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州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建于面临东海的大罗山顶(海拔714m),探测环境较好,它对0414号台风云娜(Rananim)进行了系统性跟踪探测,取得了完整的基数据资料。应用该多普勒天气雷达连续探测资料,配合地面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通过云娜台风登陆前后的螺旋云带、台风"眼"眼壁、垂直累积含水量和降水量与眼区速度谱宽、台风内中尺度环流等分析,研究了登陆前后台风强度和雷达径向速度的演变特征;同时使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雷达数值产品分析,就地形对台风演变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地形影响的一些主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云娜台风中心登陆之前,位于海上的台风"眼"眼壁在8km高度以下基本垂直,在8km高度以上"眼"的直径明显增大。当台风登陆时,由于受地形影响,其眼壁出现向前或向右前方倾斜,台风"眼"内回波由低层向高层"填塞"。台风眼"填塞"后,台风环流重又加强,使得强回波主体(>35dbz)仍可保持眼壁轮廓并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在数值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在台风暴雨系统中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相同时,由于液态水含量的密实程度不同"降水效率"差异极大,有时可使降水量的差异达到2.5倍甚至更大;台风登陆时,眼壁速度谱宽急剧变化,从到达陆地眼壁前部的低层起到高层增大。多普勒速度谱宽的这种变化与低空西南急流的维持与否相一致。在3~5km高度以上,谱宽较为稳定,表明该高度层的西南急流稳定维持;台风登陆时,受到地形和山脉影响,最大风速半径及台风环流强度随时间的推延,低层最大环流中心移速减慢、最大风速半径开始缩小;台风暴雨的降雨强度与其气旋性涡旋的动力辐合上升强度趋于一致,从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产品可以直观地识别、判断和分析辐合辐散运动与冷暧平流的迭加风场。强降水区集中在台风的右前侧,与台风回波强度的不对称结构相一致,并有明显的"眼"的形状。台风环流在乐清砩头、永嘉中堡附近喇叭口状地形幅合作用显著;东南气流与北雁荡山脉形成的较大夹角,对暖湿气流强迫抬升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杨扬  岳智慧郑文 《水文》2005,25(5):40-42
2004年“云娜”台风的监视和预报工作中,在应用常规天气资料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历史热带气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和过去对台风与台风暴雨分析预报研究成果的运用。在台风登陆前、登陆过程中和登陆后三个不同阶段中,应用多种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判断,并向防台风指挥部门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在防台工作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探测“海鸥”台风中心附近的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7月18日和19日,在中国大陆首次利用无人机探测手段对台风"海鸥"(0807号)进行了探测,根据19日台风减弱为热带风暴过程中的飞行探测资料,初步分析结果如下:飞行高度500 m,飞行时间近3小时,距离台风中心最近距离约为100 km,获取了探测期间的全部气象要素数据(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上.探测期间内的气压平均值为949.1±9.7 hPa,温度平均值为24.2±1.3℃,探测期间内,无人机基本处于降水云系中.故相对湿度较高,平均值为(88.4±6.1)%.通过对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说明这种小型无人机具有探测台风边界层气象要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是危害中国最严重的天气系统,分析和认识中国沿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新特征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近70年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登陆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台风登陆频数高于往年平均,其整体强度和最大值均呈增大趋势,年台风强度的不稳定性加剧;研究还发现台风强度越高,其生成地纬度带范围越窄且越靠近赤道;建立了高强度热带气旋(STY和SUPER TY)时间和纬度的关系"φ—m"。检验了台风季长与初旋日呈负相关且不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台风季长符合正态分布并给出概率密度公式。  相似文献   

5.
