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观测表明在敛聚型和离散型板块边界大量挥发份和金属通过去气作用从岩浆分离而进入陆相和海底火山热液系统。以CO2为主的流体伴随着挥发份贫乏的洋脊型玄武质岩浆作用而形成,其岩浆产生于洋脊之下的地幔的部分熔融过程。与此对照,丰富的、以H2O为主的流体产生于富含挥发份的火山弧型岩浆的去气作用,这种岩浆的起源与俯冲洋壳的脱水过程有关。岩浆流体常由各种挥发份(如H2O,CO2,CO,SO2,HCl,H2S,HF,H2,N2,CH4,Ar,He等)和含量不等的金属(如Na,K,Ca,Fe,Cu,Pb,Zn,Au,Mo,Re,In,W等)组成。受挥发份在熔体中的溶解度制约,由岩浆去气作用形成的最初流体相主要为CO2,而后来形成的流体相较富含H2O。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个常伴随着由长英质岩浆演化而形成的CO2和H2O混合的岩浆流体可能因不混溶作用而分离成一个低盐度(低密度)的气相和一个高盐度(高密度)的液相。在一个流体熔浆体系中,许多成矿金属强烈地分配在流体相中,并且在该流体分离出岩浆时被其带出。这些金属主要以氯化物和硫化物的络合物形式被气相和液相携运———气相携运受支配于其挥发性;热液携运受其溶解度所制约。岩浆流体可提供大?  相似文献   

2.
岩浆中主要挥发份含量:熔融包裹体和淬火玻璃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挥发份在成矿熔体和流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直接分析火成岩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是确定岩浆结晶前挥发份含量的最理想方法。本文在现有熔融包裹体(和海底火山淬火玻璃)中挥发份含量数据的基础上,估算了主要挥发份(H2O、CO2、Cl、F、S等)在基性、中性和酸性等各类岩浆中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3.
聚敛型板块边缘火山岩浆流体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渊 《西北地质》1999,32(2):6-11
聚敛型板块边缘,由于俯冲作用产生的部分熔融上升岩浆,含有较多挥发分形式的岩浆流体。当岩浆从海义或火山喷出时,在其喷出过程中或稍后,岩浆流体通过脱气而脱离火山岩浆,与海水汇合,在适宜的部位形成与海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对流循环热液体系。这种热液体系由于发育部位和岩浆流体所提供成矿金属物质的不同,在火山岩系由浅而深的不同部位,形成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高硫贵金属矿化物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贱金属  相似文献   

4.
邵军 《贵金属地质》1999,8(2):115-118
地幔流体是以C-H-O为主的体系,富含H、CO2、CH4、H2S、H2O和大量的不相容元素(如K、P、Li等)及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其组成成分有一定的变化。地幔流体有地幔柱型、洋中脊玄武岩型和岛弧型3种主要源区,通过交代和(或)溶解地幔、地壳岩石等方式迁移、富集而成矿。夹皮沟金矿田内构造-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表明该区地幔活动频繁且强烈,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地幔流体组成和成矿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幔流体与地球的放气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幔流体的形成、聚集和渗透是引起地幔交代作用的主要营力。地幔交代作用发育的强弱决定着所生成岩浆的碱性程度。地幔流体和部分熔融体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它们与亏损地幔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后者发生LREE和不相容元素的局部富集。通过板块俯冲作用使地球表层的CO2进入地幔,参加地球的碳循环。热点岩浆来源的CO2中含有部分循环的CO2,而大洋中脊玄武岩中的CO2主要是原始地球的CO2。携带CH4和H2O的流体渗透至被俯冲带带入地幔的物质,使碳酸盐化的榴辉岩还原而形成含金刚石的榴辉岩和富水流体,并诱发局部熔融,所形成的熔体以火山喷发的形式上升到地表。地幔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它们主要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地幔矿物中。几乎在所有的上地幔环境下形成的矿物中均找到了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内流体的成分主要是CO2,CH4,H2O及少量H2,N2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宁西部火山财型金档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了该区火山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辽西地区火山岩型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和低CO2、高K特点,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天水地下渗流混俣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阐述了火山金矿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庐枞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中生代燕山期强烈的火山-潜火山岩浆作用孕育了盆地内的铀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表明,盆地内铀成矿是潜火山岩侵位后的地质事件,潜火山岩浆活动对铀成矿起主导作用。潜火山岩浆演化晩期的残余相富铀,在石英正长岩中形成晶质铀矿等高温矿物。结合岩石铀含量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石英正长岩可构成铀源体,潜火山岩浆期后热液与铀源体相互作用,促成了成矿流体演化。早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期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流体性质由碱性向酸性演化。温度降低及流体的混合作用,促使矿质在成矿有利空间卸载。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火山岩辉石中岩浆包裹体成分及有关成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赫英  廖永胜 《地质论评》2000,46(6):638-644
对胜利油田火山岩中辉石及其中岩浆包裹体成分的研究表明:CO2气藏区和非CO2气藏区新生代火山岩辉石及其中岩浆包裹体成分有明显区别,前者中辉石为普通辉石,成分相对富SiO2,而贫Al2O3、TiO2、MgO和挥发成分;而后者中辉石为透辉石,成分相对贫SiO2和挥发份,而富Al2O3、TiO2和MgO。前者岩浆包裹体玻相中富含CO2,包裹体中的金属子矿物多为黄铁矿;而后者岩浆包裹体玻相中贫CO2;包裹  相似文献   

