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产量预报经验统计模式基础上,考虑了各个阶段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形成的作用。以单季晚稻为例,运用剩余法建立了产量预报的气象生物学模式。用此模式可以分段进行单季晚稻的产量预报,逐步逼近实际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 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 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单季晚稻全生育期降水分配情况及各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基于CMIP5全球气候模式情景下降水预估资料,估算2020~2045年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降水量对气象产量影响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单季晚稻生长季PCD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分布不均匀, PCP主要集中在7月27日至9月11日,即孕穗期和抽穗期;在分蘖期的降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9.9%,孕穗期占26.2%,抽穗期占7.1%,成熟期占10.8%,分蘖期和孕穗期降水占全生育期的1/2以上;孕穗期降水量与单季晚稻气象产量的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p<0.05);未来30年内降水量对单季晚稻气象产量的负效应略大于正效应,即减产作用大于增产作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的变化对产量有影响,应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钱培东 《气象》1989,15(12):32-33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正在逐步成为一项日常业务工作,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段给出预测结果,并随预报时效缩短,精度不断提高,就需进行作物产量的动态预测。本文对无锡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单季晚稻,进行了农业  相似文献   

4.
蒋耀培  李军  蒋杰贤  张皓  季香云 《气象》2011,37(9):1140-1144
为了给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农业气象预测提供技术依据,使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2007和2008年上海市10个区(县)移栽稻和直播稻95个样本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率田间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在条纹叶枯病病毒满足的情况下,影响单季晚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首要因子是品种,品种抗性强弱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622(P〈0.01);其次是单季晚稻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293(P〈0.01);单季晚稻播栽期早晚对条纹叶枯病的影响是通过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单季晚稻播栽期与条纹叶枯病病株率、播栽期至7叶期间空气平均相对湿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36和0.309(P〈0.01)。因此在业务预报工作中,应重点考虑单季晚稻品种及播栽期至7叶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晚稻产量影响的积分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积分回归的基本原理,并以晚稻产量为例,运用积分回归分析气象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确定了广东省高要县不同生育时段的温度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湖南双季晚稻分蘖-幼穗分化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晚稻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在分蘖-幼穗分化期进行干旱胁迫试验,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开展15、20、25、30d4个干旱处理水平试验,探讨了干旱强度与不同品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系,从而确定双季晚稻干旱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相对湿度是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键因素,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性。自晚稻分蘖普遍期开始干旱处理,对常规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2.5%、87.2%和98.6%;对超级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6.8%、97.1%和89.3%。根据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持续时间和土壤湿度的响应,构建了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的分蘖-幼穗分化期干旱等级指标,可为双季晚稻的干旱监测和抗旱救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牧气预测站的牧草生长状况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牧草生长高度和产量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降水在牧草各生育阶段的贡献,提出最佳人工增雨期。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模型在寒露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娄秀荣  杨成钢 《气象》1990,16(7):52-54
寒露风是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生育期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每年9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抽穗开花的关键时期,常常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低温过程,出现寒露风,使双季晚稻开花结实受到影响,导致减产。因此,准确地预测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对调整双季晚稻品种和播种期,避开冷害,争取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寒露风的预测,已有很多的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9.
褐稻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我省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后期生长威胁甚大。农业观察研究指出,褐稻虱发育进度与温度关系甚为密切,摸清褐稻虱各虫态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进行褐稻虱发育期的预报,对掌握防治适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晚稻单产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霏云  王建林 《气象科技》2005,33(5):433-436
晚稻单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表明:气象要素是影响相邻两年晚稻单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气温和日照.根据业务服务的需要,提出利用晚稻主产省份的产量资料和代表站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运用综合聚类原理,建立全国晚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此方法能够在晚稻播种一段时间后动态预测晚稻单产,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率较高的特点,并且克服了常用回归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预测因子难的缺点,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Regularities of variability of grain crop yield by grain planting region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related to farming standards and a change in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Soviet (1960–1990) and post-Soviet (1991–2008) periods are studied. The revealed regularities of the climate-related variability of the grain crop yield will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of the weather-yield model to the present levels of the yield.  相似文献   

12.
郑州地区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06年冬小麦发育期、千粒重和穗粒数以及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时段和关键因子,建立了千粒重和穗粒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千粒重相关显著的时段、关键因子是抽穗后15~19 d和29~33 d的温度以及9~13 d的日照;有利于获得较高千粒重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8~22.8℃,日平均气温上限为29.5℃;与穗粒数相关显著的时段、关键因子是返青后21~25 d的温度。相关显著时段的气候要素对千粒重和穗粒数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可以较好地预测千粒重和穗粒数,为进行产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Climate changes observed in recent decade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pective climate-related tendencies of changes in heat supply, moistening,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agrosphere that determine the natural resourse of potential Russia are determined. The grain crop yield trends are used additionally as climate change indicators. It is shown that climate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last 30 years promote the increase in potential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in mos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where not less than 85%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p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in climate aridity is observed in several regions of Siberia and Chernozem Center, which results in a reduced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4.
