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海洋和气象学者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以及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作了专门分析。但对源自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影响热带气旋特征的变化,与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特征差异等分析未见[1~3]:报道。本文根据1949~1988年台风年鉴,1980~1988年卫星云图及热带天气图,初步分析源自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1生成和移动过程中的某些特征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12°N以南的南海海域),自然环境独特,海水和底层大气终年暖热,生成热带气旋的条件充分,但地…  相似文献   

2.
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越赤道气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锡贵 《海洋与湖沼》1990,21(4):328-336
本文综合分析了,有利于南半球气流越过赤道的天气形势;气流越过赤道后影响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基本规律;南半球气流与南海及其邻近海区的热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受越赤道气流直接影响下,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的环流形势、天气、气候、水文气象特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冬半年水文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夏半年水文结构及其逐月变化,作者已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本文是上述工作的继续。鉴于冬半年海水的温、盐度等要素垂直分布均匀,其结构简单,而夏半年几个突出的水文现象大多没有出现,因此,本文叙述的方式和内容同前文是不同的。 迄今,只有毛汉礼等(1964)曾对研究海区冬季的水文特征以及海水类型作过分析,但对这一海区的水文特征在冬半年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历史资料表明,该海区在冬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特征,认为其沉积特征与三大地貌单元及其热带海洋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南海全年皆夏的海区是否终年如一,有无季节性差别,根据南海季风显著、台风频繁的特点,在分析中国近海季风和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了季风和热带气旋对南海水文特征和季节结构的显著影响,认为南海的全夏海区,虽全年皆夏,但并非终年如一.根据冬、夏季风各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日期和台风频率的季节性特征,南海全夏海区的水文季节结构可分为孟夏、仲夏、盛夏和晚夏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具体划分和水文的季节性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渤海、黄海与东海的水温垂直结构呈现陆架浅海特有的水文特征,其分布与变化甚为复杂。几十年来,虽然中外海洋学家曾对这些海区水文要素的分布及其变异作过大量研究,但是,关于水温垂直结构各特征值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则始于六十年代初期,毛汉礼等根据一年观测资料(1958-1959)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但是这些资料多数是用颠倒温度表观测,少数为深度温度计(BT)观测;并且研究海区限千124°E以西。本文试图分析研究近年来渤海、黄海与东海水温垂直结构各特征值的统计特性;研究海区有了较大的扩展:黄海至124°30''E;东海至127°E。 文中引用国家海洋局1975一1980年间BT观测资料,共计166个观测站,累积约七千余个BT片资料。  相似文献   

7.
将四维LOESS(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插值法应用至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在考虑了研究海域海底地形和岸界对分析结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空间和时间拟合函数,有效地解决了调查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性.通过与气候态WOD01数据及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四维LOESS插值法不仅能够较好地再现研究海域的水文要素整体分布特征,而且对于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中尺度现象(如夏季浅滩附近的局地低温、东山外海上升流等)也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总的来说,四维LOESS插值法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应用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 其目标是通过联合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领域和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 建成具有南海特色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促进海洋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资源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 整合和共享了1985年以来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地质等多学科、多要素、多尺度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一方面为南海海洋学各学科的科技创新提供精确、完整和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决策活动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水动力学研究因其与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倍受海洋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揭示该海区环流的动力过程和温、盐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动力成因,首先在对研究海区的地形特征、海面风应力、海面温度、海面盐度以及北、南、东三个液边界温度和盐度现场观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定适合于研究海区的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POM)。以研究海区冬、春、夏和秋季的海面风应力、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海面边界条件,以北、南和东三个液边界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侧向液边界条件,并考虑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等外海入流的影响,对研究海区(120.9°E—124°E,29.5°N—33°N)四个季节的斜压环流和温、盐结构实施了动力学数值研究。获得了与观测事实相一致的三维流速和温、盐结构的空间分布。从动力学角度揭示并阐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水平环流和垂直环流的动力过程以及温、盐结构的分布特征和动力成因,为海区的生态动力学研究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63—1970年船舶天气报告、海洋水文图集及日本气象卫星中心发布的1978.7—1983.6逐候平均总云量,参考台湾海峡沿岸15个测站10a以上的气温和表层水温资料,计算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太阳总辐射、有效辐射及辐射平衡的时空分布。并讨论了它们同水文气象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光衰减变化与颗粒有机碳估算——以菲律宾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夏季在菲律宾海进行了上层水体光衰减(660 nm)剖面测量和海水取样分析,提出了海区悬浮颗粒有机碳的光学统计模型。根据大量的现场观测资料,得到了菲律宾海上层水体高分辨率颗粒有机碳断面,对颗粒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菲律宾海上层水体颗粒有机碳和叶绿素a的比值约为400~2000,浮游植物现存量与颗粒有机碳现存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对海流和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将源区黑潮划分为3个区域,即北赤道流区、吕宋岛以东海区和台湾东部黑潮主干区,归纳总结了其沉积物矿物组成、元素组分特征和物源研究结论,探讨了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的影响。总体看来,黑潮源区沉积物的主要外来源是菲律宾群岛、菲律宾岛弧、台湾河流输入和亚洲大陆风尘的输入。黑潮源区沉积物矿物分布受菲律宾海沟的阻隔、北赤道流与黑潮的营力作用、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和水深影响较大,常量元素组成主要与海底地形和水深有关,稀土元素组成表现出具有明显陆源输入的边缘海沉积特征,Sr、Nd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在该区主要用于追踪亚洲风尘输入。由于黑潮入侵东海多分支的复杂性,东海黑潮对陆架沉积物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应在台湾东部沉积物物源分析、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影响的历史变化、多指标整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有效物源识别端元的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黑潮源区沉积特征及物源可有效揭示黑潮流域变化、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且探明黑潮输入对东海陆架沉积物分布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东海生态环境变化和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菲律宾海放射虫的区域分布特色,利用同样的样品处理方法,对菲律宾海及其邻近海域的44个表层沉积样中的放射虫进行对比分析,鉴定统计了500个属种,物种多样性较高。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幅度较大,反映了菲律宾海更为复杂的区域生态环境或沉积环境;南海北部放射虫丰度非常高且罩笼虫目占据较大优势,表明南海北部区域营养盐和生物生产力较高;冲绳海槽放射虫丰度相对较低且泡沫虫目占据绝对优势,推测冲绳海槽的海底沉积环境可能不利于放射虫壳体的埋藏富集。RDA分析结果显示暖水种在冲绳海槽的分布与夏季125 m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可能与夏季黑潮次表层水的影响有关;在南海北部,暖水种的分布主要受冬季75 m硅酸盐和夏季200 m磷酸盐的影响控制,说明高浓度的硅酸盐可能更加有利于罩笼虫目的发育繁殖;菲律宾海主要是次表层水的环境因子影响着放射虫暖水种的分布,比如75 m冬季盐度、200 m年均溶解氧含量和125 m夏季温度。此外,菲律宾海中深层水(1000~3000 m)不同层深66个环境变量和生活于该水体中的5个冷水种的RDA分析结果,显示菲律宾海北部区域主要与1000 m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能与富含硅酸盐的北太平洋中深层水南下进入菲律宾有关;而在菲律宾海中南部的分布则主要与1000 m硅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2000 m溶解氧和2200 m磷酸盐和硝酸盐呈明显正相关,可能与具有高溶解氧低硅酸盐性质的绕极深层水由南端进入菲律宾海后,一部分水体向上进入菲律宾海中层水有关。  相似文献   

