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构造应力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构造地质演化分析,将该地区震旦系以来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4个时期: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根据节理、褶皱和岩墙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得出库鲁克塔格地区及其周缘的4个时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北北东向、北西西-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近南北向。基于对新近纪以来库鲁克塔格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进一步对该地区应力场的分布特征、边界几何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湘中南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走向横向上存在显著变化,通道-溆浦-安化-桃江一线晋宁期与加里东期构造线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弯曲;湘东浏阳-川口一带晋宁期构造线自北而南由东西向转为北东-北北东向,加里东期构造线在湘南九嶷山地区和彭公庙-汝城一带为东西向,在都庞岭-塔山隆起带以及高挂山-关帝庙隆起带呈北东-北北东向,在湘中大乘山-龙山一带呈东西向。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湖南境内钦杭结合带与扬子陆块分界可能沿南桥-新化-隆回-苗儿山一线,自东向西由东西向转为北北东向;与华夏陆块分界可能沿川口-常宁-双牌一线,呈北东向。通过与区域挤压应力方向结合,上述构造边界走向可以较好地解释湘中南地区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的若干横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狼山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复杂,主要发育有南北、东西、北东和北西走向的断裂构造.从南北向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性质、构造应力场特征入手进行研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运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求出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方位,进而对本区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研究区发育的近南北向断裂至少受到过两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第一期是在晚二叠世,由于华北克拉通向北、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活动而形成碰撞拼贴运动所产生的近南北向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此时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σ1为北偏东10°左右,向北倾伏,倾伏角为15°~20°.在这一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狼山地区发育了一套破裂系统,它们分别表现为近东西走向的挤压构造带和逆断层、近北东走向的以左行为主的走滑断层、近北西走向的以右行为主的走滑断层以及近南北走向的张性断层.这些早期的断裂系统也制约着该区域后来的构造活动,第二期构造应力场是侏罗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而产生的.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σ1为北西-南东向,倾伏向为150°左右,倾伏角为10°~20°.第二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使早期南北向断裂由原来的张性破裂面转为左行走滑,早期东西向断裂转为右行走滑,早期北东向左行滑动面转为压性面和褶皱轴方向,而早期的北西向破裂面则转为张性破裂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白山地区金矿产为预测矿种, 以金矿床为目标物, 在前人对该地区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等地质条件与金矿产的关系, 查明了各种地质条件对金矿产的控制作用。同时利用地质、化探和物探等相关数据, 对该地区进行了金成矿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建立了以中元古代地层为主要成矿地层, 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 航磁解译环形构造和重力高背景场为主要成矿标志, 以及化探元素呈现三种组合异常等因素的吉林白山地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勘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区域构造背景、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苏亥图地区发育7条北东向断层和3条近东西向断层,主断裂为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煤系的展布,将煤系地层切割为北东走向的断块状。根据煤系与构造形态之间的关系,苏亥图地区构造控煤类型可划分为单斜断块型和逆冲褶皱型两种,其中以单斜断块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 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 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 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 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播褶皱区.海西晚期玉北地区断裂重新活动, 仍以挤压为主形成三角剪切样式, 但断层位移量并不大, 该时期玉北构造带基本定型, 储层裂缝易发育在三角剪切变形区.喜马拉雅期玉北地区存在微弱构造变形, 玉北构造带主要受到构造的叠加改造.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的扩张产生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 使得北东-南西向的玉北断裂带具有开启性, 对玉北地区油气调整和聚集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狼山地区新元古代狼山群变形特征及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山群作为阿拉善地块东北部重要的前寒武系地层单元,记录了复杂的构造变形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狼山西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狼山群进行构造地质试点填图、剖面测制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狼山群构造变形特征,并对其变形时代和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研究表明狼山群第一期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一系列同斜倒转褶皱构造(D1),第二期为近东西向的韧性右行走滑剪切(D2),第三期为北东向巴彦乌拉山—狼山断裂活动对狼山群构造变形进行改造(D3)。结合该地区前人研究成果及年代学资料认为:新元古代狼山群同斜倒转褶皱主要受到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古生代晚期沿恩格尔乌缝合带与阿拉善地块北缘拼合,导致近南北向的构造挤压,在狼山地区形成了早期枢纽NEE-EW向的褶皱;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关闭后发生的板内变形在狼山地区形成韧性右行剪切;三叠纪中晚期韧性左行剪切形成北东向走滑断裂,并使早期形成的褶皱枢纽走向转为北东,奠定了狼山地区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熊耳山是中国重要的金、银、钼矿产区之一,区域工业矿体大都为构造控矿。本研究以龙门店银矿为例,基于安德森模式,利用StereoNett软件对K1和K6矿体的节理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将研究区断裂构造划分为4期。Ⅰ期近南—北向压应力形成的北东和北西向成矿前构造,并衍生北北东向断裂;Ⅱ期近南—北向引张环境形成的同成矿构造,使Ⅰ期形成的次级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部分被石英脉充填,并伴随热液的沉淀和富集形成工业矿体,另外一些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发生矿化;Ⅲ期北东—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成矿后构造——局部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切割前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Ⅳ期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成矿后构造——北西向左行走滑断裂。分析认为,第Ⅰ期形成的北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好的含矿性,在后期找矿工作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胡建军 《云南地质》1996,15(2):103-113
高黎贡山构造带南段构造变形史胡建军(云南地勘局区调所)位于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由于它复杂的地质结构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国内_外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地区之一。高黎贡山构造带由北向南,从南北向延伸至龙陵后,转为北东一南西走向。这里所指的高黎贡山构...  相似文献   

