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的悬浮物浓度环境,采用试剂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养殖水体中悬浮物浓度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mg/L,每5天采样测定一次,实验周期为25天。结果表明,当悬浮物浓度添加量为50和100mg/L时,肝脏LSZ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添加量为200和400mg/L时,肝脏LSZ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期各实验组鳃丝Na^+-K^+-ATPase活力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悬浮物效应的25天内,各实验组肝脏LSZ活力呈峰值变化,10天时除100mg/L浓度添加组外均达到最大值;而肝脏SOD活力在50和100mg/L浓度添加组略有升高,在200和400mg/L浓度添加组则基本呈下降趋势;鳃丝Na^+-K^+-ATPase活力前10天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之后则显著降低,后期基本趋于稳定,其活力低于初始水平;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其肝脏LSZ、SOD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相对于对照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各实验组鳃丝Na^+-K^+-ATPase活力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7.6%、65.2%、57.0%和71.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首次克隆得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其中ALP基因全长序列1 910 bp,编码536个氨基酸;ACP基因全长序列1 544 bp,编码439个氨基酸。盐度调控设3个盐度组:31(对照)、16和3。养殖45 d后,荧光定量PCR测定对虾肝胰腺、肌肉、胃、肠和鳃5个组织中的ALP和ACP基因m RNA的表达情况。RT-PCR显示,ALP基因在5个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P0.05),肠道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ACP基因在5个组织中也均表达,在肝胰腺和鳃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盐度应答实验表明,不同盐度条件下,不同组织中,ALP和ACP基因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胃和鳃组织中,ALP基因在31盐度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肝胰腺和肠道中,ALP基因在16盐度下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肌肉中,ALP基因的表达与其他组织均不同,31盐度组表达量最高,而16盐度组最低(P0.05);在肝胰腺中,ACP基因在31盐度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在肌肉和鳃两个组织中,ACP基因在31盐度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两个盐度组(P0.05);在肠道中,ACP基因的表达量在3盐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在胃中,ACP基因在3个盐度下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为研究低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磷酸酶基因的变化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VE对河蟹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投喂添加VE 量分别为 0、0 .1× 1 0 - 3 、0 .2× 1 0 - 3 、0 .4× 1 0 - 3 、0 .6× 1 0 - 3(m m)的 5种实验饲料饲养河蟹 6 0d ,以探讨VE 对其体内SOD、ALP和ACP等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饲料中未添加VE 时 ,河蟹血清、肝胰腺、卵巢和肌肉各组织中SOD、ALP和ACP活性各异 ,其中SOD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 >卵巢 >血清 >肌肉 ,ALP活性的为肝胰腺 >血清 >卵巢 >肌肉 ,而ACP活性则是肝胰腺 >血清 >肌肉 >卵巢 .饲料中添加VE 时 ,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织中SOD活性随着VE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 p <0 .0 5或 p <0 .0 1 ) ;ALP和ACP活性则随着VE 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 p <0 .0 5或 p <0 .0 1 ) .这表明VE 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河蟹体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并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从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VE 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能有效发挥其增强河蟹免疫功能的VE 适宜添加量为 ( 0 .2~ 0 .4)× 1 0 - 3(m m) .  相似文献   

4.
VC对河蟹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VC 对河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碱性磷酸酶 (ALP)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饲料中不添加VC 时 ,河蟹肝胰腺、卵巢、血清和肌肉各组织中SOD、ALP和ACP活性各异 ,其中SOD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 >卵巢 >血清 >肌肉 ,ALP活性顺序为肝胰腺 >血清 >卵巢 >肌肉 ,而ACP活性则为肝胰腺 >血清 >肌肉 >卵巢 .饲料中VC 添加量分别 2 .5× 1 0 - 3 、5.0×1 0 - 3 、1 0 .0× 1 0 - 3 和 1 5.0× 1 0 - 3 (m m)时 ,与对照组相比 ,河蟹不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下降 (p <0 .0 5或 p <0 .0 1 ) ,而ALP、ACP这两种酶的活性却显著升高 (p <0 .0 5或 p <0 .0 1 ) .但它们的变化幅度不同 ,其中就肝胰腺、卵巢、血清和肌肉中SOD活性而言 ,VC 添加量为 1 5.0× 1 0 - 3 (m m )饲料组分别比对照组的低1 41 .3 4 %、1 2 5.94%、1 1 6.67%和 1 1 5.79%;ALP活性 ,VC 添加量为 1 0 .0× 1 0 - 3(m m)饲料组分别比对照组高 93 .0 %、77.5%、1 66.3 %和 2 66.4%;ACP活性 ,VC的添加量为 1 5.0× 1 0 - 3 (m m)饲料组分别比对照组高 1 3 0 .7%、2 3 7.4%、43 7.6%和 2 65.5%.饲料中VC 添加量为 (5.0~ 1 0 .0 )× 1 0 - 3 (m m )时 ,可有效地增强河蟹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此外 ,本实验还就VC  相似文献   

