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为一大型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5个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Ⅰ-1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VL型)、富气相包裹体(LV型)及含Na Cl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L型)。V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375.4℃~479.8℃,盐度为10.73%~13.73%Na Cleqv;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415.2℃~458.4℃,盐度为5.32%~7.67%Na Cleqv;S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434.6℃~497.5℃,盐度为42.15%~45.25%Na Cleqv。Ⅰ-1阶段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的不混溶Na Cl--H2O体系热液。Ⅰ--2阶段发育VL型和LV型两类包裹体,V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02.3℃~345.7℃,盐度为5.17%~11.22%Na Cleqv;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5.7℃~381.9℃,盐度1.98%~5.01%Na Cleqv。Ⅰ--2阶段流体性质为中温、中等盐度的不均匀Na Cl--H2O体系热液。Ⅱ--2阶段(主成矿阶段)主要发育V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65.9℃~258.7℃,盐度为0.83%~5.62%Na Cleqv,说明流体性质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均一Na Cl--H2O体系热液。在流体由中--高温、高盐度不均匀Na Cl--H2O体系向中--低温、低盐度的均一Na Cl--H2O体系热液演化的过程中,金属元素逐渐富集并最终形成矿床。包裹体中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证明早期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而晚期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长汉卜罗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汉卜罗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为一隐伏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安山岩及不同岩性接触带内。据各类脉体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可将成矿过程划分为早阶段浸染状矿化,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脉(该阶段又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Ⅰ)和石英-铅锌多金属硫化物脉(Ⅱ)),晚阶段石英-碳酸盐脉。早阶段浸染状矿化石英斑晶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H2O-CO2包裹体(C型),均一温度介于272~349℃,盐度介于1.40%~7.31%Na Cl eqv.,成矿流体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作用。中阶段主要为W型流体包裹体,其中Ⅰ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98~348℃,盐度介于1.40%~5.86%Na Cl eqv.,该阶段主要沉淀黄铁矿、黄铜矿及毒砂等金属矿物;Ⅱ阶段均一温度为118~199℃,盐度为1.40%~4.80%Na Cl eqv.,该阶段为铅锌矿的主要成矿阶段;晚阶段均一温度为106~157℃,盐度为0.88%~2.24%Na Cl eqv.。早阶段浸染状矿化深度为1.8~2.5 km,中阶段(Ⅰ)对应的古深度为0.1~1.5 km,中阶段(Ⅱ)成矿深度更浅,近于地表。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流体,铅锌矿化主要形成于岩浆流体与天水的混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罗布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罗布真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西缘,其矿体主要产于古新世林子宗群英安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并受断裂控制。成矿过程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Ⅰ阶段石英中分布三种类型的包裹体,即:纯气相包裹体(成分为CO2或CH4)、水溶液包裹体(液相组分主要为H2O,含微量CO2,气相组分主要为H2O和CO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Ⅱ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类型及对应的成分与Ⅰ阶段石英大体相似,但部分水溶液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均为H2O;Ⅱ阶段闪锌矿中分布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二者液相组分和气相组分主要为H2O,子矿物为方解石。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00~320℃,盐度集中在8%~16%Na Cleqv,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40℃和280~320℃两个区间,盐度集中在6%~12%Na Cleqv。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O2体系。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为-91‰~-125‰,δ18OH2O值为3.9‰~6.6‰,表明其来源主要为岩浆水。以气液相分离为标志的流体不混溶是矿区硫化物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萨尔朔克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富全  刘锋  李强 《岩石学报》2015,31(8):2366-2382
萨尔朔克中型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潜流纹岩中,少量在阿舍勒组火山岩中。矿石呈致密块状、块状、条纹状、浸染状、细脉、网脉状和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喷流沉积期、潜火山热液期和表生期,金铜铅锌矿化形成于潜火山热液期的早成矿阶段。矿石中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中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2O-Na Cl型和H2O-CO2(±CH4/N2)-Na Cl型。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集中于130~390℃,在350℃、310℃、190℃和140℃出现明显峰值;流体盐度集中于3.0%~10.0%Na Cleqv,密度0.56~1.03g/cm3。硫化物δ34S集中于-1.52‰~6.18‰,峰值为2.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石英δD介于-140‰~-103‰,δ18O SMOW值为6.9‰~8.5‰,δ18O H2O值为-4.03~0.94‰,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是岩浆水混合深循环的海水。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82Ma),成矿作用与流纹斑岩有关。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不混溶作用,同时流体成分的改变等在金铜铅锌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铜峪沟铜矿床位于东昆仑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鄂拉山北西向构造岩浆带的复合部位。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铜峪沟铜矿成矿过程分为3个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石英—方解石阶段。对不同阶段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液相包裹体(L型)、气相包裹体(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其中矽卡岩阶段以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2℃~600℃,盐度为32.92%~73.97%Na Cleqv)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1℃~600℃,盐度为10.74%~21.68%Na Cleqv)为主。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81℃,盐度为2.74%~21.96%Na Cleqv)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7℃~419℃,盐度为4.49%~8.81%Na Cleqv)为主。石英—方解石阶段仅发育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3℃~201℃,盐度为5.25%~9.21%Na Cleqv)。计算得到流体压力、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37~132.2 MPa、0.53~1.17 g/cm3。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的演化特征。矽卡岩阶段发生了流体的混合作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生了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导致了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晚阶段流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认为,铜峪沟铜矿为岩浆热液层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6.
