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为我国北方咸淡水鱼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对象,南方也有养殖,属鲻科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其中尤以鲻鱼(Mugil cephalus B.)为甚。由于它们中的大多数种类适盐性广、食物链低、生长快和肉味美,因而成为海水,咸淡水,乃至淡水鱼类养殖的很好对象。主要养于印度-太平洋区域、地中海和黑海沿岸。1969年,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的国际生物学计划海洋生产力组(IBP/PM)的会议上,与联合国粮农组织(PAO)一道,把鲻科鱼类列为国际性生物研究课题之一,受到有关国家的普遍重视。近十多年,对于鲻科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在某些种类上已取得较大进展。鲻梭鱼,可期在几年内,进入种苗的生产阶段。 我国劳动人民对鲻科鱼类养殖至少已有四个世纪的悠久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生产经验。但自古以来,都是利用天然种苗进行养殖。近年来,由于大量兴修水利,淡水入海的运流量不断减少,天然种苗场受到某些影响,能捕到的天然苗也不如以往丰盛,加之种苗资源本身因受气象的影响各年也有所变动。为了使生产能按计划进行,人工繁殖种苗已成为当务之急。 1967年,我所和原天津淡水渔业公司工农养殖场合作,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开始进行研究。并在人工诱导排卵方面取得成功,所获卵子得到受精和孵化。1968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部分同志也参加了这项试验。当年共获得一千万卵子,其中有二百万卵子获得受精。孵苗十四万多尾。因受寒潮影响,大量胚卵在即将孵出前,或在孵出仔鱼之后不久死去。最后仅培育九百余尾达2公分以上的梭鱼苗。这一年的试验,为咸淡水养殖梭鱼的全人工繁殖打开了"通途"。1969年,养殖场由地方移交给部队,我所继而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进行合作,一直到1972年截止。1969年,室外池塘育苗成活率达30%,育成6厘米以上的梭鱼苗二千尾左右。这些苗经过越冬,到第二年春天,体长达20厘米以上。1972年,经过人工诱导排卵的亲鱼,在池塘中自行产卵和受精,并孵出仔鱼。这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来说,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本文总结了六年来(1967-1972)咸淡水养殖梭鱼人工繁殖试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咸淡水养殖梭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自然繁殖也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这一材料发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寿山 《海洋科学》1981,5(1):44-49
目前世界上已养殖或正在试验的鲻鱼种类近二十余种。共中以鲻鱼Mugil cePhalus分布最广。它食物链低、适盐性广及生长快,已成为很多国家咸水和半咸水水域的主要养殖或试验养殖对象,共生产潜力业已引起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鲻鱼人工繁殖研究尤着重于人工诱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SEAFDEC)早在80年代就草食性鱼类褐蓝子鱼、鲻鱼养殖及其种苗生产进行研究,近年来,又发展了海产鱼类的遮目鱼、石斑鱼、星点笛鲷、尖吻鲈及观赏热带鱼类的养殖研究。 一、遮目鱼的养殖 遮目鱼在菲律宾养殖最盛行,最高年产量达24万吨。现在,在东南亚各国采用咸淡水养殖,并与鲫鱼类、真鲷、银鲑鱼等进行混养,也取  相似文献   

4.
雷霁霖 《海洋学报》1979,1(1):157-175
鲻科鱼类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水和半咸淡水养殖对象。对于它们的个体发育研究,国际上一向比较重视。已见报告的品种有M.cephalus[10][6][7]、M.capito[12]、M.curema[5]、M.corsula[9]、M.macrolipis[11]、M.carinatus等,而对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 L.)个体发育的研究,仅见T.B.杰赫尼克[14](1949)和朝鲜的张日寿(1966)发表过有关报告,在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详细报告。  相似文献   

5.
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迅速发展。全国各沿海省、市主要养殖的鱼种,有鲷科鱼类中的真鲷、黑鲷、石鲷和胡椒鲷;河鲀鱼类的红鳍东方鲀、暗纹鲍、虫纹鲀及假晴鲀;鲻鱼类的鲻鱼和梭鱼。另外还有石斑鱼、鲈鱼、牙鲆、香鱼及少量试养的舌鳎、黑鲪、大弹涂鱼、矛尾  相似文献   

6.
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T.&S.)是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内分布很广的一种鱼类,通常生活于海湾和河口海区。在我国也是近海习见经济鱼类,是沿岸群众渔业捕捞品种之一。斑鰶适盐范围广,但适应低温较差,不能耐受6℃以下水温。其肉味鲜美,生长快,当年可达商品规格;与对虾混养可充分发挥其浮游生物食性的特点,改善对虾养殖环境,减少虾病发生,促进对虾生长;还可与梭鲻鱼混养,以充分利用水体,增加产量。 关于斑鰶形态,生态学以及繁殖习性与早斯发育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有过报道(吉田裕,1973;中井甚二郎,1948;陈真然,1965;松下克已,1974),在人工繁殖与鱼  相似文献   

7.
方永强  李正森 《台湾海峡》1992,11(4):301-304
本文了报道了在非繁殖季节,17α-MT可诱发淡水雄鲻鱼精于发生和释精.与海水鲻鱼相比较,淡水雄鲻服药后4周才出现释精,而生活在海水的鲻鱼约2周,且释精强度淡水鲻鱼比海水差。文中讨论了它们之间不同的原因。这一结果首次证实,生活在淡水的雄鲻可用激素处理,诱发其发育和成熟,并有可能应用于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8.
海产鱼类中,鲻科Mugilidae鱼类为养殖的良好品种。赤眼梭Liza so-iuy(Basislewsky)即为其中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养殖赤眼梭已有悠久的历史,至少有两百余年。这种鱼生活力强,适盐性广,于淡水以至盐度为34‰的海水中,均能生长。其饵料  相似文献   

