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129Xeq+(q=25,26,27)入射金属Mo表面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束流强度小于120 nA条件下, 高电荷态离子129Xeq+可以激发Mo的L壳层特征X射线谱.单离子X射线相对产额可达10-8量级,特征X射线的相对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和电荷态(势能)的增加而增加.通过Mo原子的Lα相似文献   

2.
使用基于相对论多组态方法的FAC程序,研究了类钠Ni17+(3s)离子通过双激发态Ni16+(3pnl,3dnl)(Δn=0激发)的双电子复合过程,得到了态选择的双电子复合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文献中的实验和理论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计算通过3p3/210l和3p1/211l共振态的双电子复合积分截面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实验测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助熔剂法,以CaCl2为助熔剂,生长Cr4+ :Ca2GeO4新型近红外可调谐激光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激光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晶体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晶体为单斜晶系镁橄榄石结构的低温γ-Cr4+ :Ca2GeO4单晶,晶格参数为a=5.3209 (1 =0.1 nm)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自旋轨道耦合系数模型并结合完全能量矩阵的方法对Cs2NaMF6(M=Al, Ga):Cr3+ 体系中Cr3+ 离子的基态分裂和局域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光谱和EPR谱确定了Cr3+ 取代 M3+ 形成的两种占位结构的畸变角,发现用双自旋轨道耦合系数模型与单自旋轨道耦合系数模型计算出的畸变角Δ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  相似文献   

5.
陈东猛  刘大勇 《海洋学报》2010,32(10):7350-7356
基于自旋-轨道-晶格Hamilton量,应用团簇自洽场方法,研究了双层钙钛矿结构材料K3Cu2F7基态的晶格、磁及轨道结构,发现近孤立的双层的对称破缺和Jahn-Teller晶格畸变使得Cu2+离子在每层内交替占据 z2-x2〉/ z2-y2〉轨道,进而导致双层的层间表现为强的反铁磁耦合,层内为弱的铁磁耦合.强反铁磁耦合导致层间  相似文献   

6.
唐小锋  牛铭理  周晓国  刘世林 《海洋学报》2010,32(10):6940-6947
对电子和离子同时采用速度聚焦电场收集的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成像谱仪能够有效提高电子的收集效率和能量分辨率.利用该符合成像谱仪,开展了Xe/Ar/Ne 惰性混合气体及NO 分子的阈值光电子谱、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质谱和质量选择的符合光谱等实验研究,精确测量了NO 分子的电离势,并且获得了NO+离子振动态分辨的X1Σ+,c3Π和B1Π态光谱.还进一步研究了NO+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u对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的生态毒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分析了Cu2+对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CS)、组织损伤、酶活力、金属硫蛋白-2(MT-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以及0.1、0.2、0.4、0.8、1.2、2 mg/L等6个Cu2+实验组进行为期5 d的毒理实验。结果显示:Cu2+对云龙石斑鱼幼鱼的CS为0.0162 mg/L;Cu暴露诱发实验鱼的肝脏组织血窦扩张;鳃组织出现动脉瘤以及顶部棒状等现象;与对照组相比,随Cu2+浓度升高,肝脏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先上升后下降;随Cu处理浓度升高,肝脏、鳃组织MT-2基因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而脑组织中MT-2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但低浓度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u会造成云龙石斑鱼幼鱼的组织损伤、免疫酶活力降低等一系列不利影响,结果为云龙石斑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利用铜制剂防控病害的适宜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模拟生产培育条件, 对条斑紫菜选育品系(T-17)和野生型品系(WT)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及壳孢子萌发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18、 23、 24 和 25℃下, 连续放散16d的平均每壳的壳孢子量, T-17分别为8.6×106、 3.4×106、 5.4×105和0个, WT分别为8.0×106、2.8×106  相似文献   

