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7β-HSD)能够还原17-酮类固醇或者氧化17β-羟基类固醇,可以催化雄烯二醇和睾酮、雌酮和雌二醇、雄烯二酮和二氢睾酮之间的相互转化。本实验基于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酶基因17β-HSD的全长序列(全长1 149bp),可编码307个氨基酸。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福建牡蛎中的时空表达特征,该基因在牡蛎大多数组织中(性腺、闭壳肌、外套膜、鳃和内脏团)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p 0. 05),且在生殖周期的排放期出现较高的表达量。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卵巢滤泡细胞中表达。讨论了其在牡蛎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为阐明牡蛎具有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能力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牡蛎生殖内分泌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opes philippinarum)GnRH基因沉默对其性激素合成酶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首先根据菲律宾蛤仔GnRH cDNA序列,优化设计并合成了2条dsRNA,进行了作用时间、作用浓度的筛选。研究显示,30μg/50μL的GnRH-ds1干扰链注射到实验动物血腔后48 h,菲律宾蛤仔脏神经节中GnRH基因表达量较PBS组下降了73.3%,较阴性对照组下降了71.4%,达到了对菲律宾蛤仔体内GnRH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对性腺发育增殖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dsRNA注射后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对照组和GnRH表达沉默组菲律宾蛤仔性腺中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7、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17β-HSD的mRNA表达量,发现在GnRH沉默组的菲律宾蛤仔性腺中3β-HSD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而CYP17和17β-HSD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86.3%和84.9%(p0.05)。实验结果初步说明菲律宾蛤仔体内GnRH可能通过调控其性腺中CYP17、17β-HSD的基因表达而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并调控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3.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7β-HSD1)的主要作用是将雌酮(El)转化为发挥功能的雌二醇(E2)。作者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性腺转录组数据库获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该基因在高温、外源性激素处理条件下性腺分化期性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及c AMP和转录因子(NR5a2和NR0b1)在精巢原代细胞中对该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显示,牙鲆17β-HSD1基因的ORF为873bp,编码290个氨基酸,与其他鱼类的有很高的相似性。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卵巢中高表达,精巢有少量表达,并且在雌性个体的鳃、头肾、肾、脾、胃和肠中也有表达。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卵巢或精巢分化的关键时期表达量较高;在精巢原代培养细胞中,外源信号分子c AMP及转录因子NR5a2可以显著下调17β-HSD1基因的表达(P0.05),且呈现剂量效应,转录因子NR0b1对该基因的调控也与剂量有关。作者推测牙鲆17β-HSD1基因在性腺分化中起一定的作用,其表达受到调控因子的作用,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增加对鱼类性腺分化和发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已在海洋、食品和人体尿液中检出,其对环境和生物体可能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采用1、10、100、1 000μg/L的SEM急性暴露96h的成年雄性斑马鱼,对性腺指数、17β-雌二醇(E2)和睾酮(T)的含量、性激素合成酶以及HPG轴相关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探究SEM急性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1μg/LSEM急性暴露通过抑制下丘脑中HPG轴起始因子s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sGnRH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抑制促卵泡激素(FSH)FSHβ、促黄体激素(LH)LHβ、细胞色素P450 19B (CYP19B) CYP19B基因相对表达量,中高剂量10、100、1 000μg/L的SEM急性暴露下调下丘脑sGnRHmRNA的表达却上调c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GnRH)cGnRH、CYP19B的表达;而不同浓度的SEM暴露均会下调精巢内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 3β-HSD、细胞色素P450 17(CYP17) CYP17、细胞色素P450 11A (CYP1...  相似文献   

5.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8(17β-HSD8)广泛分布在脊椎动物体内的多种组织中,调节类固醇激素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本文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栉孔扇贝胚胎和幼虫中17β-HSD8mRNA的时空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17β-HSD8在未受精卵中高水平表达,受精卵和卵裂期胚胎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囊胚中的表达量显著提高。提示栉孔扇贝17β-HSD8是一个母源表达的基因,其合子基因在囊胚时期开始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7β-HSD8mRNA阳性信号在各发育阶段的胚胎和担轮幼虫中均匀分布,在D形幼虫中主要定位在内脏团附近,提示17β-HSD8可能参与起始器官发生。  相似文献   

6.
