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水泥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剖析了人均钢、水泥消费“S”形轨迹的三个重要转变点, 论述了人均消费量和消费强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阐述了产业部门钢消费强度的倒“U”形轨迹, 在分析国内外经济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例已经达到顶点, 指出钢、水泥消费强度顶点大小及到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以及生活五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轨迹, 探讨了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分析, 运用部门能源消费强度法预测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35%。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是未来中国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美国100年来SO2排放趋势分析, 对比日本、英国的相关数据资料, 发现SO2的排放与能源消费、经济发展、环境政策以及环保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经济结构的转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是SO2减排的关键因素, 环保政策和技术进步是SO2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国家SO2排放强度曲线均呈倒“U”型, 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SO2排放的拐点美国在人均GDP15000美元, 日本和英国在人均GDP9000~10000美元; 三个国家人均SO2排放强度的拐点在人均GDP5000~7000美元, 目前中国已经越过人均SO2排放的顶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减排SO2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芯蕊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10,31(5):645-652
本文基于人均钢消费量与人均GDP“S”形规律, 对典型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钢消费量峰值年份进行截面分析, 并依据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目标厘定高、参考及低三种方案, 解析中国未来钢需求, 结论是: 按高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80~500千克, 消费总量6.7~7亿吨; 按参考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2016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30~470千克, 消费总量为6~6.5亿吨; 按低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7-2018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00~440千克, 消费总量为5.6~6.1亿吨。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零增长”区域经济社会及能源消费指标的特征, 结合中国实际, 运用人均能源消费“S”形规律, 综合各部门未来能源需求趋势的判断, 全面预测了中国未来25年的能源需求。指出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在2030-2035年间到来, “零增长”点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43.6亿吨油当量, 人均能源消费量2.98吨油当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15,他引:7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10,31(5):621-627
本文阐释了人均能源消费、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S”形规律的内涵, 指出发达国家(OECD)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已经或正在进入零增长期, 资源需求将趋稳或呈缓慢下降趋势, 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资源消费主体, 全球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 以石油为例, 阐述了国际资源市场体系的演变及其脆弱性, 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将呈不断上升态势, 低碳经济将推动全球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资源格局变化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性矿产资源需求差异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算了我国各地区的粗钢消费量, 计算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我国中、东、西部三种矿产资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消费量, 对比分析了各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在同一人均GDP水平下的三种矿产资源消费差异, 分析了各地区能源、水泥、粗钢的消费趋势。研究表明, 东部地区粗钢、水泥的人均消费即将到达峰值, 而能源消费峰值的到达还需要10年时间; 中、西部地区粗钢、水泥消费峰值将在10年内到达, 能源消费峰值的到达仍需15年时间。  相似文献   

9.
工业部门作为终端能源消费中三大主要部门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15个发达经济体100多年来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人口和经济发展(GDP)的关系,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部门的人均终端能源消费显现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S"形轨迹,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通过重点解剖美、日、德、法和意大利等典型国家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标定了不同类型"S"形曲线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讨论了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能源消费强度、二产比例、城市化率和人均钢铁消费的内在联系,建立了"S"形曲线的一般性数学模型。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确定对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趋势、预测能源需求和制定相关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安建  代涛  刘固望 《地球学报》2016,37(5):563-568
使用美国咨商局提供的GDP数据, 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了美、英、德、法、意、日、韩和中国台湾等1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1900年以来GDP增速变化趋势, 发现随着经济增长, GDP增速呈现出“S”形演变轨迹, 识别出以德日为代表的快速增长型和以英美为代表的缓慢增长型两类“S”形轨迹。指出工业化中期之后GDP增速的下降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和其对GDP贡献率的快速下降, 是工业化中期之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的结果。强调近年来中国GDP增速减缓的趋势与快速增长型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GDP增速减缓的“S”形轨迹相一致, 是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大宗商品需求增速放缓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指出GDP增速下降背景下中国主要矿产资源需求增速将放缓, 但资源消费的数量仍然会持续增长一段时间, 并保持较高的人均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1.
