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以东北大学和沈阳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24787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该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占用可支持的学生数)为0.94人·hm-2;沈阳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17218hm2,生态效率为0.8人·hm-2.在两所学校的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分别占总足迹的68%和54%;食物消费和固态垃圾次之.对东北大学、沈阳大学和澳大利亚Redlands University的比较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构成和研究强度,对大学校园生态足迹、足迹构成和生态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要素,为创建“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评价“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湖北省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芳  金爽  黄巧华  戴桂斌  张强 《冰川冻土》2018,40(3):634-642
基于能值分析法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1997-2014年湖北省生态经济系统长时间序列可持续发展趋势和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湖北省多年平均能值密度为1.286×1015 sej·hm-2,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1.18 hm2下降到1.10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4.50 hm2增加到8.72 hm2。从1998年起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扩大,以年均6.2%的速度快速增长,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从3.82增长到7.95,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湖北省生态环境系统不足以维持自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城市建设发展和重工业的能耗压力大以及进出口总额剧增是造成区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樊胜岳  兰健  徐均  陈玉玲 《冰川冻土》2013,35(5):1283-1291
将交易成本分析引入沙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政策分析过程, 确定交易成本由搜寻信息成本、签订合约成本、建设及营运成本、监督对方是否违约成本、违约后寻求赔偿成本共5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根据研究区域生态政策实施的关键节点进行指标分解, 设计政策交易成本分析的21个指标. 为了将不同生态政策之间的绩效进行对比, 构造了交易成本结构指数, 它由内生交易成本占总交易成本的比重、农户投入占生态建设项目生产成本的比重、交易成本占生态建设项目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之和的比重共3个指标构成. 根据在宁夏盐池县的调研数据, 测算退耕还林政策和天然林保护政策的交易成本分别为640.87元·hm-2·a-1和41.49元·hm-2·a-1, 交易成本结构指数值分别为0.1242和0.2292, 实施效果分别是很好和较好;"三北"防护林政策的交易成本为806.08元·hm-2·a-1, 交易成本结构指数值为0.4149, 实施效果一般;草地禁牧政策的交易成本为530.45元·hm-2·a-1, 交易成本结构指数值为0.8575, 实施效果很差. 生态政策的交易成本及其结构分析, 将为不同生态建设政策的比较和绩效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廷锋 《中国岩溶》2010,29(4):414-418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了定量地把握贵州岩溶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单一比率法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9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并与全国的生态效率作动态比较。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贵州岩溶地区的生态效率呈递增趋势,由1978年的288.249元GDP/hm2上升到2009年的3006.220元GDP/hm2,年平均增加84.937元GDP/hm2,但一直低于全国,生态效率多年平均值只有全国的2/5,并且差距呈加大趋势,差距从1978的346.837元GDP/hm2上升到2009年的3242.609元GDP/hm2,差距年平均增加量为90.493元GDP/hm2。为此,提出了提高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调控对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强“三废”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节约水土等资源;促进产业生态化,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中的一种创新途径.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 以碳蓄积量作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目标, 结合人文调查数据和自然模拟结果, 分别采用福利成本法和最小数据方法对研究区生态补偿中的空间选择和补偿标准确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环青海湖四个县的生态补偿效率成本比分别是海晏县0.5353、 刚察县0.5398、 天峻县0.5549、 共和县0.4353.在生态补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生态补偿的优先顺序依次是天峻、 刚察、 海晏, 最后是共和.若海晏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328.5元·hm-2·a-1, 可年新增碳固定量1.7×107 kg; 若刚察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250.5元·hm-2·a-1, 可年新增碳固定量5.25×107kg; 若天峻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181.5元·hm-2·a-1, 可年新增碳固定量18.52×107kg; 若共和县全部低盖度草地退牧则需付费478.5元·hm-2·a-1, 可年新增碳固定量2.86×107kg.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尚海洋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7,29(5):837-844
生态足迹是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之一,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通过展示实际的土地资源在部门间的流动与分配,直接勾勒了部门间的联系.介绍了生态足迹投入-产出的计算方法,以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为8.73×107hm2,接近2002年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2倍;流出足迹为1.28×107hm2,流入足迹为2.28×107hm2,流入足迹高于流出足迹近一倍;生态足迹流入占生态足迹最终需求的26%,表明甘肃发展对于进口的依赖很大.  相似文献   

