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寒潮天气过程的风浪是渤海最危险的大浪之一。本文通过对1968年11月上旬一次寒潮天气过程风浪的连续资料分析,指出冬春季节,寒潮过境后偏北大风期间,渤海湾海域风浪频率谱的发展和消衰主要受制于风速。文章还讨论了风浪谱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相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得局地大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为了更好的研究南海海域气候特征,文章利用多年的南海区域站点观探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南海沿岸近海地区的温度、湿度等常规大气参数以及云、能见度等天气特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统计了航空危险天气条件(低云量≥5成,云底高≤300 m且能见度1 km)出现的频率分布,为科研和海洋天气预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利用聊城市和菏泽市1963~2007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和天气形势图,采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和天气系统分类回归方案效果检验法,对2004~2007年4年间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为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选择有利的作业时机和天气条件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1)采用天气系统分类统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雨量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统计分析的效率;2)聊城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比较有利的时节是6月,催化效果最理想的天气系统是南方气旋;3)人工增雨效果的最大值在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雨强区间.  相似文献   

5.
南极长城站大风天气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南太平洋天气实况分析图,分析了长城站2005年12月~2006年11月的大风天气。分析认为:长城站的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10月;气旋是造成长城站大风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存在“单一气旋型”、“北高南低型”、“南高北低型”、“东高西低型”和“西高东南低型”五种大风类型,其主要风向分别是NW/SE,WSW-WNW,ENE-SE,NW-N和SW-WSW,最后给出了长城站冬、夏季节大风天气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义 《海洋预报》1993,10(2):24-32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从获得的每日四次现场气象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了1988年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特点。 利用长城站现场气象观测资料及接收到的地面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开展了对长城站地区天气预报工作。并总结了影响长城站地区天气系统和出现的天气及影响长城站地区的气旋路径。对今后有关人员作好站区天气预报和科学考察工作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0~12日青岛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表明与本次暴雨过程有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三个:一是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二是冷空气与高空槽的作用;三是热带气旋水汽对暴雨的影响。本次降水过程是西风带弱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边缘和热带气旋倒槽向北发展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是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多年的天气图、卫星云图以及1980~1990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能够在南印度洋特定海区引起12m/s以上大风天气的高纬低压系统概念模型,并对主要的南印度洋西部副高型、南印度洋倒"品"字型作了详细的阐述。该天气概念模型主要发生在南半球的冬、春季。(1)南印度洋西部副高天气过程多由高纬度低压系统发展引起。在这一过程中,副高与高纬低压系统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变,海平面气压槽和850hPa高度槽受到槽后冷平流的驱动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并扫过南印度洋东部。(2)南印度洋倒"品"字天气模型中,低压槽受斜压系统的驱动东移并发展加深,与南印度洋东部的副高中心之间形成大风带。该天气概念模型的建立对南印度洋海区大风的预报可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年12月-2011年2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10年冬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查贲  卢美  张炎 《海洋预报》2009,26(3):71-75
通过对"罗莎"台风对杭州造成特大暴雨期间的卫星、雷达、高低空常规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罗莎"台风对杭州造成的特大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地形影响下形成的;并细致分析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和可能影响机制,对今后在同类系统造成强降水的预报中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年平均流场和卫星云图分析,提出了一种夏季北太平洋上中国至北症状,中美洲远洋船舶安全航行的航线选择区,它位于200hPa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至其南部对流层上部槽以北广阔地区,并以实例作了较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詹国能 《台湾海峡》1996,15(4):352-356
本文应用任意3a中850hPa上的风及500hPa和地面气象资料,对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低空急流的天气气候特征,形成急流的天气背景及其影响下的天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地区850hPa低空急流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和特定的地理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流性暴雨、雷雨大风、飑线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局地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对这类天气的临近预报和预警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类天气中大量存在的是非线性问题,但由于非线性计算复杂性等原因,在实际应用中线性外推还是被经常使用[7]。本文利用发生在2005年6月30日,青岛历史上罕见的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线性外推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这类天气有更深的了解。分析认为,TITAN算法和CTREC算法通过对强度资料的应用,其结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较短的时间内,线性假设的误差较小,无论对雷暴发展的趋势还是雷暴天气的落区,都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其中对区域移动方向的预报,效果好于其它要素。而对于较长时段的预报,特别是超过1小时的预报,则误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s a short review of publications on the influence that solar activity and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cosmic weather) have on physical-chemical systems. The effects of cosmic weather may some-times be det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an uncontrolled factor in these experiments. Direct reactions to cosmic weather are reliably identified in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s over various test systems, mainly water solutions. The effects of cosmic weather are also found from the data obtained by monitoring some simple physical systems, including semiconductors. All these effects are either cosmic physical rhythms or they are easily registered sporadic heliogeophysical events (e.g., magnetic storms). There are convincing data that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that cosmic weather has on the accident rate in various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ystems. Researchers are at odds on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main physical agent,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to these processes is considered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利用实际测量资料,通过建立近底床悬跨海管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底床形状下海管最大静挠度随海流流速变化的规律,对东方1-1气田某标段海管进行了安全评估.筛选出了危险悬跨段。这一计算结果对海管的防护维护工程实践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 here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oscillations in oceanographic data within intraseasonal time scales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ind and wave time-series data collected at off-island weather stations or moored buoys around Taiwan. Data from marine weather stations were used to trac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while we used buoy data to examine sea states. The spectra and wavelet scalogram of the wind fields revealed oscillations with a period of around 20–33 days, and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wind field at the off-island station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at the data buoy stations. However, the wavelet scalogram of the wave height measured at the buoy stations was stronger than its associated wind field. This long-period oscill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avelet scalogram of the wind field calculated from the off-island weather stations. About 20–33 day oscillations exist within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to wind and ocean wave fields. Oscillations with a period of 5–10 days are a pronounced feature over northeastern Taiwan waters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and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wave pattern following synoptic weather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酸雨及其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州、邵武及厦门三个主要气象酸雨观测站为代表,通过对1992年1月~2000年12月各场降水的pH值观测资料与对应地面和850hPa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期得到酸雨与天气背景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对流性天气过程中,回波的合并往往容易引发强对流的产生和发展。本文针对2004年7月6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到舟山沿海一带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舟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回波合并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都与回波的合并有密切的关系;最强烈的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回波即将合并到完全合并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