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3种中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插核手术后体重日增长速度、伤口的愈合效果及其对珍珠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白藜芦醇、芦荟胶和云南白药对插核伤口进行单次处理(插核手术后及时处理)和3次处理(手术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进行第2次和第3次处理),对体质量日增长速度、愈合率和珍珠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2.
大珠母贝游离珍珠培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在广西涠洲岛进行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游离珍珠培育实验。实验过程中采用解剖法优选植核核位、几种术前处理方法和低温处理小片贝制备外套膜小片等技术,旨在提高育珠贝留核率、成珠率和优珠率。结果表明,在大珠母贝内脏囊缩足肌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适合培育游离珍珠的核位,分别称为左袋和右袋,实际操作中只有左袋可以植入珠核培育游离珍珠;不同术前处理实验组的植核贝休养期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留核率、成珠率显著差异(P<0.05),其中采用传统术前处理和低温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术前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留核率、成珠率平均达78.2%和80.1%;低温处理小片贝与传统方法制备的大珠母贝外套膜小片的育珠效果(成珠率、优珠率、正圆珠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成珠率、优珠率、正圆珠比例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高,在4~8℃达到最好育珠效果,成珠率、优珠率和正圆珠比例分别达到98%、53%和30%左右;在术后休养期,植核贝吐核高峰出现植核后5~15 d,手术伤口愈合时间为15~20 d,育珠贝的死亡高峰出现在术后的第20~30天。在水温25~30℃条件下,珠核表面形成珍珠层的时间为45 d左右。  相似文献   

3.
劳赞  梁盛 《海洋科学》2003,27(9):12-15
为探索珍珠培育的新途径 ,提高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利用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进行第二次插核育珠 ,结果表明 :二次插核珠的珍珠层6个月就达418μm±105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优质珍珠的产生率达40% ,育珠贝的存活率达95% ,在每只贝插一珠核的情况下留核率仍高达0.95 ,二次插核对马氏珠母贝的重复利用率为34%。因此 ,马氏珠母贝二次插核培育珍珠技术 ,能重复利用贝体 ,缩短育珠期 ,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体质量对仿刺参消化道排空时间和排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消化道的排空时间、排便量和排便率。按仿刺参体质量大小分设10 g ± 0.5 g、40 g ± 2.0 g 和70 g ± 3.5 g 三个体质量组, 以及6、9、12、15、18、21 ℃共6 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 各体质量组仿刺参的排空时间均随温度的升高, 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10 g ± 0.5 g 和40 g ± 2.0 g 组分别在12 和15 ℃时排空时间最长, 且在9~15℃时差异不显著(P>0.05), 但显著大于其他温度组(P<0.05), 70 g ± 3.5 g 组仿刺参在12 ℃时的排空时间达各组最大值36.4 h。在6、18 和21 ℃温度条件下, 仿刺参的排空时间随体质量的增大总体呈增长趋势, 各温度组仿刺参的排便量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加。仿刺参的个体排便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单位体质量排便率多数随体质量增大而减小。10 g ± 0.5 g 和40 g ± 2.0 g 组的排便率均在6 ℃时最高, 70 g ± 3.5 g 组在9 ℃时达最高, 然后降低。温度和体质量对仿刺参排空时间和排便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排空时间的影响也是极为显著的(P<0.01),但对排便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能量收支的影响, 作者采用室内静水法, 分析了不同养殖水体温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幼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黏液排泄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方斑东风螺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各温度处理组摄食率差异显著(P < 0.05), 在23 ℃时最低为2.548±0.093 mg/(g/h), 29 ℃时最高为4.958±0.150 mg/(g/h); 排粪率为1.695±0.037~2.892±0.074 mg/(g/h), 在29℃时达到最高; 耗氧率在29 ℃时最高为0.437±0.054 mg/(g/h), 23 ℃时最低为0.202±0.027 mg/(g/h); 在本实验条件下, 方斑东风螺排氨率为0.009±0.001~0.025±0.003 mg/(g/h), 各温度处理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 < 0.05), 且在29 ℃时最高为0.025±0.003 mg/(g/h)。黏液排泄率在23 ℃时最高为0.030±0.001 mg/(g/h), 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P < 0.05)。基于不同温度下能量收支方程, 得出26 ℃下方斑东风螺生长余能最多, 占摄入总能量的37.855%, 其次是29 ℃、32 ℃和23 ℃, 分别为37.850%、32.098%和30.438%。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长、消化和免疫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 选用体质量为(145.08±0.56)g 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4 种蛋白质梯度水平(41%、46%、50%、55%, 即I、II、III、IV 组)的单因素试验74 d, 研究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 试验鱼增质量率随日粮蛋白质含量升高而提高, 中高蛋白水平(III、IV 组)增质量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I、II 组18.46%~65.75%,III、IV 组间无显著差异; 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 III、IV 组分别极显著低于I 组21.15%~27.73%(P<0.01),II、III、IV 组间无显著差异;(2)大菱鲆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强, 其中IV组胃蛋白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其他组15.28%~31.96% (P<0.01), 肝胰脏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9.74%~26.29%; 胃肠淀粉酶、肝胰脏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不显著;(3)随日粮蛋白含量提高, 各试组鱼成活率与主要免疫器官溶菌酶活力呈先上升后缓降的趋势, III 组最优, 其成活率高于低、高蛋白水平组2.86%~9.34%, 但4 组间差异不显著; 肝脏溶菌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I 组80.07%(P< 0.01), 显著高于II 组43.56%(P< 0.05); 头肾溶菌酶活力极显著高于I、II 组67.78%和35.76%(P< 0.01); 与IV 组差异不显著;(4)血清ACP 及LYZ 活力随日粮蛋白水平提高先升后降, III组LYZ 活力极显著高于I 组31.92%(P< 0.01), 显著高于II 组18.72%(P< 0.05); 血MDA 随蛋白水平提高显著降低, IV 组分别极显著低于I、II、III 组13.26%~31.61%; 血清SOD 活力及C3 补体含量随日粮蛋白含量增加而提高,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日粮中、高蛋白质含量显著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消化酶活力, 而中等蛋白水平更加有利于幼鱼重要免疫机能的发挥和成活率的提高。