9.
泥螺(Bullacta exarata)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成功引入的滩涂养殖种类, 为当地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对其生态影响还了解不多。为了解该区域泥螺体内重金属含量并评价其生物质量, 于2012年8月对该区域进行泥螺和沉积物样品采集调查和分析。采用富集系数K、残留量指数I以及金属污染指数IM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及泥螺体内6种重金属含量均相对较低, 多数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泥螺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K有明显差别, 其中对Cu 和Cd 的富集能力最强。残留量指数I富集系数K及金属污染指数IMP均表明,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泥螺对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均较低, 说明该海域泥螺未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根据国家生物质量标准分析,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泥螺的生物质量总体较好, 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与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酸化和纳米金属对海洋动物构成威胁,但海洋酸化和纳米金属胁迫对水母的影响却未曾报道。本研究以我国近岸大型食用水母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酸化和纳米银(AgNPs)胁迫对海蜇幼蛰的生理影响。将海蜇幼蛰暴露于两种水平的pH(8.10和7.60)和三种浓度的AgNPs(0、20和200 μg/L)持续14 d,测量其生长、运动行为以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海洋酸化能显著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离子转运酶(Ca2+-ATPase、Na+K+-ATPase)活性,从而缓解AgNPs对幼蛰产生的氧化应激。AgNPs会抑制幼蛰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能量代谢,造成幼蛰生长速度减慢、收缩频率降低。随着AgNPs浓度的增加,海洋酸化导致幼蛰产生更高水平的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1.
陈雅琦  梁健  郭永军  李永仁 《海洋科学》2022,46(10):122-128
为研究硬壳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软体质量(Y1)及肥满度(K)的影响,测量硬壳蛤的壳长(X1)、壳宽(X2)、壳高(X3)、体质量(Y)和软体质量(Y1)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变异系数最高,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高(0.970)、壳长与软体质量相关系数最高(0.946)、壳长与肥满度相关系数最高(0.203)。壳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145)、壳长对软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1.113)、壳长对肥满度直接作用最大(1.752)。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软体质量及肥满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6.359+0.288X1+1.723X2+0.640X3,R2=0.949;Y1=–6.607+0.301X1+0.157X2–0.161X3,R2=0.901;K=3.159+0.173X1+0.008X2–0.179X3,R2=0.072。壳宽是影响硬壳蛤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是影响硬壳蛤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各性状与肥满度回归关系不显著,个体间肥满度差异大。研究结果可为硬壳蛤选育及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丽莎  吕树臣  孙江亭 《海洋学报》2010,32(9):6637-6641
本文制备了Er3+/Yb3+共掺TeO2-WO3-Bi2O3(TWB)玻璃. 测试和分析了样品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上转换发光. 用Judd-Oflet(J-O)理论计算了Er3+在玻璃样品中的光谱强度参数,随着Bi2O3含量的增加,Ω2增加,Ω4  相似文献   