辽宁高家堡子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家堡子银矿床经历了沉积—变质期和热液叠加期。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沉积—变质期不发育可供研究的流体包裹体,热液叠加期发育大量原生流体包裹体,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型气液两相、型含CO2三相、型单CO2及型单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359℃,盐度为3.1%~15.9%NaCleq,成矿流体属NaCl-H2O-CO2体系;独立银阶段主要发育型气液两相和型单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114~190℃,2.0%~5.5%NaCleq,属低温、低盐度NaCl-H2O流体体系。通过与矿区新岭岩体中流体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成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经历了早期阶段不混溶作用到晚期阶段地下水的混合过程。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到混合过程对银的沉淀成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马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马连金矿成矿流体性质,笔者对成矿期石英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255℃(峰值为180~210℃),盐度为1.7%~7.5%Na Cleqv(峰值2%~4%Na Cleqv),属于低温、低盐度金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CH4次之,液体主要成分为Ca2+、Na+、SO42-和F-,其次为K+、Mg2+、NO3-和Cl-,成矿流体属于Na Cl-H2O±CO2±CH4体系。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δDV-SMOW值介于-92.3‰~-113.4‰,δ18OH2O值介于2.5‰~3.5‰,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相分离是马连金矿沉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邓丹莉 《地质与勘探》2016,52(5):865-873
云南大坪金矿床是产于闪长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阶段可分为: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以富含CO2-H2O包裹体为特征。CO2-H2O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83.1~382.0℃,盐度为(4.44~11.33)wt%Na Cleqv,计算的均一压力为151.2~261.5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10.272~12.649km,显示出该矿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CO2的高压、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O2的流体。加热时,富H2O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H2O相,富CO2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一致,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O2的溶离使成矿流体的p H值升高,氧逸度降低,从而导致Au溶解度降低,并造成金沉淀成矿。大坪金矿床属于深成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北山金窝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小菲  刘伟 《岩石学报》2006,22(1):253-263
金窝子金矿床为于甘肃北山中成矿带。包裹体测温研究表明,从成矿初期到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了H2O—NaCl,H2O-CO2-CH4-NaCl,或H2O-CO2-NaCl体系的流体。大脉型金矿成矿初期,热液成矿流体由高温中盐度H2O-NaCl-CO2-CH4四端元组份混溶的均一相热液流体;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捕获两成分和温度都不相同的热液组份:低盐度、富水溶液、较冷的热液和高盐度、富挥发份CO2、CH4和水蒸气、较热的热液。主成矿阶段石英捕获的两类型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相差近100℃,而且富挥发份流体盐度相对于贫挥发份流体盐度高,上述特征表明主成矿期3号脉大规模金成矿并非流体沸腾作用结果。网脉型金矿(210号脉)黄铁矿-石英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石英捕获的地质流体的温度-成分特征无明显差异,均捕获了两种组份不同、成矿温度一 致的地质流体(高盐度富水溶液流体和富堤盐度CO2+CH4流体),与许多金矿的流体不混溶金成矿机制矛盾。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红外显微镜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技术,对晴隆大厂锑矿床辉锑矿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辉锑矿与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和盐度存在明显差异。辉锑矿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含子晶-气-液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具有较高的盐度(0.18%~19.45%Na Cleqv)和均一温度(153~285℃),并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萤石则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具有较低的盐度(0.18%~1.91%Na Cleqv)和均一温度(144~176℃),认为形成辉锑矿和萤石的成矿流体来自不同的源区,流体混合导致的温度和盐度降低可能是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辉锑矿硫同位素研究进一步揭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可能与晴隆地区及其外围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地质背景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准噶尔南明水金矿床位于卡拉麦里成矿带东段,矿体受NW—NWW向韧-脆性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的浅变质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岩。以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为研究手段,查明了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其演化特征与金成矿的关系。