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尾藻活性物质对水稻幼苗抗旱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uianum)中提取活性组分,对水稻幼苗根施培养,10d后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用马尾藻活性提取物处理者在严重干旱3d后的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1%和15.8%,而超氧化物歧化酶(g)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31.9%,这说明马尾藻活性物质可以减轻干旱幼苗的自由基伤害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减轻细胞膜的损伤程度,从而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将凡纳滨对虾(O.68±4-0.14)g放养在15个80cmx 80cm×100cm水池中,分别投喂添加0.0、0.5、1.0、2.0和4.0 g·kg-1植物提取物的饲料,检测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及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第29天:第2组的特殊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第58天:第2组的日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第2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3.
盐度对灰叶马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卵细胞分裂过程,并探讨盐度对其卵释放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盐度范围(15‰~42‰)内,灰叶马尾藻均能正常排卵,其中盐度22‰~34‰时,卵可集中快速放散,而偏高或偏低盐度导致卵子释放延迟,同时高盐(30‰~42‰)比低盐(15‰~26‰)处理的灰叶马尾藻释放更多卵子。卵从卵窝孔刚排出时为1核卵,在随后4h内经核分裂形成8核卵,其中只有1个子核可与精子核结合成为受精卵,其他子核消失。受精卵的第一、二次分裂为横分裂,而第三、四次为纵分裂,4次分裂历时4~5h,之后分裂速度加快,细胞数目迅速增多,1d内形成幼孢子体。第2d以假根生长为主,此后叶状部逐渐生长。盐度显著影响灰叶马尾藻幼孢子体早期发育,当盐度22‰~38‰时假根生长正常,偏高或偏低盐度均不利于假根生成和伸长,其中高盐度对假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更强;叶状部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6‰~38‰。综上所述,灰叶马尾藻卵释放及幼孢子体早期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6‰~34‰,其中最适盐度为34‰。  相似文献   

4.
僵鳗促长饲料养殖日本僵鳗及欧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诚 《台湾海峡》1998,17(A12):109-111
将僵鳗促长饲料分别按1% ̄2%比例添加于常规鳗鱼配合饲料中进行了养殖日本僵鳗及欧鳗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效率日本僵鳗添加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1% ̄40%;欧鳗添加组比对照组高出68.9% ̄250%。成活率日本僵鳗添加组高于或等于对照组;欧鳗添加组比对照组高出52% ̄62%。养殖每公斤鳗的饲料成本,日本僵鳗添加组比对照组下降了13% ̄20%,而欧鳗添加组比对照组下降了36% ̄54%。证实了用僵鳗促长饲料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质量为(5.49±0.01)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过量添加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对大菱鲆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反应的影响.以白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饲料中同时添加0.25% DL-蛋氨酸和0.3%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MHA)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5% DL-蛋氨酸、1.25% DL-蛋氨酸、0.59%MHA、1.49% MHA、1.25% DL-蛋氨酸+0.85%柠檬酸钙,配制出6种实验饲料,使饲料中蛋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HMTBA)含量分别是1.35%、1.83%、2.50%、1.45%、1.37%、2.51%和0.22%、0.22%、0.22%、0.63%、1.38%、0.29%.养殖试验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持续10周,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大菱鲆幼鱼30尾.结果显示,过量添加DL-蛋氨酸和HMTBA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过量添加DL-蛋氨酸和HMTBA对大菱鲆体组分、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柠檬酸钙添加组(处理6)体蛋白含量与基础饲料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大菱鲆肝脏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量(TBARS)进行测定,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在该实验条件下,过量添加晶体蛋氨酸(1.31~1.73倍)和HMTBA(1.32~1.75倍)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反应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九孔鲍稚鲍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沛  蔡惠农 《台湾海峡》1998,17(A12):125-128
本文报道了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九孔鲍稚鲍的效果。在台湾式池子养殖试验中,鲍的生长速度达到197μm/d,放养密度为2800只/m^2。在日本式的平面流水式养殖中,生长速度为104μm/d,江蓠对照组为48μm/d,江蓠组的相对生长指数仅为人工配合饲料组的46%。实验证明人工配合饲料能够促进九孔鲍稚鲍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实验设计了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18%,26%,32%,37%,44%,粗脂肪水平分别为3%,5%,8%,以藻粉、白鱼粉和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的刺参实验饲料,用以饲喂平均体质量为0.90g的刺参(Stiehopus japonicus)。经过66d的饲养实验,测定了试验刺参的质量增长率.脏壁比和体成分等指标。结果显示,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平对刺参的生长和脏壁比有明显影响。实验刺参在粗蛋白水平为18.21%~24.18%、粗脂肪为5%时获得最大生长,同时获得最低的脏壁比。体成分等指标没有受到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水平的明显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刺参的最佳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18.21%~24.18%和5%。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平均体质量34.5 g±5.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225尾,平均分为5组(A~E),每组3重复。分别喂以蛋白质水平为450,48%,50%,52%和54%的5种膨化颗粒饲料,探寻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水生态因子的影响,试验期88d。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净增质量、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饲料系数随蛋白水平增加而降低;水生态因子中除pH外, 对其它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3-N)、亚硝氮(NO2—N)、磷酸盐(PO4-P)的浓度都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C组质量增长率比A,B组显著提高21.6%和14.6%(P<0.05),而比D,E组低1.6%和5.1%;C组饲料系数比A,B 组低0.22和0.16(P<0.05),而仅比D,E组高0.02和0.03;C组NH3—N比A,B组提高13.0%和4.0%,而比D,E组降低达23.1%和48.1%(P<0.05)。本试验从幼鱼生长性能和水生态因子两方面表明,大菱鲆幼鱼膨化饲料中蛋白质的生态营养需要量为50%。  相似文献   

9.
