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台风过境对养殖三疣梭子蟹的影响,于2015年7月采集“灿鸿”台风经过象山前后12 h内象山三疣梭子蟹养殖场样品,检测台风前后三疣梭子蟹中T-SOD、CAT、ACP、Na+,K+-ATP酶活性以及MD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台风过后鳃中T-SOD酶活性升高极其显著(p<0.01);CAT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和GSH含量则呈现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腺中T-SOD酶活性呈现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CAT酶活性呈现升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GSH含量增加极其显著(p<0.01)。心脏中T-SOD、CAT酶活性和GSH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MDA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心脏和鳃中ACP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肝胰腺中ACP酶活性降低,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Na+,K+-ATP酶活性在鳃中极显著下降(p<0.01),在肝胰腺中酶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在心脏中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台风会造成三疣梭子蟹短期内应激反应,如若不尽快采取措施,后期会对三疣梭子蟹造成较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越冬期饥饿对大黄鱼消化系统的影响,采用解剖及组织学显微与亚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象山港网箱养殖的大黄鱼越冬前后消化道及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大黄鱼越冬后肝脏重比越冬前显著下降(P<0.05),肝指数(HSI)比越冬前极显著降低(P<0.01)。显微观察显示,越冬后食道皱襞高度显著增高(P<0.05),黏膜下层厚度极显著减小(P<0.01)。胃黏膜下层厚度在越冬后极显著增加(P<0.01),肌层厚度在越冬后显著减小(P<0.05);胃腺细胞越冬后收缩,间隙变大。越冬前,前肠绒毛间隙小,越冬后,前肠绒毛间隙变大,上皮细胞层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前肠杯状细胞长径在越冬后极显著变小(P<0.01);中肠的皱襞高度和管腔直径在越冬后显著减小(P<0.05),皱襞宽度在越冬后极显著减小(P<0.01),浆膜厚度在越冬后极显著增大(P<0.01);后肠杯状细胞长径和短径在越冬后极显著减小(P<0.01),浆膜厚度在越冬后显著增大(P<0.05)。越冬前,肝脏内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滴较多;越冬后,肝脏内肝小叶分界明显,肝细胞内脂滴减少。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越冬前肝细胞内脂滴小而数量多,细胞核周围粗面内质网发达;而越冬后脂滴变大、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周围粗面内质网亦减少。研究表明,养殖大黄鱼幼鱼越冬后消化道及肝组织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肝脏中脂质被消耗,肝细胞蛋白合成作用减弱。建议在越冬后加强对大黄鱼的投饲管理,促进消化道及肝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蛋白水解物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螺旋藻(Spirulina)蛋白及其水解物对Balb/c小鼠血清中IL-10,TGF-α,IL4,IL6,TNF-α,IFN-γ,IL-1β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盐析法从螺旋藻中提取可溶性螺旋藻蛋白,以胰蛋白酶水解得到螺旋藻蛋白水解物溶液。将所得水解物对4组Balb/c小鼠分别进行灌胃(两个灌胃组,其中一组灌胃螺旋藻干粉)、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用HLISA试剂盒测定了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α,IL-4,IL-6,TNF-α,IFN-γ,IL-1β细胞N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相应空白组相比,每组中绝大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提高,仅有个别给药方式的部分细胞因子有所降低(尾静脉注射的IL-10,腹腔注射的IL-4,灌胃组的TNF-α和IL-α);螺旋藻干粉灌胃组与螺旋藻蛋白水解物灌胃组结果显示,细胞因子浓度都很低,且两组间相差也不大;3种给药方式中,腹腔注射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尤以该注射下的IL6浓度变化极为显著;腹腔注射的IL-10,以及尾静脉注射下的IL-6、IL-1β和IFN-γ也相当显著,说明螺旋藻蛋白水解物通过对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进而对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给药途径角度,腹腔注射效果最为突出,说明螺旋藻蛋白主要是通过肠黏膜发挥作用,设法直接通过肠黏膜途径给药可能是一种最有效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饥饿及过量投喂对银鲳幼鱼体重、肥满度、比肝重及体成分的影响,对平均体重2.61±0.65 g的幼鱼进行了饥饿与分组投喂实验。分别测定了正常投喂组(C组)、饥饿5 d(S5组)、饥饿9 d(S9组)以及过量投喂组(D组)幼鱼的形体参数、肥满度、比肝重及鱼体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 与C组相比,D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增重率为(73.89±9.78)%,是正常组的1倍多,比肝重和肥满度分别增加了55.00%和25.10%;(2) 饥饿胁迫下幼鱼的比肝重和肥满度显著性下降(p<0.05),饥饿5 d和9 d后,比肝重分别下降了8.75%和11.25%,肥满度分别减小了21.18%和32.16%;(3) 饥饿银鲳幼鱼以粗脂肪损失幅度最大,饥饿5 d和9 d时分别为正常组的22.55%和18.10%,与此同时,粗蛋白仅损失了4.06%和4.90%,说明饥饿银鲳幼鱼以脂肪供能为主,蛋白质和糖类供能为辅;(4) 饥饿致死幼鱼的肥满度在不同体长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体重损失率受体长影响,2.20~2.80 cm组的体重损失率为22.89%,体长2.80~3.40 cm以后上升为35.79%~40.28%,肥满度则随体长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体长与幼鱼的耐饥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莉 《海洋与湖沼》2007,38(1):62-68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电泳、Bradford法和苯酚-硫酸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中的蛋白聚糖(PG1和PG2)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方法研究蛋白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生长的影响。