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海水淡化工程带给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负担。海水淡化工程产生的大量排海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和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的危害。文章在2018年调查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18年调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其次为化学需氧量;其局部海域范围内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各自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波动;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的调查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锦州港航道工程疏浚物长期倾倒对辽东湾西部海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情况,文章结合2009—2014年倾倒海域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地质累积指数对比,对倾倒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进行评价;通过香农-韦弗指数方程,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评价。为对比疏浚物倾倒和一般人类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倾倒活动影响范围之外另选取对照站位与其他站位同时展开监测。结果表明,除无机氮外,监测海域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倾倒海域水质和沉积物未受到污染,并且倾倒活动与人类活动对海域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但对表层沉积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角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疏浚工程的环境效应—以羊窝头抛泥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连云港羊窝头抛泥区为研究区域,对疏浚工程中产生的大量疏浚弃土倾倒入海后,所产生弃土的堆积-流失=扩散过程以及海域环境效应,进行了现场观测和计算,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对海区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分析,认为疏浚的环境效应主要三长两短拭个方面对海区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分析,认为疏浚的环境效应主要取决于疏浚弃土本身的受污染程度,而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则主要是弃土扩散所造成的海水中悬浮沙量增加引起水质浑浊度的增高的物理性影响,同时由于弃土中大量的粘粒和胶粒物质具有吸附海水中重金属和采购物等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利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百对各类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  相似文献   

4.
刘潇  冯秀丽  刘杰  魏飞 《海岸工程》2013,32(1):10-18
大规模的海洋工程建设会对周边海域的水动力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基于MIKE21Flow Model FM模型研究了张家埠新港建设对附近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港建设对潮位的影响很小,仅仅局限在工程附近的有限区域;工程建设对附近海域流场有一定的影响,工程东西两侧海域流速减小、南侧海域流速增大,流速变化在-0.55~0.24m/s之间,流向变化在-10°~50°之间,在距离工程4 000m外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连接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间的连岛大坝阻隔了海水交换,导致长岛周边海域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南、北长岛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得大坝拆除成为可能。运用ECOMSED三维模型模拟了大坝拆除前后长岛海域潮流场和海底冲淤规律,研究了长岛海域的水动力和沉积动力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坝对庙岛塘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坝拆除后其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增强,冲淤环境变为侵蚀环境。  相似文献   

6.
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是海南第一座世界级的帆船港,是"沃尔沃"国际帆船赛亚洲唯一经停港,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北部边缘。为了解帆船港运营以来对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影响,根据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附近海域2013年6月的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运用单项水质参数法、水体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附近海域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帆船港附近海域水质主要受三亚河径流影响,帆船港附近海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帆船港的运行未对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提出对半山半岛帆船港水域环境质量管理的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跟踪监测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脱硫海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初步探讨了脱硫海水排放对海泊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脱硫海水特征污染物排放对排水口下游水域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pH值和DO的明显降低以及水温的明显升高,影响范围局限于排水口下游400m范围内的河口段;(2)脱硫海水排放不会明显增加排水口下游COD、N、P的污染负荷;(3)脱硫海水排放未显著增加附近海域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4)调查海域冬、夏两季生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脱硫海水排放未对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洋口港附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现状调查,以及江苏LNG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评估,定量分析了江苏LNG项目对工程海域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和渔业资源的损失和影响。江苏LNG项目施工期造成主要底栖生物资源损失量为1.31t,造成潮间带生物资源损失量为258.84t,造成临近海区渔业损失量为54.65t;营运期造成临近海区渔业损失量为382.4t。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东岸娄山河李村河附近海域水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胶州湾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正确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东岸娄山河、李村河附近海域水质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海域水质现状监测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娄山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和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二期201O年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情况,预测了其附近海域的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情况下,COD大于3.0mg/L的海域面积约为0.26 km~2.无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其附近海域水质状况比现状有较大改善;但是在事故情况下,各河口附近海域水质变差,超四类最大面积分别达到0.84km~2和0.54km~2,比现状增加0.53km~2和0.23km~2。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了解工程附近海域自然状况的基础上,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模拟该海域的水动力状况,采用有限体积数值格式离散水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该海域附近两个建设工程的影响,基于对流扩散的水质模型模拟悬浮物浓度场的分布状况,并分别计算了两个工程对海域的影响程度,即影响贡献度。