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昆明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昆明气象站1952—2013年冬季的降水及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昆明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利用1980—2013年高空、地面资料,选取500 hPa温度、700 hPa温度、0℃层高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6个物理量,针对雨和雪的降水相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降雪TS评分最高的原则确定物理量的阈值。对每个单一判据给予不同的权重,采用权重线性法设定降雪的综合判据,通过对6个物理量降雪判据进行不同的组合试验,并考虑到综合判据的业务化,最终选定700 hPa温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3个单一判据组合为综合判据,并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14年的13次降水天气进行了降水相态判别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判据可为昆明冬季降水相态客观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应用NCEP 1°×1°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3月河北省一次早春强寒潮天气背景下的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与雨雪转换的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及以下蒙古高压和江淮气旋共同作用产生的偏东风导致低层大气温度持续下降,降水性质从雨转为雪.随着江淮气旋入海,高低空风向发生突变,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加上太行山地形作用,使太行山东麓部分地区低层大气出现小幅升温,0℃层高度抬升,致使从雪转为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图上,0℃层亮带高度的迅速下降,可作为从液态降水向固态降水转换的判据之一.天气学分析表明,当0℃层高度低于950hPa、地面气温在0℃上下、1000hPa温度低于2℃、925hPa温度低于-2℃时,降水性质将从雨向雨夹雪或雪转变.  相似文献   

3.
神威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业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神威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包括 500 hPa 集合平均预报图、850 hPa 温度距平概率分布图、不同降水级别的降水概率分布图。 其中 500 hPa 集合平均预报场对欧亚大型环流形势演变趋势、春季风沙天气、降水天气过程以及夏季副热带高压变化趋势等的预报中得到应用, 850 hPa 温度距平概率分布图对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冷空气过程的预报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而降水概率分布图可供预报员在做降水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3年6月6日20时—7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多普勒雷达产品和海淀风廓线探测数据、VDRAS反演物理量等多种资料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本次过程500 hPa北京处于从河套以东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槽槽前,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地面处于东高西低的形势场中。2)北京处于850 hPa θse高能舌的前部,为对流性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能量条件。3)强回波在单点稳定少动或多个降水云团先后经过同一地区,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大。4)超低空急流加强,且风向由东南转为偏南,南风分量明显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有利于出现短时强降水。5)据VDRAS反演物理量场的分析,某地区较长时间处于扰动温度相对大值区(0.9~1.2 ℃),与该区域降水较大相对应。强回波的合并与维持和其位于东南风和偏南风的辐合区中相关联。6)对EC、T639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检验表明,数值模式对明显大尺度系统影响的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较好,EC对本次过程的预报能力优于T639。  相似文献   

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EC、T213预报产品等,对2011年春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局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朗和乌拉尔山高压脊同位相叠加是本次天气的主导系统;500 hPa横槽、850 hPa中尺度辐合的配合是影响系统;地面气温在0℃以下,850 hPa温度在-5℃左右,构成了本次暴雪的有利物理条件;垂直环流增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暴雪提供动力条件。数值预报对30 mm降水漏报,对暴雪预报造成一定难度;850 hPa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值不稳定,影响降水相态预报,暴雪预报是本次预报的难点。通过分析得到了春季暴雪、强降温天气的预报指标。由于春季在新疆巴州出现暴雪天气过程极其罕见,分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对提高预报员对此类罕见天气的认识和把握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市回流形势下“雷打雪”天气的物理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兰 《河南气象》2014,(2):58-63
利用高空与地面观测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三门峡市2013年2月3日回流形势下"雷打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和700 hPa的低槽是这次暴雪伴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倒槽与回流冷空气的共同作用是造成此次过程对流发展旺盛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对降水相态的变化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在降水相态转变前的1 h内的纯雨阶段,地面温度基本维持在1~2℃之间;在降水相态转变时,地面温度会降至0℃及以下;在固态及固液态混合降水期间,地面温度基本维持不变。逆温层及"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结构是判定此次不稳定能量强度的重要依据。雷达风廓线资料显示出此次过程中雷电活动发生在低层冷暖平流交汇处、风切变逐渐加大时,随着风速切变的稳定,以及暖平流的向上扩展,雷电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7.