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软体动物中也参与生殖调控。本文分析了3种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确定虾夷扇贝性腺4个发育阶段的周年分布:休止期(7—9月)、增殖期(10—12月)、生长期(1—2月)、成熟期(1—6月)。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虾夷扇贝性腺各发育阶段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性腺中激素含量呈现孕酮雌二醇睾酮,它们分别约占激素总含量的60%、30%、10%;精巢中3种激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卵巢中仅孕酮和睾酮之间显著相关;研究还发现,虽然3种激素含量在性别、发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睾酮比例和雌二醇/睾酮在生长期的精巢和卵巢之间差异显著,精巢睾酮比例高于卵巢,而卵巢的雌二醇/睾酮高于精巢。以上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很可能参与虾夷扇贝生殖调控,在性腺发育、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首次用17β-雌二醇(E_2)及其受体(ERα)、睾酮受体(AR)的多克隆抗体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u|¨)nther)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原始性腺中已有E_2、ERα和AR的分布和表达;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对E_2及ERα、AR抗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在精细胞和精子中对E_2和ERα呈免疫阴性反应,而AR则一直保持较强表达,揭示了半滑舌鳎性腺中类固醇激素可能通过旁分泌调控机制刺激卵子和精子发育和成熟。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免疫阳性物定位在生殖细胞的胞质、胞膜和核膜等广泛部位并有表达,在性腺分化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强度有所不同,表明其在性腺分化发育过程各阶段所起生理功能不同。这些结果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及受体参与调节半滑舌鳎性腺分化发育提供了重要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对AMPK基因及其靶基因在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长牡蛎AMPK包含AMPK α、AMPK β和AMPK γ三个亚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这三个亚基的mRNA表达量在二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二倍体长牡蛎性腺中AMPK α亚基Thr172位点磷酸化(p-AMPK α)水平在增殖期高,到成熟期几乎完全消失,这说明在长牡蛎性腺发育早期AMPK基因可能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在三倍体长牡蛎中,不育型三倍体(3nβ)的p-AMPK α水平显著高于可育型三倍体(3nα),推测AMPK α亚基磷酸化增强可能与三倍体不育密切相关。AMPK α亚基活性蛋白主要定位在滤泡细胞、精原/精母细胞和卵原/卵母细胞,说明该蛋白可能参与调控长牡蛎配子发生的早期过程。对AMPK潜在靶基因(GCS、CREB、SREBP1、ACC和Raptor)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长牡蛎中p-AMPK α可能参与了CREB和SREBP1基因表达的调控。推测在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9.
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是南海名特优鱼类,同时具备食用和中药保健价值,但目前关于密斑刺鲀生殖生理的研究较少,影响了该鱼繁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众所周知,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c hormone, GtH)是生殖调控的关键激素之一,在生殖调控轴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转录组分析及分子克隆技术从密斑刺鲀中克隆并鉴定出fshβ和lhβ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密斑刺鲀fshβ cDNA开放阅读框共363 bp,编码120个氨基酸; lhβ cDNA开放阅读框共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密斑刺鲀Fshβ和Lhβ均与鲀科类的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三级结构分析,发现Fshβ的三级结构相对保守,而Lhβ的三级结构差异较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密斑刺鲀fshβ和lhβ基因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密斑刺鲀fshβ和lhβ在垂体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性腺。此外,进一步检测了fshβ和lhβ基因在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发现垂体中fshβ基因伴随性腺的发育,表达量逐渐下降,而lhβ基因的表达量呈逐渐增加模式。...  相似文献   

10.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Wnt4基因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nt4作为Wnt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长牡蛎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999bp,开放阅读框为1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Wnt4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44%、48%和46%。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长牡蛎Wnt4基因在成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长牡蛎的Wnt4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所检测的多种组织中(外套膜、鳃、唇瓣、消化腺、雄性性腺、雌性性腺)均有表达,推测长牡蛎的Wnt4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长牡蛎个体发育过程中Wnt4基因的高表达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桑葚期最高,原肠胚期次之),幼贝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说明Wnt4基因可能在早期发育阶段参与了某些器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g-IL-17和Cg-TGF-β在太平洋牡蛎中表达的组织定位、免疫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实时定量PCR研究表明,Cg-IL-17和Cg-TGF-β在弧菌感染后的太平洋牡蛎的鳃、外套膜、心包液、唇须、消化道和闭壳肌中表达明显增强。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Cg-IL-17和Cg-TGF-β在未染菌组牡蛎的消化道、消化腺、鳃、唇须、外套膜中都有表达;染菌组以上各组织中的Cg-IL-17和Cg-TGF-β表达量均有显著增高,而消化道、消化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闭壳肌中也均有微弱表达;感染弧菌前后两种基因在性腺中均未见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两种基因表达量在唇须和外套膜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g-IL-17和Cg-TGF-β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且都参与了太平洋牡蛎的固有免疫反应;消化道可能是牡蛎主要的免疫反应器官之一;Cg-IL-17和Cg-TGF-β在唇须和外套膜中可能存在调控关系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温度对妊娠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生殖内分泌机能的影响,采用内分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急性温度胁迫后许氏平鲉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及脑和卵巢生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分析。