通过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蛋白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1分子量大约为20kDa,多糖含量为70.09%,蛋白质含量为15.4%。PG2的多糖含量为82.53%,蛋白质含量为7.26%。PG1在200μg/ml浓度时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率为73.30%,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PG2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500μg/ml的浓度下,其抑制效果与PG1的抑制效果相当。在同样浓度下,PG1对人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PG1呈剂量-效应关系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指数,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且没有降低体重及其他毒副作用。PG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提高小鼠细胞免疫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鳕鱼皮为原料,采用双酶水解法制备鱼蛋白水解物再经亚铁修饰获得鱼蛋白水解物亚铁复合物(Fe-FPH),并对Fe-FPH进行了抗营养性贫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水解度(DH)为5%的鱼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pH7.0、温度20℃、螯合时间15min的条件下可获得Fe-FPH6.7%;(2)Fe-FPH蛋白含量为85.1%,铁含量达40254mg/kg,氨基酸价为59.62;(3)抗营养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Fe-FPH给药组第5天可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大鼠的Hb含量,第11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Fe-FPH组,第11天有显著降低大鼠血中PPIX作用,到第18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因此,Fe-FPH不仅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显著抗营养性贫血功能,可望成为鳕鱼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罗斯海15个表层沉积物中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的含量与分布,探讨了各种GDGTs来源及TEX86指标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GDGTs总含量为93.67~2 663.37 ng/g,其中类异戊二烯GDGTs(IsoGDGTs)占90.33%~98.56%,远高于支链GDGTs(BrGDGTs)。类异戊二烯GDGTs与支链GDGTs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R2=0.88,p<0.01)。沉积物中的IsoGDGTs主要来源于海洋奇古菌,BrGDGTs主要由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原位细菌所产生。应用TEXL86公式估算研究区SST,与WOA夏季表层温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TEXL86指标在罗斯海具有适用性,可作为重建古海洋温度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中国四省区(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共16处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和5种替代型溴系阻燃剂(alternativ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ABFRs)的污染特征, 包括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 DBDPE)、1, 2-双(2, 4, 6-三溴苯氧基)乙烷[1, 2-bis (2, 4, 6-tribromophenoxy) ethane, BTBPE]、六溴苯(hexabromobenzene, HBB)、五溴甲苯(pentabromotoluene, PBT)和五溴乙苯(pentabromoethylbenzene, PBEB)。结果表明, PBDEs、DBDPE和BTBPE在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广泛存在, 而HBB、PBT和PBEB仅在部分红树林湿地检出。PBDEs总含量的均值范围为1.39~293ng·g-1(干重), 其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p=0.016), 并且与当地人口和经济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在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 BDE 209是最主要的同系物, 占PBDEs总含量的72%~96%; DBDPE和BTBPE是最主要的ABFRs, 浓度的均值范围分别为0.489~29.4ng·g-1(干重)和0.0127~1.11ng·g-1(干重)。BDE 209与其替代品DBDPE的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 反映出二者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空间分布的相似性, 这说明BDE 209和DBDPE可能具有相似的污染源和/或环境行为。DBDPE与BDE 209的浓度比值范围为0.0839~0.925, 表明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DBDPE的污染水平还未超过BDE 209, 但ABFRs逐渐替代使用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Lewis肺癌荷瘤模型小鼠的行为学特征、饮水量、摄食量、体质量及肺复方对上述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取C57BL/6J小鼠40只,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造模组32只。造模组灌服热性中药水煎液合并烟熏制备气阴两虚模型(造模第一阶段,共14 d),于第15天移植Lewis肺癌细胞(造模第二阶段,共14 d),按性别、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肺复方组及顺铂+肺复方组(联用组),连续进行药物干预14 d。以造模每阶段及药物干预第1天的体质量、饮水量和摄食量分别作为基础体质量、基础饮水量和基础摄食量。并于固定时间,每2 d记录动物饮水量和摄食量,每3 d记录动物体质量,药物干预结束后处理动物,测量、计算其去瘤体质量和肝、脾及胸腺的脏器指数。结果:造模第一阶段小鼠饮水量和摄食量减少,造模第二阶段小鼠体质量增加,气阴两虚Lewis肺癌荷瘤模型小鼠脾脏和肝脏指数升高,胸腺指数降低(P<0.05或P<0.01)。