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黄石市2005年以来建设的95个区域气象站和原有的3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选取黄石国家气象站为基准点,采取各站候降水量与黄石站气温等12个要素进行逐步回归的方法,模拟出1958年至各站建站前的候降水量,使各站建站前缺测的月、年等时间尺度降水资料得以插补。并采用REOF方法分析了黄石市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按照取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所处序号为站点分类值的区划方法,将黄石市划分为丘陵及水体影响区(Ⅰ区)和山地陆面影响区(Ⅱ区)两个区域。结果表明:(1)黄石市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逐渐增多,21世纪初明显偏少,2010年至今恢复至20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2)黄石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降水受地形的影响较大,西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大于丘陵区和大型水体影响区;(3)Ⅰ区和Ⅱ区降水强度同步的年数占72%,不同步的年数占28%。  相似文献   

2.
方怡  陈正洪  孙朋杰  陈幼姣  陈城 《气象》2016,42(3):356-362
利用水平距离约23.7 km、年降水量相近的黄石和大冶气象站多年分钟降水资料,根据相关规范,分别推算黄石、大冶两市暴雨强度公式各参数,并分析两市设计雨强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根据公式推算结果,在重现期0.5~100 a黄石各历时雨强(5~120 min)均大于大冶,最大可达27.34%;(2)黄石平均年降水量略小于大冶,但最大年降水量、最大月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大于大冶的相应值;(3)对经过年多个样法选样后的降水量样本进行分析:除了第一个最大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黄石偏大,其余7个次大值大冶略大。黄石前8个最大降水量算出的标准偏差约为大冶的1.4倍。综合可见,短历时降水量的偏大是黄石设计雨强结果偏大于大冶的原因,设计雨强结果对样本的第一个最大雨量值以及标准偏差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利用黄石市198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暴雪个例资料和NCEP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暴雪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在预报模型和MICAPS 3.0系统的基础上,选取VB语言开发环境和VFP数据库,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建立了黄石市暴雪预报系统,实现了黄石市暴雪天气的客观预报功能。该系统的研发对提高暴雪预报准确率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其研发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类型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的研发,在地市级气象台站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应用前景。系统挂靠黄石市气象台的预报业务平台,自投入业务运行以来,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2001年元月发生在黄石市的一次隆冬暴雨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隆冬季节空气干寒,副热带高压势力非常弱小,但是由于500hPa南支低槽的发展东移带动了中低层低涡加深并沿着切变线东移,同时低空急流加强北上影响黄石市,不稳定度加大,时流云系发展,是造成黄石市这次隆冬暴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石气象局是1953年6月由中南军区气象处决定在黄石港五斗地选址筹建。1954年1月1日成立的,是湖北省继武汉市之后的第二个气象机构。四十年中,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黄石气象工作始终围绕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将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春风又使气象事业增添了极大的活力,加快了发展的进程。而今,已经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合理、现代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气象科学体系。 一、基础业务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黄石市气象台195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60a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逐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石市极值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54-2013黄石市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对于近60a黄石市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是主要的;(2)近60a黄石市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1984-2013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升高是造成近60年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3)近60a黄石市年最大日较差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这造成了气温日较差的不断减小;(4)近60a黄石市气温(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与最高气温出现在20℃以上的天数增加和出现在20℃以下的天数减少有关,与最低气温出现在10℃以上的天数增加和出现在10℃以下的天数减少有关,其中T0℃的高温日数和低温日数的显著减少以及20≤T30℃的低温日数的显著增加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1998年"二度梅"期间武汉-黄石突发性暴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较高水平分辨率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利用收集到的较完全的资料作为初值,对1998年"二度梅"期间武汉-黄石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分别复制出在7月20日18时至21日06时及21日18时至22日06时(世界时)期间,武汉和黄石附近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生命史约为12小时,水平尺度为100~200 km,为典型的β中尺度系统.对β中尺度系统的流场和物理量的剖面分析表明,在武汉和黄石强降水期间,两地对流层中低层的水平辐合、上升运动、正涡度值均有明显的加强和减弱的过程,而经向方向的强度比纬向方向这些物理量要强,水平尺度比纬向方向小.分析还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风场扰动对β中尺度系统(如武汉暴雨过程)的发生可能有触发作用.这些中尺度系统的强度,尤其是垂直运动与已有的我国梅雨锋个例和日本梅雨锋个例中较大的中尺度系统相比较要强得多.通过收支分析,讨论了β中尺度天气系统在发生、发展和消亡各阶段的水汽和正涡度来源;通过物理过程试验,分析了潜热释放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过程在β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此外,在地形试验中,探讨了长江中游,尤其是湖北省局地中尺度地形对武汉和黄石突发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最后给出了造成武汉-黄石大暴雨的β中尺度系统初步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设计风速推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石气象站年最大风速资料,在均一性检验基础上,利用极值Ⅰ型分布曲线,推算出气象站处基本风速,结合桥位处一年完整的对比观测,通过比值法把基本风速推算到设计风速。