5.
日本刺参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浆灌胃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探讨了日本刺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日本刺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和抗体形成细胞数(P〈0.05);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P〈0.01);促进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P〈0.01)。提示日本刺参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高效降解有机物和促藻生长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对虾饲料浸出液培养基从对虾健康养殖池中富集并分离出60株优势菌.通过对蛋白质、淀粉和CODMn的降解能力及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的影响等指标的检测,筛选出5^#、9^#和24^#共3株能高效降解有机物和促藻生长的菌株.10d内,其对CODMn的去除率均在40%以上.在有机培养液中,这3株菌对小球藻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经过7d培养,藻细胞密度分别比对照菌提高了92.3%、98.1%、32.7%.在无机培养液中,9^#菌对小球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经过7d培养,藻细胞密度比对照菌提高了77.3%.经初步鉴定5^#、9^#和24^#这3株菌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细菌.  相似文献   

7.
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CGMCC1004(Bacillus pumilus)和胶红酵母菌CGMCC101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以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enaeus vapznamei)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胃蛋白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肝胰腺脂肪酶的影响,以及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的感染效果。结果表明:向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提高对虾体长、存活率,但结果不显著,但对体质量增长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对提高需钠弧菌感染后对虾成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但是对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复合菌剂比添加单一菌种的作用要好;亦证明了向水体中添加细菌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质量、存活率以及水质指标影响比较小,但是对消化酶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一定粒径的转炉钢渣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日本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为33.33%;随着钢渣质量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增高;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其96h的最大死亡率达到了75%。相对于日本对虾幼虾,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中国明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只有36.67%。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钢渣对日本对虾幼虾96h半致死浓度为1.62g/L,钢渣对日本对虾的安全浓度为0.162g/L,而在实验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幼虾的半致死浓度要明显高于日本对虾幼虾。  相似文献   