13.
刘建业  郭文军 《海洋学报》2010,32(10):6933-6939
研究了动量相关作用对于中子-质子比动能谱rb(Ek)的效应,发现rb(Ek)灵敏的依赖于动量相关作用而弱的依赖于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和对称势.因此rb(Ek)是提取重离子碰撞中动量相关作用信息的可能探针.同时,对于丰中子弹核和相同质量稳定弹核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丰中子碰撞系统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可口革囊星虫重组铁蛋白富集Pb2+、Fe3+、Cd2+、Cr3+、Cu2+、Mn2+、Sn2+和Zn2+等8 种重金属离子后, 通过透射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蛋白的超微结构变化和内部基团特性。以 天然的马脾铁蛋白为对照, 观察重组铁蛋白与天然铁蛋白的差别。结果显示, 重组铁蛋白富集Pb2+ 和其它7 种重金属离子后蛋白体积大小与重金属离子种类直接相关。重组铁蛋白相对天然铁蛋白来 说在富集不同种类重金属离子后, 除了非特异性酰胺特征峰和蛋白特征峰外, 还出现一些专门富集 某些重金属离子的特异基团, 如:-CH3、-CH2-、-CH-、-NH-、-SO3-、-COOH、-S=S-和-C-S-C 等。 通过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铁结合蛋白能够通过富集重金属离子Pb2+来保护小鼠成骨前体细胞 MRC3T3-E1, 使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半静态暴毒实验, 在铜、铅、镉三种重金属的单一胁迫与两两联合胁迫条件下, 研究了繁殖期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 泥蚶对单一Cu2+、Pb2+、Cd2+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10.16~1 178.66、128.15~603.84 和198.84~659.37; 联合重金属胁迫条件下, Cd2+对Cu2+的富集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Cd2+和Cu2+在泥蚶体内以可溶形式存在, 而Pb2+以不溶形式存在;Cu2+和Cd2+对泥蚶富集Pb2+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砂滤海水中的暂养的泥蚶, 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除Cu2+外都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框架下,利用相对论多通道理论,分别在冻结实近似和考虑偶极极化下计算钪原子的Jπ=(3/2)-,(5/2)-的三个收敛于 3d4s(1D2)的自电离里德伯系列的能级.对3d4s(1D2)np2D3/2和3d4s(1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concerned the accumul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tissues of seagrass (Thalassia hemprichii) exposed to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Zn2++, Cd2++, Pb2++ and Cu2++ for 10 d, and the effect of excessive metals on quantum yield (ΔF=Fm'),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s lik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uaiacol peroxidase (POD) were also examined. Cadmium was the most highly accumulated metal. Meanwhile, high metals levels led to a remarkable breakdown o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Especially, ΔF=Fm',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were significantly low during prolonged Cu exposure. Besides, ΔF=Fm' was more severely depressed by Cu and Zn than Pb and Cd. However, T. hemprichii had positive response by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P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 hemprichii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Cu, and the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T. hemprichii are more efficiently activated to avoid damage of Zn, Cd and Pb stress. Finally, due to the high Cd-accumulation and strong Cd-tolerance capacity, T. hemprichii can be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in Cd-contaminated areas.  相似文献   

18.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C):h=8072t-1.313r=0.985, P<0.01);雄性(5-25°C):h=1074t-0.855r=0.9844,P<0.01)。在20±1°C条件下,其体长增长模型为:lt=3.334-2.7345e-0.1117t。龄期(x)与年龄(t,d)的关系为:雌体:t=0.07169x2+1.3808x-1.7361;雄体:t=0.8425x2+2.534x-1.8600。内禀增长率(rm)为0.4076。种群增长呈“logistic”型,其方程式为:y=3625/[1+e(3.848-0.164t)]。  相似文献   

19.
从胶州湾污染区域的沉积物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重金属元素反应敏感的菌株,经鉴定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对该菌株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物学特征及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量的重金属铜、锌离子对菌株产生显著的影响,并通过形态与色素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当培养基中 Cu2+浓度为125 mg/dm3,Zn2+浓度为800 mg/dm3时,孢子萌发会完全受到抑制,同时菌丝也发生严重变异。菌株色素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呈现从灰绿色到浅黄色的颜色变化,随着Zn2+浓度的增加呈现从灰绿色到白色的颜色变化。在菌株生长的离子浓度范围内,一定量的 Cu2+浓度能提高 CAT,GOD 酶的活性作用,在Cu2+浓度为25 mg/dm3时活性作用最强;在25~75 mg/dm3时,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活性作用逐渐减弱,浓度增加至100 mg/dm3时菌丝不能生长。Cu2+对菌体金属硫蛋白的影响不规则。在 Zn2+浓度为100~400 mg/dm3的培养基中,CAT,GOD酶和金属硫蛋白的活性作用随着Zn2+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在Zn2+浓度为400 mg/dm3时酶和金属硫蛋白活性达到最强。Zn2+浓度增加至600 mg/dm3 时,菌株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中国鲎血液质量的监测方法, 实验选择9只中国鲎检测其血液中铜含量、血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血淋巴蛋白含量等指标,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与血细胞数相关性r=0.917, 与血浆蛋白含量相关性r=0.995, 与血淋巴蛋白含量相关性r=0.983, 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与血细胞数的相关关系为Y1=6.14+0.86X(R2=0.840), 与血浆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2=2.08+0.78X(R2=0.989), 与血淋巴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为Y3=1.87+0.62X(R2=0.966)。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不但能够直接反映血蓝蛋白的含量, 而且可以反映血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血淋巴蛋白含量。因此, 以中国鲎血液中铜含量作为监测血液质量的指标, 可以推动中国鲎可持续采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对中国鲎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