连懿  陈圣波  孟治国  张锋  张莹 《地球科学》2014,39(11):1644-1650
月壤介电常数是当前月球微波遥感探测的基础, 是月壤厚度、成分等信息提取不可或缺的参数.为了实现全月介电常数反演, 通过对嫦娥二号卫星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进行时角校正, 得到同一时角的全月微波亮温图.全月微波亮温表现出随月球地形、月壤成分及纬度变化的特征.基于校正后的微波辐射亮温, 结合辐射传输模型, 通过解算相关参数, 反演得到3GHz频率下全月介电常数分布.其中, 月海地区的介电常数实部高于月陆地区, 且月球极地区域介电常数实部偏低; 而介电常数虚部则在月海区域和艾肯盆地较高.通过模拟月表介电常数实验对反演结果进行温度校正, 得到22℃下全月介电常数.将反演结果和月壤真实样品的介电常数测量值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实部相对误差都低于11%;虚部相对误差偏大, 但其差值最大仅为0.02.因此, 基于嫦娥二号卫星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反演月表介电常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严重影响我国的2006年8号超强台风Saomai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对其登陆前强度不断加强成因作诊断分析,指出台风加强与副高的加强和南落、低空持续加强的水汽输送、高空流出气流的强辐散、台风移向垂直切变小值区和暖洋面密切相关。然后,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分析了海温高低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强度对海温十分敏感,海温改变可以引起台风强度的迅速变化,海温降低2℃将使台风最终减弱19hPa。边界层通量的分析表明,海温变化对台风强度的影响中潜热通量的作用是主要的,而感热输送的作用较小。就海温变化是否引起诸多台风强度影响因子分析发现,高海温使台风区域低空气旋式环流和高层辐散流出加强,导致低空更多的水汽向该区辐合,暖海面上空潮湿空气的辐合上升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为台风的发展加强提供了更多的水汽和能量。对比试验还表明,正位涡向下输送预示着台风将快速加强。另外,本次试验中海温变化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不明显, 因而对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台风苏拉于2012年7月28日在菲律宾东部海域形成,生成后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于7月30日下午加强为台风,8月1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并于1日19时在台湾花莲登陆。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并于2日22时在福建福鼎二次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33m/s,登陆后继续深入福建,并减弱为热带风暴,于3日晚上停止编号。台风苏拉强度强、移速慢、与西南季风结合局地雨强大、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在福建登陆后继续向内陆移动,对福建近岸海洋沉积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台风对海洋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探测了福建近岸在台风苏拉路径附近海域形成的风暴沉积层。两种方法获得的台风风暴沉积层厚度为10~25 cm。沉积层厚度、沉积物粒度、δ13C值分布特征显示沉积层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和再分配。风暴沉积层内沉积物粒度呈现变粗的趋势,显示细粒级组分在更广范围内扩散。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和放射性地球化学方法结合,为估算台风影响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波穿透雷达对月球的观测方式可以分为地基、星载环绕、星地联合以及就位探测等.对比其他探测手段,微波雷达在探测范围和空间分辨率上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月球和其他行星探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深空探测任务已经或准备携带微波雷达,用于探索地外天体的浅表层地质结构,以了解行星地质过程和演化历史.本文综述了我国嫦娥三号和四号月球车玉兔号和玉兔2 号在就位微波雷达(测月雷达)探测月球浅表层地质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重点阐述了测月雷达在揭示月壤内部的精细结构、表层与次表层地质结构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月球微波雷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2004·14"号台风暴潮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14”号台风是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一次台风,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降雨量大,给浙江省造成了严重灾害。本文对本次强台风特点、形成的暴雨洪水等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并与历史强台风进行了比较,对水利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观测、预报与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立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观测、预报与影响评估"将通过进行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野外科学试验,开展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多源资料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探索登陆台风精细化结构演变规律及其对风雨分布的影响机理,发展高分辨率台风数值预报模式关键技术,开展台风灾害影响(预)评估方法研究等,揭示环境因子及其自身内部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登陆台风精细化结构的演变,以及精细结构的演变如何影响台风风雨强度和分布,力争提高登陆台风精细结构的模拟、预报和影响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频繁,伴生暴雨诱发的台风型滑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有研究在单峰型、多峰型台风暴雨的斜坡水文响应过程及稳定性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对台风暴雨型滑坡滞后效应的研究和机理分析。为此,以台风“利奇马”在浙江青田县的登陆为例,基于对台风型滑坡发生数量与降雨量的统计,构建16组不同结构组合的斜坡模型,模拟在台风登陆过程中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斜坡的渗流—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离陆后青田县内仍有26.4%的滑坡发生,存在一定滞后;不同结构组合斜坡稳定性在离陆后最低,相较于台风登陆前稳定性系数降低了13.82%;在台风登陆暴雨作用下,青田县斜坡稳定性结构影响参数中坡度最为敏感;讨论认为在台风不同登陆阶段的降雨会导致边坡的入渗特征差异,从而形成滞后效应。研究结论对于该区域的台风型滑坡早期识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被动微波遥感是监测全球土壤冻融的有利手段,然而由于缺乏实验观测数据,对冻土的微波辐射特征和机理并不是很清楚.2008年3月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RPG-8CH-DP Radiometer)在黑河流域上游对典型地物18.7 GHz和36.5 GHz的微波辐射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取了3种典型土地类型的冻融过程中两个频率双极化的微波辐射特征,计算了土壤冻融过程中发射率和亮温梯度的时序特征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冻结会引起土壤发射率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主要受土壤表层很薄一层土壤的含水量影响,这是因为这两个波段对土壤的微波穿透深度很小,另外,尽管土壤冻结后亮温梯度会降低,但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观测剑冻土负的亮温梯度.  相似文献   

13.
