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人工培养方法,系统地观察赤眼鮻早期发育阶段形态的活体特征,同时也对仔、稚鱼的行为习性作了报道;此外,还与其他三种鲻科鱼类的形态作了比较,为赤眼鮻的种类鉴定和种苗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梭鱼(Mugil So-iny)属海产经济鱼类,产卵于海中,亦能进入咸淡水或淡水中生活。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鲻科鱼类养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广,人工繁殖研究已引起普遍的重视。到目前为止,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的鲻鱼和梭鱼中,鲻鱼(Mugil cephalus)的人工繁殖已达数十万尾种苗的水平,梭鱼也已达数万尾水平。而淡水池塘和水库中混养梭鱼,日益获得推广。共中就天津市郊区来说,目前已有四千余亩水面混养了梭鱼,并取得亩产增产20—100斤梭  相似文献   

3.
周旋  姚翠鸾  王志勇 《海洋科学》2009,33(12):133-137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其中鱼类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一些鱼类常需摄食体内脂肪含量较高的海洋浮游生物、鲜杂鱼等;另外,在养殖鱼类的配合饵料中,一定比例的脂肪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湛江海域鱼类体内5种激素残留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养殖与野生黑鲷、花尾胡椒鲷、军曹鱼、青鲈、白鲳5种常见湛江海域养殖鱼类肌肉中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肌肉中均检出5种激素,各种激素的残留量依鱼类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同种鱼类中的任一种激素残留量均是养殖鱼类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鱼类(P<0.01)。5种激素在5种养殖与野生鱼类中的残留情况是,生长激素均以养殖与野生青鲈最高,雌二醇以养殖黑鲷、野生军曹鱼最高,孕酮均以养殖与野生军曹鱼最高,睾酮均以养殖与野生白鲳最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养殖青鲈、野生花尾胡椒鲷最高。  相似文献   

5.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1,13(3):424-430
研究鱼类的代谢水平,不仅在鱼类呼吸生理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养殖学上也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为养殖生产及活鱼运输过程中进行水质调节,为确定合理的放养和装运密度,增氧流水,防止泛池,合理地利用饵料,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工作,我国学者对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作了较系统地测定,但对海产经济鱼类方面的研究报告,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三都湾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福建三都湾网箱养殖区的3种主要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结果表明:三都湾3种网箱养殖鱼类大黄鱼、鮸鱼和鲈鱼体中石油烃含量的范围是(0.69~7.48)×10-6(m/m,湿重,下同),总平均值3.63×10-6(m/m).3种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为大黄鱼>鲈鱼体>鮸鱼.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明显低于养殖贝类的含量,区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对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还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它海域鱼类石油烃含量水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养殖鱼类脂肪肝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随着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 ,养殖鱼类 ,尤其是海水养殖鱼类 ,如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牙鲆等的脂肪肝问题成为困惑养殖者的难题之一。病鱼生长缓慢 ,饲料系数升高 ,肝细胞中沉积着大量的脂肪颗粒 ,抗应激能力下降 ,尤其高温季节还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 ,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具有脂肪肝病变的养成商品鱼 ,由于其肌肉脂肪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导致其品质下降。养殖鱼类脂肪肝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一定数量的报道 ,在抗脂肪肝因子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  相似文献   