以谷子品种大金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控水的大田试验方法,比较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分析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阐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谷子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水分胁迫后复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光合作用可产生补偿效应,水分胁迫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补偿效应越低;轻度和持续时间短的水分胁迫,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气孔因素决定,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非气孔限制逐渐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孕穗开花期相比较,灌浆期水分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大且复水后光合性能恢复能力更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更明显,产量对灌浆期水分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2022年贵州省气象条件对主要粮油作物的影响,该文利用84个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并与历史同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收粮油作物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油菜播期受干旱影响推迟,但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好于前期,尤其是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产量形成及成熟收获。(2)秋粮作物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相当:玉米、水稻等秋收粮食生长季光热条件优良,降水分布不均,水稻生长期前期气象条件好于后期,后期夏伏旱和高温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总体粒重水平;玉米灌浆期大部地区光温条件优良,利于粒重的形成,收获期晴热少雨利于收晒。因此2022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生长期内气象条件利弊相当,属于正常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16.
以矮抗58为研究对象,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灌溉与未灌溉两种水分处理,通过对无霜冻年份(2012年)和晚霜冻年份(2013年)的对比试验,分析晚霜冻害对冬小麦群体密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探讨拔节期灌溉的防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抽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可使冬小麦群体密度下降、产量显著降低。2012年的产量整体高于2013年的,且2012年未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2013年灌溉处理的(P0.05);受霜冻影响,2013年灌溉与未灌溉的成熟期密度分别比抽穗期下降11.8%和14.8%,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先显著下降而后逐渐恢复,和抽穗期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8.5%(灌溉)和33.7%(未灌溉)。2013年成熟期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比例为43.5%(灌溉)和41.0%(未灌溉),显著高于2012年的16.3%(灌溉)和4.1%(未灌溉)。2)无论是否有霜冻害发生,拔节期灌溉均可显著提高产量,灌溉处理产量分别比未灌溉处理的偏高16.3%(2012年)和24.5%(2013年)。霜冻年份拔节期灌溉处理可显著降低穗粒数损失和抽穗期以后叶面积指数的衰减速度。3)2013年灌溉处理较2012年灌溉处理减产23.6%,未灌溉处理较2012年未灌溉处理减产32.9%。拔节期灌溉能够有效减少霜冻造成的产量损失,但这主要是由水分增加所引起,抽穗期的冬小麦抗霜能力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CO2浓度倍增对大豆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了CO2浓度倍增对大豆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使大豆成熟期提前,株高增加;根瘤数量、干物重和单个根瘤的重量增加;叶片厚度、干物重及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增加;总生物量、籽粒数量、籽粒产量和百粒重明显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减小;粗蛋白含量减少,粗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选用寒地水稻龙粳31品种进行淹水试验,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分别设定3个淹水深度(1/3株高、2/3株高、3/3株高)、2个淹水历时(3 d、7 d)共12个淹水处理,测定淹水前后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及收获后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结果表明:水稻淹水后,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平均增长量基本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适度的淹涝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拔节孕穗期各项与对照组相比的增长程度均低于抽穗开花期;不同淹涝胁迫均导致水稻减产,拔节孕穗期全淹没7 d减产最严重,穗结实粒数仅55粒,千粒重16.9 g,远低于对照,减产率高达70%,抽穗开花期全淹没7 d减产也较严重,穗结实粒数为71粒,千粒重略低,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少,为2.83×106穗,减产率达57%;淹水深度1/3 h、2/3 h、3/3 h处理的平均减产率依次为16%、18%、48%,淹水持续3 d、7 d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1%、33%,可见随着淹水深度加深、淹水历时加长,水稻减产幅度加大;淹涝胁迫条件下,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抽穗开花期,导致两个发育期减产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分别为穗结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东北地区过量施氮的问题,研究减量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优化氮肥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春玉米生产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播种的方式,以农民习惯性施氮量为对照,设置11.1%、55.5%和100%三个水平减量施氮试验,分析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减氮导致生长发育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干、鲜重、叶片比重等)均减少,不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干物质向叶片分配,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减少幅度增加。苗期以后,适量减氮促进玉米地上部的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片占比等生物学性状有增加趋势。适量减氮导致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理论产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籽粒脂肪含量减少,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减氮量的增加,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均减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幅度增大,脂肪含量减少幅度减小。减氮11.1%时,果穗长、果穗粗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9%、3.7%和11.5%。当施氮量为240 kg·hm-2(减氮11.1%)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为945.4 g·m-2,籽粒脂肪含量最少,为2.4 g·100 g-1;氨基酸含量最大,为83.9 μmol·g-1;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8%。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施肥管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0.
以信阳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9年29a气象资料以及水稻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豫南一季中稻生育期旬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与空壳率、枇各率、千粒重以及地段1m2产量之闻的统计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一季中稻的空壳率随着6月中旬和8月中旬的日照时数的减少而增大,随着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