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毕春盛  李强 《气象》1996,22(3):37-39
中期暴雨预报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预报制作到服务全过程自动化。中期暴雨预报方法主要有:环流分型相似预报、暴雨个例相似预报和中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采用层次分析动态决策方法进行预报集成。该系统在业务预报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综合剖面图制作初夏暴雨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查的基础上,找出高压脊前受低压系统影响下,单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作为暴雨预报的起始场条件,从而建立了中期暴雨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系统追踪法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时效订正,制作彭山县初夏中期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内的强暴雨。进行了预报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资料样本,以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强暴雨预报经验为基础,利用强暴雨预报经验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在检验的基础上构筑预报因子系列,依据于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采用回归方法与判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较短样本资料的情况下,建立起实用效果理想的强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4.
“河南短时暴雨落区预报系统”是利用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建立的短时暴雨落区预报系统。系统建立在雷达资料定量测量降水估测区域降水量和利用云图资料估测暴雨落区的基础上,并使用现有的地面资料,制作1h和3h短时暴雨落区预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的输出产品,结合现时大气云雨场强度分布特征和降水形成的物理机制,研究了暴雨的诊断和预报技术,给出了客观定量的暴雨预报方法,并在微机上实现了人机交互预报系统。通过实际业务运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暴雨智能预报系统冯瑞 ,杨小萍,张冬峰,王文春,朱临洪(山西省气象局业务处030002)(山西省气象台030006)暴雨是我省的一种重大灾害性天气,而暴雨预报又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为解决暴雨预报问题,国内外气象专家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1994年汛期5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雨量数值预报结果,简要阐述了产生暴雨天气的天气背影并把该数值预报结果与日本人的同类数值预报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本系统对暴雨折预报结果明显优于日本的数值预报结果,从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本系统无论是对暴雨范围的预报,还是对暴雨雨量的预报,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8.
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预报,着眼于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从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入手,试验制作了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预报方法。通过整理1970-1993年24年间水库流域内20个水文站雨量资料,分析45个暴雨天气样本与历史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关系,筛选出预报指标和预报因子,使用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方法,根据天气环流形势的分型,分别组建了6、7、8月每个月份的未来24小时暴雨天气预报方程。预报检验表明该预报方法是可信的,同时也表明客观划分环流型、筛选预报因子、恰当确定暴雨标准等是预报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MM4中尺度数值模式为基础,在微机上建立了能满足实时业务需要的贵州区域暴雨预报系统。该系统对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模式计算,计算结果处理分析,图形显示来获得暴雨预报产品。通过对历史资料和实时资料的计算及50个个例的分析,表明本系统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湖南暴雨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建立了1979—1986年共8年的数据库,用数据库资料对系统进行了逐月测试,测试结果历史拟合率为86%,预报暴雨成功率62%。1987年和1988年6月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为59%。  相似文献   

11.
北京相当暴雨日数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北京99年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和274年6~8月总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及旱涝等级的相关性,给出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 水量的定量关系式,建立了北京274年汛期相当暴雨日数资料序列。分析表明: 相当暴雨日数概念的引入,可以把汛期总降水量中暴雨过程降水与非暴雨过程降 水分开,证实汛期旱涝变化只取决于暴雨过程的总次数和强度;相当暴雨日数是 一个气候统计量,有与总降水量一致的周期变化,但其年际变率和3.5年周期比 总降水量更显著,其概率分布满足泊松分布;与旱涝等级比较,相当暴雨日数与 总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好,且有利于研究形成汛期旱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江淮切变线及暴雨的气候态特征,从而为未来的江淮切变线暴雨的业务预报和科研提供参考,利用欧洲中心风场再分析资料和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的降水资料,通过纬向风的经向切变、相对涡度和纬向0风速线3个客观判据,统计了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暴雨、切变线以及切变线暴雨。结果表明:1981—2013年6—7月,江淮地区有30.2 d出现暴雨,有33.2 d出现切变线,22.0 d出现切变线暴雨,切变线暴雨日数占切变线日数的近2/3,占暴雨日数的近3/4;6—7月江淮地区出现切变线和暴雨的日数有不显著的年际增长趋势,增长率比江淮切变线暴雨大一个量级,而后者的日数在近33年基本维持不变。江淮地区的切变线日数、暴雨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2000年前年际波动较大,2000年后年际波动较小。6—7月江淮地区的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三者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在1981—2007年,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暴雨日数、切变线日数和切变线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较为一致。1995年前,6—7月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3年的周期,1995年后没有显著的周期。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存在2—4 d的周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江淮切变线暴雨日数不存在明显周期,切变线暴雨日数在梅雨期内稳定维持,且江淮切变线暴雨最集中发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内,说明梅雨期降水以切变线引发的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初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运用新近开发的双向嵌套的MM5中尺度模式,在国家气象中心的CRAY-C92巨型机环境下,对1996年4月中旬末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这次暴雨过程及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凝结潜热通过一个类似于CISK的机制对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输送了潜在不稳定能量,并在与暴雨的相互作用中得以维持和加强;初始时刻(暴雨发生前12小时)南海北部—华南地区低层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储备是暴雨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9,自引:23,他引:19  
运用双向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8年7月上旬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暴雨过程,对这次暴雨过程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也作出了较成功的模拟;大尺度及积云对流尺度的凝结潜热在降水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子,潜热释放将加热中高层大气,促使高层大气辐散,低层辐合,垂直运动加强,导致较大的降水;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多寡直接对本次暴雨产生影响,并为这次暴雨提供了水汽源;地面水汽和感热的垂直输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补充了能量。  相似文献   

15.
淇、卫河流域暴雨特征及其与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61-2000年40年淇、卫河流域的9个水文站和11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暴雨的气候特征,暴雨、底水与洪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局地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次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998年7月武汉强暴雨的天气演变特征,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强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先于暴雨生成,暴雨最强时低空急流也最强;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及低空急流左侧非热成风梯度的存在,使得中尺度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出现空间不稳定现象,高空急流右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和低空急流左侧不稳定波的波振幅向暴雨区增加,暴雨区恰为这两支波叠加后振幅最大的区域,高低空急流耦合下的非热成风、中尺度对流-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这类强暴雨产生的动力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桂林“98.6”连续大暴雨的形势分析,揭示了这次过程的大环流维持机制,暴雨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另外,分析了连续暴雨与低空急流及其非地转风存在的明显内在联系。指出西南涡、低空急流等系统的活动与连续暴雨过程中的雨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近百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与汛期旱涝的关系。指出:汛期暴雨多少和强度对汛期降水丰歉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给出的3种暴雨指数中,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文中还讨论了旱涝短期气候预测与暴雨过程的短期气候预测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0509号台风暴雨过程分析与暴雨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5年8月8~10日辽宁区域性台风暴雨过程,以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台风、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好的水汽条件是产生台风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是水汽输送的通道,也是台风暴雨的明显特征之一;结合单站气压连续变化以及云系变化判断“麦莎”登陆时间地点;应用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对暴雨灾害进行评估,评估表明暴雨过程为三级暴雨灾害,属中度级别。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典型环流分型,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异常度方法对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环流型进行客观识别,并结合动力和水汽输送条件,确定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强信号并客观量化表征,建立湖南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预报定量化概念模型。结果表明:43次历史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回报准确率达到81%,2017—2018年3次区域持续暴雨过程试报准确率为2/3,说明该概念模型有一定预报能力,能为湖南暴雨预报业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将该概念模型与各类模式预报产品相结合,还可开展区域持续性暴雨的中期和延伸期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