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次锢囚锋云系增雨作业的天气学分析刘锋,师小玲,陈君寒(延安地区气象局延安·716000)(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西安·710015)1991年5月23~24日有一次锢囚锋云系的降水过程。5月23日下午4时,当酉风槽移近高原东侧,河套地区偏南气流增强...  相似文献   

2.
延安地区雹暴的雷达观测分析齐麟,刘士亮(延安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延安·716000)陈君寒,樊鹏(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西安·710015)1雹暴产生的天气形势1.11995年6月1日环流形势500hPa高空,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中纬度气流平直,...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4年4月20日发生的一次较强大风冰雹天气过程,分析其天气环流特征、回波演变过程和人工防雹效果,得出静止锋和倒槽、低涡配合,回波合并是形成大范围大风冰雹的重要因素,人工防雹在局部范围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4.
林志强 《广东气象》1997,(2):41-41,37
1概况1996年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季节自3月16日开始至9月14日结束,历时近6个月,全省先后有110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根据各地气象台站的正规WS报资料),比1995年的57个站次约增加了一倍。本文所统计的强对流天气是指2~9月份雷达开机联防探测期间,省内各测站观测到冰雹、龙卷风或)17m/s的雷雨大风(实际上,其它月份也未曾出现过上述天气)。21996年几次主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灾情最严重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4月18~19日,在锋面低槽的影响下,广东省西南部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遭受了一次严重强对流天气的袭击,…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一次非典型环境场的强对流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年5月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大范围的大风,冰雹,暴雨天气进行了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分析相结合,探寻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李漱芳副局长等人对四川盆地冰雹、大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春季冰雹大风同以下背景场有关(1)一定梯度的冷空气。(2)300hPa冷槽。(3)500bPa阶梯槽。(4)对流层中层强冷空气挟卷。(5)西北区到盆地西北气流中冷湿度槽以及盆地空气层本身高能不稳定很重要。发现这次过程前许多指标不够标准,模式套不上,也无上述流场存在。这是一次发生在非典型环境场下的地面冷锋前部暖区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榆林地区春季适宜人工增雨天气条件分析刘子林,薛凤英任培玉(榆林地区气象台榆林·719000)(府谷县气象局府谷·719400)本文用榆林区1986~1995年10年12个测站的降水资料,以6站20~20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为一次降水过程,以此普...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资料、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和25—2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21"过程和"7·25"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21"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和地面冷锋,暴雨发生前,其动力条件较好;而"7·25"过程属于槽前暖区降水,其发生前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2)两次过程中,台风"韦森特"顶部的东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共同构成了这两次华北暴雨的水汽通道,但两支气流辐合的位置不同。(3)"7·21"过程在冷空气侵入后,槽前辐合明显,对流组织性加强,而"7·25"过程主要是由中低层南风风速辐合导致;两次过程的维持机制均与雷暴高压的出流与偏南气流辐合有关;"7·21"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伴随着高空槽系统的东移南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而"7·25"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则是在西南气流引导下,自西南向东北移动。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及客观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29日和5月10日出现的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29”过程主要是受高原槽和低空急流影响,“5·10”过程主要是受南支槽、低空切变和地面冷空气影响,无明显的低空急流相配合;(2)“4·29”的不稳定能量环境条件和水汽条件比“5·10”过程的要好,垂直系统更加深厚,但辐合上升条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针对严重干旱缺水,梧州气象台利用713C型测雨雷达在11月14日08时到16日18时,对一次由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辐合及地面较强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协助梧州各市县、贺州、玉林以及广东肇庆等周边地区联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个例分析看人工增雨的效果潘进军(内蒙古气象科研所)1990年7月3-5日,一次蒙古冷槽过程影响我区中东部地区。从连续几天的天气图上看出,北部有一东移发展的蒙古冷槽,向我区大部分地区输送冷空气。与此同时,低槽前下方有一小高压向东北缓慢移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两次冰雹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8年4月8日和2009年3月21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春季冰雹天气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前期形势均为500 hPa西风槽以阶梯槽的形势影响湖南,槽前配合有冷锋南下,锋前的西南倒槽明显发展,低槽、切变以及冷空气是其主要影响天气系统;通过雷达产品对比分析发现,4月8日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过程,3月21日过程为一次强飑线过程,在降雹前VIL值均有明显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刘海月  李云川 《气象》1996,22(5):48-51
对1991年4月16日影响河北地区中南部的一次西槽天气过程形成的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主要发生在层状云的中上层,存在可供催化的过冷层和过冷水,但云体下层的供水云较薄,云底偏高,不利于降水的发展;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云层微结构出现相应变化(云滴和雨滴含水量增加,滴谱拓宽等)作业区与影响区雨量普遍增加,并与催化时间相吻合,这些可能与人工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延安地区春夏季各类云状与降水关系的统计分析王鹰,杨金海,刘红梅(延安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延安·716000)陈君寒(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西安·710015)延安地区天气气候具有春季于早、夏季降水集中的特征,但是,在于旱少雨的时期内,对流性和混合性...  相似文献   

14.
