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了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在不同温度、光照、pH 值、饵料密度以及单性条件下对盐生杜氏藻的滤水率(F)和滤食率(G),及其对3种常见饵料微藻(盐生杜氏藻、球等边金藻和海水小球藻)摄食的选择性,旨在为该物种的人工高效可控培养提供实验和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实验温度范围内(20,25和30℃),短角异剑水蚤对盐生杜氏藻的滤水率和滤食率差异不显著,其中25℃时 F和 G 较高,分别为(0.049±0.014)mL/(个?h)和(1.393±0.369)×104个/(个?h);滤水率和滤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光照强度为9800 lx 时 F 和 G 最高,分别为(0.053±0.012)mL/(个?h)和(1.295±0.303)×104个/(个?h); pH 值为9.0时,滤水率和滤食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7.0、8.0、10.0);滤水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滤食率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滤水率和滤食率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 F 和 G 均比雄性约高16%.实验的3种微藻中,球等鞭金藻的选择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海洋赤潮藻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的生物滤食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藻浓度、温度、盐度和光周期等对中华哲水蚤的滤食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1)。中华哲水蚤对环状异帽藻的滤食率随藻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在10~20℃时,中华哲水蚤对环状异帽藻的滤食活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表现为滤食率G和清滤率F都同时上升,最佳滤食温度是20℃;18~24盐度是中华哲水蚤滤食环状异帽藻的适宜盐度,低于或高于该盐度范围,F和G都降低;中华哲水蚤对环状异帽藻的滤食率和清滤率对光周期的响应完全一致,均在全黑暗条件下为最佳,在全光照条件下达最低。  相似文献   

3.
饵料密度、温度和体质量对大西洋浪蛤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4月~7月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浙江引种养殖的大西洋浪蛤(Spisula solidissima)繁殖培育的一龄蛤进行滤水率的研究。结果表明:(1)以新月菱形藻为饵料,在适宜的饵料密度范围内大西洋浪蛤的滤水率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它们之间呈函数关系;(2)体质量对滤水率的影响呈幂函数关系y=0.1622W^0.848(R^2=0.9988);(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滤水率增加;超过一定温度范围,随温度升高滤水率下降。当温度为21℃时滤水率达到最大值0.77L/h。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的影响。缢蛏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光滑河蓝蛤组设6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河蚬组设6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并测定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增加,当上升到一定盐度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20时,缢蛏滤水率、摄食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57L/h、5.38mg POM/h和0.72%。盐度10时,光滑河蓝蛤滤水率和同化率达到峰值,分别为0.46L/h和0.53%,摄食率在盐度15时达到峰值3.80mg POM/h。盐度5时河蚬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峰值,分别为0.39 L/h和2.48 mg POM/h,同化率在盐度0时已达到峰值0.51%,并随盐度上升而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盐度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3个摄食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沟纹巴非蛤滤水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装置测定了体质量、昼夜节律、藻密度和流速对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Philippi)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位体质量滤水率随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R_f'=0.657w~(-0.6501)。(2)在1个昼夜里,测定了00:00、04:00、08:00、12:00、16:00、20:00共6个时间点的滤水率,滤水率在00:00时最小、08:00时最大,二者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时刻的滤水率无显著差异。(3)在一定藻密度范围内,滤水率随着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藻密度超过(4.5±0.11)×10~4个/mL 之后,滤水率反而降低。(4)在3.6~9.0 L/h 的流速范围内,滤水率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速达到7.2 L/h 后滤水率增加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双壳类清滤率在海洋污染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和紫贻贝 (Mytilusedulis)的清滤率为指标 ,研究了金矿废水及其组分、三苯基氯化锡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毒性 ,结果表明金矿废水及其主要组分丁级黄药、CN-和重金属Cd2 +、Cu2 +、Zn2 +对海湾扇贝清滤率的半抑制浓度EC50 分别为40.6 %、7.52、0.226、0.189、0.02、1.10mg/L ;三苯基氯化锡对海湾扇贝的半抑制浓度EC50 为4.86×10-9g/L;塔玛亚历山大藻能抑制紫贻贝的清滤率,半抑制浓度EC50为6000cells/ml。由以上结果可见 ,双壳类清滤率能快速、敏感地反应污染物的影响 ,是海洋污染物毒性研究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泥蚶幼虫滤水率和摄食率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于1996年8月在胶南市棋子湾海珍品育苗采集已孵化5天,在壳长达到145μm的泥蚶面盘幼虫,利用Coulter counter颗粒计数器测量泯蚶幼虫培育水体中饵料颗粒物质浓度的变化,对泥蚶幼虫的滤水率、摄食率进行了测定,并得出泥蚶幼虫滤水率,摄食率与生殖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泥蚶幼虫的壳长与其滤水率和摄食率均呈正相关,即幼虫工越长,其滤水率和摄食率越高。相同环境条件下,幼虫的培育密度与其滤率呈  相似文献   

8.
