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珊瑚礁生物物种组成、资源状况、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功能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中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诸岛海域和唬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近岸海域.中国造礁石珊瑚已记录21科,56属295种,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八放珊瑚亚纲中柳珊瑚已记录7科,28属,75种,软珊瑚有6科,23属,113种,是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热点生物资源.中国珊瑚礁具有造礁与消波护岸、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资源和材料、生物地球化学与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与生态旅游等多种生态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协调发展,文章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及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根据福建省南平市“生态银行”的探索实践及其启示,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提出海洋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协同发展的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存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海洋生态价值实现存在家底绘制、权责主体界定、确权内容和方法、产权交易的实现方式以及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借鉴“生态银行”对生态资源资产“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理念以及打造生态资源权益资本化运作平台的方法,应实现生态修复与生态价值的和谐统一,偏重于通过生态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侧升级,从而实现生态价值;将红树林生态修复与高效工厂化海水养殖相结合,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红树林生态银行”资产运作,实现红树林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红树林物种组成、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南界为海南三亚(18°12′N),北界为福建福鼎(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28°25′N).中国红树林区系有红树植物20科26属37种.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是中国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地区.近50 年来,红树林面积先是锐减(1950年,48 266 hm2;1997年,14 877 hm2),2000年后略有回升(2002年,22 024.9 hm2;2008年,23 081.5 hm2).合理评估红树林湿地生态效价,完善红树林保护区制度,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红树林湿地保护网络系统,是中国红树林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提升海岸带生态价值及保障海岸带生态安全,文章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临高县海岸带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海岸带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临高海岸带地区砂质海岸、红树林、珊瑚礁和白蝶贝等面临较严重的海岸侵蚀、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资源枯竭等问题;砂质海岸侵蚀主要受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受围海养殖、环境污染影响,珊瑚礁、白蝶贝等海洋生态系统则主要受渔业捕捞、水体污染等人为活动影响;基于海岸生态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文澜河口、抱吴港等岸段开展沙滩喂养及生态堤建设,新盈湾、黄龙湾、金牌湾等重点区实施红树林修复,珊瑚礁、白蝶贝保育区加强自然封育、严防人工干扰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将其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估,能为其规划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在阐述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介绍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分析各种功能类型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并以广东省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其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潮间带湿地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红树林海岸带生境能为2000多种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附生植物提供生存活动空间。红树林...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而且是人类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在提供木材、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红树林资源的工业利用包括在建材和工艺材料、化工原料、燃料等方面对红树植物的直接利用。 一、建材和工艺材料 在红树林资源丰富的热带海岸,渔民的住房几乎都以红树植物为建筑材料,在泰国甚至有些村庄全部建在红树林里面,靠小木船与外  相似文献   

8.
概述海岸带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上对海岸带的关注。通过分析汕头海域和海岸带的地理环境,生态状况,生物资源分布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如何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维护海岸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与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大型围填海工程的主要生态问题,从生境和海洋生物生态两个方面考虑,分析了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的重点。以福建省宁德市三屿工业区为例,探讨了三屿工业区生态修复的目标、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养殖清退、红树林异地补植、生态海堤建设等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和实施效果。可为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问题的识别与生态修复重点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减轻大型围填海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我国红树林资源的历史变化,以及各地区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面积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等;归纳影响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过度养殖、海洋工程、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针对我国红树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红树林保护立法、环境综合整治管控、宣传教育、转产转业、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红树林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功能的特点,分析了生境条件、物种和种植措施等因素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总体上,红树林生态修复促进了有机碳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累积,而在生态修复初期红树植被的固碳能力高于土壤。水文条件、滩涂高程、底质条件、物种、种植密度和种苗来源等关系到修复后红树植物的生长、颗粒态有机物的沉降、有机物的输出和保留、有机质的分解等过程,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因此,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时选择适宜生境条件的修复地块,合理选择物种和种植措施,在提高植被恢复效果的同时可提高红树林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目前红树林面临的各类生态退化机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模型,构建了红树林生态退化机制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福建省漳江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案例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漳江河口红树林生态退化压力仍处在较小的范围内,主要压力源来自生物入侵以及海岸带水产养殖和围垦;对影响显著的生态退化因子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持并加强保护措施,将有助于当地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未来维持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南四湖生态能量转换效率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能量流的角度,通过南四湖湖盆水生生物资源和历年渔产量的全面调查研究,以及对该湖滨湖地区四个典型池塘养殖单位能量收支情况的分析,首次研究并报导了南四湖湖盆与滨湖池塘平均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0.0774%和12.08%;同时初步找出了南四湖生态能量转换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指出了提高其生态能量转换效率以及改善和维护其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从4个方面对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进行论述:(1)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种类;(2)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红树植物生理和形态适应的多样性、产物的多样性;(3)红树林的生态功能;(4)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保护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沿海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种类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红树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资源遭受破坏的成因,并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种植区在维护滩涂生态环境功能方面作用显著。玉环县茅埏岛位于浙江省南部乐清湾中部,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基地,该区域滩涂原本拥有优良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由于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大面积侵占带来了生态灾难,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滩涂水生动物无法立足。通过近10年清除互花米草、种植红树林(秋茄)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秋茄树)基本适宜本区域种植发展,并有效实现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区域种植面积已达105hm~2,成为我国红树林生长最北缘种植区域,为红树林北移造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10年度胶州湾围填海面积数据,通过构建胶州湾生态服务功能,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造成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胶州湾填海造地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总值为33 186.34万元/a.其中,供给功能价值损失最大(22 732.75万元/a),占总价值损失的68.50%;调节功能的价值损失次之,占总价值损失的18.89%;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价值损失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生态系统对生态安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生态支持功能。本文以雷州半岛1995、2005、2015、2020年4期Landsat TM/OLI(Landsat Thematic Mapper/Operational Land Imager)影像为数据源,考虑不同区域的潮汐规律,使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并结合人工修正提取了多年红树林的分布范围。根据谷歌同期高分影像进行精度验证,4期红树林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9.79%、98.95%、99.45%、99.15%, Kappa系数为0.9913、0.9642、0.9624、0.9766。雷州半岛红树林的时空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来红树林湿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模式,具体表现为:(1)雷州半岛红树林分布集中分布在英罗港、安铺港、企水港、海康港、乌石港、流沙港、外罗港、雷州湾、通明海和湛江湾等波浪掩护作用良好的泥质滩涂港湾或河口湾内,徐闻县海安镇至锦和镇与吴川市吴阳镇以东的海岸因相对平直的海岸缺乏对波浪掩护、土壤条件差等因素,无红树林分布;(2)雷州半岛各市县均有红树林分布,早期麻章区红树林面积最大,其次为雷州市和廉江市,赤坎区红树...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红树林基围养殖生态开发模式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的红树林基围(land-based enclosure)养殖传统模式是红树林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开发范例之一。本文介绍了珠江口红树林基围养殖生态开发模式的3个个例: 仅存香港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传统基围养殖运作历史和演变, 及其候鸟生境、养殖、观鸟、环境教育综合功能的实现; 珠海淇澳岛大围湾红树林传统和粗放式基围养殖试验和围内水位盐度等环境条件变化对红树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伶仃洋东岸海上田园红树林海水种植-集约式养殖系统试验和红树林净化水质研究。在珠江口红树林保护管理及海域污染防治过程中建议重视红树林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研究和推广, 建立新的基围养殖示范区, 大力推广红树林基围养殖的生态开发模式, 探索毁林养殖区红树林友好式整治模式, 改善红树林基围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产量, 加强红树林基围养殖系统相关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