其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早、中、晚3个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有CO2-H2O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早阶段石英中以CO2-H2O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变化于257~339 ℃,盐度为04%~22%;中阶段石英中3种类型包裹体均发育,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6~361 ℃,盐度为04%~60%;晚阶段石英中仅见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对较低,为174~252 ℃,盐度为14%~32%。由CO2-H2O包裹体计算的早、中阶段捕获压力分别为214~371 MPa、236~397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为81~140 km、89~150 km。成矿流体由早、中阶段的CO2-H2O-NaCl±CH4体系演化至晚阶段贫CO2的H2O-NaCl体系,成矿温度和流体密度呈逐渐降低趋势,盐度变化不大。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CO2-H2O-NaCl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Au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南明水金矿属于中深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金昌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据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中阶段为金成矿的主要阶段。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上述三个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80~324℃、211~303℃和147~259℃,盐度范围分别为6.20%~9.98%NaCleq、1.74%~10.73%NaCleq和0.18%~10.11%NaCleq,指示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为特征。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成矿流体属于典型H2O-CO2-NaCl流体体系。利用不混溶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主成矿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30~360℃,捕获压力为130~150 MPa。综合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与相分离为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H2O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b.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H2O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CO2-H2O-NaCl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成矿流体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内,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体内。根据矿石组构、蚀变类型和脉体穿插关系,将鹿鸣钼矿床自早到晚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1)钾硅化浸染状矿化阶段;2)硅化网脉状矿化阶段;3)绿泥石-碳酸盐化阶段。鹿鸣钼矿床包裹体类型复杂,盐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CH4(CO2)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存,其中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3~425℃,盐度为1.6%~16.1%Na Cleqv。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43~500℃,盐度为1.2%~14.1%NaC leqv。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最终均一温度为297~449℃,盐度为38.2%~53.1%NaC leqv。含CH4(CO2)包裹体经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其中以CH4为主,少数含微量的CO2,均一温度为334~437℃。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变化范围在4.5‰~5.7‰,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氢、氧同位素分析数据投到δD-δ18OH2O图解中,投影点落在岩浆水附近并向大气降水飘移,可以推断主成矿期的成矿介质水为岩浆水并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鹿鸣钼矿床主成矿期压力估算为30~90MPa,推测成矿深度为3~9km。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可能为岩浆房最先分离出一个单一相的高温、中等盐度的H2O-NaC l-CH4(CO2)超临界流体,后由于减压和不同流体的混入导致流体沸腾发生不混溶并捕获形成多种类型包裹体。随着成矿流体不断演化,成矿温度逐步降低,金属矿物也不断沉淀成矿。通过对鹿鸣钼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知,与成矿有关的流体不是单一的岩浆分异的结果,也有大规模其他流体的混入,矿区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也为钼成矿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志高 《地质与勘探》2014,50(6):1076-1086
高家堡子银矿床是19世纪90年代在辽东地区发现并探明的一处大型独立银矿床,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中。主要矿石类型为硅化大理岩型和硅质岩型;热液成矿作用分为早期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及晚期银矿物-石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早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80~260℃,盐度4.78%~9.47%,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的H2O-Na Cl体系;晚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有气液两相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64.7℃~185.2℃,盐度2.76%~4.94%,成矿流体属低温、低盐度的H2O-Na Cl体系。流体包裹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阶段δDV-SMOW为-90.2‰~-92.6‰,δ18OH2O为2.1‰~4.9‰,δ13CV-PDB为-7.7‰~-17.7‰,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为岩浆水,伴随有少量大气降水;晚阶段δDV-SMOW为-117.1‰~-117.7‰,δ18OH2O为-10.2‰~-11.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高家堡子银矿床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H2O-Na Cl体系,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6.