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经过结果分析可知,工程2对控制点的影响较工程1的影响贡献度系数小6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工程1相对于工程2距离湾顶更近,水深较浅,海流速度较小,海水交换能力较差,扩散能力也较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渤海莱州湾的富营养化及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多年监测资料的总结、阐述了渤海莱州湾无要氮逐年上升的变化规律及无机氮各组成成分在海域水质环境评价中的指标作用,说明了莱州湾富营养化的程度、范围、形成原因、主要污染源及其对渔业的危害。提出了从渔业自身着手开展生态治理工程,调整生态结构,是改善渔业环境、恢复水产资源重要途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2016—2019年觉华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并结合期间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分析了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域环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6—2019年,觉华岛周边海域水质要素监测结果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要素监测结果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一类标准。水质与沉积物大部分监测要素的平均含量年际变化呈先降低再上升的变化趋势,生物环境状况整体水平变化情况与水质和沉积物的变化趋势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海洋工程建设对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3.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海洋疏浚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骅港航道扩建项目为例,利用二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航道疏浚产生悬沙对水质的影响,并计算了项目产生悬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分析,黄骅港航道扩建项目使约376.1km2的海域水质环境受到悬沙的影响,造成约180t底栖生物、231t浮游动物、1 503t鱼卵和3 757t仔鱼损失。提出了“实现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期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进行增殖放流”等措施,以降低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期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对潮间带滩涂和盐沼具有严重的生态危害,化学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具有简便、快速、彻底和成本低等特点。但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有关化学治理措施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17年8-11月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天津市永定河河口附近滩涂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和潮间带沉积物产生的影响,对调查海域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为调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硫化物为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因子。施药后特征污染物草甘膦检测值高于本底值,所有站位均未检出磺酰脲类除草剂。综合来看,化学治理对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EHA)为工具,利用2004-2013年以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影响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基本处亚健康状态,但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水环境中pH值、氮-磷营养盐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生物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贝类体内铅含量显著上升;生物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种类数呈减少的趋势。结合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存在的问题提出:(1)加强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推行节能减排措施;(2)加强生物质量控制,发展蓝色海洋经济;(3)休渔、生态补偿制度相结合,有效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4)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保护滩涂湿地;(5)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视黄酸受体和核受体超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对细胞整个分化、增殖过程都具有调控功能。视黄酸受体结合配体后激活,通过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调控靶基因表达。视黄酸受体结合序列是由核心序列[A/G]G[T/G]TCA间隔不同碱基构成的重复序列,称为视黄酸反应元件。为了实现对长牡蛎基因组中含有的视黄酸反应元件的快速筛选预测,本研究利用Perl工具编写了一个可以批量筛选视黄酸反应元件的脚本,并对长牡蛎基因组中启动子区域序列进行筛选预测,共筛选到412个启动子区含有视黄酸反应元件的基因。随后,将这些基因在各种数据库中比对分析,预测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与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水解酶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围填海工程施工过程导致海域悬浮物迅速增加,影响周围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围填海工程悬浮泥沙的输移扩散规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工程建设的综合生态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针对湄洲湾峰尾围垦工程施工期悬浮泥沙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对爆破挤淤(5.17t/s)和抛石挤淤(1.39kg/s)的悬沙源强进行了分析计算.在工程海区平面二维潮流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对施工范围内的模型网格点(40m×40m)进行了逐点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扩散范围和形态主要受潮流控制,工程施工联合影响下悬沙质量浓度大于10mg/dm3的全潮最大影响包络面积为5.848km2,施工9h后悬沙影响基本消失,为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施工悬浮泥沙的扩散整体表现为总悬沙质量浓度在离工程区较近的范围内较大,而距离越远质量浓度越接近自然状态的本底含沙量.施工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不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区域建设用海是海域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以土地与海域集约利用评价为参照,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解译方法从2017年高分影像中提取并计算了江苏省12个区域建设用海的主要评价指标值,应用TOPSIS模型评价了江苏省沿海已建项目的集约用海现状。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3.2%的土地处于未利用状态,农渔业为面积占比最小的用地类型,江苏省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②已有的开发活动中,人工设施面积较小,建筑与道路等面积占比远小于生态面积,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良好。③根据指标计算,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得分集中在0.4~0.6,集约利用程度整体较低,不同项目集约化利用程度差异较小,主要原因在于项目投资强度两极分化,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④从不同用海类型来看,交通运输用海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用海结构布局最适宜,效率最高。文章所建指标具有指向性,应用TOPSIS模型进行无须赋予权重,因此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的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