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共振地形强迫Rossby孤立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克利  蒋后硕 《气象学报》1996,54(2):142-153
利用扰动展开和时空伸长变换导得了包括地形强迫的非齐次KdV方程,讨论了近共振地形强迫Rossbyy孤立波的产生,及其与自由孤立波的相互作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显示出地形对扰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局地地形在阻塞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获得了一个高阶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并用此方程来描述缓慢移动的包络Rossby孤立子与双地形相互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在弱西风气流中,当一个弱包络孤立子位于地形槽区时,包络Rossby孤立子可以通过近共振强迫而放大,并产生振荡现象然而长时间过后这个孤立子将破裂并激发一系列向西传播的小振幅波。在一定时间后,强迫孤立子除了东传外还存在一个缓慢的西传。同时,强迫包络Rossby孤立子的瞬时流场与观测到的Ω型阻高和偶极子的形成、维持和崩溃过程类似。除此之外,孤立子扰动理论被用来研究双波地形在Ω型阻高和偶极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孤立子的强迫过程中,由于高阶项的存在,孤立子的群速度和相速趋于相等,以致于阻塞包络与载波在某个时刻锁相,在这种情况下,阻塞的产生是强迫包络孤立子从频散向非频散的转换过程,而在阻塞崩溃期间则相反。因此包络孤立子与地形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阻塞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一个低分辨率的准地转两层谱模式,考虑了实际的地形及加热场分布的强迫作用,对北半球冬季阻塞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说明了大西洋及乌拉尔地区一次阻塞过程的具休特点。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控制性试验,以探讨纬向不对称热力强迫及地形强迫在阻塞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以及强迫源强度对阻塞位置、强度、维持时间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正心 《大气科学》1983,7(1):13-22
本文采用高截断的谱分解方法,得到了在地形及热力和地形共同强迫作用下超长波的非线性平衡态解,并讨论了其稳定性。理论模式所得到的阻塞型平衡态在流场型式、高压位置及稳定性等方面反映了实际阻塞形势的主要特点。由于平衡态是解析地求得的,还引申出一些有关阻塞动力机制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谱方法(T42)求解半球球面无辐散正压涡度方程,采用实际的干旱环流资料,分别在有地形和无地形的情况下,求出其对应的干旱环流型的强迫场,模拟了在强迫场的作用下干旱环流的形成、维持情况及在强迫场消失后干旱环流型的崩溃情况。结果表明:(1)强迫场在干旱环流型的形成、维持及崩溃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其东北侧干旱形成和崩溃均加快。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引入涡度熵概念的基础上,在绝热和无摩擦作用的情况下,对正压大气中大尺度运动的涡度熵的产生进行了讨论。指出β效应,辐散效应和地形作用是产生涡度熵的因子,而且我们还用涡度熵的概念对大气中偶极子阻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加深了我们对偶极子阻塞形成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6,20(2):138-148
本文推导出可以用来讨论大尺度扰动强迫对平均经圈环流作用的变形平均经圈环流变化方程,并利用此方程对北半球冬季4次阻塞高压的形成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波动对经圈环流的强迫作用,使高压脊的西部南风加强,而东部北风加强,从而有利于阻塞高压的形成。文中还分别分析了瞬变波及其低频瞬变波部分在阻塞高压形成中对经圈环流的强迫作用,并讨论了低频瞬变波强迫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阻塞高压形成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8.
