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黔桂三角地区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区,金矿床主要赋存在裂谷作用强烈时期沉积的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地层中,金成矿作用是在裂谷带这一特定大地构造背景下进行的,金矿床的形成是裂谷带形成、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桂西晚二叠世裂谷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舟 《广西地质》1997,10(1):7-10
桂西晚二叠世裂谷的形成,是古生代地壳长期演化的结果。加里东运动引起幔上拱,从海西早期开始,桂西地出现多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地垒和地暂,晚二叠世早期,即东吴运动时期,在莫氏面、康氏面、结晶基底面向西高倾斜带形成南北向主裂谷,在地幔上拱带形成东西向裂保壁,并引起基性岩浆沿裂谷带上涌。  相似文献   

3.
从地质-构造单元上看,内蒙古中西部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区内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代表性矿床有常山壕(特大型)、朱拉扎嘎(大型)和赛音乌苏(中型)金矿床。金矿化大都在白云鄂博和渣尔泰裂谷带中元古界砂岩、粉砂岩、碳质板岩、千枚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网脉状产出,并且与古生代侵入岩脉群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上述3处金矿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但是它们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大体相似,并且可与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超大型金矿床相对比。金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古大陆边缘裂谷带构造-岩浆活动高峰期相吻合,其中海西期构造变形和岩浆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是导致金矿床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中三叠世末(早印支期),随着澜沧江洋、金沙江-哀牢山洋碰撞关闭,左贡、临沧、昌都-思茅、德格-中甸等地体焊合成三江联合地体,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此后,古地貌、沉积组合、岩浆作用等特征显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盆岭相间或堑垒相间是陆内裂谷的地貌特征。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宏观上,昌都-思茅地体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强烈扩展,形成江达-云岭-绿春和澜沧江两条火山-地堑,微观上昌都-思茅构造带内部亦发育堑垒相间的裂谷型盆岭地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岩金矿床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中国岩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地受板块构造控制。(1)裂谷带和俯冲、碰撞带等不同构造环境金的成矿特征明显不同。俯冲带金矿床还具有水平分带性,它受富金变质基底和深断裂的影响而复杂化;(2)不同构造环境金的成矿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威尔逊构造旋回中为一连续过程,在成矿作用、矿床类型、矿质来源、矿石金属元素组合等方面均具有旋回性;(3)吕梁期和燕山期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期,是分别伴随太古代绿岩-裂谷带封闭和大规模俯冲、碰撞作用而发生的。在太古代绿岩带之上叠加有燕山期俯冲构造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6.
雪峰隆起区前震旦纪地壳构造演化及其金矿成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降起区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板溪群组成,是湖南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成矿区。该区沉积建造是扬子地块东南缘裂陷槽演化的结果。该裂陷槽是在全球性第二裂谷期(800~1200Ma)裂谷作用影响下,沿扬子地块东南缘形成的陆缘裂陷带,本文称“雪峰裂谷”,其构造演化由拉张沉陷—裂陷,局部收缩、回返,再裂陷一再褶皱、回返,演化过程较为完整。在拉张沉陷—裂陷期,形成金的矿源层、含矿层;在裂谷褶皱、回返期,形成含金变质热液,形成金矿化;在裂谷封闭、雪峰期后多期次构造岩浆旋回中,再造、叠加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陕西安康—石泉北部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康—石泉北部金成矿带位于南秦岭早古生代裂谷盆地次级单元牛山—赤岩地垒,南北两侧分别以安康断裂和麻坪河断裂为界,典型金矿床有羊坪湾、黄龙、鹿鸣等.早古生代裂谷盆地以发育黑色岩系为特征,普遍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特别是浅变质志留系砂泥质岩和印支—燕山期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床的形成,前者提供金矿源层,后者促使含金热液运移富集成矿.该地区是金矿成矿带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8.
Kamp.  AB 曲燕 《世界地质》1991,10(1):141-142
Suess(1891)所确定的东非裂谷系由东裂谷(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西裂谷(乌平达西部、坦桑尼亚西部、扎伊尔东部和马拉威)组成。东裂谷的形成在埃塞俄比亚始于晚始新世、在肯尼亚中部始于中新世、而在肯尼亚东部和坦桑尼亚北部则始于晚中新世至上新世。西裂谷比东裂谷年青,其形成均晚于中新世,并且,西裂谷的地壳拉张程度及伴随的火山活动均较强。一条活化的大陆韧性剪切带(转换断层)将西裂谷不连续的北部边界连接起来,并向东南一直到东裂谷;另一条韧性剪切带沿Rukwa裂谷以左旋方式取代了西裂谷。凹裂谷地堑不如东裂谷发育,表现在宽度上仅约50km(cf.70km),并缺乏内部地堑。尽管东非裂谷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但仍可鉴别出四个主要火山岩套,其划分基于  相似文献   

9.
右江沉积盆地演化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右江沉积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其沉积-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大陆边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坳陷盆地.桂西北地区是右江盆地的主体部分,该区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牙、高龙)的含矿硅质岩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组构学特征一致表明矿床在沉积成岩期已形成,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矿床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演化密切相关.裂谷环境、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同沉积断裂等因素对矿床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柳西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形成的柳园-俞井子裂谷带等构造奠定了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金矿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构造分别控制着金矿成矿带、矿床(体)的产出,同时控制着金矿的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找矿方向为柳园-俞井子裂谷带南北缘深大裂带及其内部次级大断裂两侧。  相似文献   

