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沪宁高速公路高温预警指标及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实时监测数据,筛选出30个典型高温天气过程,应用WRF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对输出结果作统计分析后,提取了沪宁高速公路高温天气的几个数值预警指标,建立了梅村、河阳两站的高温预报模型。研究表明:(1)利用WRF模式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模拟是可行的;(2)提取的沪宁高速公路高温数值预警指标有:前一日14时的地表温度Ts≥40℃、地面潜热通量Fl≥350 W.m-2、近地面相对湿度Hr≤60%、当日08时的地面感热通量Fs为负值且绝对值≥70 W.m-2、地面水平风速Vs≤3 m.s-1,当各项指标同时满足时,可预报当日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梅村和河阳站的高温天气预报模型,经检验所建模型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7-8日焦作地区高温期间的环流形势特征,并对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稳定的西北气流造成的下沉运动是形成此次高温的主要原因,大气的干燥程度也是影响温度升高的原因;高空图上河套地区强盛暖脊,地面上暖低压形势,高空较强的暖平流是本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有利条件;高空到近地面层深厚的负涡度系统对应的反气旋所伴随的整层持续下沉气流产生的绝热增温和晴空区辐射增温是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气流沿太行山山坡下滑所产生的下沉增温效应对高温的产生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及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对2005年和2006年7月中旬江门地区两次不同强度的高温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温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现:副热带高压是高温产生的主要原因,副高的强度决定着高温天气的强度;物理量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所产生的增温效果是影响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热带气旋外围的强烈下沉运动的增温效应,是导致高温极值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的高温天气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3种不同的陆面过程方案(SLAB、NOAH和RUC方案)利用WRF模式对2009年7月发生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包括沪宁高速公路在内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①WRF模式中耦合陆面参数化方案后的试验结果更接近实况,且模拟的高温天气过程对不同陆面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②SLAB、NOAH、RUC ...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下旬甘肃省持续高温天气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对2010年7月26~31日出现的甘肃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上层青藏高压、中层大陆高压、低层高原暖脊、地面热低压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青藏高压季节性北抬与东移,为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青藏高压与大陆高压相互叠加形成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由其引起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高原暖脊和地面热低压发展东移引起的地面气温上升,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另外,大气湿度小,上层辐合、低层辐散、强反气旋环流并伴有下沉运动的空间动力场结构是这次持续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春季宝鸡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9日—5月1日宝鸡市出现了连续3 d最高气温大于35oC的高温天气过程。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天气形势以及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到我国东部沿海的强盛暖脊,地面上西高东低形势产生的偏西流场是这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有利条件;中、低层深厚的负涡度系统对应的反气旋所伴随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及整层持续的下沉气流产生的绝热增温是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参考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高温天气过程可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7.
易翔  曾新民  郑益群  王宁  王明  周骁  汪彪 《大气科学》2016,40(3):604-616
本文利用WRFV3.6中尺度预报模式就土壤湿度扰动对2003年7月22~23日和29~30日短期高温天气过程的影响进行了高分辨率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WRF模式地表气温对土壤湿度扰动有较强的敏感性,且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减小)而降低(升高)。同时,模式中土壤湿度对地面气温影响的强度对模式分辨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2)不同模式分辨率下气温随土壤湿度变化的规律一致;由于更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的应用,提高分辨率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模拟效果。(3)不同土壤湿度试验模拟的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可直接影响气温变化;(4)土壤湿度扰动通过间接影响高温发展的近地层各物理过程使得地表气温发生变化。这些过程中,对流(平流)过程在全天表现为增温(冷却)的作用,强度在白天均随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增加。在较干的土壤条件下,非绝热增温在白天的主导地位加强;在夜间,非绝热冷却的强度减弱,且小于占据主导的对流绝热增温的强度。以上结果表明,在模拟和预报高温天气时土壤湿度非常重要,也意味着通过土壤湿度扰动的集合预报方法来改进模式高温模拟预报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尤其是8日平顶山地区7个站的自动观测站的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700hPa上的暖脊和地面的暖低压,7—8日平顶山地区天空晴朗,辐射升温对高温天气的出现比较有利;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表明,出现高温天气时平顶山地区上空空气干燥并且有强烈的下沉运动和明显的暖平流,下沉增温和平流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2005年夏季呼和浩特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异常高温天气,是自1959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天气,影响范围、高温强度及危害程度均破历史记录,持续时间居历史第二位。文章就2005年6月21—23日呼和浩特连续3天≥35℃的高温天气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造成这次高温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有地面热低压和西风带上大陆高空暖高压。并分析了暖高压的物理特征,做为暖性高压,所对应的负涡度系统形成深厚下沉运动,它所伴随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和绝热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四川攀枝花4个国家站逐小时实况观测资料,对攀枝花市2019年6月5~12日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陆高压、地面热低压是此次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小,冷空气活动受阻,利于对流层中低层强大而持久的暖脊或暖中心发展维持,为持续高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极为干燥的环境大气、晴空辐射增温和辐散下沉运动是造成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攀西地区的山地地形对持续高温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季节动力预报系统的发展,短期天气预报及长期气候预测的能力持续提高,然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次季节至季节(S2S,两周至三个月)预测技巧偏低,成为当今气象学界和业务服务的难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特聘专家李天明教授团队于2012年研发了基于时空投影技术的统计预报模型(STPM),成功地对中国大陆降水和气温距平,以及区域极端降水、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和西太平洋台风群发事件等高影响天气进行提前10~30 d的预报,并在国家气候中心及多个省份开展了业务应用。STPM也成功应用于台湾春雨预报、南海季风爆发和ENSO预测等季节至年际变化的预测。本文对S2S预测的理论基础、STPM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并讨论了S2S预测业务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复杂陆面模式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复杂陆面模式(CLM3)耦合到中期数值预报模式YHMPT106中,替换原来的简单3层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表明,较为复杂的陆面过程模式CLM3与中期预报业务模式YHMPT106的耦合是成功的,耦合模式可稳定运行,其预报效果也好.这个试验亦为将来气候预测模式中使用精细的大气环流模式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天气形势分型的珠江三角洲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出现强对流的机制有多种情况,不同天气形势下引起的强对流,其出现时各项强对流指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强对流的触发机制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冷空气影响触发、西南暖湿气流触发、后汛期副高边缘影响,台风影响等),利用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GRAPES的输出资料,计算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强对流发生前1h当地各层的涉及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等强对流指数,对强对流指数阈值进行选取和验证,统计出珠江三角洲不同天气形势下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出现时的强对流指数阈值,并建立相应的潜势预报系统,分别通过一次典型的雷雨大风和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验证,表明该系统提供的强对流分型潜势预报概率产品可以较好的指示出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以及强对流出现的类型,预报与实况观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5.