14.
CarbonatechemistryandtheanthropogenicCO_2intheSouthChinaSea¥Chen-TungArthurChenandMing-HsiungHuang(ReceivedSeptember21,1993;a?..  相似文献   

15.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ies measured in gabbroic rocks and metabasites recovered from Site 293 of Leg 31 in the Philippine Sea (on the Central Basin Fault) are correlative with seismic velocities determined for Layer 3. The lower crustal origin for these rocks suggested by this data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samples, dredge haul samples from fracture zones in the main ocean basins and rocks found in ophiolite complexes. These plutonic rocks were possibly introduced to the sea floor by movements along the Central Basin Fault, a major tectonic feature in the Philippine Sea, or formed as part of new ocean crust within a leaky transform fault.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ater on the Kuroshio, and to study the dissolved carbonate system, we participated in six WOCE cruises aboard R/V Ocean Researcher 1. The areas studied were the northeast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near the Luzon Strait. Temperature, salinity, pH, alkalinity and total CO2 were measured. Our data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Kuroshio and the SCS waters flow in and out of the Luzon Strait near surface, the SCS water seems mainly to flow out of the SCS at mid-depth. There exists a mid-depth front near 122°E between 350 and 1350 m in all seasons and years that we studied. The water mass between 350 and 1350 m east of the front belongs to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proper water, while on the west is the mixed wat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东北部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区,新构造运动活跃。根据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解和GPS资料对该区的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该区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分析发现,菲律宾海板块NW向俯冲对该区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了该区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以及与俯冲方向一致的构造应力场。而印藏碰撞产生的侧向应力传递也影响到该区,控制华南地块向SE方向运动,并与菲律宾海板块的NW向俯冲共同作用,使华南地块在SE向运动的同时伴有逆时针旋转。印藏碰撞的SE向应力传递对俯冲产生的NW向水平挤压的抵消作用,使得地震活动性自东向西减弱以及构造应力场P轴方位角顺时针旋转。在这一背景下,区内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控制了该区的地震、海岸带构造升降等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了钱洲深海峡谷柱状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它们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大多数化学元素随岩芯深度的垂直分布变化不大,且元素明显的分为两组:Ca,Sr组和Al,Fe,Ti,Mg,Ni,V,Co,Li,Rb组,该区的物质来源为多源的,即生物来源、陆源和火山源。  相似文献   

19.
南海南部海区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南部海区属较典型的区域性热带和赤道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与冬、夏季风气流的转换关系密切。汇集沿岸各站和海岛站以及近15年来的考察资料,对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为科研和海洋天气预报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