华云峰 《浙江气象》2006,27(1):5-8,F0003
利用MICAPS系统的实况资料和T213、日本GPV和日本传真图数值预报资料,对2004年12月28日金华出现的暴雪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揭示了造成该次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700hPa的切变线和500hPa的高空低槽;槽前的西南气流以及700hPa的低空急流为暴雪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能量和水汽;北方冷空气南下是暴雪产生的触发机制,同时保障了暴雪形成所需的温度条件。各家数值预报产品无论对降水量级、降水区域还是对降水和温度演变的预报对预报员来说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汕头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分析2007年4月2日汕头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以广东中部的切变和500hPa南支槽为天气背景,地面小股冷空气的入侵触发了强对流天气过程,合适的单站地面要素和物理量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移入型的回波在粤东境内发展加强,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根据天气系统在三度空间的配合和历史连续性,对2010年7月20日05时至21日05时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配合的物理量场以及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也对各家数值预报的降水落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副高后部切变线产生的降水。  相似文献   

10.
长治市2006年8月28日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对该次暴雨的500hPa天气形势和700hPa切变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强降水主要集中时段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相对湿度场、K指数场,FY-2C云区相对湿度廓线以及多普勒雷达降水回波特征进行了综合诊断,给出了该次暴雨的主要着眼点,为今后暴雨预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地物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物回波对雷达数据应用会造成负面影响,是影响定量降水估测等产品精度的重要因素,识别并剔除地物回波是雷达基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在现有S波段雷达地物识别方法的基础上,使用长治、哈尔滨两部CINRAD/CC雷达2011年观测数据,对C波段雷达地物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改进识别参量的隶属函数,建立适合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地物识别方法 (MCC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S波段及C波段雷达地物回波与回波强度有关的参量分布较为相近,与降水回波的参量分布有明显区别;S波段雷达地物识别方法中与回波强度有关的参量可用于C波段雷达地物的识别,与速度有关的参量中仅中值速度可用于C波段雷达。通过统计分析与个例分析,相对于现有S波段雷达识别方法,MCC方法可显著提高C波段雷达地物回波的识别正确率,并可减少层状云降水回波的误判。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巢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500hPa深槽、850hPa切变线及地面低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强降水发生在湿层和暖云层深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中等强度对流不稳定及弱垂直风切变条件下;FY-2E卫星云图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巢湖合并所致,短时强降水落区主要落在中尺度对流系统TBB等值线密集区附近,TBB中心强度越强,TBB等值线梯度越大,对应的1h降水量越强;多普勒雷达分析揭示,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两个对流回波合并期间,对流风暴移动缓慢,大于45dBz强回波均在6km以下,呈低层强烈气旋式辐合、高层辐散特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风暴的触发因子;湿位涡诊断结果表明,600hPa以下对流不稳定,600hPa以上对称不稳定,有利于暴雨和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MYNOS) 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中游强风暴天气特点和现代预报业务需求,在借鉴世界临近预报系统, 特别是美国的Auto-Nowcaster和WDSS-II以及英国的GANDOLF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网为重要技术手段,结合数值预报等信息资源,于2007年研究建成长江中游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MYNOS)。MYNOS主要技术方法包括:雷达与雨量计实时同步积分结合的降水估算方法 (RASIM),雷达反演参量与中尺度模式输出物理量相结合的强风暴性质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基于暴雨回波生命史特性约束下的多尺度合成降水量临近预报,基于数值预报模式和模糊逻辑学的强对流天气分类落区潜势预报,集GIS功能并整合各种定量监测与预警产品于一体的短时预报工作站。MYNOS已成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支撑平台,其中实时生成的流域定量降水估算与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潜势诊断与识别预警产品等成为日常预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雷达实时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使用2002年6~7月长江中游地区宜昌S波段多普勒雷达在两次大范围混合性强降水过程中部分时段体积扫描强度数据以及周边100km范围内的7个雨量计整理成10min记录一次的雨量资料,分析了实时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特征。