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肖琪  林敏基 《台湾海峡》1995,14(3):298-307
本文应用航片资料,研究建立了厦门本岛土地覆盖类型分类体系,对市区的6个三级类型进行了详细解译分析,界线勾绘和面积量算,生动地反映出厦门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特点、发展速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了厦门岛绿色空间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同时通过航空遥感实地抽样调查验证,重点查明工土的目前状况和建造物使用功能,发现了不少因新规划、新项目引出的新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厦门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0.063~0.125mm粒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粒级的重矿物共计49种,其优势和特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绿帘石、铁铁矿、角闪石、锆石、红柱石等;重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9.56%;根据重矿物的分布和含量,并结合主要标志矿物的颗粒百分含量和分布特征,将该海域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根据各区的矿物组合类型分析了该海域的物质来源及影响重矿物分布和组合的因素,进而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湾和厦门西港海湾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政策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和厦门海洋生物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建议加快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对此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28μm和95μm)过滤、重液(CdI-KI)浮选等方法,对采自厦门西港的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5属10种,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8.2-138ind/g沉积物(湿重),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表层至表层以下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3-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形态及其变异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青岛、浙江、上海和厦门四地的三角褐指藻藻种及单个细胞克隆后多个藻株的形态及其变异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青岛、上海藻种短期培养后,培养液细胞基本由梭形细胞组成;浙江和厦门藻种则基本由三出放射形细胞组成。正常培养液中卵形细胞比例均在0.1%以下。特定条件下,梭形和三出放射形细胞均能产生卵形细胞,卵形细胞也能发育成梭形或三出放射形细胞;三出放射形细胞可能经“突变”或“定向变异”转变成梭形细胞,而梭形细胞培养液中没有出现三出放射形细胞。培养液比重、温度及光照条件的改变短期内对细胞形态类型的转变没有明显影响;淡水和低温(4℃~8℃)的长期胁迫能使梭形和三出放射形藻株发生高比例的卵形细胞。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厦门湾海域2018年春、夏、秋三季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部海域、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为污染严重的区域,为Ⅳ类水体;南部海域、东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水质状况良好,以Ⅰ类水体为主;DIN和DIP为影响厦门湾水质的主要污染物。结合采用面积比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厦门湾整体处于Ⅲ类水体状况,水质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厦门东海域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厦门东海域58种鱼类的营养关系.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将厦门东海域的鱼类食性类型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该海域鱼类的营养级可分为4级:杂食性鱼类、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食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为63.79%.本文还分析了厦门东海域鱼类的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途径,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厦门东海域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研究沿海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对其海岸类型变迁的影响以及海岸类型变迁历程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响应作用,文章基于厦门地区30余年来海岸类型和海洋经济的统计数据,阐明自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不同海岸类型占比变化与海洋经济总值和产业类型变化的规律及其关联性。厦门海岸类型变迁经历3个阶段:1984—2000年,海岸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海岸利用类型为以盐业和渔业为主的粗放型和集约化的低产值类型;2000—2010年,海岸开发利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海岸利用类型为以大规模填海造地、交通运输和旅游娱乐为主的开发型高产值类型;2010年至今,海岸开发利用处于合理开发与保护并行且以保护为重的恢复阶段,海岸利用类型为生态恢复和软质护岸等近自然类型。厦门海岸类型变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需求对城市海岸类型变迁的响应特征十分显著。从粗放型第一产业,到发展型第二产业,再到保护型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从理念与要求并存到理念超越要求,最终实现理念与要求和谐共存和相融互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辉  张元标  陈金民 《台湾海峡》2002,21(2):154-161
根据2000年11月和2001年2、5、8月对厦门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得数据,以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叶绿素a(Chl-a)作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以模糊数学作为评价手段。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标权重矩阵及其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厦门海域近期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外港,东侧水道,九龙江口和浔江为中营养海区,YuanDang湖和马銮湾为富营养海区;厦门西港海域与马銮湾相邻的属于富营养海区,与厦门外港和九龙江口相邻的为中营养海区。  相似文献   

10.
多刺裸腹溞染色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别对采自深圳盐田实验基地和厦门九龙江口水域的多刺裸腹(Moinamacocopa)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地区的多刺裸腹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染色体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异。根据外部形态的比较和遗传特性的分析,可判明两海区出现的多刺裸腹未产生地理上的生态隔离现象,均为亚热带水域同种类型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11.
