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胡桥  陈建平  向杰 《江苏地质》2015,39(3):462-467
应用GIS技术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一个重要趋势。以湖南省锰矿资源成矿预测研究为例,在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指导,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地质找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多元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湖南省的有利成矿区进行锰矿预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GIS技术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趋势。以霍山县东溪金矿及外围1∶10 000大比例尺地区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空间位置统计结果和矿区成矿特征,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地质找矿信息,建立矿区找矿预测模型。选择符合条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作为证据图层,以5m×5m为网格单元,分析各证据图层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运用证据权法对矿区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通过图形方式直观表达成矿高概率的空间分布,对圈定的找矿靶区进行综合评述。研究区找矿靶区内地质、物探、化探找矿信息良好,各靶区内均有较好的金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元找矿信息,通过对多元信息的发现、提取、转换和关联,并利用信息综合技术建立区域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模型,进行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是目前矿产资源勘查领域信息找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和已知的7个沉积变质型铁矿(点)出发,结合野外验证分析,建立成矿模型与有利区提取模型,基于ArcGIS平台,建立研究区的空间数据库,通过对多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对各控矿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提取3个主要方面的预测因素:沉积地层;有利地球化学异常(Fe元素);有利地球物理异常(原平面).根据这3个证据图层与已知铁矿(化)点的叠加合成空间相关性分析,运用证据权模型和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成矿有利度评价,结合遥感蚀变信息缩小找矿范围,圈定3个沉积变质型铁矿预测区.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西段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新达来草原覆盖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成矿域的二连—东乌旗铜钼铁晚古生代—中生代成矿带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该区被牧草和第四系大面积覆盖,基岩出露较差,找矿工作相对滞后。通过研究该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构建综合信息预测模型,提取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找矿信息,借助GIS技术进行覆盖层“揭盖”和对找矿信息进行提取,以GeoDAS 矿产预测软件为平台,运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区分复杂背景与异常,提取矿化弱异常,应用模糊证据权法进行信息综合集成,形成预测后验概率图,圈定找矿远景区并进行验证,探索内蒙古草原覆盖区内生金属矿床勘查与预测评价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蚌埠隆起区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信息标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蚌埠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第四系覆盖严重,基岩露头零星,运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可以指导本区地质找矿工作.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重砂等资料,通过信息之间关联和转换规律的研究,确定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信息特征,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开展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矿床三维模型分析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萍萍  陈建平  王勤 《岩石学报》2019,35(3):897-912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新发现的超大型Cu(Au-Ag)矿床。本文针对铁格隆南矿区深部找矿问题,以现代成矿地质理论和多元地学信息综合分析技术为支撑,以构建矿床找矿模型为指导,依托数据库技术、3S技术、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及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开展基于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的三维地质实体建模与矿化异常三维空间重构,将铁格隆南矿床的预测评价研究拓展到三维空间,揭示了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异常表征,据此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矿体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分析与预测评价,以期减少单一信息多解性和成矿条件不确定性,为铁格隆南矿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找矿模型指导下,基于深部成矿空间三维结构重构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可以有效的识别成矿地质体和矿致异常信息,实现深部矿产资源靶区空间定位预测,为深部找矿预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铁格隆南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证据权法在三江北段铜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三江北段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提取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中的成矿异常信息,运用多学科信息综合研究地质异常与成矿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证据权重法建立该区的证据权重成矿预测模型,圈定出7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以泰国铜金热液型矿区为例,根据地质异常理论、典型铜金矿成矿模式,利用ETM+遥感影像、地质图、矿产地质数据库等多元地学数据,结合GIS技术,提取研究区地质(地层、构造)、遥感(羟基、铁染蚀变信息和线环构造)等致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法对该区铜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并结合研究区主要控矿地质要素,圈定研究区铜金找矿有利地段,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素雅  陈建平  刘畅 《江苏地质》2023,47(2):166-174