9.
余明  汤庆艳  张铭杰  何佩佩  尚慧  李立武 《岩石学报》2014,30(12):3635-3644
腾冲新生代火山区是青藏高原唯一幔源挥发份大量排放的火山-地热区,大规模火山作用的流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科学意义。对腾冲马鞍山、老龟坡和打鹰山等地新生代火山岩进行流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的流体组成中H2O占有极高的比例,CO2、N2和O2的含量较高,而且不同火山区的流体组成有所差异。CO2的δ13C值为-27.1‰~-7.5‰,位于地壳和地幔范围之间;CH4、C2H6、C3H8和C4H10等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组成随碳数增高具有整体正序、C2H6与C3H8局部反序的分布特征,显示海洋环境I型有机质热裂解成因烃类气体的特征。腾冲火山作用中存在地幔来源的CO2,岩浆存在轻微的CO2去气作用。含碳流体挥发份主要表现为俯冲大洋板片脱出流体挥发份的加入,特别是俯冲洋壳沉积有机质热裂解产物,大量的H2O可能来源于岩浆上升过程中围岩流体或再循环流体的加入,不同火山区岩浆上升演化的差异造成了流体组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昆仑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沿昆中缝合带及其旁侧分布,岩性以玄武岩为主,之后亦有安山岩和英安岩产出,先后形成于洋脊、洋岛和岛弧构造环境。洋脊玄武岩K2O、P2O5、SiO2、REE含量和FeO/MgO比值低,钙、铁、镁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差。岛弧玄武岩硅、碱、铝和REE含量以及LREE/HREE比值高,镁、铁质低。洋岛玄武岩TiO2和P2O5高,K2O低,REE和LREE/HREE介于前二者之间。火山岩的构造背景表明,早石炭世昆中断裂带以“开”为主,形成洋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早石炭世末转为“合”,形成岛弧型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洋脊玄武岩的识别,对于研究区域构造及其演化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随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矿作用为一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熔蚀作用并存,沉淀作用和溶解作用交替,实质上是岩浆体系的分异作用或自然组织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笔者以区域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为主线,从研究区域火山岩岩石学的角度探索北祁连山古板块构造体制与火山岩浆作用的关系,主要强调区域上不同特点火山岩的成因,其形成应直接与构造环境有关。作者的研究查明,从元古代末至泥盆纪,北祁连山经历了一个由大陆裂开→大洋化→洋盆扩张并俯冲消减→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洋盆收缩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均发育有相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海相火山活动。经确定有如下5种特定的火山岩浆产生环境:(1)元古代末-寒武纪大陆裂谷型火山作用,(2)寒武纪末-早奥陶世洋脊-洋岛型火山作用,(3)奥陶纪岛弧火山作用,(4)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火山作用,(5)晚奥陶世-志留纪海盆闭合期火山作用。作者的研究揭示,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拉张环境下火山岩浆的产生密切相关。因为海底循环的热卤水在此类矿床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而这种循环作用受与拉张环境相伴的局部高热流和海底火山活动所驱动。  相似文献   