9414号热带气旋(DOUG)非对称结构和对降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OUG热带气旋在靠近华东沿海大陆北上过程中,气旋西侧的降水强度显著减弱,主要是DOUG气旋的完全非对称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了DOUG气旋内区和外区非对称结构的成因和演变。外区的非对称结构主要由环境场的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东高西低气压场配置造成的。气旋近中心中-β尺度的辐散下沉系统的发展是造成内区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形成是相互独立的。但内区非对称结构的发展会促使外区非对称结构的加强。前者向后者逼近并结合造成了DOUG的完全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16.
赵桂洁  何娜  郝翠  李靖  李桑 《气象科技》2021,49(6):869-877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北京地区55个地面气象站的实况观测数据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全球预报(ECMWF thin)、国家气象中心区域预报(Grapes)、北京睿图(RMAPS)、国家级指导预报(SCMOC)、北京智能网格温度客观预报(BJTM)和集合相似预报(AnEn)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①ECMWF thin模式预报效果优于Grapes和RMAPS,客观方法BJTM和AnEn对ECMWF thin的改进效果明显。②AnEn在10月至次年4月预报效果好,BJTM在5—9月预报效果好;不同预报时效中,AnEn在短期、中期前段预报效果较好,BJTM在中期5~9 d预报效果相对较好。③以南郊观象台为代表站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式预报均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客观方法对系统偏差有很好的订正效果。④在降水、大风或无天气系统时,BJTM、AnEn的日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较高;雾霾天气背景下,ECMWF thin的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较高。雾霾、大风和无天气系统时,ECMWF thin最低温度预报偏差最小,客观方法对模式预报无改进;降水天气背景下,RMAPS和BJTM对最低温度的预报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17.
Long series of daily weather data are frequently needed to evaluate diachronic climatic impacton water resources,the effects of watershed changes on hydrology and to use in a variety ofweather an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A computer generation model called WGEN that was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as modified in this study and applied to Nigerianweather data spann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69 to 1988 and covering 17 sites located in the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in Nigeria.The model generated the monthly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temperatures,solar radiation,total rainfall,and number of wet and dry days with high accuracy,95% of the times.The Mann-Whitney U-test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months per year forwhich observed and generated weather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was less than 4 in majority of thesites.  相似文献   

18.
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AHP/BCG组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罗慧  谢璞  薛允传  姚东升  杨世刚 《气象》2008,34(1):59-65
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和波士顿矩阵(BCG矩阵)相结合的思路,将气象服务用户群对服务效益评估这个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建立了定量的气象服务期望度/满意度组合矩阵分析模型.以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调查问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用户反馈信息来考核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气象服务时间和时效、气象服务宣传服务手段、服务人员综合能力、预报准确度和用户未来意向等6个主要项目,应用该模型来较为客观地评估奥运气象信息服务当前的四象限结构现状,掌握和判断其所处位置,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并预测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进军  段欲晓  马晓青  李如清  许国宇 《气象》2011,37(11):1409-1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大型活动,做好该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不断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有必要通过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从用户角度对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该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满意度调查评估方法,分析决策用户对气象部门服务的针对性、产品质量属性、服务方式、现场服务能力、预警服务、应急保障服务和总体气象服务效益等认知度。结果显示,决策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平均为97%,其中,对高影响天气预报服务的满意度指数为93%,与其期望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6.7%)。研究分析表明,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以较高水平满足了决策用户群的需求,同时,在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开展该评估工作,有助于气象部门深入细致地了解气象服务效果及其差距,为今后做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Ⅱ. 模拟实验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enn/NCAR 的MM5 中尺度模式对1999 年6 、7 月华北的两段高温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并利用模拟输出量对高温形成的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结果表明, 在利用了Nudging 同化以后, 中尺度模式能对整个过程作较长时间的模拟, 对高压的移动过程、强度和维持能较好的复制出来。分析结果表明, 大陆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是造成此高温酷暑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