地形作为大气的外部强迫,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波动结构演变及极端天气出现都有不能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值求解考虑地形强迫的β平面正压准地转位势涡度方程,探讨了地形强迫作用对大气长波调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同非线性作用和纬向非均匀基流作用一样,无基流情形下具有纬向差异的地形分布影响了大气长波结构的演变,也能强迫出大气长波调整现象。大气长波调整依赖于地形的高度和地形分布,地形越高,长波越容易出现波数的调整;地形波数越大,即地形结构复杂,越不易出现波数变化。大气长波调整还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β越小,地形强迫作用越突出,长波调整容易出现;反之,低纬度以β效应为主的线性波动不易出现波数调整。大气长波调整对波动初始波动的振幅不敏感,但依赖于波动的初始结构。此外,有基流作用时,地形强迫还是诱发定常波的重要因素,且定常波流场结构依赖于地形高度分布,与波动初始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北半球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和理想初始场,加入北半球实际的平滑地形的作用,对北半球超长波2波型、3波型、长波4波型、5波型,分别进行了240小时的积分计算。从考虑地形和不考虑地形的四组结果对比中,发现地形对上述四种波型的演变有很大的影响,证实了地形作用确系影响大气环流、形成某些天气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发现,在地形的动力作用下,北半球大气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环流系统。例如,极涡向北欧偏移,东亚、北美大槽和阿拉斯加脊的维持,都与地形有密切关系。在地形作用下:(1)北太平洋西槽东脊,而北大西洋西脊东槽。(2)阻塞和切断形势的出现更为频繁、典型。(3)在欧亚大陆上,m=4时出现倒Ω流型,而m=5时,出现两槽一脊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气环流型季节特征形成的物理因子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祥德 《气象科学》1990,10(3):226-236
本文着重研究大气环流季节特征的成因问题。模式试验中将牛顿强迫项的平衡温度斜压结构作类似冬夏气候特征的变化,且加入南北半球大地形强迫作用,研究大气环流型对冬夏全球热力结构特征以及南北半球大地形强迫效应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An inhomogeneous KdV equation including topographic forcing is derived by usingperturbation expansions and stretching transforms of time and space.The generation of forcedsolitary Rossby waves by topography in a near-resonant flow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freesolitary waves are discussed,and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are obtained.The numerical resultsshow that the topography has obvious effect on enhancing the amplitude of disturbances,and itmay explain to some degree the formation of blocking by localized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12.
A barotropic channel model in β-plane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opographic forcing o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blocking. The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potential vorticity equation can show the main property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blocking.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opographic forcing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block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ble “Ω” situation of blocking.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ith periodic and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perhaps, is partly caused by topographic forcing.  相似文献   

13.
引入一维加权平均的谱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四川地形强迫对该区域降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向地形和冬季降水谱峰锁相于同一波长(475.8 km),呈共振关系,地形与其他季节降水呈漂移关系,这与经向和纬向上环流变动有关,即冬季纬向环流占主导,纬向地形触发的大气波动对冬季降水策动作用大;夏季降水是各种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形是重要因素之一。经向和纬向地形特征尺度分别为296.8 km和475.8 km,反映了地形强迫的中尺度特征,且纬向地形谱峰比经向大1个数量级,纬向强迫更明显。夏季降水谱峰比冬季大2个数量级,降水系统纬向特征尺度比冬季小约150 km,说明夏季在纬向地形强迫下,降水系统尺度减小的同时其强度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尺度对流性降水在夏季偏多。四川夏季最大降水位于雅安地区,其地形扰动比四川整体扰动更明显,故产生的降水也更大。夏季降水和经向地形锁相于同一波长(37.1 km),经向地形对雅安夏季强降水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中“质量强迫”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暴雨系统中,大量降水会造成湿空气质量的亏损,这种湿空气质量亏损对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强迫作用,称之为"质量强迫".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通过对连续方程进行修改,重新推导了ARPS模式中考虑质量强迫作用的扰动气压倾向方程,并利用该模式对一次华北冷锋暴雨过程进行质量强迫作用的数值模拟试验,详细分析了质量强迫引起的云微物理过程的变化.对比分析表明:(1)质量强迫项影响系统的降水量.在本文个例中,质量强迫项起主要作用的高度在5.75 km左右,使得大气产生了由该层向上、向下的运动调整,其中向下的运动调整不利于低层对流的上升运动,减弱了系统的对流强度,导致中心降水量有所减少.(2)云水场的分布与质量强迫项的分布吻合较好;降水率的变化和质量强迫项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在5.75 km高度上表现明显;降水粒子下落末速度项是引起质量强迫项变化的主要原因.(3)湿空气质量场发生改变将使局地气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使动力场发生相应的调整,产生辐合、辐散及垂直运动.反之,运动场的调整也影响到气压场的调整,它们之间将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近而对天气系统发展强度产生较明显的作用.(4)对对比试验中模式控制方程各项的差别分析发现:造成扰动气压局地变化项差的主要原因是由散度项差与垂直速度项差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质量强迫项差起了间接的作用;造成水汽及云水物质局地变化项差的主要原因是微物理源汇项差,其次是降水粒子下落末速度项差.  相似文献   

15.