应用地质、化探、物探、遥感等手段和资料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已成为找矿工作的重要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锰矿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与成矿相关的多元信息,建立区域找矿模型;运用GIS技术对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提取有利成矿信息,形成找矿标志专题图层,构成找矿预测指标集;利用证据权重法建立锰矿综合预测模型,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已知锰矿床(点)等因素,确定找矿有利地区,并圈定7个远景区,为发现大规模锰矿产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总结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提取了地质、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及自然重砂等异常找矿信息,并利用地层、构造等信息分析了地层组合熵、断裂等密度、优益度及中心对称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预测模型,利用MRAS软件中的证据权模块进行预测。结果显示,63%的已发现矿床(点)、80.3%的已探明资源量落在有利成矿区内,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果,其成果为湘东南地区的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沱沱河地区铅锌银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岩  王训练  陈建平  王倩 《地质通报》2010,29(4):556-564
在总结三江北段沱沱河地区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GIS平台提取地层、构造、岩浆岩、重力、航磁、化探、遥感异常多元地质找矿信息,建立沱沱河地区铅锌银矿的预测模型,采用MRAS系统中的证据权模块进行预测,对有利成矿区进行圈定。根据单元网格后验概率值的大小划分了3级成矿远景区,共圈定了6个Ⅰ级、7个Ⅱ级和9个Ⅲ级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表明,83%的已知矿床(点)位于预测的成矿远景区内。除了包含已知矿床(点)的预测区外,沱沱河地区尚有4个Ⅰ级、5个Ⅱ级和4个Ⅲ级远景区目前仍未发现铅锌银矿床(点)。由于这些远景区与已知矿床(点)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有望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应在今后的勘探工作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钨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钨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1 538处钨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钨矿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钨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56个钨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钨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夕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层控夕卡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钨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的1 357个最小预测,累计预测资源量(WO3)2 973×104 t。根据钨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61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18个钨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河南卢氏-栾川、新疆白干湖、湖南香花岭-瑶岗仙、甘肃野马滩-干巴河脑、江西坪背山-八仙脑和大湖塘等6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钨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Tarim block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i. e. Earth's core accretion and block formation in the Precambrian, margin splitting, opening-closing and piecing up in the Early Palaeozoic, rift formation and plate unification in the Late Palaeozoic, and basin-mountain coupling and landform shaping in the Meso-Cenozoic, forming six ore-bearing formations and ore deposits of various genetic type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Kunlun Mountains and Altun Mountains.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of Tarim there are four giant intercontinental metallogenic belts passing through, the Central Tianshan and southwestern Tianshan belts in the former USSR and the Qinling-Qilian-Kunlun and Palaeo-Tethys bel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macro-analysis on the nearly one thousand known deposits (occurrences) and geophysical-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the information from reconnaissance in some areas, the region has very good prospects for mineral resources. Some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s may well becom  相似文献   

14.
中国锡矿床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但是近年来遇到了找矿潜力区不足和找矿方向不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锡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893处锡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锡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44个锡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锡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型、云英型、伟晶岩型、火山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锡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1 179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1 861.13×104 t。根据锡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05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09个锡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湖南香花岭-千里山和塔山-大义山、云南个旧和薄竹山-都龙、内蒙古黄冈梁等5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锡矿勘查工作。预测结果还表明锡矿在500 m以浅的找矿空间里仍有很大资源潜力,因此,找矿工作应注重深浅结合,在重视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的同时,还应重视覆盖区和非传统锡矿类型等新领域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金刚石找矿前景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刚石成矿区,已在山东、辽宁找到具经济价值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并且在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吉林等地发现金刚石矿点和重要的找矿信息.依据华北地台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规律及物化探、重砂综合信息研究成果,将郯庐断裂带、太行山断裂带及华北地台北缘金刚石原生矿成矿区带,大致划分为4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朱群  柴璐  刘斌 《中国地质》2018,45(S1):76-84