选用196尾1龄异育银鲫[体重为(30±2)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为试验组,1组投喂的为基础饲料,2、3、4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100μg/g低聚木糖、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300μg/g复合酶制剂,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112天。研究3种益生素及其配伍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3、4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比1组(对照)均有提高,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97%、43.78%和18.36%(P<0.05)。试验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酶活性及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各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和乳酸杆菌均比对照组少且差异显著(P<0.05);而在肠道芽孢杆菌方面,除芽孢杆菌与酶制剂配伍组外,其余两试验组对芽孢杆菌均有促生长作用,芽孢杆菌与寡糖配伍组对芽孢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明显(P<0.05)。由此可见,芽孢杆菌、低聚木糖、复合酶制剂及它们的配伍物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且能提高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植酸对牙鲆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植酸纳使植酸水平分别达到0.04%(对照组)、0.21%、0.44%和0.81%,研究不同含量植酸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2.58 g±0.01 g)摄食、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10周.结果表明,植酸处理组牙鲆摄食率(2.4%、2.5%和2.4%)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处理组(59.47、61.27和64.82 U/mg蛋白)胃蛋白酶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79.34 U/mg蛋白),但植酸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之间牙鲆肝脏、肠和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及肝脏和肠中蛋白酶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同时,牙鲆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净蛋白质利用率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之间牙鲆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而植酸处理组饲料转化率(74.0%、73.7%和69.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84.0%),0.81%植酸处理组蛋白质效率(1.37)和净蛋白质利用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4和30.6%).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植酸含量的增加,牙鲆生长性能和胃蛋白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植酸对牙鲆生长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其含量的升高或实验周期的延长突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麻醉剂丁香酚对黄腊鯵耗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对体质量为 115~ 175 g的黄腊鲹( Trachinotus blochii)麻醉处理 15 min,每 1分钟测定容器内的氧饱和度 1次.实验结果表明,黄腊鲹的耗氧率明显地受到丁香酚的影响,在各处理组中以 10× 10- 6浓度组的耗氧率为最低( 0.33 mg/(g@ h)), 5× 10- 6浓度组次之( 0.42 mg/(g@ h)),而对照组则较高( 0.57 mg/(g@ h)).同时实验还表明经丁香酚麻醉处理的黄腊鲹鳃活动频率显著地比对照组低.此结果表明了在施用麻醉剂以后,鱼体的活动及对氧气的消耗有明显的下降,丁香酚可以作为活鱼运输过程中有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2.