1996-7-10-14:30~16:40咸阳机场发生强对流天气:雷雨、冰雹,总降水量13.3mm,地面阵风风速15m·s-1。虽然冰雹持续时间较短,也未给机场造成重大损失,但这是咸阳机场启用以来遭受的第一次冰雹天气,所以对这次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对于今后的飞行气象保障会有重大启发。1天气学分析1996—7—10,500hPa图上(图1),华北地区维持有一572的低涡中心,陕西整个区域为西北气流所控制,但温度槽明显落后图11996—7—10—08:00500hPa形势图〔其中粗实线为等压线,细实线为等温线,虚线为槽线)于气压槽,冷平流十分强,按照文献〔l]…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西安探空资料、陕西省闪电定位监测等资料,对2010年8月陕西关中东部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系统及其热力不稳定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对流天气具有相似的环流背景,都是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河套西部有西风槽东移,为副高边缘的对流天气。不同的是影响系统不同,8月12日过程西风槽的垂直结构为前倾槽结构,且地面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线,使8月12日过程的对流天气强于8月18日过程。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都具备较好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主要表现为:强的垂直温度梯度和上干冷下暖湿的垂直热力结构特征,8月12日过程高空冷空气更强T-logp图上的“喇叭口”型探空曲线、不稳定能量区、风的垂直切变等对流性特征反映明显;两次过程各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发生前后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对流有效位能(CAPE)剧增、对流抑制能量(CIN)剧减明显。K大于39℃、△θ_se(500-850)小于-20℃,对流有效位能值大于1600J/kg,对对流天气的预测、强度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概况1995年是广东省强对流天气灾害较严重的一年,3月15日至8月13日,全省共有13个强对流日(未包括强降水),先后有57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遍及全省各地,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甚。据统计,1995年广东省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共损坏房屋72200多间,倒塌2390多间,造成526人受伤,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亿多元。2几次主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首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3月15日,由于受锋面低槽影响,本省北部的阳山、乳源、连山等地降了冰雹,五大的冰雹直径达到12毫米,这是本年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17.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7,(1):14-15,20
1996年2月17日起,东范市受到寒潮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低13.8℃,过程最低气温3.4℃,造成一次长达11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使东范市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香蕉生产损失严重。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作一简单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1.1寒潮的酝酿和爆发500hPa图上9日08时西欧地区有一低槽,槽前的暖平流使乌山地区的弱脊发展。11日08时乌山脊建立,其下游的新西伯利亚地区有冷槽发展,冷中心为-44℃,槽区及槽前冷平流强烈,700hPa和850hPa均有反映,西欧大陆冷高中心为1040hPa。13日OS时冷槽移到贝湖东侧,槽后冷空气开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广西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卫星观测资料对2013年4月29日至5月1日广西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降雨过程前期具有典型的暖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高原槽、低层急流系统影响,低层风向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触发了暴雨天气的产生,后期冷空气南下影响,触发强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强降雨天气的持续;(2)过程期间涡度场、散度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较好,水汽辐合上升强烈;(3)中尺度雨团在广西东部连续的生成并维持,造成桂东地区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初桂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icaps资料和地面观测实况资料,对2013年1月3-5日桂北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是降温快、回温慢,且过程日平均气温低;(2)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过程完成后,是由横槽转竖引导槽后冷空气大举南下入侵广西,造成的桂北寒潮天气;(3)中暖下冷的逆温层结维持时间与降雪冻雨时段对应较好,逆温层结被破坏后,桂北的持续雨雪天气也宣告结束,气温开始逐步回升;(4)中低层水汽辐合及较强的槽前正涡度平流也是产生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2014年8月24日和9月1日上海地区两次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条件及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多普勒雷达观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两次强对流过程的成因,并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预报预警。结果表明:上海地区8·24过程和9·01过程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均有明显的低空急流输送,两次强对流过程预报的开始时间均较实况偏早。8·24过程为槽前型强对流过程,冷锋前飑线和中尺度阵风锋造成强雷电天气。9·01过程为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造成了暴雨天气。槽前型强对流过程高层为强辐散,低层为强辐合,有利于强雷暴的产生;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湿层深厚,降水时间长有利于产生暴雨。垂直风切变趋势预报对雷暴维持和加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槽前型强对流过程伴随强垂直切变配合,产生区域性强雷暴;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垂直切变较弱,产生区域性对流暴雨。槽前型对流系统影响时间短,需重点分析地面中小尺度低压辐合区的发展,低涡东移型强对流过程的降水起始时间与暖区对流性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