研究表明: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可反映出所选区域上空零度层亮带高度位置、回波的垂直变化规律等信息,以此分析降水的类型、云中粒子的发展变化;从雷达连续体扫得到的中、低仰角对应高度上的实时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变化规律、PPI图像上对应雨量站点上空的回波变化情况及10min记录一次的地面雨量的变化趋势对比来看,发现三者能很好地统一起来,可用来较细致地分析降水云体的变化,有利于在无地面雨量计的地区分析降水量的大小、确定降水类型、估测降水的发展;对无亮带、反射率因子值较大而且越低仰角值越大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区域,对应地面上常有对流性强降水出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初夏滇中首场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 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 强降水均发生在云顶亮温等值线梯度较大一侧,回波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较低,但回波结构致密,低质心,以液态降水粒子为主,因此降水分布不均匀,但降水效率高;水汽源地为孟加拉湾;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带与冷锋、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以及β中尺度低涡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700 hPa,850 hPa水汽通量强辐合区中心位置叠加时,其所在区域地面降水增强;强降水区域上空中低层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现象体现了降水区中低层高水汽集中特征;单站上空低层的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增加时,地面降水强度增加,反之减小;800 hPa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对地面降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暴雨中心与广义湿位涡强中心并不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粤西北对流天气的特点,对2015—2020年粤西北发生的60个大风和冰雹天气个例的物理参数、雷达产品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粤西北对流性大风的物理参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其中在春季K指数为27~40℃,出现冰雹时普遍≥32℃,TT为30~55℃,t700-t500>14℃、t850-t500>22℃,IQ为2800~5000 g·hPa·kg-1;夏季K指数为35~42℃,TT为42~46℃,IQ为4200~6600 g·hPa·kg-1。沙氏指数、垂直风切变、特殊高度层等物理参数在对流性大风、冰雹的潜势预报指示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流性大风的雷达回波春季多为带状和块状,夏季以点状、块状发展为主,径向速度>12 m/s、ET为10~13 km、VIL值30 kg/㎡以上并有急增或急降现象;出现冰雹时多为超级单体,有三体散射现象、V形缺口等特征,回波强度>60 dBz、径向速度>18 m/s、ZDR>2.4、KDP>2.8 dBz。  相似文献   

17.
黄小玉  彭洁  毛紫阳  尹新怀 《气象》2019,45(3):371-380
本文首先对多普勒天气雷达有源干扰回波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有源干扰回波的PPI图像形态特征。提出反射率因子径向能量以及径向能量一阶差分的概念,并使用径向能量一阶差分识别有源干扰回波所在的方位。算法针对北京、长沙、汕头、岳阳等多个地(市)的雷达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各种形态的有源干扰回波,均能准确识别其所在方位。特别是当多处干扰回波同时存在,以及干扰回波与降水回波混合存在时,算法也能有效进行识别并滤除有源干扰回波,较完整保留降水回波。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FCM算法的雷达反射率基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CM(fuzzy C-means,模糊C均值)算法初步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案,对2009年6月3—5日蚌埠、阜阳雷达站部分雷达体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非降水回波水平反射率结构(T)和垂直反射率差(V)均有不同的参数分布特征,并可有效区分。在此基础上以这两个参数作为FCM算法的输入特征向量,自动识别出降水回波和地物杂波。质量控制结果表明,恰当选取降水回波和地物回波的特征参数,作为FCM算法中的输入特征向量,能够有效识别这两类回波,从而剔除非降水回波,以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12月3—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4次持续性冷流暴雪的特征及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冬季强冷空气暴发南下时, 波状冷流云在渤海发展造成山东半岛暴雪, 暴雪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映了暴雪回波PPI强度为35~40dBz, PPI径向速度图上反映低空急流和风辐合特征, RCS, VCS产品反映暴雪回波的垂直特征; 4次暴雪过程对应500hPa中高纬度欧亚上空为两涡一脊的建立和维持, θse时空演变反映4次强的干冷空气对应4次暴雪过程; 暴雪发生时南北风在渤海附近存在一弱的风区; 暴雪日水汽较非暴雪日充沛, 垂直上升运动和低层散度辐合与强降雪相对应; 暴雪日在渤海附近海面温度与850 hPa温度差大于20℃; 暴雪区为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