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线粒体Cytb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我国不同海域4个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32bp的Cytb基因片段在4个群体9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8个多态位点、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达0.854±0.01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达0.059±0.00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K达13.526,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变异。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除大连与青岛两群体间外,其它两两群体间的基因流均小于1。聚类分析表明,4个群体明显分化为三大类群,一个类群由大连和青岛群体组成,一个由温州群体组成,另一个由东山群体组成;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东山类群与其它类群之间可能为亚种水平的分化,而其它类群之间仍为种内群体间分化。长蛸这种种群遗传结构形成原因可能与其较弱的种群扩散能力有关,另外冰川期地理历史因素及我国海域的洋流作用可能也参与了长蛸种群遗传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应用AFLP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近海短蛸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群体(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其中每对引物扩增位点数在42—66之间,共得到303个扩增位点。4个群体内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2.03%—67.93%。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53—0.261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497—0.386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497—0.085;大连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它三个群体。用UPGMA方法构建的群体系统进化树显示,大连群体与烟台群体聚到一起,青岛群体与连云港群体聚到一起,显示群体间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但群体间存在遗传渗透。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短蛸群体88.28%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占11.72%,显示短蛸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但群体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六个地理群体短蛸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头足类短蛸(Octopus ocellatus)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我国短蛸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在654 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中共检测到4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6.42%,检测的60个个体中共获2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200~0.86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 3~0.009 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200~6.311,高于多数海洋头足类的遗传变异。对6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表明,我国的短蛸群体间除部分群体外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遗传结构基本符合脚踏石模型。聚类分析表明6群体已明显分化为两个类群,一个由大连、青岛、连云港群体组成,另一个由舟山、上海和广州群体组成,两类群间存在20个固定位点核苷酸差异,编码的蛋白质存在2个固定氨基酸残基的差异。两类群的分化系数达0.860 2(P0.01),基因流大大小于1;AMOVA检测显示仅有12.72%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部,而87.28%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短蛸遗传变异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我国短蛸资源更好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中国沿海重要经济头足类长蛸7个野生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我国长蛸资源存在相对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35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共检测到74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11.7%,检测的108个个体中共获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达0.342—0.934,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达0.0008—0.0055,高于多数海洋头足类的遗传变异。对7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表明,我国的长蛸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遗传结构基本符合脚踏石模型。7个群体可明显聚类为3个类群,类群间分化系数Fst达0.8858(P0.01),基因流大大小于1;AMOVA检测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也证实了上述类群的分化。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由厦门群体组成的类群与其它2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达到0.086—0.098,可能达到了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的四个自然群体(大连、烟台、青岛、韩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在四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2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8.62%;四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韩国、烟台、大连、青岛四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0.2557、0.2557、0.2344和0.2249,以韩国和烟台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为大连群体,青岛群体最低,但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数Hpop为0.2427,整个栉孔扇贝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0.2503。遗传多样性剖分显示,绝大多数(97%)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很小部分(3%)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而采用基于单倍型(等位基因)之间的进化距离的AMOVA分析得到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99%和1%,Φ值为0.010,且P=0.05,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程度位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粒体DNA的12S rRNA和COⅢ基因序列对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头足类长蛸不同群体(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舟山、温州、厦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由PCR扩增获得80个个体的12SrRNA基因416bp、COⅢ基因512bp的部分序列,两者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80个个体分别检出64(12S)和27(COⅢ)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分别为0.984(12S)和0.909(COⅢ),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028(12S)和0.034(COⅢ),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9.403(12S)和17.265(COⅢ),显示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基因遗传分析结果均显示厦门群体与其它群体的显著分化。初步分析长蛸各群体遗传分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洋流格局的形成阻隔了群体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7.