桑沟湾栉孔扇贝不同季节滤水率和同化率的比较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于1993年9月和1993年11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半现场法对该湾养殖之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和同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栉孔扇贝的滤水率秋季(9月)明显地高于冬季(11月)。(2)在同一密度下,单个个体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大,而单位重量的滤水率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规格的个体,其单个个体和单位重量的滤水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3)栉孔扇贝的同化率在秋、冬两季无明显差异。(4)  相似文献   

9.
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的研究。比较了中华哲水蚤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摄食习性的差异,并评估了其摄食在水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存在摄食选择性和摄食速率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57cells/ml和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达到981 cells/ml时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76 cells/ml时,中华哲水蚤对其停止摄食。米氏凯伦藻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的无选择性滤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的排斥摄食行为,影响水华进程,最终导致水华物种向米氏凯伦藻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arssirostr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18℃、22℃、26℃、30℃)、不同种类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饵料以及不同饵料质量浓度(0.5、1.0、1.5、2.5、5μgC/mL)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额孔雀水蚤的清滤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随饵料浓度上升而下降,26℃~30℃以及饵料浓度为0.5μgC/mL时清滤率较高;滤食率和摄食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摄食球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时,在26℃时达到最高;摄食青岛大扁藻时,两者随温度升高持续上升。对3种藻的摄食率大小顺序为:青岛大扁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碳量占体碳比较高,远高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海洋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等大中型桡足类;强额孔雀水蚤的最适饵料等效球直径约为11.5μm,青岛大扁藻为强额孔雀水蚤较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11.
饵料密度对花鲈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1年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试验场,测定了不同的轮虫密度培育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仔鱼的摄食量、生长、存活率和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饵料密度对花鲈仔鱼的摄食、生长和存活均有较大的影响。在轮虫密度为10个/mL的条件下,仔鱼的摄食量较大、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耐饥饿能力较强。当轮虫密度为20个/mL时,花鲈仔鱼的存活率降低、耐饥饿能力下降。当轮虫密度低于5个/mL,随着轮虫密度的降低。仔鱼摄食量下降、生长变慢、存活率降低、耐饥饿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 Afossorialmodeoflifehasbeenadoptedbynu merousfishes(Gibson,1982).Burrowingmodeof lifeclearlyoffersanumberofadvantages,butburro wingfishmustalsobeadaptedtocopewiththespe cialproblemsthatthislifestylepresents.Fishthat constructburrowsininterti…  相似文献   

13.
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是一种滤食性软体动物双壳类,它有着很快的生长速度和很强的摄食能力.为了探索沙筛贝在不同盐度下对微藻的摄食能力,采用颗粒计数仪,测定了沙筛贝在15、20、25、30、35等5个盐度梯度下对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摄食率,比较了不同沙筛贝个体大小对小球藻的摄食率.结果表明,沙筛贝对等边金藻和小球藻的摄食率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42×104cells/(ind.h)和6.72×104cells/(ind.h).沙筛贝对等边金藻的摄食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一是因为沙筛贝摄食率随着藻类密度的降低而减小,二是当海水盐度下降,沙筛贝渗透压改变,导致了进入其外套腔的海水体积的减少,从而摄食率也减少.个体较大(壳长2.8~3.5 cm)的沙筛贝对小球藻的摄食率明显高于个体较小(壳长1.7~2.4 cm)的沙筛贝的摄食率,这与其他贝类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湖泊的浮游动物在种群演替和数量变化方面都有极明显的周期性(Chen et al., 1987)。浮游动物的周期性变化,除受湖泊环境温度、光照的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外,同时还受到水体的水动力作用影响(陈伟民等,1998)。 王家楫等(1965)对东湖的轮虫数量进行了研究,陈受忠(1965)阐述了东湖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汤匙华指水蚤(Sinoialanub dorri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eus)等都有显著昼夜垂直移动。Evans(1988)等在有关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动与水环境关系方面做了研究。但就水动力作用对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的实验研究较少见报道。 为研究水动力作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数量变化,利用大型生态模拟槽,探讨不同水动力过程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过程和作用途径等,本文作者用模拟水动力的方法对湖泊浮游动物群落演替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今后的湖泊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棘海星暴发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危害,而水体营养盐的补充可能是导致长棘海星暴发的一个关键因素。