登陆我国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昌兴  周国良  郑磊  杨明珠 《水文》2014,34(6):81-85
利用1949~2013年共65年台风资料,统计分析登陆我国台风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登陆个数与生成个数有良好正相关;登陆个数年际变化明显,年最多登陆个数是最少登陆个数的4倍。登陆台风源地相对集中于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以东两个区域;登陆时间主要集中于7~9月,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福建、海南、浙江5省。从登陆强度看,最多的为强热带风暴,次之为台风,强台风以上量级占12%;二次登陆强度普遍较首次登陆时弱,风力小2~3级。总体上登陆强度越大,登陆后在陆上的维持时间也越长,其中盛夏季节维持时间最长。21世纪以来登陆台风呈现个数多、强度大、灾损重的趋势,登陆时间的极端性和集中程度更趋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珠江口海域航道治理、桥梁工程、港口建设等大型水上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工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对台风浪灾害破坏的敏感性是大型工程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采用台风浪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极端天气条件对港珠澳大桥岛桥结合部人工岛设计波浪要素的影响。分析统计1949—2014年影响广东省沿海地区的登陆台风资料,采用随机模型分析珠江口地区300年一遇的台风气压降和登陆最大风速参数;建立珠江口水域的台风浪数学模型;选取不利台风登陆路径,采用300年一遇台风参数组合计算极端天气条件下珠江口内东西人工岛的设计波浪要素,对原设计波要素进行复核。可为其他海洋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科学目标与试验方案   总被引:44,自引:17,他引:27  
介绍了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的科学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以及观测试验方案和观测系统布置.总体目标是,开展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为发展流域科学积累基础数据;发展能够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流域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为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的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和范例.以具备鲜明的高寒与干旱区伴生为主要特征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水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雷达、水文气象观测、通量观测、生态监测等相关设备,开展航空、卫星和地面配合的大型观测试验,精细观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高山冰雪和冻土带、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中游人工绿洲及天然荒漠绿洲带的水循环和生态过程的各个分量;并且以航空遥感为桥梁,通过高精度的真实性验证,发展尺度转换方法,改善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和间接估计水循环各分量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和其他地表过程分量的模型和算法.由寒区水文试验、森林水文试验和干旱区水文试验,以及一个集成研究--模拟平台和数据平台建设组成.拟观测的变量划分为5大类,分别是水文与生态变量、驱动数据、植被参数、土壤参数和空气动力参数.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他水文要素观测网络;使用了5类机载遥感传感器,分别是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获取了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激光雷达等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16.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s are getting grea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capability to profil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t high temporal and vertical resolu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process of retrieving these parameters from the measurements of radiometric brightness temperature (T B ) includes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which uses the back ground information from a forward model.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lgorithm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is forward model for a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being developed by Society for Applied Microwave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SAMEER) of India, is presented. Initially, the analysis of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weighting function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was made to select the channels. Further the range of variation of T B for these selected channels for the year 2011, over the two stations Mumbai and Delhi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forward-model simulated T B s and radiometer measured T B s at Mahabaleshwar (73.66 °E and 17.93°N) is done to evaluate the model.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model simulations and radiometer observation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se forward model simulations can be used as background for inversion models for retrieving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rofiles.  相似文献   

17.
18.
王爱军  叶翔  李云海 《沉积学报》2013,31(2):315-324
为了探讨港湾海岸湿地在台风期间发生冲淤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利用流速仪观测了台风“凤凰”过境期间福建罗源湾海岸湿地(包括盐沼中下部和光滩)的环境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期间盐沼中下部和光滩的滩面淹没时间增长约2 h,近底层流速平均值变化很小,但流速波动变化幅度很大,底部切应力显著增大,滩面发生侵蚀;台风登陆后,随着风浪作用的减弱,流速波动显著减小,底部切应力逐渐减小,悬沙发生沉降,滩面表现为淤积。台风期间的滩面侵蚀、淤积主要受底部切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