Spectral Maxima In A Perturbed Stable Boundary Layer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Wind velocity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on Nansen Ice Sheet, Antarctica, close to the base of a steeply sloping glacier along which frequently flow katabatic wind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turbulent energy and momentum flux are perturbed by the flow interaction with topography and by the strong mechanical mixing produced by downslope flows. Spectral and cospectral analyses, performed on the wind velocity componen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such a perturbation, at any stability, is restricted to frequencies lower than the inertial subrange. Longitudinal spectra display an energy increment, due to turbulence generated by topography and by mechanical forcing related to the katabatic wind structure. The energy, supplied by the topographic forcing, displaces the turbulent energy maximum toward lower frequencies. In near-neutral stratification the spectral maximum occurs at a reduced frequency, which seems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height of the steepest part of the slope, and seems to shift toward higher frequencies a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local stability parameter,Ll. The parameterisation of the orographic perturbation by means of a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allows us to scale u spectra in the same way as over uniform terrain. The scaled, perturbed spectra collapse onto a unique curve in the mid-frequency as well in the inertial subrange, while maxima are grouped in a cluster. Lateral and vertical velocity spectra exhibit shapes independent of stability, suggesting a topographic perturbation that is predominantly over stability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模式,对地形强迫和陆地摩擦作用下登陆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地形摩擦耗散作用时,热带气旋可能出现路径的突然偏折;在热带气旋强度比较弱而陆地摩擦作用比较强的情况下,热带气旋路径容易发生突然偏折,且其强度的突然变化不明显;陆地摩擦作用可能是造成登陆前后热带气旋路径突然偏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地形与纬向切变基流中的非线性Rossby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半地转近似下,用相角函数方法得到了含地形强迫作用与纬向切变基流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方程解的几何定性理论,直接得到该方程存在有限振幅的周期波与孤立波解的存在条件.利用函数逼近法求得波解的显式解,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大尺度强迫条件下的暴雨个例中,考虑不同尺度特征的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相互作用构造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构建“自适应”于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大尺度强迫显著的个例1中,以大尺度扰动信息为主的动力降尺度的增长趋势较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TKF)更为显著,且总扰动能量在预报中后期超过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而在大尺度强迫较弱的个例2中,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扰动能量始终高于动力降尺度。此外,当大尺度强迫显著时,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相匹配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不匹配时初始扰动会在预报中后期抑制侧边界扰动的发展,当大尺度强迫较弱时,即使是互相间不匹配的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也能在大部分预报时段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说明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与天气形势相关,也与二者是否匹配挂钩,另外,扰动的发展特征同样依赖于天气形势;从集合离散度的角度来看,当大尺度强迫明显时,侧边界扰动的作用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取代初始扰动,从而对离散度起到主导地位;两种初始扰动方法相比,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在多数情况下对总离散度的贡献均大于动力降尺度;从降水量预报及概率预报情况来看,大尺度强迫明显的个例可预报性更高,且各集合成员间的差异较小,大尺度强迫较弱的个例则相反,且当两种初始扰动方案与侧边界扰动相结合时,较仅侧边界扰动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