8.
鱼类糖代谢与对饵料中糖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降低鱼类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糖的含量,会使饵料成本降低,有利于鱼类养殖事业的发展。但饵料中糖的含量超过鱼类能够适应的限度,不但会造成浪费,而且会使鱼类的生长速度放慢,死亡率增高。因此,知道饵料中的最适糖含量对确定养殖鱼类的最佳饵料配方是必不可少的。评价鱼类对饵料中糖含量适应能力的大小,除了要知道与消化吸收有关的酶的适应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9.
硝酸盐作为硝化反应的最终产物,在利用自养硝化过程控制氨氮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有积累,其潜在的毒性在国内尚未引起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硝酸盐会对鱼类的繁殖发育、肝肾组织及行为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影响鱼类的生长、威胁鱼类的生存。本文阐述了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理和影响硝酸盐毒性的因素,总结了硝酸盐对不同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了硝酸盐胁迫对鱼类生长、存活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中安全的硝酸盐浓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区的自身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以人工投饵和网箱养殖方式为主的浅海鱼类养殖,残饵和鱼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底质的有机污染,既影响周围环境,又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长远意义上还会制约整个鱼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怎样减轻海水养殖造成的自身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实施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杨圣云等,1996;杨红生,2000;阎希柱等,2000)。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综合养殖方式包括鱼藻混养、鱼贝混养、鱼类与底栖沉积食性动物混养等。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养殖水体中养殖大型海藻,不仅能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的产量(Troell,1999),鱼藻的相互作用重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大型海藻与鱼类混养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还刚刚起步,养殖容量和养殖配比等方面尚亟待研究。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较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品种。本项研究利用室内海水养殖系统,将龙须菜和我国北方海域的代表性养殖鱼类——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进行混养,设计不同的养殖密度,测定若干水环境和生物因子指标,旨在查明江蓠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初步寻求合理的养殖配比,为今后大规模运用大型海藻改善养殖区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鱼类生长激素的异源表达、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促进鱼体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具有快速生长效应,可以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异源表达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获得大量廉价的鱼类生长激素产品成为可能,为鱼类养殖业新型饵料添加剂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和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异源表达两方面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由于海洋中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因此,研究海洋鱼类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渔业产量的主要课题之一。作者根据1980年7月至1982年12月对浙江乐清湾鱼类资源、种类组成等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1983年上半年的社会调查,就乐清湾鱼类资源现状和增、养殖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海洋鱼类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生物学家按目、科、属、种分门别类约有2万多种之众,而水产工作者却多按水层、深度,将鱼分为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各层鱼类的色彩、形态特征与所栖息的自然环境,其高度的统一,体现出物以类分、鱼以群集的自然特性。中上层鱼类:按平面划分可分为潮间带、浅海区和远洋区。典型的中上层鱼类身体呈梭形,两端尖细,在海水中游泳阻力小,大部分为高速游泳鱼类。远洋区中上层鱼,例如蓝点马鲛、金枪鱼、东方旗鱼、白枪鱼、箭鱼、噬人鲨等都是在海洋中快速游泳的鱼类,其背部颜色具有与远洋区海水一样的蓝黑色,腹部颜色较淡。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是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 ,被称为我国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我国目前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陆上工厂化养殖。本文拟就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0年代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新进展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始于80年代初 ,80年代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多种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 ,网箱养殖呈快速发展。1994年全国的海水鱼养殖网箱约160000只 ,至2000…  相似文献   

15.
梭鱼鳃丝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鳃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外已有一些报道.国内目前对鱼类鳃的超微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鳃超微结构研究,乃是国内外首次.梭鱼是我国北方经济鱼类,海产也可池塘养殖.对其敏感器官的鳃进行超微结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为鱼类呼吸生理、病理和养殖生物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SEAFDEC)早在80年代就草食性鱼类褐蓝子鱼、鲻鱼养殖及其种苗生产进行研究,近年来,又发展了海产鱼类的遮目鱼、石斑鱼、星点笛鲷、尖吻鲈及观赏热带鱼类的养殖研究。 一、遮目鱼的养殖 遮目鱼在菲律宾养殖最盛行,最高年产量达24万吨。现在,在东南亚各国采用咸淡水养殖,并与鲫鱼类、真鲷、银鲑鱼等进行混养,也取  相似文献   

17.
鱼类病毒病与鱼类病毒疫苗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鱼类病毒性疾病是鱼类疾病中最难以预防和治疗的一类疾病。它不仅造成野生鱼种的损失,对于养殖鱼种,由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常造成毁灭性及巨额损失,已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促进鱼类健康及疾病的预防已成为增加养殖效率的焦点问题[1,4],而免疫接种法防治鱼类病毒病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仅就鱼类病毒病和鱼类病毒疫苗两方面作一阐述。1鱼类病毒病Wolf1957年报道,首次分离出第一种鱼类病毒──传染性胰坏死病毒(IPNV),迄今发现的鱼类致病病毒隶属13科[1,4,10,14,…  相似文献   

18.
鱼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然而胚胎(Embryo)和仔稚鱼(Larva)高死亡率一直制约着鱼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病害是导致鱼类胚胎和仔稚鱼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鱼类胚胎主要依赖于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免疫因子(母源性免疫因子)发挥保护作用。新近,研究发现亲鱼饲喂β-葡聚糖可提高母源性免疫相关分子如溶菌酶和补体因子等在卵子中的含量,从而增强胚胎抵抗疾病的能力,且饲喂β-葡聚糖并不影响亲鱼产卵率和胚胎孵化率。这为提高鱼类胚胎免疫力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引言鱼类的人工养殖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远在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淡水鱼的驯养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养殖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近20多年来近海的过度捕捞,日见严重的工业污染,沿海和内陆资源均受到很大的破坏,许多经济鱼类的产量日益下降。鱼类的人工养殖和增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渔业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T.&S.)是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内分布很广的一种鱼类,通常生活于海湾和河口海区。在我国也是近海习见经济鱼类,是沿岸群众渔业捕捞品种之一。斑鰶适盐范围广,但适应低温较差,不能耐受6℃以下水温。其肉味鲜美,生长快,当年可达商品规格;与对虾混养可充分发挥其浮游生物食性的特点,改善对虾养殖环境,减少虾病发生,促进对虾生长;还可与梭鲻鱼混养,以充分利用水体,增加产量。 关于斑鰶形态,生态学以及繁殖习性与早斯发育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有过报道(吉田裕,1973;中井甚二郎,1948;陈真然,1965;松下克已,1974),在人工繁殖与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