药物干预后各组小鼠活动量增加,肺复方组饮水量、体质量增加,顺铂组小鼠摄食量、体质量减少,脾脏指数、去瘤体质量降低,联用组小鼠饮水量增加、摄食量减少,脾脏、胸腺指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气阴两虚Lewis肺癌荷瘤模型小鼠的饮水量和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增加;肺复方可缓解模型动物口干少饮、形体羸瘦等症状,改善顺铂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模型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肺复方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非夏眠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对照组,在刺参夏眠不同程度选取3个时间点,将其分为夏眠初期、深度夏眠期、夏眠解除期3个阶段,采集前肠组织为研究材料,制作石蜡切片,统计不同时期刺参前肠壁厚度、前肠黏膜上皮、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的厚度及直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夏眠不同时期黏膜下层厚度均无差异(P>0.05),夏眠初期黏膜上皮和外膜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深度夏眠期黏膜上皮和肌肉层显著薄于对照组(P<0.01),刺参前肠直径在深度夏眠期显著变小(P<0.01).计算前肠各组织层占肠壁厚度的比例发现:夏眠初期黏膜上皮和外膜厚度占肠壁总厚度的比例要显著小于非夏眠期(P<0.05),黏膜下层的比例则显著变大(P<0.01),肌肉层所占比例在深度夏眠期显著小于其他几个时期(P<0.05).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肠炎对海马养殖业影响巨大, 但病原对海马肠道菌群的具体影响尚不清楚。文章利用已分离的病原细菌 Edwardsiella tarda YT1和海马细菌性肠炎模型, 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 探究病原细菌侵染对海马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发现, E. tarda侵染改变了海马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多样性和丰度, 并显著降低了其多样性(p<0.05); 显著增加了海马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 减少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 导致致病菌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在属水平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 而肠道固有菌群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罗氏菌属(Rothia)极显著减少(p<0.01), 以及球菌属(Macrococcus)与动球菌属(Planococcus)显著减少(p<0.05)。研究结果表明, E. tarda能通过改变海马肠道固有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导致菌群失调。菌群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表明, E. tarda可能通过显著提高细菌趋化性、鞭毛组装、ABC转运蛋白、磷酸转运酶系统以及脂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活性(p<0.05), 抑制肠道核心菌群如嗜冷杆菌属、动球菌属和谷氨酸杆菌属的丰度及其核糖体、RNA降解、核苷酸剪切修复与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活性(p<0.05), 导致肠道菌群功能失调, 并诱发肠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非虫黄藻共生型珊瑚Cladopsammia sp.为研究对象, 将对照组的海水设置为26℃恒温, 试验组从26℃升温至33℃, 以此探究海水升温对Cladopsammia sp.代谢和钙化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高温胁迫下, 虽然Cladopsammia sp.钙化相关酶(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出现了负响应, 但是珊瑚的呼吸速率、生长速率、组织中总蛋白和粗脂肪都没有显著改变(p>0.05)。比较历史文献结果和本研究结果表明: Cladopsammia sp.可能由于体内没有虫黄藻共生, 表现出了比大部分虫黄藻共生珊瑚更高的温度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对斑马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免疫、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影响。将初体重为(0.019±0.003) g的270尾斑马鱼随机均分为3组, ZF0组(对照组, 基础饲料)、ZF5组(基础饲料+105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与ZF7组(基础饲料+107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每组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33 d。实验结果表明: (1) 各组间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 ZF5和ZF7组的GPT活性显著高于ZF0组(P<0.05), ZF5组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 ZF7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相对于ZF0和ZF5组显著提高(P<0.05)。(4) ZF7组肠道绒毛高度、V/C都显著高于ZF0与ZF5组(P<0.05); ZF7组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5) 从肠道菌群组成来看, 各组间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ZF5和ZF7组显著降低了肠道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的丰度并显著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P<0.05)。属水平上,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 试验组显著减少了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的丰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戈登氏菌属(Gordonia)、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等有益菌属的丰度(P<0.05)。(6)ZF5和ZF7组与ZF0组的肠道代谢物差异明显, 其中Lipoxin a4、Prostaglandin g2和11-dehydrothromboxane b2显著上调(P<0.05), 5''-phosphoribosyl- 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 (aicar)显著下调(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路中。综上所述,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有利于改善斑马鱼幼鱼的肠道消化性能、组织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牛磺酸在鲫鱼生长、肠道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 面的作用。试验以480 尾[初始体质量(29.07±0.19)g]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6 组, 每组设定4 个重复, 每个重复有鱼20 尾。