9.
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肝胰腺和鳃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SZ)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鳗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6和12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分别于6和12 h升高至最大值,随后均于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NO含量分别于6和3 h达到最大值,随后肝胰腺中NO含量于24 h降低至最小值,而鳃中NO含量于6和24 h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胰腺中i NOS对感染反应较为敏感,活性于3 h达到最大值,而鳃中i NOS活性于6 h开始显著上升,并于12 h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T-AOC、LSZ、NO和i NOS对鳗弧菌感染均反应敏感,可以作为弧菌病诱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试验,用添加不同水平配比的VE和Se(mg/kg)的饵料G0(0,0)、G1(200,0.2)、G2(200,0.4)、G3(200,0.8)、G4(400,0.2)、G5(400,0.4)、G6(400,0.8)、G7(800,0.2)、G8(800,0.4)、G9(800,0.8)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VE和Se对体长3cm左右凡纳滨对虾体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进行4周。结果表明,第2周时,VE、VE和Se对O2?、酚氧化酶(PO)、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Se对PO、血清和肝胰腺中T-AOC以及肝胰腺中GPx有显著影响(P0.05)。第4周时,VE和Se协同作用对4种抗氧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第2、4周时,抗氧化酶活力比第0周显著升高。对O2?的研究发现,在第2和第4周时,G8组血细胞O2?最多。第2周时,血清PO在G5、G9组活力最高(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T-AOC在G2、G3组最高(P0.05);对虾肝胰腺中GPx酶活力在G3和G5组达到最高(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时,G7组PO和GPx活力最高,G9组T-AOC活力达到最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添加适量的VE和Se能显著提高对虾抗氧化能力,VE和Se对抗氧化系统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调节作用,VE和Se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VE和Se在400mg/kg、0.4mg/kg时,凡纳滨对虾机体抗氧化能力整体达到平衡,能有效抵制氧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以鳕鱼皮为原料,采用双酶水解法制备鱼蛋白水解物再经亚铁修饰获得鱼蛋白水解物亚铁复合物(Fe-FPH),并对Fe-FPH进行了抗营养性贫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水解度(DH)为5%的鱼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pH7.0、温度20℃、螯合时间15min的条件下可获得Fe-FPH6.7%;(2)Fe-FPH蛋白含量为85.1%,铁含量达40254mg/kg,氨基酸价为59.62;(3)抗营养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Fe-FPH给药组第5天可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大鼠的Hb含量,第11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Fe-FPH组,第11天有显著降低大鼠血中PPIX作用,到第18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因此,Fe-FPH不仅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显著抗营养性贫血功能,可望成为鳕鱼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添加佐剂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血清效价比单纯的疫苗免疫组显著提高(P<0.05),2.5mg/ml黄芪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和5mg/ml葡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分别达(78.7±1.3)%和(64.0±8.9)%,且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及血清效价等指标较其他各组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步降温法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精子,并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表明,大黄鱼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鲜精中28.5%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冻精中37%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形态结构正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与核膜结构完整、无膨胀现象,袖套、轴丝及中心粒结构正常,线粒体形态完整、嵴较发达;形态结构异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破裂、脱落,质膜膨胀,核膜破裂、脱落,核局部受损伤,线粒体膨胀、嵴退化或消失,线粒体移位或脱落.结果显示,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10% DMSO为抗冻剂,对大黄鱼精子具有较好的抗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霍乱弧菌lol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霍乱弧菌的PCR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研究,并对它们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4.0× 103 CFU/ml; LAMP检测方法在65℃下恒温扩增60min,检测限为4.0×101 CFU/ml,反应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后反应液呈现明显的绿色;以温和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美人鱼弧菌为对照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霍乱弧菌人工染菌的8种水产品进行PCR及LAM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PCR及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均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灵敏度是PCR方法的100倍,更适合于养殖现场检测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α是湖泊浮游植物现存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能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变化规律。研究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有效防止、监控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以太湖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营养水平进行分区,使得不同区域内叶绿素的浓度不同,而同一区域内浓度大体一致,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每个区域内未采样点的叶绿素浓度进行插值,取区域内所有栅格的平均值作为其最终浓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太湖1998-2004年每月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动态模拟,建立各湖区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中营养区I符合MA(1)模型,轻富营养区Ⅱ和中富营养区Ⅲ符合AR(1)模型,富营养区Ⅳ符合MA(5)模型,重富营养区V符合AR(6)模型。由此预测出2005年各湖区总叶绿素的含量,经前10个月实测数据的验证说明,所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太湖各区域叶绿素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5种不同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幼虾,研究各饵料对幼虾的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0天;然后用投喂攻毒的方法分别感染WSSV,观察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2天。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幼虾,其体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随后依次为贝肉组、鱼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虾片组。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投喂感染WSSV后,卤虫组和鱼肉组成活率最高,明显高于贝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和虾片组(P〈0.01)。PCR检测表明,感染后全部幼虾个体为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7.
岱衢洋拖网甲壳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甲壳动物21种,其中虾类13种、蟹类7种、虾蛄类1种,隶属于2目14科18属;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广温广盐种在种类数量、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表明该季甲壳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低,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8.
应用1979年6月-1980年8月渤海湾环境调查中的青鳞鱼及斑Ji卵和仔鱼资料,以几种数学方法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鱼的各期卵径、卵黄径均差异显著;两种仔鱼体形相似,但在卵黄吸收殆尽前后体形均有圈套的变化;它们的体高、头长、标准长、肛前长,眼径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仔鱼从Ⅰ期到Ⅱ变化的是一些大长度量,而肛前和肛后肌节数变化不大。两种鱼卵及仔鱼皆出现在整个海区,青鳞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观察了大菱鲆胚胎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主要经历6个时期;在14℃,胚体经108h即可孵化出膜。胚胎在64细胞期出现纬裂,分裂球分化为外层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多细胞期形成卵黄合胞体层;低囊胚期形成囊胚腔。受精后26h30min胚盾出现。胚盘下包65%时,头突...  相似文献   

20.
滑蛤属至今已发现的种都分布于北半球,这些种类都是冷水种。新种Liocyma chinensis是一个温水种,采自渤海莱州湾,这是滑蛤属在亚洲大陆最南的分布界线。新种的发现,增加了黄、渤海动物区系中的冷水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