东北亚南部地区成矿区带数据集是以研究区最新地学资料为基础,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特点,综合区内1 590个境内外矿产地信息资料,依据区内主要金属矿床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将东北亚南部地区划分为3大成矿域、9个成矿省、43个成矿带及11个成矿亚带。包括成矿省、成矿带及成矿亚带名称,成矿带及成矿亚带的主要成矿元素、主要成矿期、主要构造单元及主要矿产地信息等数据。该数据集将为开展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毗邻地区跨境成矿带的成矿对比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对东北亚南部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少华 《地质通报》2010,29(10):1452-146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地球物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等中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反应和深度报道状况。大灾后,《学报》行动迅速,启动绿色通道,短时间内快速刊载相关研究成果,在快速反应速度上与国际大刊同步。在震后2年内《学报》持续深度报道汶川地震的研究成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省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古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丰富多样,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乃至世界级的金属矿床,包括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Be-U矿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铬铁矿等,这些矿床集中分布,形成多处成矿带,包括哈萨克斯坦的扎尔玛-萨吾尔、波谢库尔-成吉斯和北巴尔喀什等成矿带以及新疆西准噶尔的萨吾尔、谢米斯台-沙尔布提和巴尔鲁克-克拉玛依等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包含大型-超大型和世界级金属矿床的成矿带向东是否延入新疆西准噶尔?能否实现新疆西准噶尔找矿重大突破?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并结合作者工作基础上,根据成矿带的成矿构造环境、矿床类型、成矿特点和成矿时代,总结出成矿省至少发育九类成矿系统,即(1)奥陶纪-志留纪岛弧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2)奥陶纪岛弧VMS型多金属成矿系统;(3)泥盆纪岛弧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4)泥盆纪与蛇绿岩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5)早石炭世岛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成矿系统;(6)石炭纪岛弧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成矿系统;(7)晚石炭世弧后盆地与花岗岩有关的Be-U成矿系统;(8)早二叠世岛弧或岛弧和陆缘弧过渡弧斑岩-石英脉-云英岩型Mo-W成矿系统;(9)早二叠世岛弧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境内外相邻成矿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系统,二者可以对接,新疆西准噶尔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三条成矿带的东延部分,构成了成矿省北部的扎尔玛-萨吾尔Cu-Au成矿带、中部的波谢库尔-成吉斯-谢米斯台Cu-Au-Be-U多金属成矿带和南部的北巴尔喀什-克拉玛依Cu-Mo-W-Au-Cr成矿带。新疆西准噶尔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条件,有望实现找矿勘探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mineral systems approach to predictive mapping of orogenic gold prospectivity in the Giyani greenstone belt (GGB) by using layers of spatial evidence representing district-scale processes that are critical to orogenic gold mineralization, namely (a) source of metals/fluids, (b) active pathways, (c) drivers of fluid flow and (d) metal deposition.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quality of a predictive map of mineral prospectivity is a fun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maps used as sources of spatial evidence, we created two sets of prospectivity maps — one using an old lithologic map and another using an updated lithological map as two separate sources of spatial evidence for source of metals/fluids, drivers of fluid flow and metal deposition. We als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spatially-coherent (or geologically-consistent) deposit occurrences in data-driven predictive mapping of mineral prospectivity. The best predictive orogenic gold prospectivity map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s the one that made use of spatial evidence from the updated lithological map and spatially-coherent orogenic gold occurrences. This map predicts 20% of the GGB to be prospective for orogenic gold, with 89% goodness-of-fit between spatially-coherent inactive orogenic gold mines and individual layers of spatial evidence and 89% prediction-rate against spatially-coherent orogenic gold prospects. In comparison, the predictive gold prospectivity map obtained by using spatial evidence from the old lithological map and all gold occurrences has 80% goodness-of-fit but only 63% prediction-rate. These results mean that the prospectivity map based on spatially-coherent gold occurrences and spatial evidence from the updated lithological map predicts exploration targets better (i.e., 28% smaller prospective areas with 9% stronger fit to training gold mines and 26% higher prediction-rate with respect to validation gold prospects) than the prospectivity map based on all known gold occurrences and spatial evidence from the old lithological m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