David Grigg 《GeoJournal》2001,53(2):163-172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olive oil in cooking because of greater knowledge of Mediterranean foods and an awareness of the healthy virtues of a Mediterranean diet, and particularly olive oil. In spite of this the consumption of olive oil is negligible outside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where most of the world's olive oil is produced and consumed, and which provides nearly all exports and receives a majority of the imports. This seems to be due to the very demanding climatic requirements of the olive tree and the fact that virtually all olive trees are grown in a Mediterranean-type climate. Although the olive tree was taken to areas with a similar climate during the European expansion after 1492, it has never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et in the Americas, in spite of the role of Mediterranean populations settling in the continent. The very high cost of olive oil compared with oilseeds has made its penetration of non-Mediterranean markets very difficult, and indeed the consumption of olive oil has declined in the face of such competition even in some of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基本国策。如何开展这一大背景下的石油地质研究及如何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是石油科技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对2000—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油气能源消费、油气储量、产量等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在“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21世纪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担任能源家族中的重要角色。我国石油工业要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自主创新,实现“万米级的超深层常规油气革命和纳米级超致密储层的非常规页岩油气革命”,实现超常规发展和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油田注水开发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的核心技术,今后应大力推广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以达到增油与减排的双重目的,创新二氧化碳捕集与埋存技术以发展石油工业的减碳产业。21世纪为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时代,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3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是重要推手;22世纪人类将建成一个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保障的经济社会,氢能源将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rise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ergy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comparison with several countries of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we used long sequence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world and the history, inclu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n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alyzed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process and the current stage, and fou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t las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ergy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actively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upgrading energy structure,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rationalizing energy prices, improving the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phasizing synergistic effect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在原位改质技术开发中,对低熟页岩的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的技术可行性质疑不多,但由于致热页岩耗能巨大,经济可行性还面临重重质疑,也缺乏有力的定量论证。本文从能量守恒原理出发,对致热页岩过程中生成油气的获能和裂解有机质的耗能、页岩吸热耗能、围岩散热耗能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能耗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能耗比随TOC含量的升高快速增大,对倾油性的页岩,能耗比为3时对应的TOC含量≈4.2%,表明,当TOC含量较高时,有望通过大规模作业摊薄工程成本,使考虑工程成本之后的能耗比>1,即原位加热改质技术可以具有经济效益。从有关因素对能耗比的影响幅度来看,提高经济可行性的增效途径之一是探寻高效致热页岩、减少围岩传导耗热的技术;途径之二是探寻高效转化有机质为油气的技术,即探索具有催化效应/能力的技术,减少页岩吸热和致热时间;途径之三是探寻综合考虑能耗比、时间成本、工程成本的水平井综合布井技术。  相似文献   

15.
苏芳  尚海洋  丁杨 《冰川冻土》2018,40(3):625-633
人口的迅速增长、技术的日益进步和消费的不断增加,被认为是产生当前环境危机的最主要的三大原因。由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消费的增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直到近年来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水足迹概念的提出,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到食物、工业产品的消费,享受由水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基于水足迹理论,探讨了倡导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减少消费水足迹的低水消费模式的必要性,并以德国营养协会推荐的健康饮食模式(DGE)为参考,比较与分析了澳大利亚日常饮食消费模式、典型内陆河张掖市各县区饮食结构的差异,分析了三种消费结构的食物消费量、消费水足迹组分与总消费水足迹特征。研究发现,与DGE健康模式相比,张掖市各县区在肉类、蛋类消费量较高,而蔬菜、水果消费量较低;从消费总水足迹来看,仅有临泽县、山丹县较为接近DGE健康模式,肃南县远高于DGE健康模式;与DGE健康模式的水足迹多样性指数相比,临泽县的多样性指数(1.82)与DGE健康模式的多样性指数最为接近(1.84),在张掖市各县区中,临泽县今后将通过优化、调整当前饮食结构,最先实现德国营养协会推荐的健康消费模式,实现水足迹视角下的低水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   总被引:36,自引:22,他引:14  
王高尚  韩梅 《地球学报》2002,23(6):483-490
以往对矿产资源的中长期需求预测,大都基于纯数学模型或情景分析对已有数据的经验外推。由于缺乏对工业化过程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基本规律的把握,预测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巨大偏差。笔者在深入分析工业化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基本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消费从怎样的初始值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到达多高的峰值,进而提取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模式参数,预测了中国未来30a能源、钢、铜、铝、锌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已成为全球珠宝市场的重要消费国家。利用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珠宝消费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中国珠宝消费者存在社会导向与个人导向的消费动机,提出并验证了其独有的祈福动机。研究结果表明,有宗教信仰的珠宝消费者其祈福动机更明显,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炫耀,更注重身份的体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收入的增多,消费者在珠宝消费和佩戴时,更注重炫耀性和身份象征,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重视自我感受。这些实证研究为我国珠宝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8.