胡传胜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64-1172
满都拉探矿区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满都拉苏木。矿区地表中元古界白云岩中出露大面积含孔雀石、蓝铜矿和辉铜矿的硅化蚀变带,含铜矿物与石英脉在空间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可能保留了原生成矿流体特征。为确定其成矿地质体和成因类型,指导后续找矿工作,本文对硅化蚀变带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根据石英中包裹体的产状可将包裹体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富含CO2(C型)和水溶液(W型)包裹体,偶见含子矿物(S型)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为195~384℃,盐度为2.77%~21.37%Na Cl.eqv,反映了原生成矿流体的特征。晚阶段仅出现水溶液(W型)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集中在95~213℃,盐度为1.27%~12.63%Na Cl.eqv。流体由早阶段的中高温、中盐度、富CO2流体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流体演化。据此推测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流体,流体形成深度大约在5.7 km以上。  相似文献   

17.
聂江涛  李子颖  王健  郭建 《地质通报》2015,(Z1):535-547
随着相山铀矿矿田勘探深度的增加和铀矿科学深钻的实施,在矿田内揭露了大量多金属矿化,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锌矿成矿期温度集中在230~300℃之间,成矿压力为12~51MPa,盐度4%~8%Na Cleqv,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CO2,其次为CH4、N2等,矿物组合为铅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成矿期温度集中在320~380℃之间,成矿压力为33~95MPa,盐度8%~12%Na Cleqv,包裹体气体主要成分为CO2,其次为CH4、N2等,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高压、中高盐度、还原性、低氧逸度、富CO2的特征,铀和多金属成矿流体均具有深源特征,但铀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蚀变和流体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属于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为华南早中白垩世成矿阶段不同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广西栗木钽铌锡多金属矿床既产具明显垂直分带的花岗岩型钽铌锡矿体,又有石英脉型钨锡矿体,是研究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典型实例。本次研究对栗木矿区中水溪庙和金竹源两个矿床开展了系统成矿流体研究。研究表明栗木矿区中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盐水溶液包裹体、H2O-CO2-Na Cl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三类。自云英岩化钠长石花岗岩→似伟晶岩→长石石英脉型→锂云母萤石脉,盐水溶液包裹体逐渐由定向分布的次生包裹体特征,转变为面状孤立分布的原生包裹体特征,而且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逐渐降低,具有低均一温度(150~210℃)、低盐度(1.0%~9.0%NaC leqv)和低密度(0.83~1.05g/cm3)的特点。H2O-CO2-NaC l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主要产在钠长石花岗岩和似伟晶岩中,H2O-CO2-NaC l包裹体孤立分布,均一温度为260~350℃,盐度为0.8%~8.5%NaC leqv;熔体包裹体的固相初熔温度为560~600℃,完全均一温度为704~853℃,流体相具有与盐水溶液包裹体相近的均一温度和盐度。根据以上资料,本文把栗木矿区的成矿作用分为岩浆阶段的钽铌锡成矿作用和岩浆热液阶段的钨锡成矿作用,估算成岩成矿压力约为270MPa,这有利于栗木矿区的钽铌锡在花岗岩浆阶段发生了相对贫化的富集作用,钽、铌、锡、钨等元素在熔体/流体的分配系数制约了钽铌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阶段,而钨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热液阶段。  相似文献   

19.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最终确定其矿床成因,为该矿床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栖霞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第一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0~380℃,盐度变化于4.24%~9.86%Na Cleqv;第二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180~320℃,盐度变化于1.74%~8.00%Na Cleqv;第三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80~160℃,盐度变化于0.53%~6.74%Na Cleqv。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δ~(18)OH2O值为-1.9‰~5.5‰,δD值为-80.3‰~-69.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4.6‰~3.8‰,呈塔式分布,位于零值附近,暗示着栖霞山矿床硫化物的S主要来源于岩浆,且可能有部分赋矿地层S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616~17.817,207Pb/(204)~Pb为15.513~15.718,(208)~Pb/(204)~Pb为37.907~38.585,说明Pb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震旦系基底地层Pb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可知,栖霞山矿床属于主要受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与高丽山组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与本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蒙其古尔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为矿床成因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石英裂隙中存在的包裹体主要是次生的富液盐水包裹体和含烃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1~77℃,平均66.2℃;盐度1.4%~14.04%Na Cleq,平均4.49%Na Cleq;成矿流体密度0.98~1.04g/cm3,平均1.01g/cm3,说明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流体,具有大气降水成因的性质。计算得出成矿压力为(38.74~80.48)×105Pa,平均53.31×105Pa,成矿深度为0.13~0.26km,平均0.18km。从而推断蒙其古尔铀矿床属于低温浅成后生表生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