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科学设计黄渤海海洋气象边界层观测站网并研究观测网布局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影响,本文采用模式误差、海洋气象要素特征区域资料统计分析和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方法,根据边界层雾、层云降水、小风与中等风速天气条件设计布局方案,并分析站点观测要素对数值预报模式的要素预报的影响。模拟试验数据使用了每6 h NCEP再分析资料FNL(NCEP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NCEP每天平均的高分辨率海温资料RTG_SST(Real-Time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和石油平台、浮标站等每小时实况观测资料,评估了黄渤海海洋气象站网布局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评估结果表明,湿度和风的要素预报受实况风向风速条件影响,偏东和偏北风个例湿度要素预报较好。然而,在偏南中等风速个例中,风场预报要素更接近实况。温度场的分析综合结果显示,在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中,特征区域布站能明显提高温度要素的预报准确率。最后,综合分析多项模拟试验的结果,给出了改进数值预报准确率的海洋布站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深海大洋0~2000 m水深范围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观测资料,在大气和海洋科研业务中应用这一全新的资料,是深入认识大气和海洋变异、提高我国气候预测、海洋监测分析和预报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通过开发非线性温—盐协调同化方案和利用同化高度计资料来调整模式的温度和盐度场,建立了可同化包括Argo等多种海洋观测资料的全球海洋资料变分同化系统,提高了对全球海洋的监测分析能力.实现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与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耦合,显著提高了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Argo资料改进了海洋动力模式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有效提高了海洋模式对真实大洋的模拟能力和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预测能力.开发了利用Argo浮标漂流轨迹推算全球海洋表层和中层流的方法,提高了推算的全球表层流、中层流资料质量,有效弥补了洋流观测的匮乏.  相似文献   

3.
利用ARGO资料改进海洋资料同化和海洋模式中的物理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国际ARGO计划的实施每年将可提供多达 10万个剖面 (0~ 2 0 0 0m水深 )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 ,这些资料的获取无疑将会大大促进海洋和大气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加深对海洋过程的了解 ,揭示海 气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模式初始场 ,提高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这些资料是目前大气和海洋科学界的一个前沿课题。本研究将ARGO浮标资料引入了国家气候中心的NCC GODAS同化系统 ,结果分析表明 ,同化ARGO资料后所得到的海温场在三大洋中不仅在温度数值的大小 ,而且在分布形式方面都与观测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观测到的冬季和夏季海温的分布形式以及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异常特征。本研究还应用最新的ARGO海洋观测资料 ,通过建立新的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 ,改进了Zebiak Cane(1987)海洋模式 (ZC模式 ) ,克服了ZC模式几乎没有模拟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变化能力的缺陷。在ZC模式中引用新的次表层海温参数化方案后 ,在赤道西太平洋不仅次表层海温的模拟得到了改善 ,对海面温度异常的模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 ,不仅模拟出了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 ,也模拟出了与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建立的南海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系统(Grapes-MAMS)框架、系统中各模式特点以及针对模式所做的改进工作;并基于广东省沿海浮标资料,分析和研究了该系统中各个专业模式预报性能。得到如下结论:(1)从给出的统计检验和技巧评分来看,区域海浪模式逐年改进,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区域海浪模式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海浪模式相比,前者预报技巧TS评分大于后者;(2)实测海表温度的同化明显改进了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对海表温度的预报,检验结果显示海表温度预报与浮标观测海表温度相关系数在0.7左右,通过了α=0.01显著性检验;(3)将基于广东茂名科学试验基地得到的拖曳系数计算方案引入风暴潮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风暴潮模式对强台风"威马逊"风暴增水预报,2013—2015年6个风暴潮模式预报检验显示,模式可以提前20 h以上给出最大风暴增水预报,而且最大风暴增水预报与实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 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 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 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 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 基本上回报出了Ni?