再论无机生油假说及中国找油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是1958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相应的概念上的创新是颠覆了只有海相地层才能找到大油田,确立陆相地层中同样可以找到大油田。普查勘探方法上的革新是采用了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战略性大面积普查,不再局限于几个地表有油苗的山前盆地进行工作。寻找石油资源急需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其特点是普查勘探的对象不局限于地壳,还要拓宽到研究岩石圈。思想上的创新是要摒弃海相生油和陆相生油等陈旧生油理论,确立地幔生油的新思维。根据物理学热力学理论,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直链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 M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形成。因此,海相生油理论和陆相生油理论都不靠谱,在地表赋存的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内都不能生油,油气是地幔内(软流圈)无机生成,然后运移到海相盆地或陆相盆地中聚集成藏的。海相油田或陆相油田是储存的条件不同,但不是生成油田的机制不同。地球物理对寻找幔内生油区有独特的作用,许多石油地质学家认为,地球物理揭示的岩石圈内的低速低阻层与深藏油层有密切的关联。并且我们发现,在已开发的油田下方往往有软流圈物质的积聚。这些软流圈物质常常富有强烈的活动性,它们可以穿透覆盖在它们上面的地幔物质来到壳幔边界,在地幔中形成一个蘑菇云状的构造。这为开辟找石油的深层源头找到了捷径。根据中国地震层析资料探测得到的地幔内存在的低速带,以及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笔者提出中国3片找油最有远景的地区,即东亚西太平洋裂谷区、东特提斯地幔隆升区以及新疆深断裂分布地区:(1)东亚西太平洋低速带是在中新生代时,东亚大陆边缘岩石圈裂变所形成。它包括深浅、范围、形态各不相同的3个带。从西向东依次为:松辽—华北—东南沿海陆内裂谷带;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东亚边缘海裂谷带,以及四国海盆—帕里西维拉海盆—巴布亚新几内亚洋内裂谷带(2)东特提斯隆升区是指中国西南的兰坪盆地、思茅盆地、楚雄盆地为中心的一个地区,它们原本与当今最富油气的中东地区同属一个构造带,约在5 Ma时由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挺进,青藏高原隆升,在这一地区的构造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但仍有残余下来可能含油气地区。(3)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印度地块的挤压,形成一系列背型和向型构造。深藏油气只能从切割它们的深大断裂中溢流到地表。笔者根据卫星重力资料,提出巴彦敖包—西宁不连续带;淖毛湖—茫崖不连续带;于田—克里雅河不连续带和阿拉木图—塔什库尔干不连续带等4条不连续带。它们都可能是深层石油上升的通道,希望能引起找油专家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湖相致密油资源地球化学评价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相致密油或页岩油资源量和可采性评价关键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有多少;三是有多少可采出。本文讨论了解决这3个问题的关键性地质技术和理论。湖相致密油勘探层空间分布识别的关键是高有机丰度源岩层段和含油夹层精细识别。利用源岩测井地球化学评价技术可识别出湖相地层中不同w(TOC)区间的源岩层段,利用氢指数(IH)与w(TOC)的相关性,可实现湖相源岩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湖相致密油勘探层油的赋存形式分为两类:一是致密油勘探层中砂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夹层中的油,呈游离态;二是富有机质源岩中的油,包括了吸附态和游离态。吸附油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开采,现阶段真正有工业价值的是游离油。根据实际地球化学数据可标定出源岩中游离油量和吸附油量模型,从而可计算出游离油量、吸附油量和总原地油量。致密油流动性控制了其可采性,而源岩成熟度和生烃转化率是控制烃类流动性的关键。利用湖相高丰度源岩(w(TOC)>2%)IH演化可较高精度地标定源岩的成熟度和转化率。以泌阳盆地为例展示了如何从源岩生烃模型和实际岩石热解数据预测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各省2000年人均水足迹.结果表明,西北部省份水足迹较大,南部和中东部省份水足迹较小,青海省水足迹最大,其值为935.75 m3·(人·a)-1,广西水足迹最小,其值为466.31 m3·(人·a)-1.全国平均水足迹为601 m3·(人·a)-1.分析了几个典型省份水足迹的构成,并探讨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