10.
1 区域地质概况 查干陶勒盖地区属于得尔布干成矿带的南端,该北东向矿带各类矿种十分发育,主要有银、铅、锌等,与燕山期和华力西期的花岗岩杂岩体有关,并受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形成网格状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渐新世末沉积环境及物源突变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北部沉积物成分在渐新世末(23.8Ma)发生剧烈改变,出现地球化学成分上的突变,并在深海沉积中发生沉积间断及滑塌堆积。这些沉积事件在时间上与南海扩张轴由东西方向转为北东—南西方向发生跳跃的时间十分吻合,是渐新世以来南海构造演化史上最为重大的构造事件。经过这次构造事件,白云凹陷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水陆架环境转为中新世以后的深水陆坡环境,南海北部地区沉积物源由渐新世近源为主转变为中新世远源为主的供给特点;并使南海北部地区自中新世以来总体呈现海侵的特征。这次沉积环境与物源突变事件对南海北部地区油气藏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向山—皇姑山地区遥感地质解译研究认为 ,北北东向与北东向、北北西向及北北西向与北东向线性构造交汇部位和环形构造内部是控制区内硫铁矿床 (点 )的重要控矿构造 ;硫铁矿化在空间分布上与火山构造关系密切。尝试利用控矿构造和硫铁矿化的成矿有利半径对区内硫铁矿床进行遥感地质预测 ,圈定出莺子山和皇姑山 2个有利成矿地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梅城-寒婆坳地区位于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西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区内广泛发育紧密线状褶皱和一系列由南东往北西挤压形成的逆冲断层。依据野外观测及地质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几何形态,提出该区构造具有分带分段的特征,自北向南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构造区带,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个带。北段主体构造线方向为NE向,构造样式以叠瓦状逆冲断层为主;中段主体断层走向由NNE转为近SN向,以褶皱为主,推覆断裂为辅,局部发育白垩系红层;南段构造转为SN向,为一东翼被破坏的向斜。  相似文献   

14.
秦松贤  孟德保 《湖南地质》1998,17(3):145-149,159
湘西地区的北西向构造以北西向褶皱变形为主,它横跨于该区北东向构造带之上,并对汞矿床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滇西羊拉大型铜矿床石英构造岩微观构造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岩的构造和组构是变形运动亦即岩石流动的直接记录。作者对滇西着拉铜矿区的石英构造岩进行了微观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南北向、北西向构造活动较强,北东向构造活动近岩体增强,北西西向构造活动在矿区北部有较强的显示。动力学分析表明,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晚期为西北-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主压应力断续作用,导致岩石的脆性和韧性变形,石曲光轴优选方位形式及弗林指数k值的测算均说明变形方式以压扁为主。  相似文献   

16.
伍跃中  王战  过磊  校培喜 《地质学报》2009,83(7):964-981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7.
甘肃北山旧井地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填图和断裂活动性研究,探讨了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机制。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应变、应力场,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重新激活东西向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断裂,并产生北东向新生断裂。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并持续向北运移所产生的构造变形不仅局限于青藏高原内部及其边界,更影响到青藏高原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汉南-米仓山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向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荣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成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具备大规模成矿的条件和找矿潜力。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大型断裂、次级断裂及基底构造系统深入研究是揭示控制该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重要内容。对大兴安岭南部的航磁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查明了研究区北东向、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为主的深部基底构造特征,圈定了火山机构分布位置,分析了大兴安岭南部区域构造特征,揭示了反映岩浆岩活动的线性或面状正磁异常和磁异常梯级带,探讨了研究区金属成矿的有利区带。为大兴安岭南部地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三维地质填图、找矿远景区的圈定提供了基础性信息。  相似文献   

20.
陶志军 《铀矿地质》2023,(5):790-803
为指导摩天岭地区北部拉培地段铀矿找矿工作,文章在前人区域构造体系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走向、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充填物类型的详细调查分析,梳理了构造体系,划分了成矿期构造活动期次,应用里德尔剪切模型研究了成矿期构造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演化特征,最后分析了各构造带铀成矿潜力。文章将拉培地段构造体系划分为4组:北东向乌指山断裂、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和北东向羽状断裂。矿前期,在伸展构造体制下,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主要以张性为主,乌指山断裂活化;成矿期转变为左行走滑体制,与乌指山断裂配套形成了以F20为代表的北西向张性T断裂和以F6为代表的近东西向反向剪切断裂;成矿中-晚阶段,随着剪切作用的不断进行,新生了一组与乌指山断裂呈小角度相交的北东向左行压扭性P断裂,北西向断裂由张性转变为右行剪切,而近东西向断裂压性特点更加显著;矿后期,研究区基本结束左行走滑体制,转为东西向拉张作用。北东向乌指山断裂是研究区内重要的导矿构造,断裂本身成矿潜力一般;北西向断裂整体成矿潜力一般,但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往往为重要的铀成矿地段,应引起重视;近东西向断裂成矿期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明显,成矿潜力好;北东向羽状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