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 (NCC)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 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 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 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 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拟利用ARGO浮标等资料进行海洋物理过程、海气交换过程、资料同化以及改进海气耦合模式参数化方案的研究,这对提高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2003年顺利完成年度研究计划,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广东省海洋测站的实况风速特征,发现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海洋观测,以东莞浮标站为代表研究后发现浮标站能最大程度反映海面风场的真实情况。以东莞浮标站为例,对2019年全年粤中海域海面风的省级主观网格预报(20:00起报)、ECMWF和GRAPES3km模式预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客观预报误差总体偏小,误差随风力增大趋于显著,模式对3级及以下风力绝对误差最小;主观预报对4级到6级风预报能力最好,对3级及以下的风力预报偏大,对7级风预报误差偏小,对4级到7级风预报相对模式预报均有正技巧。客观预报对不同风向的风力预报误差系统性偏小,对东南风、南风和西南风的预报误差区间较小,对东风和西风的预报误差区间较大;主观预报对东南风、北风、东北风和西南风的预报效果较好,对南风的预报偏大,对东风和西风的预报偏小,主、客观预报对西北风预报能力均最差;除西北风外,主观预报对模式预报有正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对GRAPES全球预报系统(GRAPES_GFS)云预报性能进行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对凝结(华)和蒸发等物理过程及对流卷出对云的影响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提高GRAPES_GFS云量及其特征量和降水的预报精度。通过研究GRAPES全球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全球模式中3种云方案原理上的区别和联系,并将GRAPES_GFS预报结果与ECMWF第5代全球再分析资料(ERA5)做对比,分析云方案改进前后云量、云含水量、柱含水量等云宏观、微观物理量,降水量、向外长波辐射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物理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的反馈倾向的预报性能,在此基础上对GRAPES_GFS原云方案进行改进。结果显示,云方案改进后,GRAPES_GFS在热带地区液水预报增大,云系和水成物垂直分布更合理;云量预报与ERA5预报结果更接近,特别是高云量预报的改进,使得热带向外长波辐射预报略有改进;低纬度地区日平均总降水量略有增大,特别是热带地区格点尺度降水增多较为明显,缓解了热带区域格点尺度降水预报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海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南海观测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世界各大洋和若干区域海洋的海平面、热含量、温盐结构及珊瑚变化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中国南海温盐结构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全球增暖的响应,南海中层水盐度的长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淡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1991年3月6日美国国家气象中心(以下称NMC)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航空(AVN)预报和中期预报(MRF)使用的全球模式做了如下一些改进:①预报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从三角形截断T80提高到T126.这相当于网格分辨率从160公里提高到105公里.②终止使用增强地形,以平均地形取而代之.③引入海洋层云参数化.④实现新的质量守恒约束.⑤采用Leith公式减少中尺度水平扩散.⑥采用新的更精确的洋面温度分析.本文讨论每一项改进并简要说明新模式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和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提供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探讨了2020~2022年西太平洋暖池MHW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MHW的爆发频率和强度等在近30年显著增加,其特征属性的变化与连续La Ni?a事件的爆发密切相关。尤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La Ni?a事件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区MHW爆发频次达到全球最高,且其覆盖面积、爆发频次、总天数、累积强度均是1982年以来最显著的。通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混合层热收支的分析,2020~2022年期间MHW爆发主要是净海表热通量中的向下短波辐射项和海洋动力过程中的纬向平流项共同主导。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MHW与海洋生态指标叶绿素-a浓度时空尺度上...  相似文献   

12.
GTS的温盐资料在BCC_GODAS中的同化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从GTS(全球无线通讯系统)获得的2002-2007年海洋温盐观测资料在国家气候中心第2代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BCC_GODAS 2.0)中的同化结果。与SODA(简易海洋同化数据)资料的比较表明:GTS中的海洋温盐资料同化对模式温盐场的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混合层暖区的范围和中心强度、温跃层中温度槽脊的深度、温跃层附近的温度梯度以及盐度高、低值区的范围和中心强度等方面,同化后全球温盐场的均方根误差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挑选位于不同海区的单点温盐廓线与ARGO(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观测作了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同化后温盐廓线的均方根误差得到明显降低,模拟的温盐垂向分布特征也更为准确。与TAO(热带大气海洋观测网)资料的比较也同样表明:同化后的温盐场特征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3.
