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原油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C—C—MS技术测定柴达木盆地原油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型式,以探究原油的戍因。测试结果表明:柴迭木盆地西部原油的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较重,分布在-23.7‰、~-28.5‰之间,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波浪式,反映原油来自超咸水—咸水的盐湖相沉积环境。柴达木盆地北部原油的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为-25.3‰、~-33.4‰,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U型和波浪式两种型式,根据单体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分布型式特征,认为柴迭木盆地北部原油属于煤成油和湖相偏腐泥型、混合型母质成因。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各油田40余个原油样品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该地区第三系湖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原油具有特殊的碳同位素组成和异常的生物标志物分布.其全油碳同位素偏重(-26‰~-24‰);正构烷烃系列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水平状,表现出类同于海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它们的生物标志物中正烷烃系列兼具奇碳和偶碳优势双重碳数分布模式;呈强植烷优势,Pr/Ph值大多<0.6;伽玛蜡烷普遍异常丰富,C35藿烷含量高,表征高盐、厌氧的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性质.芳烃组份以萘、菲系列为主,而二苯并噻吩等含硫有机化合物相对含量较低,反映该地区咸水湖相原油源岩沉积相的特殊性.柴西各油田原油地球化学参数在区域上呈规律性变化趋势,与其源岩沉积相的时空变迁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烃源岩残留沥青中正构烷烃分子的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文正  昝川莉 《沉积学报》1997,15(2):212-215
对不同类型烃源岩残留沥青中nC15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古生界海相碳酸盐生油岩和中生界淡水湖相泥质生油岩的nC15正构烷烃分子呈富12C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沼泽相腐殖煤的正构烷烃分子呈富C15的特征。煤系暗色泥岩的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介于两者之间。沉积环境和有机母质性质是制约烃源岩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特征的主要因素。nC15正构烷烃分子系列碳同位素特征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油-岩对比和原油成因判识指标,而且还可用于煤成油的进一步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液态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安娜  惠荣耀 《沉积学报》1996,14(1):135-142
文章报导了准噶尔盆地不同地区、不同产层原油和烃源岩样品中正构烷烃和类异成二烯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在nC11-nC34之间,保罗系湖沼相成因的原油,正构烷烃δ13C值大部分分布在-27.0‰──32.4‰之间,比海相地层的原油重,具有富集13C的特征。ⅡA型烃源岩产出原油的单烃δ13C值比ⅡB型的轻,相对富集12C。碳源组成相同的原油在正构烷烃和类异成二烯烃碳同位素组成上,有相似的分布范围和较为一致的总体变化趋势,因此单烃碳同位素组成可用于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中。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盐湖相油气成因与成藏机理研究薄弱。采用色谱/质谱(GC/MS)等常规技术,结合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卫城地区油气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解剖。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具有植烷对姥鲛烷优势显著、伽马蜡烷富集、升藿烷“翘尾”、甾烷异构化程度较低等咸水、盐湖相原油的典型特征。原油还具有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呈低碳重、高碳轻、近两段式分布的特征,与柴达木盐湖相原油有所差异。原油中检测到丰富的S1、S2、O1S1、N1、O1、O2、O3等芳构化程度较低的NSO化合物,其与该区低熟油的形成关系密切。油-油、油-岩详细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原油主要来自埋深超过3 000 m的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存在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聚集现象。研究结果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平  徐永昌  郑建京 《沉积学报》2002,20(1):151-155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共采集了油样6个,气样4个,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其δ^13C1值为-32.2‰-31.0‰,族组成碳同位素也偏轻,并具有δ^13C饱<δ^13C芳<δ^13C非>δ^13C沥异常分布的类型曲线,各组成之间同位素组成的相对差值较小。这些都反映出原油主要来自湖相烃源岩,形成于低演化阶段的未熟-低熟原油。原油伴生气甲烷明显富集δ^12C,δ^13C1值-57.8‰~-53.8‰,用低演化阶段油型气δ^13C1与R0模式计算景谷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约为R0=0.3%-0.5%,与景谷盆地地质背景基本一致。伴生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出现反序列现象,可能有煤成气贡献的多源复合。上述特征表明,它是与盆地原油同型、同阶段的产物,即油为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气为同一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其阶段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过渡带”气相当,因此主源为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8.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个广东泥炭样品和 3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样品中支链烷烃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应用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 (GC -IRMS)测定了其中藿烷类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泥炭中藿烷类δ13C为 - 2 1.7‰~ - 34.4‰,与湖相页岩和原油中藿类相比,相对富集13C;同一样品中,不同碳数和不同构型的藿烷之间,δ13C相差 4.4‰~ 1 2.8‰,说明同一沉积环境中可能生长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藿类先质的多种微生物,相对亏损13C的C29βα、C29ββ、C31βα藿烷可能来自甲烷菌,相对富集13C的C29αβ、C30 αβ藿烷可能来自化学自养型细菌;准噶尔盆地原油中藿烷类碳同位素δ13C为 - 30.6‰~ - 53.4‰,原油之间藿烷δ13C值具有明显差别,它们指示克乌断裂带东部原油来自二叠系,西部原油来自侏罗系与三叠系。  相似文献   

9.