海蜇养殖群体及自然捕获群体ITS 序列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自然海区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对烟台莱州湾和江苏海州湾自然海区捕获群体及威海养殖群体24个个体的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获得DNA片段长度在1 080~1 096 bp之间,包括完整的ITS1,5.8S和完整ITS2序列。结果表明,在所测碱基序列中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4处多碱基插入位置,29个插入缺失位点。群体内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2.179~2.750和0.002 02~0.002 54,群体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值波动在2.797~3.031之间,遗传距离在0.002 30~0.002 81之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在0.032 50~0.730 8之间,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指标数值比较相近,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比较小,群体遗传结构相似,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沿海脉红螺7个自然居群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107个个体511bp的碱基序列,结果没有发现插入,缺失突变的核苷酸位点.检测到了28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共37种单倍型,单倍型1的同源性达到58.7%.大连居群的28l(G-A)和483(T- C)位点,烟台居群的17(A-G)位点、66(T- C)和247(T-C)位点,舟山居群的128(T-C)位点,秦皇岛居群的130(T-G)和161(A-G)位点,以及丹东居群的431(T-C)位点的变异可以作为居群分子遗传标记位点.居群内,烟台和大连居群的核苷酸差异数 K 以及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 Pi 最高,青岛居群最低;居群间,大连居群在居群间核苷酸差异数K、居群间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Dxy 和居群间每位点净核苷酸替代数Da三个指标上都表现出比其他居群之间较高的水平,说明大连居群具有最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从单环刺螠基因组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并通过一个秦皇岛单环刺螠野生群体对其进行多态性评价,利用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秦皇岛、烟台、潍坊、青岛、大连5个不同海区的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50个微卫星标记能稳定扩增的有38个,其中22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介于24—44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921—0.967之间。5个群体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范围为6.629—8.85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分别为0.790—0.912、0.851—0.896,大连群体的杂合度最大(H_e=0.8962),潍坊群体的最小(H_e=0.8510),其中有12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群体中出现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现象。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群体分化水平处于中等分化水平(FST值为0.0880—0.1136);聚类分析显示烟台群体先与青岛群体聚为一支,再与秦皇岛群体聚类,然后跟潍坊群体聚为一支,大连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遗传距离模式(IBD)显示单环刺螠群体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本研究开发的22对微卫星标记可以用于单环刺螠遗传结构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单环刺螠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通用引物对山东长岛、文登、日照、广东湛江和海南三亚等5个地理群体栉江珧(Atrina pectinta)16S r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59条441bp的核苷酸序列.其中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1%、17.41%、25.74%、26.94%及55.65%, AT含量高于GC含量,共检测到了9个单倍型和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群体多样性分析表明,文登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 分析表明,五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 =0.5007(P<0.001),群体间遗传分化略大于群体内、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NJ和UPGMA分子进化树,5个地理群体的栉江珧聚为两个支,长岛、文登、日照群体聚为一支,海南和湛江群体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线粒体DNA 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采用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 ,对三疣梭子蟹 (Portunustrituberculatus)线粒体DNA1 6Sr RNA和 COI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经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分别得到 1 6Sr RNA和 COI2个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 ,其中 1 6Sr 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 566bp,碱基 A,T,G,C的含量分别为 35.1 6% ,34.45% ,1 2 .37%和 1 8.0 2 % ;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 658bp,碱基 A,T,G,C的含量分别为 36.63% ,2 6.44% ,2 0 .52 %和 1 6.41 %。在 2种基因片段中 ,AT含量均明显高于 GC含量 ,这与果蝇、虾类、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 1 6Sr RNA和 COI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对三疣梭子蟹 1 6S r RNA和 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 ,发现其种内变异较低 ,在 3个样本中 1 6Sr 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 ,COI基因片段中也只有 2个 T/ C位点转换。另外 ,比较本研究所得序列与 Gen Bank中梭子蟹科 5个属的 1 6Sr RNA基因片段序列后 ,发现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魁蚶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蚶科贝类的一种大型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东南部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生活在3~50m(多为20~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但有有关关其其自自然然群群体体的的遗遗传传变变异异及及群群体体间间遗遗传传分分化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的研研究究不不多多 ;;同同时时,,作作者者和和日日本本研研究究者者发发现现,,中中国国、、韩韩国国和和日日本本魁魁蚶蚶群群体体在在形形态态和…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通用引物对辽宁盘锦、辽宁大连、山东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COI和16S r 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30条658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和27条450 bp的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和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4%和32.0%、13.5%和13.3%、20.7%和29.3%、20.4%和25.3%、66.1%和61.3%,AT含量高于GC含量,这与其他软体动物门动物的COI和16S r RNA的观测结果相近。