PAGES计划与CLIVAR计划中的交叉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7,55(6):662-669
过去全球变化(PAGES)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一个核心计划,从1991年开始预计施行到2010年。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新设的一个子计划,从1996年开始也是施行到2010年。两个计划有不少交叉的科学问题:(1)低纬气候变化动力学,(2)全球海洋温盐环流,(3)区域到全球尺度水的变率,(4)气候突变动力学,(5)气候模式发展及改进,(6)气候变化的检测,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海洋边界层高度是表征海洋上空大气的水汽、热量、物质等垂直分布的重要特征量,同时在气候、污染、模式预报上有关键作用。然而,利用海洋边界层高度观测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进行诊断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利用2019—2020年GPS掩星资料计算出的海洋边界层高度的分布特征,对CMA GFS全球模式的预报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借助ERA5再分析资料对CMA GFS模式的偏差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CMA GFS全球模式在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绝大部分海域预报的边界层高度比较合理;②模式在热带辐合带海域和南太平洋辐合带存在高估预报,初步分析与模式对热带深对流的抬升凝结高度的预报偏高有关。③模式和ERA5在南半球层积云所在区域均存在边界层高度预报偏低,初步分析可能是模式对南半球层积云顶辐射冷却驱动的湍流扩散偏小造成。④模式在有云的大气下主要呈现为预报偏高,中心值在200 m左右,而在晴空区域模式预报较为合理,偏差值范围较小,ERA5也存在类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会议概况 2007年6月21~23日,世界气象组织天基全球观测系统重新设计及优化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世界气象组织(WMO)、美国测绘局(USGS)、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欧洲空间局(ESA)、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日本空间管理局(JAXA)、日本气象厅(JMA)等气象卫星及空间科学研究机构的20多位官员和专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海洋云量变化与全球增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昭美  章名立 《大气科学》1996,20(2):149-158
本文分析了1900~1990年间全球海洋总云量。为消除资料序列中非气候因素的影响,序列被分为3个时段进行讨论。发现本世纪内与气候增暖的同时全球海洋云量有明显增加,但云量变化落后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4年,落后于全球平均海温1~2年,且云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在不同气候带不同,这可能是不同气候带上主要云型不同,以致产生的辐射强迫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7.
汕尾浮标站与周边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2009年11月沿海自动站和浮标站温度、风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11月份自动站温度高于浮标站,而风速通常要稍小于浮标站;在冷空气到达沿海前风速会较小,可能会有弱风;冷空气影响时,平均风和阵风会较大,可能对比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丁一汇 《气象》2004,30(12):11-16
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监测、预测、评价和服务业务系统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数据库、动力气候模式系统、气候监测诊断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气候影响评价系统与气候应用服务系统。在建立短期气候业务系统过程中,主要获得了三方面的成果:第一,揭示出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最强气候信号是厄尔尼诺事件、高原积雪和季风;第二,发展并建立了复杂的全球与区域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T63L16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T63L30全球海洋模式和海冰模式、太平洋和印度洋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和厄尔尼诺预测模式;第三,在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下建立了完整的业务应用系统,不仅可提供短期气候预测信息,而且可以快速、客观、准确地给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林业、交通、电力、重大工程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关键地区的影响,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1998年开始应用以来,国家和大区两级整体预报水平比“九五”以前20年平均提高了6%~10%。但对区域性强洪涝事件的预报能力偏低,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赵桂洁  何娜  郝翠  李靖  李桑 《气象科技》2021,49(6):869-877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北京地区55个地面气象站的实况观测数据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全球预报(ECMWF thin)、国家气象中心区域预报(Grapes)、北京睿图(RMAPS)、国家级指导预报(SCMOC)、北京智能网格温度客观预报(BJTM)和集合相似预报(AnEn)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①ECMWF thin模式预报效果优于Grapes和RMAPS,客观方法BJTM和AnEn对ECMWF thin的改进效果明显。②AnEn在10月至次年4月预报效果好,BJTM在5—9月预报效果好;不同预报时效中,AnEn在短期、中期前段预报效果较好,BJTM在中期5~9 d预报效果相对较好。③以南郊观象台为代表站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式预报均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客观方法对系统偏差有很好的订正效果。④在降水、大风或无天气系统时,BJTM、AnEn的日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较高;雾霾天气背景下,ECMWF thin的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较高。雾霾、大风和无天气系统时,ECMWF thin最低温度预报偏差最小,客观方法对模式预报无改进;降水天气背景下,RMAPS和BJTM对最低温度的预报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20.
全球海气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燕娟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02,22(2):127-138
本文利用从1950-1998年共计49年的马里兰(Maryland)大学全球海洋同化分析资料和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全球海气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上层海洋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是位于热带太平洋的ENSO模态,海洋年代际变化的最显著区域为南半球高纬度及中纬度海洋特别是赤道以外区域的热带东太平洋和大西洋;2)全球大气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尤其是两极地区,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气温异常和气压异常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气温增暖(变冷)常常伴随着气压的降低(升高);3)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发生在中高纬度陆地地区的大气年际变化和主要发生热带海洋上层海洋年际变化没有一致性的内在联系,前者主要表现为大气的内部(浑沌)变化,而后者主要为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ENSO变化;4)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全球海洋大气系统大约在70年代前后,均一致性地经历了一次跃变,其结果是导致80年代以来,全球大范围地区(尤其是两极和西伯利亚地区)气温明显偏暖,赤道两侧的热带东太平洋、北美和南美西海岸、及非洲西海岸等海域海表面温度偏高,伴随着这种全球大范围背景增暖现象,青藏高原北部和格陵兰岛区域气温具有变冷的趋势,而南半球高纬度海域海表温度也表现为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