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现象即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现象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发现在海温异常期间山东沿海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在统计了49年中对沿海有较严重影响的36次台风中,有31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而随着台风影响的增多,台风风暴潮灾也相应的增多。温带风暴潮潮灾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期间也是偏多的,且在厄尔尼诺年发生的次数明显偏多。山东沿海的水温对赤道东太平洋海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2):4-4
国家海洋局2008年1月15日发布了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2007年全年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较上年增加了4次,其中7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厂东省和海南省沿海。发生17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2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山东省沿海。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87.15亿元。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的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海岸带(沿海带)经济和海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量迅速攀升,使承灾体在量上讯速增大,同时也使海洋及海岸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急速增长,海洋灾害成为中国自然灾害中损失增长最快的。但由于在沿海实施了正确的减灾战略,加大了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不但较好地保证了沿海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使我国的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系数(灾害经济损失/GDP)保持在1.23%的较好水平,这仅为同期全国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系数的1/3,接近于世界减轻自然灾害较先进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海洋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绪良 《海洋通报》2004,23(3):66-72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山东省沿海发生的海洋灾害分为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生态灾害4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将山东沿海分为3个海洋灾害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沿岸风暴潮、赤潮和海水内侵海洋灾害区,龙口-成山头海岸侵蚀、海水内侵和海雾海洋灾害区,半岛南部-鲁南台风、暴浪和海岸侵蚀海洋灾害区。提出了山东省沿海各海洋灾害区防御海洋灾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灾害及防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 《海洋通报》1993,12(6):71-74
我国近海生沿岸经济的发展,使海洋灾害成为其重要问题之一。每年由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几亿至几十亿元,死亡几百几千人。本文概要地介绍了我国沿海的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赤潮等海洋灾害,并提出了一些减灾,防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江苏主要海洋灾害的特征、影响因素、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及其对江苏沿海造成的损失;探讨了减轻海洋灾害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防御海洋灾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9年以来我国海洋灾害类型、危害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9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危害我国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生态灾害4种类型。我国海洋灾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洋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年际变化很大;广东省、福建省和浙江省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台风风暴潮影响范围广,灾情严重,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赤潮灾害有所上升;大型海洋溢油事件有上升趋势,形势严峻;海啸灾害发生次数少等。  相似文献   

8.
刘纪元 《海洋预报》2007,24(2):73-73
2007年3月28~29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2007年海洋灾害预测会商会。来自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石油生产、沿海防汛等部门的40多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对2006年海洋灾害情况进行了总结,2006年为我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死亡(含失踪)492人。其中: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海洋灾害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振兴 《海洋通报》2006,25(2):41-45,54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天津市沿海海洋灾害分为水文气象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环境灾害3大类型,并在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出天津市海洋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和损失严重,以及致灾因子和各灾害间关系复杂的基本特点;从地理位置、地形、气象、天文潮因素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构造沉降、沉积物压实、人为地面沉降因素,以及海区生物、环境、人为污染等因素,分别分析阐述了风暴潮、相对海平面上升和赤潮这3种主要海洋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天津市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施加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近20年来我国的海洋灾害数据分析对比,得出我国沿海区域已成为海洋灾害影响的高危险和高风险区域,并且其威胁程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海洋灾害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其具有开放性与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与可预测性等基本特征,为海洋灾害的风险预测与管理提供了信心与希望。而后,回顾国内外的风险预测研究历史,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对待海洋灾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阶段就考虑到海洋灾害这一问题,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角度,编制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保障沿海区域的经济持续、快速、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砂质海岸分布特征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部砂质海岸分布范围广泛,地形发育多样,风沙灾害、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沙质海岸的分布特征,做好砂质海岸的研究防护工作,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应加强陆海统筹,切实削减氮磷入海总量;严格控制填海工程,坚决遏制滨海湿地丧失的势头;围绕关键海洋关键生态过程,实施生态恢复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灾害风险管控,有效预防海洋环境灾害发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为我国近岸海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纷纷选址并落户于海岸带.众多工程项目落户于海边,主要是基于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因素:便利的港口、方便的物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较易排污等.然而,海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往往伴随着围(填)海、温排水、动植物量衰减和岸线人工化等问题.虽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从理论上来说,海洋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无限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海域面积极为有限,主要是近岸浅水区和河口地区,其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围(填)海造陆、航道疏浚、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使海岸带正经历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引起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造成了海洋工程正式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缺乏评估与监管,因此,必须引入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在我国尚属空白,而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在国外海洋管理中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政府规定凡是重大、典型的海洋工程一律需参加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海洋工程正式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工程周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展开实地调查,与工程前期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相关报告书中的相关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复核工程前的环境影响预测值的正确性,前期评价单位采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一方面通过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发现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有误之处或者未能预测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的海洋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施行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14.
沿海砼结构耐久性问题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耐久性能不良引起的适用性、安全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能源、经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而沿海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海洋资源使得混凝土结构面临严峻的海洋环境的挑战.因此,了解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了沿海砼结构性能退化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交汇地带,是人类最为密集、开发活动最为频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资源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由于海洋灾害频发、人类开发活动剧烈,海岸带区域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以加强海岸带区域的保护与管理,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海岸带区域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威胁,以青岛市、东营市、连云港市海岸带为例,介绍了海岸带综合管理采取的有关实践,据此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技支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对海洋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2007—2016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首先建立对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使用熵值-TOPSIS法对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再运用DEA-Malmquist法测算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7.
海洋灾害地质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灾害地质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1门新兴学科.本文论述了这一学科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的历史,展望了学科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海洋灾害地质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需要融入“全球变化”和“全球系统科学”的概念;要加强海洋灾害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既要重视海岸带灾害地质研究,又要面对...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ddresses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the legislative framework for coastal and coral reef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Indonesia. It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to the legal framework of Indonesian coastal and coral reef legislation and proposes an appropriate legal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Indonesian coastal and coral reef management. This paper outlines several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ndonesian legislators. It reviews some of the justifications of creating an appropriate legal framework for coastal management.It argues that an adequate and appropriate legal framework will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astal and coral reef resources. It argues that, the complicated and inappropriate legal framework currently place in Indonesia has contributed to serious degradation of coastal and marine resources. It also argues that this degradation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the lack of a national marine policy, severe weaknesses in law enforc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 including those of the fisher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Indonesia.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general malaise or lack of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political aspects and their impacts on legislation for coastal and coral reef management at the national and selected regional levels.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是海陆交汇的地带,也是海洋资源富集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平衡的脆弱地带,但目前由于气候变化、生物入侵、海洋污染和人为开发活动等因素,其生境出现退化。文章简述了我国海岸带生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总结国内外海岸带研究与管理,并给出了海岸带整治修复的技术策略,为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依据参考,从而促进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