盐度对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体,饲养平均体重为(402.4±44.6)g的乌鳢30天,测定乌鳢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研究盐度对乌鳢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乌鳢的增重率分别为37.7%、33.9%、31.5%、6.3%,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63.6%,表现出随盐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盐度0、5.0、7.5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在盐度为10.0的水体中,乌鳢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随盐度增加,肌肉水分和肌肉失水率增加,而脂肪含量减少;肌肉蛋白含量和胶原蛋白含量在盐度0、5.0、7.5各组间无差异,但在盐度10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盐度7.5组的肌原纤维耐折力增加,肌纤维直径减小;随盐度升高,肌肉质构指标(硬度、弹性、黏性、咀嚼性、凝聚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肌肉游离氨基酸方面,随盐度增加,肌肉游离呈味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盐度10.0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8.2%、42.7%(P<0.05)。上述研究表明,适宜的盐度可改善乌鳢的肌肉品质,结合鱼体生长性能,适宜的盐度为7.5。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制品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利用自主技术研发的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制品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大菱鲆的基础饲料中,探讨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生物制品,包括不添加(A组)、1.0%(B组)、2.5%(C组)、5.0%(D组)进行饲喂试验,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研究发现,B组、C组和D组的试验鱼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长和全长增长率、饲料利用率和肥满度等指标均不同程度地优于A组的;另外,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鱼体的水分、粗蛋白质量分数有所提高,而粗脂肪、灰分含量小幅下降。结果表明,在大菱鲆生长的配合饲料中,复合生物制品各有效成分组合添加后优势互补,表现出优良的促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鱼体的营养成分和增强肌肉品质,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湿体质量为1.19±0.35 g的多纹钱蝶鱼幼鱼进行养殖,实验为期60 d.1)投喂频率实验:实验设计4组,分别为F1(8:00投喂1次),F2(8:00、20:00投喂2次),F3(8:00、14:00、20:0...  相似文献   

15.
In May of 2007,the second generation selected (SS) and control (SC) groups of pearl oyster Pinctada martensii were established by selecting 10% breeders with the largest and mean shell length,respectively,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selected group.Growth performance of the SS and SC groups were compared on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 data at Days 8,18,60,95,195 and 365.On Day 365,100 individuals (60.0–75.0 mm at shell length) were sampled from each group and then subjected to the experiment wher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filtrate rate,oxygen consumption and ammonia excretion were measured at 15,20,25 and 30°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arger mean shell length and shell height than the SC group at Days 8,18,60,95,195 and 365 (P <0.05).The genetic gains at different ages varied from 6.0% to 17.0% for shell length and 5.7% to 14.6% for shell height,respectively.At 15,20,25 and 30 ° C,the SS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larger filtrate rate than the SC group (P <0.05).At 15 and 25 °C,the differences in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between the SS and SC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0.05).At 20 and 30 °C,however,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the S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SC group (P <0.05).At 15,20,25 and 30 °C,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mmonia excretion rate between the SS and SC groups (P >0.05).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ed considerabl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base population and a further selection could be likely fruitful.Mass selection for faster growth might produce animals that had higher intake of metabolizable energy by virtue of faster filtrat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多维含量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38.54±0.05) g的花鲈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5%、1%、2%、3%、4%、5%)的多维,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饲喂28 d。结果表明:多维添加量对花鲈的体成分、存活率、肝指数、饲料系数和肥满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多维添加量为2%时,花鲈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最大,与多维添加量为2%相比较,随着多维添加量继续增多,花鲈的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当多维添加量为5%时,花鲈的肠蛋白酶活性较0.5%和1%添加量组显著提高(P<0.05),而多维添加量为0.5%时,花鲈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任意一组(P<0.05),各组之间肠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多维添加量为0.5%相比,多维添加量为5%时,能够显著提高花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5),而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多维含量为5%时,能够明显提高花鲈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肠道蛋白酶活性,而在含量为2%时,能够明显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盐度对日本鳗鲡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和酶学方法,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试验场研究了盐度对平均体长为25.1±5.6cm的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生长及其血清溶茵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实验持续60d.实验设置了5个盐度梯度(盐度5、10、15、20、25)和对照组(盐度0),每梯度设3个平行组,各组盐度和pH值保持一致.日本鳗鲡血清中免疫酶活力指标:碱性磷酸酶、溶茵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实验的第7天和第14天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盐度5组相对增重率最高(279.78%±28.37%),其次是盐度10组(278.74%±22.25%),盐度15、20、25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234.39%±21.28%、230.28%±26.31%、228.01%±29.29%.对照组相对增重率为233.20%-4-25.18%,盐度5和1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第7天和第14天,盐度10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25.05U/dm。和251.11U/dm’,其次是盐度5组,分别为221.76U/dm。和236.01U/d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和第14天盐度20、25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随着盐度的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第14天,盐度20、25纽溶菌酶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SOD回落至对照组水平,而各组AKP较第7天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20.
以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及养殖底泥中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的影响.试验分为1×10~6,5×10~6和10×10~6CFU/L 3个浓度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共进行28 d,在第0、7、14、21和28天时采底泥和泥蚶,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结果显示,在投施枯草芽孢杆菌后7 d内,养殖底泥和泥蚶体内细菌总数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7~28 d内缓慢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施枯草芽孢杆菌后,各试验组底泥和泥蚶体内弧菌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10~6CFU/L和10×10~6 CFU/L试验组弧菌总数显著低于1×10~6CFU/L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弧菌增殖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应用于泥蚶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