研究表明:妊娠期许氏平鲉的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具有温度敏感性。血清中17β-雌二醇(E2)和卵巢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在急性高温胁迫后发生了显著下降,在急性低温胁迫后明显升高。在温度胁迫下,卵巢中雌激素受体β1(ERβ1)和雌激素受体β2(ERβ2)呈现出显著不同的表达方式;急性高温胁迫后,与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相比,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的转录水平上升显著,表明二者在不同组织中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在妊娠期许氏平鲉脑中,CYP19a1b、E2、ERα间形成了自动反馈调节,促进CYP19a1b的转录;此外,Foxl2能够促进脑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许氏平鲉对高温胁迫更敏感,所需恢复期更长。在实际生产中,对于进入生殖期的雌鱼,应密切关注养殖水温的变化,减少温度应激。维持水温的相对恒定,以保证亲鱼胚胎发育和产仔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以及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成熟的关系.结果显示,DA和5-HT免疫活性定位在脑神经节中大小2种类型的神经细胞,DA免疫活性还定位在不同发育时期神经腺上皮细胞.5-HT受体免疫活性存在于脑神经节小型神经细胞和大生长期神经腺上皮细胞.在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性腺中均检测到DA、5-HT及其受体,提示DA和5-HT可能参与调节皱瘤海鞘的性腺发育.皱瘤海鞘为雌雄同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证实,海鞘性腺能够合成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大生长期性腺中雄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含量分别为25.8±0.0、38.9±0.2和14.3±0.6pg/mg,提示性腺既是生殖组织也是内分泌组织.上述发现为证明尾索类海鞘可能像头索类文昌鱼一样,具有原始的生殖内分泌调控轴(脑神经节-神经腺-性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性免疫(RIA)和组织学切片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选育群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与性腺发育特点的关系,以及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在雌雄亲本中的周年变化规律和生理作用。结果表明,虹鳟性腺发育可划分为6期。雌鱼血清中E2在10月(V期性腺)达到峰值,T浓度在11月达到峰值,而进入繁殖期后(11—12月)E2开始下降。雄鱼血清T浓度在11月达到最大值,E2在6月份达到峰值,在11月之后T开始下降。在各月份,雌鱼E2浓度水平远高于雄鱼,而雄鱼T浓度个别月份低于雌鱼。这些研究揭示出,测定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浓度水平可用于准确判断鱼类的生殖状态,且可为虹鳟家系选育出早熟亲本群体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em-1b和Fem-1c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了其编码蛋白和系统进化关系。通过RT-PCR技术对采集的长牡蛎周年样品(2015年5月~2016年4月的性腺样品,2015年夏季各组织样品以及不同胚胎幼虫发育时期的样品)进行了表达分析。研究显示,长牡蛎Fem-1b全长2 580bp,编码636个氨基酸;Fem-1c全长2 417bp,编码622个氨基酸。蛋白结构预测显示,两基因分别含有6和7个典型的锚定蛋白重复序列(Anyrin repeat)。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Fem-1b在6、7月的精巢中和Fem-1c基因在3、4月的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胚胎幼虫表达分析显示,目的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胚胎发育中后期,并在囊胚期达到最高值。我们推测Fem-1b和Fem-1c可能参与了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 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 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认识2龄雌性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和生殖潜力,采用注射外源激素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诱导2龄雌鱼卵巢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外源激素以GnR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诱导效果为好,经外源激素诱导后,有约30%实验鱼的卵巢部位可见相对明显的隆起,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鱼卵母细胞可达到5时相早期,但未能发生水合作用而成熟,表明2龄圆斑星鲽对外源激素的诱导应答效应较弱;外源激素诱导后,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和睾酮)的表达水平显示显著升高,96 h后表达水平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发现,激素诱导实验鱼的肝细胞直径增加,表明外源激素诱导可能部分启动了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所需卵黄蛋白物质的发生和转化过程.未能获得亲鱼产卵,可能是由于2龄人工亲鱼内分泌成熟调控系统对外源激素的响应机制未完全建立所导致.研究结果为认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及生殖潜力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10月份,大西洋蛙Salmo salar流精雄鱼血清中11-氧睾酮(11-OT)的含量升高到23.2±7.12ng/ml,明显地较睾酮水平4.7±1.42ng/ml为高,并含有一定量的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为7.6±2.45ng/ml;而9月份血清中17α20βP的含量低于0.1ng/ml。 用部分纯化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的促性腺激素(GTH)0.1μg/ml和1μg/ml进行大西洋鲑成熟精巢的离体培育,持续6天,定时间隔作培养液取样,进行测定。 GTH明显地促进11-OT释放,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培养液中睾酮和雄烯二酮的浓度仅略为升高;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浓度水平都较低,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在离体培育两天后,GTH诱发17α20βP迅速升高。培养液中11-OT、17α20βP、睾酮和雄烯二酮浓度的升高与GTH剂量大小无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内切葡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纤维素酶,在纤维素水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获得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内切葡聚糖酶cDNA全长802bp,开放阅读框架630bp,编码209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全长505 6bp,含有两段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05 3和231 3bp。cDNA具有与已发现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相同的保守区结构和功能域,并且与其他已知贝类的内切葡聚糖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RT-PCR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在太平洋牡蛎消化腺、外套膜、鳃、肌肉、性腺和唇瓣组织中的表达,发现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仅在消化腺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