因而, 日粮中等蛋白质含量更适宜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营养和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饲料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n salar L.)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 18%、21%、24%, 即F18、F21、F24; 2蛋白质水平: 38%、48%,即P38、P48),形成6种试验处理膨化颗粒配合饲料,每处理3重复, 通过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选用初质量(650.0±45.50)g大西洋鲑720尾,进行动物饲喂试验、肌肉脂肪酸、氨基酸测试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 (1)中脂肪水平(F21)和高蛋白水平(P48)饲料的生长性能较佳。增质量率随脂肪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中高脂肪组比低脂肪组极显著提高43.5%(P<0.01);高蛋白组极显著提高44.99%(P<0.01);中脂肪高蛋白组合(P48F21)效应最佳;(2)脂肪水平对肌肉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蛋白水平与肌肉9种必需、4种风味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高蛋白组显著提高3.60%~17.00%(P<0.05/0.01);(3)脂肪水平与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而蛋白水平与其呈负相关,高脂肪(P24)和低蛋白(P38)有利于提高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组肌肉Σω-3PUFA、ΣHUFA、DHA、EPA含量比低脂肪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提高15.74%、26.60%、15.41%、7.67%(P<0.01/0.05);低蛋白组极显著提高肌肉DHA含量11.91%(P<0.01)、EPA 10.02%(P<0.05);低蛋白中高脂肪组合(P38F21、P38F24)效应佳。本试验研究证明,工业化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对脂肪营养需求有一定程度降低,本试验条件下中高脂肪与中低蛋白组合既利于提高生长性能,又增加肌肉ω-3HUFA和主要氨基酸沉积,为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的肉质改善型配合饲料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叶藻碎屑作为刺参食物来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 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 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比例的不同, 实验分为5 个处理组, 分别为ES0、ES10、ES20、ES40 和ES100, 大叶藻碎屑含量分别为0%, 10%, 20%, 40%和100%。结果表明, 饵料组成显著影响刺参的生长, 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混合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7%~20%, 水温为13~17℃, 刺参的生长效果较好, 最大特定生长率为1.54%/d, 最大排粪率为1.31g/(个· d)。海草床为刺参提供栖息地的同时, 大叶藻脱落腐败后的有机碎屑可以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 这对于刺参的资源恢复和营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与育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规范养殖行为,提高马氏珠母贝手术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和珍珠质量。2008年8月~2009年1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龙之公司珍珠养殖基地,采用箩筐抑制法、塑料桶抑制法、变层法和淡水浸泡法进行了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处理结束后,各组间的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休养期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和留核率分别为57.1%~84.0%和54.9%~79.1%;育珠期育珠贝成活率和成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和成珠率分别为63.1%~75.1%和51.1%~70.1%。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淡水浸泡处理1h育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冼健安  王安利 《海洋科学》2013,37(12):40-46
以不同铜离子添加量(0, 10, 25, 40, 55 和110 mg/kg)的饲料喂养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8 周,测定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 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中含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的比例、血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含量和酯酶活性。结果显示, 当铜添加量为10~55 mg/kg 时, 与对照组相比, 对虾的THC、血细胞凋亡率、ROS 含量和酯酶活性均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 铜添加量为25~110 mg/kg 时, 含颗粒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 铜添加量为110 mg/kg 时, ROS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血细胞凋亡率高于25 和55 mg/kg 组(P<0.05), THC 低于55 mg/kg 组(P<0.05), 酯酶活性低于25mg/kg 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 适宜的饲料铜含量有利于两类颗粒细胞的生成; 铜添加过量(110 mg/kg)会诱导血细胞ROS 的产生, 造成氧化损伤, 从而导致凋亡率上升和THC 下降。综上所述, 在本实验日粮条件下, 针对斑节对虾的血细胞功能, 其饲料中铜适宜添加含量范围为25~55mg/kg。  相似文献   

11.