杨肖琪  林敏基 《台湾海峡》1995,14(3):308-312
本文介绍了厦门岛市区机动车流遥感监测的实施目的和方法,通过航空影像有关题信息解译与实例、专题图件编制以及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目前厦门岛市区交通主要存在着机动车增长过速、道路狭窄和会计室场少且分布不合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体现了航空遥感对于中、大比例尺城市动态监测快速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智勇  蔡锋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4):478-483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其海岸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朱正涛  蔡锋  曹超  陈沈良 《海洋通报》2019,38(4):462-471
脆弱性评估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有效解决评估过程中定性概念与评估指标按隶属函数定量描述这一不确定转换问题,本文基于云理论本文选取海岸地貌、海岸高程、海岸坡度、海岸缓冲能力、有效波高、道路价值和建筑价值为指标,构建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云模型评估手段定量测度了厦门岛海岸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评估结果与客观情况比较吻合,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提出了海岸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实用有效,可以推广到与厦门岛类似的区域,为海岸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厦门鼓浪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琛  黄义雄 《台湾海峡》2001,20(3):390-395
本文论述了厦门鼓浪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分析评价鼓浪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鼓浪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实施对策,实现鼓浪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滨海城市海岸线的空间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将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和Canny边缘检测法相结合,从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厦门岛1976-2018年共九景海岸线,并对其进行分形分析。采用自主编写的图像分形维数计算程序计算了研究期间厦门岛海岸线的盒维数,总结分析了其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厦门岛的海岸线具有分形特性,其盒维数的变化范围为1.098 9~1.118 1,先后经历降低、增加、再降低和最后缓变四个阶段,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厦门岛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海洋工程对海岸线空间形态复杂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填海造陆工程的实施导致海岸线盒维数降低,而港口、码头建设却导致盒维数增加。盒维数的变化程度间接反映了海洋工程对海岸带的改造程度。本研究对厦门海岸线分形特征的分析,可为该区域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两个优势种的发现及其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获得的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及历史资料,发现软体动物双壳纲的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是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局部、季节性优势种;环节动物多毛纲的昆士兰稚齿虫(Prionospio queenslandica)是局部优势、周年常见种。春季和夏季,光滑河蓝蛤在鼓浪屿附近海域的密度分别为1098.8个/m2和1720.0个/m2,夏季,在曾厝安附近海域的密度为3773.3个/m2,均占所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50%以上,而冬季和秋季,很少采集到光滑河蓝蛤。夏季和秋季,昆士兰稚齿虫在鼓浪屿附近海域的密度分别为871.3个/m2和232.5个/m2;从季度平均值看,昆士兰稚齿虫密度和生物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第三,冬季最低;昆士兰稚齿虫的优势度没有光滑河蓝蛤高,但在整个厦门海域均有一定的密度和生物量。本研究分析了光滑河蓝蛤、昆士兰稚齿虫数量与有机质、硫化物含量、水动力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烃类地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成  刘崇禧 《台湾海峡》1997,16(4):379-385
通过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烃类项目的分析,经过常规数理统计圈出闽江口外,南日东南,厦门东南和东山东南等四块综合异常。提供的异常显示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厦门岛海滩剖面对9914号台风大浪波动力的快速响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 9914号台风发生前后对厦门岛滨岸海滩剖面地形的重复测量结果及有关台风要素和潮位的实测资料 ,探讨了台风袭击厦门岛期间海滩的变形特征和侵蚀状态。分析得出 ,海滩地形受台风暴浪冲击普遍发生急剧变化。横向冲淤变形以东岸海滩为最剧烈 :滩肩蚀退可达 2 5m ;滩面呈上冲下淤 ,上段和滩肩的单宽冲蚀量达 30m3 /m ;下段单宽淤积量达 17m3 /m ;剖面类型由滩肩式断面向沙坝式断面转变。这种变形特点是在台风大浪波动力和潮位暴涨的双重作用下造成的。台风期间 ,沿岸输沙能力以北岸最高 ,南岸次之 ,东岸较低 ;且自南岸到东岸 ,随着沿岸输沙量减少 ,横向变形相应有增大的趋势。这是9914号台风以偏东方向袭击厦门的结果。表明不同方向海岸岸滩地形对同一台风大浪波动力作用具有不同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9.
厦门潮间带泥滩和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1996年对厦门三处潮间带和两口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此外,还有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寡毛类。三处潮间带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为60.13个/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94.46%。除了鸡屿中潮区和低潮区外,其他潮漳带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丰度比度多在16.3以下,表明厦大海边和大屿潮间带未受明显污染。刚放虾苗的虾池,小型底栖动物贫乏,随着时  相似文献   

20.
Microbes are believe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cosystem function in many environments. The hot springs of Xiamen Island are close to the Xiamen Sea, and may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inland hot springs. Microbes living in the hot springs of Xiamen may have new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hot springs close to the Xiamen Sea. A cuhure-dependent survey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the Xiamen hot springs was pcrformed by using an approach combining total cellular protein profile identification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A total of 328 isolates of bacteria were obtained from liquid and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Xiamen hot springs, including neutrophilie thermophilic bacteria and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acidophiles. Neutrophilic thermophilic bacteria, which grow at a temperature range of 55-90℃ including Rhodothermus marinus (Strain 1) , Thermus thermophilus (Strain 2), Thermus thiopara (Strain 3) , 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Strain 4) , Geobacillus thermoleovorans (Strain 5) , and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rain 6), were recovered by 2216E plates.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acidophiles, which can grow at temperatures above 50℃ and a pH range of 1. 8-3.5 such as 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Strain 8) , 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ain 9), and 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rain 10), were isolated on selective solid medium containing sulfur and Fe2+. Among these strains, Rhodothermus marinus, Thermus thermophilus and 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re not only thermophilcs, but also halophiles. One bacterium strain (Strain 6) shared 99%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with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on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 but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ing that it may represent a novel thermophilic spec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arious species of neutrophilic thermophiles and moderately thermophilic acidophile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Xiamen hot springs and that Rhodother-mus marinus and Thermus thermophilus dominated the cultivable microbi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