砂质沉积物对调控珊瑚礁区的营养盐浓度和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流动式反应器对长棘海星和砂质沉积物进行模拟实验,分析长棘海星排泄活动及其死亡后有机体降解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并探究砂质沉积物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1)长棘海星排泄的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通量分别为(83.55±4.74)μmol/(ind.·h)和(2.53±0.03)μmol/(ind.·h),这些营养盐可能给长棘海星的持续暴发提供营养条件;(2)砂质沉积物对长棘海星排泄导致的营养盐浓度升高具有缓冲作用,约70.7%的DIN和91.4%的DIP被截留在沉积物中,但沉积物界面营养盐交换导致的氮磷比升高可能不利于珊瑚生长;(3)长棘海星死后的有机体降解可促使沉积物–水界面释放营养盐,结合海星暴发密度估算,其释放的营养盐可导致上覆水中DIN和DIP浓度分别升高0.32 μmol/L和0.01 μmol/L,这可能会促使大型藻的快速生长而妨碍珊瑚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方法探讨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混养的适宜配比和水环境的变化,并比较其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6个放养密度分别为0,15,45,75,105,135 尾/m~2;三疣梭子蟹的密度为6尾/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养殖,混养组梭子蟹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均优于梭子蟹单养组,其中,混养对虾密度为45尾/m~2组(45.71%,43.22 g/ind,1 191 kg/hm~2)最高,其次是75尾/m~2组(44.58%,39.13 g/ind,1 050 kg/hm~2),梭子蟹单养组(35.13%,32.87 g/ind,693 kg/hm~2)最低.混养6尾/m~2密度梭子蟹条件下,对虾的养成规格和成活率与对虾密度呈负相关.实验后期各混养组水体中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养组,且随对虾放养密度增高显著上升.水体总氨氮含量各混养组在养殖50 d后均超过500 μg/L.本实验表明: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尾/m~2,对虾45~75尾/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卵密度对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诱导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主要研究用70mg/L浓度的6-MDAP(二甲基氨基嘌呤)对太平洋牡蛎的受精卵进行三倍体诱导,研究受精卵的密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以及诱导后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实验结果表明:当受精卵的密度为4万个/ml时三倍体率最高,相应的孵化率最高,综合来看,4万/ml的卵密度是生产上较好的受精卵处理密度。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污染目前成为海洋污染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实验室内将青岛近海常见的海洋桡足类猛水蚤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微塑料尼龙6中,研究了猛水蚤的摄食、排泄以及生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尼龙6对猛水蚤的摄食、排泄、生殖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微塑料尼龙6对猛水蚤摄食率、滤水率、排粪率的24 h·EC 50分别为67.7、62.2、84.1 mg·L^-1,对猛水蚤抱卵率的144 h·EC 50为30.3 mg·L^-1。“饱食感”造成猛水蚤摄食率降低,从而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可能是导致猛水蚤抱卵率降低的原因。猛水蚤对微塑料的摄食,导致猛水蚤排泄的粪便颗粒小型化,由长椭球体变为短小椭球体,可能与其粘度或物理结构的改变有关。暴露于尼龙6的猛水蚤的粪便体积和沉降速率显著低于未暴露微塑料的对照组。本实验结果对于研究微塑料对海洋桡足类以及滤食性浮游动物的生态毒理影响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丰度与生物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张武昌  王荣 《海洋与湖沼》2001,32(3):280-287
1997年9月,12月,1998年2月,4月,8月,11月以及1999年2月和5大以胶州湾采集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样品,样品用Lugol‘s试剂固定(最后浓度1%),用显微镜计数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丰度,并计算总生物量(表层生物量和水体生物量)。桡足类幼虫,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的最大丰度分别为850ind/L(1998年8月),21300ind/L(1998年8月)和172ind/L(1999年5),表层的总丰度为10-22630ind/L,平均分布湾内比湾外多,表层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的总生物量为0.10-380.27ugC/L,水体的生物量为0.20-1426.02mgC/m^2.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高氮(摩尔C/N=8.5)、低氮(C/N=12.7)和氮添加(C/N=9.6)亚心形四爿藻(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喂食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的幼体和成体,研究了此水蚤在不同氮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随着藻细胞C/N比值的升高,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速率从(0.067±0.001)/d减缓到(0.056±0.001)/d,同时,高氮条件下,幼体分别发育5d和18d后进入桡足幼体期和成体期,氮添加实验组与之相仿,低氮条件下则推迟到第8天进入桡足幼体期。随着藻细胞C/N比值的升高,安氏伪镖水蚤各个时期个体的氮含量显著降低,存活率也随之降低。处于高氮或氮添加条件下的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氮摄食率[(0.53-0.95)×10?4mgN/(ind·h)]均比低氮条件[(0.32-0.6)×10?4mgN/(ind·h)]要高,但仅成体的碳摄食率在高氮条件下达(8.11±1.21)×10?4mgC/(ind·h),明显高于低碳条件下的(7.54±0.35)mgC/(ind·h)。结果表明:氮缺乏对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发育和摄食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氮添加条件下的饵料仅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暗示安氏伪镖水蚤的生长和摄食除受氮元素的直接限制外,还可能由于饵料在低氮时缺乏某些化合物而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