13.
以重建太平洋板片漂移历史为切入点,以期揭示燕山运动深部过程与大规模岩浆活动及金属成矿作用的内存联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厘定太平洋与伊泽纳吉板块间扩张洋脊的运动历史;探究洋脊俯冲对长江中下游燕山期岩浆活动和金属成矿作用的控制机理;系统阐述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的成因,探讨其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制约;利用地震资料揭示地幔中新特提斯、太平洋俯冲板片的残片;反演华北典型地区高镁埃达克岩形成的深部过程,探讨古太平洋俯冲对华北克拉通减薄的制约;实验模拟流体和熔体对成矿元素的溶解和运移,揭示其化学和动力学机制,为探讨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深部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河南前河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莉  卿敏 《黄金地质》1999,5(3):75-80
对前河金矿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中金与砷、钨、钼相关性较强,矿体在垂向上微量元素分带性明显。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所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主要由深源岩浆提供,并有浅部物质参与。成矿流体属Na^+-K^+-Cl^--SO4^2-型,而且气相成分中CO2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胡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  相似文献   

16.
确定南澜沧江缝合带的火山岩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着重根据火山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厘定了我国西南“三江”地区昌宁-孟连带C1—P2火山岩和南澜沧江带P—T3火山岩的构造-岩浆类型。昌宁-孟连火山岩带为洋脊/准洋脊型-洋岛型玄武岩、蛇绿混杂岩带,代表澜沧江洋或古特提斯的残迹;南澜沧江火山岩带是一个陆缘火山弧带,是澜沧江洋盆向东俯冲消减、碰撞以及陆内俯冲过程的产物。两带火山岩是成对分布的古特提斯缝合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成矿金属元素的气相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尽管早在360余年前就有人提出了金属元素气相运移的概念,但在近代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却一直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现代陆上和海底火山喷气中金属元素的分析表明很多金属元素在火山气中的含量相当高,具有直接形成金属矿床的潜力。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同步加速器-XRF、PIXE、LAM-ICP-MS等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直接测定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组成,取得了富气相的流体包体中Au、Cu、Mo等元素的含量显著的高于液相包体的重要发现。熔融包体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岩浆沸腾作用在热液矿床的成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岩浆的结晶过程中可能有高达65%的挥发份逸出,而Cu、Au等金属元素强烈的选择性进入气相而非熔体相,说明岩浆演化早期的去气过程对斑岩等热液矿床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的控制。气相对金属元素溶解度的实验研究亦表明,气相对金属的溶解和迁移能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所以,气相运移可能在一些热液矿床(特别是在蒸气相占重要地位的高温热液矿床)的成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19.
赣杭火山岩带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喷发及浅成-超浅成潜火山岩浆侵入,造就了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铀矿床成矿作用。与潜火山岩具空间和成因关联、成矿作用受潜火山岩浆活动控制的铀矿床,应归属为潜火山岩型铀矿床。潜火山岩型铀矿床赋矿围岩以酸性潜火山岩为主,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共伴生Cu、Ag、Au等元素,矿石金属矿物及围岩蚀变特征与我国东部潜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具相似性。火山-潜火山岩浆活动及分异演化完善,促使成矿物质在热液体系不断浓集及成矿流体演化,在成矿流体温度、压力、化学成分改变及气液沸腾机制作用下,铀在断裂构造及其旁侧裂隙构造、潜火山岩内外接触带及围岩裂隙密集带、隐爆角砾岩及其内发育的隐爆裂隙带等容矿构造空间内沉淀。  相似文献   

20.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斑岩成矿系统金属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矿床的形成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岩浆结晶阶段和低于固相线的热液阶段过程和演化 ,但对于流体从熔体出溶到熔体最后固结过程的理解却很有限。基于流体包裹体冷热台研究、单个流体和熔体包裹体原位无损成分分析技术 ,并结合挥发份和成矿元素在共存相间分配的实验和质量平衡计算模拟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金属成矿制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中从岩浆中挥发份的出溶和演化、成矿元素在岩浆热液过渡体系各相之间的分配、斑岩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 :( 1)岩浆熔体不仅含有足够的挥发性组分 ,而且出溶的挥发份能够被圈闭在流体包裹体中而成为岩浆出溶热液的实物证据。 ( 2 )挥发份和成矿元素不仅在岩浆熔体和出溶的溶液间分配 ,还将在熔体与盐水溶液、熔体与气相以及盐水溶液与气相间进行分配。Cu在岩浆蒸气中比在共存的熔体中要富集数百倍 ,而Cu ,As,Au(可能作为HS配合物 )则偏向于分配进入与液体相共存的蒸气相中。 ( 3 )成矿元素在熔体 /溶液间的分配系数受控于熔体中初始水含量与饱和水含量之比值和岩浆熔体与共存出溶水溶液的w(Cl) /w(H2 O)和w(F) /w(Cl)比值。 ( 4 )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