鲫鱼基础饲料中添加的牛磺酸的剂量分别是0.0、1.0、 2.5、4.0、6.0 以及9.0 g/kg, 以0.0 g/kg 添加组为对照组, 试验持续8 周。结果表明: (1) 牛磺酸对鲫 鱼有促生长作用, 6.0 g/kg 添加组的鱼的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蛋白质效率, 饲料系数等都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2) 牛磺酸能促进肠绒毛的生长, 降低隐窝深度。(3) 牛磺酸提高了鲫鱼血清中T3、 T4 的含量, 添加6.0 g/kg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此时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 (P<0.05).(4) 氨肽酶N(APN)、小肽转运蛋白(PepT1)、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L-氨基酸转 运载体蛋白(LAT2)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牛磺酸剂量增加而上调, 6.0 g/kg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 实验组(P<0.05).由此可见, 适量添加牛磺酸能影响鲫鱼生长、肠道细胞增殖及蛋白消化吸收相关基 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为期40d的饲养试验, 探讨养殖密度(30尾·m-3、60尾·m-3和90尾·m-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8±0.72)g的银鲳幼鱼生长、肝脏和肾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力以及相应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1) 60尾·m-3组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5.19±10.23)%和(4.03±0.10)%, 显著高于30尾·m-3组(p<0.05), 而与90尾·m-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90尾·m-3组银鲳幼鱼的酶活力变化最显著, 30尾·m-3组的变化幅度最小, 60尾·m-3组介于两者之间; 3) 肝脏和肾脏中LDH、ALT、AST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肝脏中LDH、ALT、AST酶活力高峰分别出现在6h、10d和10d, 是初始值的2倍、4.3倍和2倍, 肾脏中3种酶活力峰值则分别出现在1d、3d和5d, 是初始值的2.1倍、2.2倍和3.1倍; 4) AST、ALT、LDH等3种酶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规律与各自酶活力变化规律一致。综上所述, 养殖密度60尾·m-3时可促进银鲳幼鱼生长, 90尾·m-3高密度养殖会导致银鲳幼鱼额外能量的需求增加, 糖异生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使肝脏、肾脏中AST、ALT、LDH酶活力显著升高, 最终出现生长变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华南沿海不同地理群体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测定了漳州东山湾(DS)、深圳大亚湾(DY)、深圳大鹏湾(DP)、阳江沙扒湾(SB) 4个群体共计100尾黄斑篮子鱼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结果显示: 序列长度约828bp, 包含72个变异位点, 50个单倍型, A、T、C、G含量平均为31.2%、31.1%、20.8%和16.9%; 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3±0.053~0.957±0.030, 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05±0.0031~0.0179±0.0031, 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 群体内的遗传距离0.0107~0.0184,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12~0.0172, 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分子变异占0.66%, 群体内占99.34%; 中性检验结果表明Fu’s Fs检验值为显著的负值(-16.7079, p<0.01); 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单峰, 表明黄斑篮子鱼演化过程中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 推测扩张时间约在1.38~4.60万年前。综上, 华南沿海岸4个黄斑篮子鱼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可划归一个管理单元, 而沙扒湾(SB)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 应优先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培养基中添加鲍及牡蛎内脏团可溶物来培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测定了藻细胞密度、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适宜添加量的鲍及牡蛎内脏可溶物对金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发酵过的内脏团比不发酵的促进效果更好。1∶1 000比例添加的发酵牡蛎内脏可溶物促进金藻生长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100比例的发酵鲍鱼内脏可溶物;这2组的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组。按1∶100比例添加的牡蛎内脏可溶物对金藻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碎肉中4种不同蛋白酶酶解物的3k Da超滤组分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以RAW264.7细胞为实验模型,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 Griess试剂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 并分析酶解物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 胰蛋白酶酶解物在12.5~200μg·mL-1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 能增强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 浓度为400μg·mL-1时达到最大值132.50%(P<0.01), 浓度在50~200μg·mL-1范围内能促进巨噬细胞NO释放(P<0.01), 且NO释放量与酶解液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胰蛋白酶酶解物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含量最高, 为51.09%, 其碱性氨基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11.59%、11.00%和6.90%, 均高于其他蛋白酶酶解物, 并且分子量小于1k Da的小肽含量高达97.48%。研究结果表明, 4种蛋白酶酶解物中, 黄鳍金枪鱼碎肉胰蛋白酶酶解物的3k Da组分具有较明显的免疫活性, 这为其作为免疫活性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