9.
我国没有头鲻Mugil cephalus Linnaeus,现今国内描述的头鲻,实为鲻鱼,应予更正。鲻鱼Mugil oeur Forskal存在变异个体,主要变异是第一背鳍Ⅲ棘,而正常个体Ⅳ棘。  相似文献   

10.
用LHRH-A2埋植法诱导池养鲻鱼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LHRH-A2的药物颗粒埋植入池养人工繁殖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雌鱼体内,以诱导其性腺发育成熟,试验为期81d。发现用LHRH-A2埋植的试验组鱼的卵母细胞直径超过500μm以上,达到成熟的个体比率为30%,而空白对照组鱼达到成熟的个体比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激素埋植的方法,可促进鲻鱼卵母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市场愈来愈小,养殖效益逐年下降。为调整水产业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去年5月,江苏省赣榆县罗阳乡引进3万尾美国条纹鲈夏花鱼苗,其中2万尾单养,用于培育大规格鱼种,以便今春大面积推广养殖,1万尾与四大家鱼混养。经过9个多月试养,获得圆满成功,平均每尾重0.25公斤~0.3公斤,最大尾重0.45公斤。 条纹鲈鱼原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适温、适盐范围广,冬季无需室内越冬,可从海水环境中直接转移到淡水中养殖,抗高温、抗缺氧、抗  相似文献   

12.
报道珠江河口近岸池塘酯、鲷、鲻等在的养殖概貌,主要病害的流行情况及其防治方法。可口近岸池养鱼类的病害明显具有淡水、海水两个区系的病原体;轮养、混养是解决病害发生、蔓延的生态防治措施之一;生活于海水的鱼类对有机磷等农药类较敏感,地重金属类药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以来,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向着多品种和批量化方向发展,各特优种类不断增加,人工种苗为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提供大量苗源,科研教学单位的多项育苗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开始进入种苗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成功的种类至少有14科30种,1999年大黄鱼的育苗量已超过3亿尾,其他年产种苗千万尾以上的海水鱼类有美国红鱼、花鲈、免状黄姑针、真鲷(春季生殖群体)和花尾胡椒鲷;年产种苗数百万尾的有黑鲷、勒氏笛鲷、断斑石鲈、免鱼和斜带髭稠等种类。石首鱼科鱼类已成为人工繁殖和育苗的主要对象。本文还针对福建海水鱼类增养殖的问题,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85,9(2):49-51
在鱼类生态学中,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是研究摄食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鱼类养殖业上,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是受到我国和国际重视的对象之一。对其幼鱼进行这种观察,将有助于它们幼苗的摄食量和摄饵时间的确定。而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未见  相似文献   

15.
渤海梭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德  王祖望 《海洋学报》1982,4(4):508-515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T.et.S)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苏联远东沿岸,是沿岸的经济鱼类,也是半咸淡水、海水鱼类的主要增养殖对象,该鱼肉味鲜美,是良好的养殖对象.关于梭鱼轮相的特征,辽宁水产研究所(1959)、李明德(1978)曾作过系统的报道,但迄今对该鱼的生长尚未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渤海及某些地区梭鱼的年龄与生长作一系统的报道. 鳞片取材于河北省黄骅、天津市北塘及塘沽附近渤海海区,分别于1960—1961、1962—1963、1978—1979年共测定梭鱼1,399尾.  相似文献   

16.
梭鱼是一种广温广盐性鱼类,其适应性较强,食物链较短,是我国广泛进行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本实验着重探讨盐度对受精卵的孵化和对仔鱼的作用。 目前,有关盐度对鲻科鱼类孵化作用的观察不多。本实验与前人的实验结果有相似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7.
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河口海域棱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由分子水平了解梭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人为干涉因素对梭鱼种群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选用OPC组20个10碱基对(bp)的随机引物,对采自河北省黄骅市的24尾野生梭鱼和15尾人工养殖梭鱼进行了分析.选出11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用于群体分析,扩增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11个引物共检出112个位点,其中养殖群体中有9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3.93%;自然群体在96个位点上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5.71%.经计算,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24,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271;梭鱼两群体间的相似系数为92.82%,遗传距离为0.0718.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黄河口海域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人工养殖过程对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估计这与人工养殖过程中人为干涉因素少(如育苗历史短、亲鱼来源于自然群体、无定向选择和近亲繁殖等)有关.这一结果表明,梭鱼的人工养殖业在黄河口海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构建了生态位互补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黄鳍鲷(Sparus latus)、鲻鱼(Mugil cephalus)、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和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的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腺带刺沙蚕和细基江蓠...  相似文献   

19.
梭鱼与对虾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鱼与对虾属于两个不同的纲目和属科。梭鱼为鱼纲,鲻科;对虾为甲壳纲,对虾科。它们都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和广盐广食性等共同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江苏省赣榆县水产养殖场在有关科研单位协助下,进行了梭鱼与对虾混养。  相似文献   

20.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是一种名贵海产鱼类,可供出口创汇。它具有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特性。一般3龄性成熟为雌性鱼,6龄才转变为雄性鱼。近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大力发展石斑鱼网箱养殖,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钓捕过度,石斑鱼资源濒临衰退,天然种苗十分短缺,严重地限制了海水网箱养殖发展,而人工繁殖急需的雄性亲鱼又难以捕获。为此,厦门大学海洋系“人工促进赤点石斑鱼性转变”课题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任务,于1992年3~6月在厦门火烧屿以海水网箱进行试验,采用2~4龄鱼,以2龄鱼为主,经过50d投喂药饵46次,实验组31/尾中有29尾挤压鱼腹能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