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0年7月1日至3日,在pH值为8.1、7.7和7.4条件下研究了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对不同pH值下马氏珠母贝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H8.1、pH 7.7和pH 7.4试验组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逐渐增大,pH 8.1组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大于同期其他两组的值,且在实验的第24、36、48小时与其他两组同期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差异显著,这表明海洋酸化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幼虫的生长。实验期间,pH 8.1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和畸形率没有显著变化,而pH 7.7和pH 7.4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H 8.1组。pH 7.4组幼虫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同期pH 8.1和pH 7.7组幼虫的畸形率,表明在海洋酸化的环境中幼虫的发育受到影响。本文将为海洋酸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大珠母贝微卫星DNA标记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探针和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微卫星DNA文库,随机挑选1200个菌落,经PCR筛选得到298个候选克隆,成功测序246个,分析获得251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63%、32%和5%。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外,还得到AT、GT、TC、AG、GC、TAA、CAA、AGG、GATA、GACA、GTGC、CGTC、GACG、CTGT等重复序列。设计引物90对,挑选其中30对合成并筛选出21对能在大珠母贝基因组有效扩增的引物。种群PCR扩增后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获得了10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范围为133~444 bp。各位点等位基因数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42 3~6.000 0,平均为4.124 0;多态性信息含量(CPI)为0.222 5~0.811 8,平均0.7179;期望杂合度(He)为0.259 3~0.847 5,平均0.717 9;观测杂合度(Ho)为0.300 0~0.800 0,平均0.533 3。这些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展大珠母贝遗传育种、保护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珍珠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浒苔经发酵后按添加比例(0%、1%、2%、3%、4%、5%)分别加入到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基础饲料中配制成6种饲料,用以探讨发酵浒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9.16±0.2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材料,试验周期28 d。结果表明:发酵浒苔能显著影响石斑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且随着发酵浒苔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组添加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相比于对照组,各添加组饲料系数(FCR)均有下降,在2%组时显著降低(P<0.05)。添加发酵浒苔可以显著提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P<0.05),但对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添加组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胰蛋白酶活性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添加水平在2%~3%时效果最好。综合发酵浒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作用效果可以看出,发酵浒苔可以明显促进其生长,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建议发酵浒苔在饲料中添加量为2%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珍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莉  李世敏 《海洋科学》2008,32(4):19-23
运用熊彼特创新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中国珍珠产业目前存在的"高产低值"困境.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要使中国珍珠产业走出困境,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即采用国家扶持并创建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制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健全珍珠产业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强化中介服务功能,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珍珠养殖和深加工技术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漂白体系中溶剂、表面活性剂、双氧水浓度3个重要参数的优化选择,研究了海水养殖珍珠的漂白技术。首次发现在海水养殖珍珠漂白过程中,以海水为介质漂白效果明显优于用甲醇、乙醇、丙酮和蒸馏水。在以海水为介质的漂白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贝芬家用洗手液使用效果较优,双氧水体积分数为5%,效果最佳。同时探讨了漂白时间对珍珠长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氏珠母贝家系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第一代家系7个,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大小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家系的壳高大小顺序为F15>F20>F18>F19>F12>F17>F21,总重大小顺序为F15>F18>F19>F20>F12>F17>F21。在同批家系中,F15的壳高、总重显著大于其它2个家系(F12、F17)(p<0.05),其壳高比F12大11.64%,比F17大16.01%;其总重比F12重27.40%,比F17重38.98%,而且其个体大小变异较小,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F18在壳高和总体重上比F19大2.88%和19.49%。F20显著大于F21(p<0.05),壳高比F21大19.49%,总重大53.72%,该家系生长较快,可通过进一步的选择培育成一个生长快、个体大的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