COI和16S r RNA分别检测到了24个单倍型、4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9个单倍型、19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COI和16S r RNA部分基因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0090(P0.001)和Fst=0.0674(P0.001),群体内遗传分化远大于群体间、群体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用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3个地理群体的黑龙江河蓝蛤聚为一个族群,有少数个体和其他群体的个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对2 组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杂交子一代(长江♀×北江♂子一代, 北江♀×长江♂子 一代)及其亲本(北江♀、♂, 长江♀、♂)的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在18 个样品中共检测到 8 个单倍型和35 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通过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发现,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98.1%-99.9%之间, 遗传分化不明显。杂交子一代的5 个单倍型与其母本的2 个单倍型的核苷酸同 源性在99.4%-99.8%之间。而与父本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8.2%、98.2%、98.4%、98.1%.实验 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的线粒体 COI 基因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不同地区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海南海口、广西防城港、广西北海、广东湛江、福建漳州、山东荣成、山东威海7个地理群体62个泥蚶个体为材料,获取592bp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分化分析。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62个个体共检测出10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26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3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66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9.85772。7个群体均显示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遗传距离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显示中国沿海泥蚶遗传多样性由北向南呈升高趋势,而群体内遗传分化系数也呈现升高的趋势。基于26个单倍型COI序列构建的NJ树和UPGMA树以及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显示,荣成群体和威海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聚成一小支,而后与漳州群体相聚,然而南方类群并没有聚为独立的一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线粒体COI 基因的毛蚶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大连、乳山、烟台、舟山4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地理群体共38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并分析了4个毛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38个毛蚶COI部分序列经处理得到长度均为625bp的基因片段,共分为30种单倍型;基于COI部分序列的分析结果,毛蚶4个地理群体总的变异位点为301个,多样性指数Pi为0.1504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92.242,单倍型多样性指数S为241。聚类分析显示毛蚶大连群体、乳山群体和烟台群体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交叉聚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群体分化;舟山群体单独聚为一支,与其他3个群体分化明显。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不能单独做为毛蚶大连、乳山和烟台群体的遗传标记,但可以作为毛蚶舟山群体的有效群体遗传标记,为线粒体COI基因在群体遗传学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以相应引物 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 (COI)片段 ,PCR产物经 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克隆、测序 ,得到 70 9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 34.4 1% ,2 7.93% ,2 0 .0 3%和 17.6 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 COI序列的差异 ,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 COI序列完全相同 ,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 ,70 9或 6 5 8(不计引物 )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 32 ,核苷酸差异率为 4 .5 1%或 4 .86 % (不计引物 ) ,其中 2 5个位点为转换 ,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 ,或它们为同一种的两个地理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沿海地区10个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线粒体16S r RNA和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为473bp和632bp的片段。结果表明,16S r RNA 193条序列A+T平均含量为66.6%,共检测到21个变异位点,193个个体具有22种单倍型;COI基因183条序列A+T平均含量为64.8%,共检测到126个变异位点,183个个体具有67种单倍型。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利用Mega5.1软件构建10个群体的NJ树,聚类结果表明,大连群体和荣成群体聚为一支,其余8个群体聚为一支。AMOVA分析表明,大连群体和荣成群体间分化不显著,而荣成、大连群体与其余8个群体间的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我国沿海的菲律宾蛤仔野生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域两种大型水母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姝  张芳  刘媛  崔朝霞 《海洋与湖沼》2009,40(1):94-101
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辽宁营口海蜇成体的部分16S基因序列578bp、部分COI基因序列633bp,以及黄海海域沙海蜇成体部分COI基因序列645bp、部分16S基因序列479bp.结果表明,海蜇个体间的16S序列只有一个变异位点,其余序列完全一致;COI序列共有4个变异位点,碱基之间只存在转换,没有颠换、插入或缺失的位点.沙海蜇个体间的COI序列碱基组成完全一致,16S序列碱基组成也完全一致.从辽宁盘锦和山东胶州所取的水母碟状体和稚水母的测序结果显示,COI序列与海蜇成体的差异为0.5%-0.6%,与沙海蜇成体的差异为18.9%-19.4%;16S序列与海蜇成体的差异为0.0%-0.2%,与沙海蜇成体的差异为13.1%-13.3%.以上结果表明,水母碟状体和稚水母都为海蜇而非沙海蜇.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其它水母类COI基因同源序列信息,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轮环水母亚目(Kolpophorae)和指环水母亚目(Daktyliophorae)以及有肩板族(Scapulatae)和无肩板族(Inscapulatae)的分类划分,与传统分类一致.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在黄海海域采集的沙海蜇和在日本采集的越前水母的差异只处于种内水平,两者应为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0.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