11.
武广  陈毓川  陈衍景 《岩石学报》2010,26(12):3683-3695
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产出地区,但其成矿年代学研究非常薄弱。为确定成矿时代,作者运用高精度激光40Ar/39Ar定年法对阿尔哈尔雷金矿床和乌仁科布拉克金矿床的赋矿围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阿尔哈尔雷金矿床安山岩样品20个点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304±7Ma(MSWD=6),乌仁科布拉克金矿床安山玄武岩样品21个点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280±6Ma(MSWD=2.4),表明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期-早二叠世。初步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晚石炭世末期-二叠纪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粗安岩、玄武粗安岩、玄武安山岩、粗面玄武岩和玄武岩,具双峰式特征,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和橄榄玄粗岩系列。哈萨克斯坦北东天山地区晚石炭世末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碰撞晚期向裂谷的转换阶段,而二叠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产出于陆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地史演化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立全  潘桂棠 《地质学报》1999,73(3):206-218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古特提斯弧后洋盆消亡的俯冲消减杂岩带。弧后洋盆形成于早石碳世-早二叠世。晚泥盆世晚期已具有雏型,早二叠世是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早二叠世 晚期向西俯冲,在金沙江结合带中形成3条消减杂岩带。金沙江弧-盆系于志留纪末在早古生代变质“软基底”的基础上开始生成、发展和演化,经历了泥盆纪弧后裂谷盆地阶段(D)、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弧后洋盆阶段(C1-P1)、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的洋壳俯冲消  相似文献   

13.
主要是对威特沃特斯兰金矿床(南非共和国)和巴列伊成矿区(外贝加尔,俄罗斯),在区域构造位置,裂谷构造发育特征,裂谷基底特征,矿床成因矿化特征等11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揭示了两个矿床存在的一系列共同特征。首先矿床分布的区域规律性相似,它们都受大型裂谷带和裂谷带周围与构造岩浆活化有关的断裂带控制,同时构造岩浆活化两次发育的特点相似,早期形成了由双峰喷发岩岩层充填的火山洼地,及比较晚发育并叠加在火  相似文献   

14.
冰岛是欧洲的第二大岛屿,在成因类型上,是由于地幔柱上涌而形成的碱性玄武岩区,属于周期性的海底岩浆活动和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岛。全岛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并可分为4个主要地层单元,分别为中新世—早上新世岩层、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岩层、晚更新世岩层及冰后期岩层。构造方面,冰岛火山断裂系统发育,可分为3个火山侧翼带和4个火山裂谷带。冰岛地热资源极丰富,其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温度高、地热流体多为淡水等特征。近年来,冰岛发现了一系列金矿(化)点,主要分布在冰岛沿海地区,可分为3个成矿带,与地热系统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成因类型多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中国新疆西天山地区阿希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和地质特征。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冰岛地质特征及演化历史,阐述了冰岛地热、金矿资源分布规律,旨在为中国地质科技人员了解冰岛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扬子地块与南秦岭造山带的盆山系统与构造耦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重新厘定了扬子地块西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原型,在综合分析南秦岭造山带和勉略缝合带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北缘的拼合演化历史以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沉积上段)和早三叠世早期(飞仙关组沉积下段)发生点式碰撞,在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形成了与碰撞相关的裂谷盆地群(包括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东部的当阳裂谷等),碰撞裂谷群的持续演化时间为5~6Ma,这一阶段典型的沉积标志为水下早期阶段形成的海相磨拉石层序。至早三叠世的嘉陵江二段沉积时期,两个不同地块的持续拼合导致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与周缘前陆盆地相关的古冲断带的形成,该阶段在缝合带接触部位发育角度不整合和河流相沉积,扬子地块其余大部仍然是保持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晚三叠世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北缘之间的残余大洋消失,为整体闭合的碰撞后期阶段,沉积了须家河组开始的陆相碎屑岩系,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到了以陆相磨拉石为主的前陆盆地阶段,在扬子北缘形成了神农架-黄陵隆起和米苍山隆起。晚三叠世以后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了比较复杂的后期改造阶段,产生了多期的收缩性构造活动,包括以形成区域性的假整合和小角度不整合为特征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J3-K1)的低幅度活动期;以大巴山和米苍山冲断带的强烈改造为主,形成薄皮冲断构造系统的早白垩世晚期变形和以形成大巴山弧形冲断带和米苍山基底卷入的冲断带为特征的新生代晚期变形。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 ,发育于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被动陆缘之上。裂谷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石炭世裂谷形成发展阶段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敛合阶段 ,形成发展阶段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敛合期以钙碱性安山岩、基性玄武岩为主间夹灰岩、砂砾岩等。该裂谷为塔里木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带的一部分。活动带内大量火山岩浆活动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深大断裂活动使金刚石成矿成为可能。对该活动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古特提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指导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张晓东 《地学前缘》2000,7(4):431-440
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 ,存在意见分歧 ;晚二叠世—老第三纪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 ,对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 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 ,晚二叠世为热冷却伸展坳陷 ,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 ,新第三纪至今 ,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才形成陆内前陆盆地。 ( 2 )对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资料的研究表明 ,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板块运动和造山作用具软碰撞特点 ,早二叠世的裂谷盆地是在软碰撞背景下造山带伸展塌陷的产物。 ( 3)地幔热对流作用可能是软碰撞造山后伸展塌陷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主要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带是含金建造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逆冲推覆构造是成矿元素和成硫流体活化、迁移、富集成矿的重要热动力;低级别、低序次的断裂和密集裂隙带是成矿流体的通道和矿体的定位空间。  相似文献   

19.
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总结了区内金矿化的特征和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断裂带是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带、推覆构造带、脆性破碎带和平移走滑带相互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早期的洋壳俯冲、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弧-陆碰撞、侏罗-白垩纪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推覆和平移剪切构造发育演化阶段。区内金矿  相似文献   

20.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