拟的回波、风场和垂直速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探讨LAPS用于云数值模式的适用性、优越性以及冰雹云发生发展特点。结果表明: LAPS输出场用于云模式初始场进行冰雹云数值模拟具有时空上的优势,能更好地模拟出午后局地降雹,可以弥补探空资料作为云模式初始场的不足,应用临近时次的LAPS分析场作为云模式初始场的数值模拟能体现出冰雹云发展过程中多次增强等细节,有利于人工防雹作业预警和催化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冰雹形成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洛阳嵩县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模式对该冰雹云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其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属于下滑冷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表现为单个单体的强对流风暴,最大反射率≥65 dBz,回波顶高达到14 km,降雹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具有明显的跃增;径向速度场上出现了大范围明显的逆风区。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冰雹云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式模拟的最强回波与实况一致,雹云中含水量中心与强上升气流有很好的配置,在云的发展阶段,主含水量中心是强上升气流的指示。冰雹的雹胚主要来自冻滴和霰,在冰雹形成期间,冻结形成的冻滴和转化产生的霰数量上相差不大,但是冻滴向雹的转化比例却是霰的6倍,即在地面强降雹之前,雹云中的雹胚主要来源于冻滴;而冰雹的增长在前期主要靠收集过冷雨水,后期主要靠收集过冷云水;适量的冰晶、雪和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雹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卢氏县近几年来防雹工作的实践,总结了山区防雹炮点的选择、冰雹云的识别、作业时机的把握、及用弹量等重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播撒碘化银实施雹云催化的数值试验--个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三维冰雹云模式基础上,采用湿热泡扰动方式激发对流云,对1998年7月21日发生在河南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模拟并做催化试验.结果表明,该例雹云具有含水量累积区,对累积区中心播撒碘化银能够减雹、增雨;而在此中心之下较低的高度作业,或播撒时间选取不当,则有可能增加冰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