结果表明:(1)黄石气象站年最大风速在1990年前后突然减小,可能与周边建筑物增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共同作用有关;(2)黄石气象站不同重现期(100、50、30、10 a)10 m高处10 m in平均年最大风速(基本风速)分别为25.1、23.3、22.0、19.1m/s;(3)确认气象站到桥位的风速放大系数为1.2;(4)桥位区不同重现期(100、50、30、10 a)10m高处10 m in平均年最大风速(设计风速)分别为30.1、28.0、26.4、22.9 m/s。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北省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和服务需求,为加强和改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专家评估和对比分析法对高速公路的隐患路段和主要灾害天气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黄石、京藏高速公路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大雾、强降水、路面结冰和路面湿滑,影响时间主要是秋冬季节;大雾、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是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的,服务内容要易于理解,服务方式要增加手机客户端、高速电子情报板、手机短信即时服务等。同时还发现黄石、京藏高速公路低能见度临界值为700、800 m,京藏高速路面积水的临界值为12 h降雨量为9 mm,路面湿滑的临界值为12 h累积降雨量3.0 mm。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年黄石市5个监测站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在线监测数据和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黄石市大气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黄石市5个监测站点大气PM10和PM2.5年均浓度范围分别为95.8—108.6μg·m^-3和64.3—68.9μg·m^-3,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季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冬季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3.9±62.2)μg·m^-3和(95.5±44.5)μg·m^-3,夏季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2±24.0)μg·m^-3和(50.7±17.3)μg·m^-3。5个监测站中,下陆区、西塞山区和铁山区的PM10和PM2.5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各站点大气PM10和PM2.5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分析显示,黄石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风速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受风向影响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鲁建军 《湖北气象》2002,21(3):21-24
结合9210系统在黄石市气象局的业务运行实际,对其所发生的故障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故障现象、排除方法和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黄石市2007-2013年逐日电力负荷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体感温度数据及舒适度等级,并以此对电力负荷进行分解,进而讨论体感温度对夏季气象负荷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体感温度及舒适度等级可对电力负荷进行更精细的分解,且体感温度同气象负荷率具有最高关联度;(2)研究时段内黄石市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总体呈线性增长,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电力负荷呈下降趋势;(3)2010年之前,工作日的气象负荷率高于节假日,但自2011年起,该现象出现反转,且差值逐渐增大;(4)研究时段内,体感温度高于22.9℃(工作日)或21.5℃(节假日)时,即会产生敏感负荷,而体感温度升高1℃最多可引起6%的气象负荷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承办第2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为例,简述做好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安保工作的一些思路与措施,以期为国际论坛安保工作提供学习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2014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明了这个总目标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并强调,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0月21日,以"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王会军、胡永云等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6.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9年12月公布了8月20—24日在宁夏银川市举行的第三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扩大)会议上评出的第三届气象科普奖的评选结果。评奖工作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徐亚梅  高坤 《气象学报》2002,60(1):85-95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不仅中β低涡的结构和中α低涡有显著差异,而且非及地的中β低涡和及地的中β低涡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非及地的中β低涡低层为冷干区,中高层为暖湿区,发展强盛时低层存在下沉辐散气流;及地的中β低涡由地面到中高层均为暖湿区,低层也不存在下沉辐散气流。探讨了两个中β低涡的形成原因,低空急流的扰动,经过幕阜山时,水平风速明显加强,在低层产生强质量辐合的同时,850hPa流场发生气旋性弯曲,移出幕阜山时,形成了稳定少动、中心位于庐山附近的中β低涡;庐山低涡在发展强盛时,通过次级环流诱发了黄石附近中β低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7,(6):34-34
长江中游第三次汛期预报协作会议,于4月12—17日在湖北黄石市召开。代表们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作指导,分析、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汛期天气的各种影响因素,讨论了汛期天气预报,并交流了制作汛期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的经验,这次会议交流的技术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98-7-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徐亚梅  高坤 《气象学报》2002,60(1):85-95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7-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不仅中β低涡的结构和中α低涡有显著差异,而且非及地的中β低涡和及地的中β低涡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非及地的中β低涡低层为冷干区,中高层为暖湿区,发展强盛时低层存在下沉辐散气流;及地的中β低涡由地面到中高层均为暖湿区,低层也不存在下沉辐散气流.探讨了两个中β低涡的形成原因,低空急流的扰动,经过幕阜山时,水平风速明显加强,在低层产生强质量辐合的同时,850 hPa流场发生气旋性弯曲,移出幕阜山时,形成了稳定少动、中心位于庐山附近的中β低涡;庐山低涡在发展强盛时,通过次级环流诱发了黄石附近中β低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