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龙江省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黑龙江省湿地资源的基本概况、针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治理、持续利用、增加投入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3S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中的技术方法与流程路线,建立了相应的湿地类型解译标志,并就湿地资源调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敦训 《山东气象》2006,26(1):65-66
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形成历史和条件,分析其资源状况,根据气候变化趋势预测提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研究和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第一次(2000年)和第二次(2011年)湿地资源调查中相同的347块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对CBERS、SPOT5和LandsatTM遥感数据进行调查监测,并结合野外实地验证,比较分析新疆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状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新疆湿地总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增加,分别增加29162 hm2和17130 hm2,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126618 hm2和19391 hm2;各湿地型中,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和季节性咸水沼泽面积有所增加,洪泛平原、内陆盐沼、永久性 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和库塘湿地面积减少。新疆湿地面积总变化率-7%,各湿地类型中,面积变化率最大的是湖泊湿地(18%),呈减少趋势;最小的是沼泽湿地(5%),呈增加趋势。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
以沈阳浑南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湿地模拟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模拟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NH4+-N、TP、CODCr和BOD5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水力负荷为0.156 t/m2•d时,是垂直流湿地模拟系统运行的最佳负荷。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在洞庭湖湿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是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及“3s”技术对洞庭湖湿地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苗百岭  宝曰娜  张自国  侯琼  杨泽龙  乌兰 《气象》2007,33(S1):19-25
针对赤峰市半干旱区的达里诺尔湿地与兴安盟阿尔山湿润地区的湿地,利用湿地的小气候观测资料分别与其相邻的常规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湿地的“冷湿”效应显著,(2)湿地降水量主要受大气候的影响,与小气候效应无关。(3)位于湿润区的阿尔山湿地比位于半干旱区的达里诺尔湿地更能体现出“冷湿”小气候效应。(4)小气候效应对群落结构、物种分布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位于湿润区的阿尔山湿地比位于干旱区的达里诺尔湿地中生、湿生植物偏多,但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低于干旱区的达里诺尔湿地,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度指数要高于达里诺尔湿地,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义彬 《四川气象》2005,25(2):24-26
本文在分析四川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湿地的监测目的、监测范围、技术手段、监测内容、监测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应用研究的工作思路,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敏感性数值试验模拟"三江源"地区湿地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依据2000年美国EOS/MODIS遥感数据解译结果以及1990年1∶100万青海省土地利用2种资料中三江源区湿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敏感性数值试验采用R1、R2两种湿地覆盖情景,分别代表三江源地区湿地资源较广布和湿地面积锐减后的两种情景,对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和气温进行了长达15年的积分试验。结果表明,湿地减少对三江源区气温和降水的总体效应是使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区域空间分布的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三江源区西部,15年平均减少40~90mm左右;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最大的区域位于三江源区西北部,15年平均升高0.4℃以上。15年积分结果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减少后三江源区的增温效应会随着时间进程缓慢扩大,但降水在模拟的后6年不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扎龙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岛屿化的基础,水源又是湿地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水源又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对讨论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源的影响,得出湿地生态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云南风能资源评价历程、分布特点和风电开发建设情况。总结了云南有关风电场选址、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功率预测预报以及山区风电场和风电机组设计的研究成果。剖析了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沿海湿地资源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环评中,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提出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4个指标,即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和外来物种入侵度。建立了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沿海6地市及其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该项研究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开发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基于1997—2006年辽宁省10 km×10 km分辨率的气象资料,通过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计算了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结果表明:近10 a来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97—2006年辽宁省植被年平均总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农田、草地和湿地)3.63×107 t•yr-1,其中农田、草地和湿地分别为2.18×107 t•yr-1、0.99×107 t•yr-1和0.46×107 t•yr-1。应用人口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1997—2006年辽宁省的年平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226.9万人、2035.3万人和2015.1万人。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挖掘辽宁省冰雪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开发寒地冰雪资源,利用61个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统计、定性或定量指标等分析方法,评估了辽宁省冰雪气候资源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均具有冰雪资源,东部山区冰雪资源最为丰富,辽西地区结冰期长,大连沿海地区冰雪资源相对较少。辽宁省冬季室外冰雪活动温度条件较好,冰雪资源丰富区风速低且日照适中。冬季各地高温融雪、雾和大风、低能见度等气象灾害风险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上旬全省均可人工造雪,人工造雪时段适宜。抚顺、本溪、铁岭、沈阳、丹东、辽阳的大部分地区均是宜冰宜雪的最优地区;西部地区降雪量少,宜冰大于宜雪,可适当开发冰上旅游项目;沿海的葫芦岛和大连地区冰雪期短,可探索发展小规模的冰雪旅游项目和海冰旅游。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区划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71—2006年沈阳、大连和朝阳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辽宁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进而了解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西和沿海地区及长山群岛太阳能资源较好,辽北次之,东部山区较差;春夏季较好,秋冬季较差,5月最好,12月最差。太阳能资源历年变化相对平稳,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其中20世纪80年代偏小、90年代偏大,近几年回落。根据各地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将太阳能资源定为4级评估指标,并将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划分为丰富、较丰富、一般和贫乏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6.
开发广东省空中水资源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干旱和水资源状况出发,探讨了广东省开发空中水资源的必要性。从理论、技术、实践和人工增雨潜力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实施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的可行性。结合目前人工增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东省开发空中水资源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宁能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辽宁能源状况和水资源量与分布状况及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矛盾,针对辽宁的能源利用率低、水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区域环境污染集中等问题,结合辽宁实际情况,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夏季不同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扎龙湿地生态气象站和齐齐哈尔自动气象站2004年6~8月的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不同下垫面的两站之间不同时次各气象要素的差异,指出两站风速、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地面温度等的月平均值均存在差异,变化幅度及极值出现时间各有不同;下垫面差异只起到加强或缓和气象要素日变化幅度的作用。所得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扎龙湿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对未来扎龙湿地气象要素的精细预报以及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