以辽河西部凹陷潜山带原油及其源岩为例,系统研究了正构烷烃、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及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相互关系及生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系列化合物的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沉积体系中生源-环境因素的系统变化。应用各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相关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潜山带原油的油源差异。原油正构烷烃较异戊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偏正0.5‰~5.0‰、姥鲛烷较植烷偏正0.4‰~1.4‰,指示了甲烷生成菌对植烷的重要贡献;C21 长链异戊二烯烷烃较植烷系列碳同位素偏正0.5‰~2.0‰,表明其生源存在差异。异构及反异构烷烃与其他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对比显示了蓝细菌对这类化合物的重要贡献。C31 藿烷较C30藿烷富集13C达10‰~12‰,指示其生源不同,13C强烈损耗型C30藿烷(-61.2‰~-51.8‰)主要衍生于嗜甲烷菌,它们生存于Es4期强烈分层水体中的缺氧/有氧界面。Es3油源油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别偏正,且异构、反异构烷烃及藿烷碳同位素都明显偏正,综合反映了蓝细菌的重要贡献,而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正及4-甲基甾烷相对富集指示了沟鞭藻对沉积有机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素梅  郭栋 《现代地质》2010,24(2):252-258
为揭示东营凹陷部分复杂成因油气的来源,对该区原油、烃源岩单体烃碳同位素进行精细特征分析与油源追踪。东营凹陷不同成因原油具有不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沙三段淡水成因原油碳同位素曲线分别以nC15、nC32为主峰,碳同位素总体偏重、前峰极其富集13C;沙四段咸水成因原油一般以nC23为分界线,近似呈对称的双峰分布,δ13C值较沙三段成因原油的轻。沙三段、沙四段成因原油碳同位素分别与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的聚类相关。牛庄洼陷沙三中段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值介于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之间,与沙四段烃源岩及相关原油具有更好的相关性,验证以往关于牛庄洼陷沙三中段隐蔽油气藏原油为沙三段、沙四段成因的混源油观点。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原油碳同位素总体相对较轻、近直线型分布,与孔店组烃源岩、黄骅坳陷孔店组成因原油的碳同位素曲线聚类相关,指示其与孔店组烃源岩具有成因联系。在正常油窗范围内,成熟度对东营凹陷烃源岩及相关原油碳同位素的影响较小,后者主要受控于母源与古沉积环境。单体烃碳同位素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东营凹陷油气成因与油源研究,该方法是对以往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补充与深化。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主要形成于高盐强还原环境和有机质低成熟演化阶段。这种特殊成油环境,为研究原油中极性生物标志物示踪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对6个原油胶质馏分硅醚衍生物进行了GC—MS分析,从中检出丰富的脂肪酸、烷基醇、脂肪酸甘油—酯、酰胺和甾烯醇化合物,并且脂肪酸甘油—酯为首次从原油中检出。研究认为,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来自母源。它们的分布特征为链状化合物以短链组分为主,甾醇主要为C27甾烯醇,指示成油母质主要为菌藻类;高丰度脂肪酸甘油—酯的存在,提出生物油脂是这些原油的重要成油母质。原油中存在不饱和链状化合物及其高的CPI值和甾烯醇都说明原油具有低的成熟度。通过原油极性和烷烃化合物的对比研究,认为成油物质及其低演化产物的可溶有机质胶质组分,对原油的形成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为盐湖相未成熟—低成熟原油,属于典型的原油成因类型。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油田。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诸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中E13 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为该油藏的成因认识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油层组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为盐湖相未成熟-低成熟原油,属于典型的原油成因类型。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油田。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诸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中E13 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为该油藏的成因认识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Inthelastdecade,theGC C IRMStechniquehasbeenwidelyappliedinthestudyoffossilfu els (Bjoryetal.,1 990 ,1 991 ,1 992 ,1 994a ,1 994b ;Schoelletal.,1 994) ,biomarkers (Schoelletal.,1 992 )andpaleoenvironment(Pancostetal.,1 999) ,aswellasofpaleoceanography (Kenni cuttetal.,1 990 ) ,biogeochemistry (e .g .Hayesetal.,1 990 )andenvironmentalsciences (O’Malleyetal.,1 994) .Stablecarbonisotopicanalysesweremadeofacoupleofcompound specifictypesincludingn alkanes,isoprenoids,lighthydr…  相似文献   

16.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不同构造带代表性原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TC-IRMS技术对原油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样品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分布模式,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可溶有机质的δ13C分布在-36‰~-25‰,δD分布在-180‰~-110‰。对比发现,不同构造带原油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以-30‰(δ13C)和 -140‰(δD)作为分界,结合同位素曲线的分布型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布模式判识生烃母质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石油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平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8,16(4):124-127
通过对我国18个含油气区、385个石油样品进行碳、氢同位素和部分馏份碳同位素分析,将所获数据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石油如正常原油和轻质(凝析)油分别研究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轻质(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值(δ13C为-32.5‰~ -24.3‰)比正常原油δ13C为-34.4‰~ -24.6 ‰.6‰)相对偏高;石油馏份中芳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受母质继承效应更为明显。因此,用芳烃碳同位值可以判识不同母质来源的石油。与海相有关的轻质(凝析)油的氢同位素值大于-15.0‰,而非海相轻质(凝析)油的δD值( δD为-21.0‰~-1.05‰)基本覆盖了海相轻质油的分布范围,从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和海水环境其氢同位素有明显变重趋势,表明氢同位素主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MAT252同位素质谱仪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深层海相油藏中原油及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深层海相油藏中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生源控制,受热力作用影响较小;而在继承生源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热力作用将对原油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其逆转和分馏产生重要影响。总的趋势是随着油藏埋藏深度的增大和热力作用的加强,饱和烃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而沥青质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不断变轻,族组分碳同位素逆转程度和分馏程度有所加强,并出现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的整体逆转现象。塔北隆起深层海相原油族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的纵向变化特征,可以反映出热力作用对原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 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 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 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 “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 三环萜烷/C23 三环萜烷(0.10~0.18)、低C24 四环萜烷/C26 三环萜烷(0.49~ 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 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 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 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 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 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