7.
评价自然灾害前, 区域的生态足迹可了解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状态, 结合主体功能分区的方法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更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基于合理灾后重建的理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2011年甘肃东乡"3.2"滑坡灾害发生前(2010年)县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 并根据海拔和坡度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 结果表明: 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94 hm2, 生态承载供给为0.022 hm2, 赤字0.92 hm2 , 草地土地类型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 直接导致整个县域人均生态赤字0.97 hm2. 这表明东乡县人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 人类的生产、 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由于进出口贸易不大, 因此, 东乡县主要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 考虑到东乡县的实际情况, 通过主体功能分区把该区域分为农业发展区、 生态恢复区以及二、 三产业发展区. 其中, 农业发展区面积为838.24 km2; 生态恢复区面积为701.98 km2, 包括退耕还林的面积264.84 km2; 二、 三产业发展区面积105.57 km2. 最后根据生态足迹和功能分区的计算结果,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不同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西塘村的岩溶峰丛洼地为对象,采用In VEST模型对岩溶峰丛洼地的碳储量进行评估,并模拟2种情境(生态保护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下植被类型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碳储量总量是16 641.68 t,碳密度是221.30 t·hm-2,经济总价值是1 997.00万元,单位面积价值是26.56万元·hm-2;人工林、自然林、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是339.38 t·hm-2、261.79 t·hm-2、150.34 t·hm-2,经济价值分别是40.72万元·hm-2、31.42万元·hm-2、18.04万元·hm-2,且土壤碳储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自然林和经济林中土壤是最大的碳汇,而人工林中土壤和地上植被的碳汇较大;生态保护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经济价值是2 252.14万元,相比于现状增加了254.89万元;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  相似文献   

9.
张燕  吴玉鸣 《冰川冻土》2006,28(2):293-298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以西南岩溶地广西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2004年广西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实证分析,并与2003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1.1378 hm2上升到2004年的1.223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3年的0.5753 hm2下降到2004年的0.5736 hm2,广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人均生态赤字由2003年的0.5625 hm2增长到2004年的0.6503 hm2,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广西生态环境发展向良性和可持续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ImPACT等式,分析了甘肃省1990—2003年虚拟水消费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1990—1995年,1996—2000年和2001—2003年甘肃省收入显著提高,而使用强度(单位GDP的农产品消费量)和效率(单位农产品消耗的虚拟水量)大幅度改善,对环境影响(虚拟水消费量)起到了调节作用.收入弹性分析表明,收入增加1%将引起人均农产品消费量增加0.13%,使用强度下降0.87%,而环境影响增加0.14%.2000年甘肃省城镇和农村虚拟水消费对比分析表明,农村的虚拟水强度(0.706 m3·元-1)显著高于城镇(0.051 m3·元-1),合理改善消费结构能降低虚拟水强度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应用ImPACT等式设置环境目标并检验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1990—2003年的基础上,使用强度降低1.5倍,效率提高1倍,能够保障经济的增长,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28 a)实现虚拟水消费量减少到2003年的50%,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段芳  邢晓彬 《地下水》2012,(1):165-166,187
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大尺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中的运用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其1991年至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033 1 hm2/人的旅游生态赤字,其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提出未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做到加强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特色旅游、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分析评价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所在的浙江淳安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991年和2003年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均属盈余,而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出现生态赤字,其中耕地生态赤字最多。其结果与研究区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相一致。生态承载能力从生态盈余到生态赤字,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董帆  李振平  张菲菲 《地下水》2011,33(2):56-5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陕西省旬阳县生态盈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句阳生态足迹需求小于生态承载力,说明旬阳县生态足迹需求没有对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威胁,从生态足迹需求构成来看,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是影响旬阳县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GRNN模型的岩溶地区城市水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岩溶地区城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与机制,评估和预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根据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与水生态足迹的相关性,分析了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并利用GRNN模型对其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贵阳市水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12.79万hm2上升至2014年的15.74万hm2,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量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主要由工业用水量决定,水质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主要由氨氮排放量决定。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明显,且小于水生态足迹需水量,导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数介于0.31~0.63之间。对贵阳市2015-2019年水生态足迹进行GRNN预测,表明水生态足迹呈现先升后降得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变幅在4.315~8.038万hm2之间,但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缺口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数偏低。因此,在水生态承载力有限的贵阳市,降低水生态足迹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用旅游生态足迹定量反映出来.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以湖南娄底市为实证对象,对2005-2012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5-2012年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都逐年增加,但二者增幅差异大,2010年是旅游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的拐点,当前娄底市旅游发展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状态. 从旅游消费结构看,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的7项分足迹中,以交通和餐饮生态足迹相对较大,而住宿、游览、娱乐、购物和废弃物排放产生的生态足迹相对较小. 实现娄底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发展低碳旅游,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控制旅游生态足迹的需求;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提高旅游生态承载力;加强旅游生态安全控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周斌 《甘肃地质》2011,(4):60-64
甘肃省是一个生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省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森林及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功能弱,环境自净能力差;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并且随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呈恶化之势,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30,自引:11,他引:1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 ,应用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截面统计资料对该区域 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 ,陕、甘、宁、青、新的生态足迹都呈现赤字 (分别为 0 .1119、0 .3995、0 .42 42、0 .0 6 1、0 .886 3hm2 ·人 -1) ,这表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还发现各省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GDP产出系数呈现出陕 >宁 >青 >甘 >新 ,这反映出五省区的资源消耗产出效率的差异 .最后对生态足迹理论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  相似文献   

18.
安宝晟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13,35(5):1292-1300
青藏铁路的开通, 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 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生态足迹法, 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 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 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 结果表明: 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 住宿比重最高, 购物次之, 餐饮最少. 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 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 最大达到51%, 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