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化探工作中核心环节之一。本文应用泛克里格趋势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流程,以甘肃夏河—合作地区1∶20万化探数据中Au、Cu、Ag、As、Sb、Hg元素为例,分别利用泛克里格趋势分析法和传统统计法求取它们的异常下限值,并结合地质矿产背景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在研究区内的应用效果。趋势分析法其圈定的异常能够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受背景的干扰较小,指示矿化的能力较强;与传统统计法相比较,趋势分析法圈定的异常不仅与已知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吻合更好,而且异常强度大,分带性好,浓集中心高;还反映了区域断裂沿NW—SE向展布。泛克里格趋势法还圈定出一些传统统计法未能识别出的异常,为开展下一阶段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假定服从正态分布,用图方法可以求出它的数学期望值(μ)和标准差(σ),进而可以求出每个观测数据的背景值。观测数据由背景值和剩余异常值组成,剩余异常值等于观测数据减去背景值。定义异常为剩余异常值在背景值上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即剩余异常值≥μ+3σ,称为剩余异常法。以西藏班戈-嘉黎地区铀矿远景调查项目的化探数据为例,通过与传统方法圈出的异常进行对比显示,剩余异常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常数量和剔除假异常,减少不必要的异常查证,节约经费,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而揭示这种空间相关性的有力工具是变差函数。利用变差函数对东天山的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Cu和Au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两元素在东西方向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南北方向有较大的变化性并具有一定的线性漂移,总体呈现带状异常,与东天山EW方向大断裂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泛克里格法对Cu、Au进行了异常信息的提取和评价,泛克里格法提取的剩余异常不仅能突出高异常区,也较清晰地反映了部分低缓异常带,为研究区域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石山地区1∶2.5万水系沉积物资料处理,圈定了W、Sn、Bi、Au、As、Sb、Cu、Pb、Zn等异常,揭示了区内异常的分布特征,评价异常的找矿意义,划分了元素组合。结合地质成矿背景,依据化探综合异常及元素组合特征,确定钨、金、铜多金属的3个找矿远景区,其中优选1号综合异常为最佳钨、金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上宫-吉家洼矿集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地区,区内发育上宫、干树、吉家洼等金矿床,是河南省重要的黄金产地。在充分收集、整理矿集区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矿集区的金矿成矿规律并建立了找矿模型。提取和构置断裂构造、剩余布格重力异常、Au化探异常、Ag化探异常、Cu化探异常、Pb化探异常、Mo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燕山期花岗岩体等9个预测要素作为证据因子,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圈定18个最小预测区。依据后验概率和找矿标志将最小预测区分为1级、2级和3级,针对不同的级别提出了相应的勘查建议,为矿集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如何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处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化探数据的问题。经对湖北阳新岩体铜含量数据的大量电算、分析、对比,最后选用了对数泛克立金法。由计算机自动绘出的估值图和漂移、剩余图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化探趋势和异常,既优于趋势面分析和滑动平均法,也优于泛克立金法,且能获得较稳健的变差图。故此法对化探数据自动成图很有用处。  相似文献   

7.
李荣亮 《地质与勘探》2018,54(3):592-602
甘肃甘南地区是甘肃省乃至我国金、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重要富集区,金矿尤为突出。通过在王格尔塘地区系统地开展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从地磁角度研究区内地质构造,解译圈定隐伏岩体范围。在解释研究磁异常基础上,与化探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中酸性岩体引起的弱磁异常是该区寻找金、铜等热液型矿产的必要条件。综合研究地、物、化资料,提出了以"中酸性岩体-磁异常外缘-化探综合异常中心"为特征的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有效缩小了找矿范围,确定了找矿靶区。该方法可为甘肃甘南地区乃至西秦岭地区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五道沟地区处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结合部位,多宝山矿集区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区为森林覆盖区,在该区开展矿产调查过程中,化探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和重点区土壤测量,研究该区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主攻矿种,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铜矿点2处,金矿化点2处,金(铜)矿化信息地10处,找矿线索3处.圈定Ⅰ级找矿靶区3处,Ⅱ级找矿靶区2处.通过研究元素分布规律等,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区Au、Ag、Cu、Pb等元素局部富集,Au、Cu成矿的可能性较大,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中段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天成 《地质与勘探》2011,47(5):885-893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数据,研究了东天山中段地区针对不同类型铜矿化的元素组合异常圈定方法。选择典型(含)铜矿床及其周围地段的化探测量点为建模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查明针对不同矿化类型的指示元素定量组合;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用泛克里格剩余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得到3个元素组合:Cu-Co-Ni-Mn-V-Fe-Cr组合...  相似文献   

10.
陈庆 《江苏地质》2018,42(3):476-480
石门坎—保和地区位于云南个旧多金属成矿区西南部,成矿背景复杂,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多样性。利用研究区1∶1万土壤化探数据,采用泛克里格法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不同层次的成矿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主因子F_3包含Mo-Au-Sb等元素,反映成矿过程中的岩体和热液相关信息;主因子F_4包含Sn-Bi-W元素,指示中低温热液矿化环境; Sb沿杨家田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反映了由北东向构造控制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已知矿点对应良好; Sn元素异常在研究区北部呈双峰状环形分布,推测受隐伏岩体或者断层控制。根据元素组合异常F_3和F_4的分布规律,结合地质资料圈定出2个找矿靶区,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上海模式在湖北黄石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但是,地质资料的分散保管、各自利用的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上海市地质资料汇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纳入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主流程,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的正常汇交;(2)建立了城市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方法;(3)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4)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制,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以地质需求为导向,加强地质资料集群和深度开发服务。同上海市相比,黄石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具有独自特点:将地质数据分为11类,计100多个数据类型;建立了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在城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业城市矿政管理与服务模型;对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步集群化,即地质资料目录收集齐全→地质资料收集、汇交齐全→建全试点数据库→建好地质三维模型→地质资料、数据、图形、模型的管理和分析评价;建立了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方法,对全国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是新疆第一个煤层气示范工程项目。白杨河矿区总体构造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大,煤层多且间距大。该示范工程开发方案主要井型为丛式井。经过多年钻井实践,丛式井钻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区块已经非常成熟,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煤层气开发的丛式井钻井技术。由于白杨河矿区地质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各区块相比差异大,特别是存在地层倾角大、煤层多且间距大等地质特点,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原有的丛式井钻井技术。本文依据白杨河矿区地质资料,分析了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丛式井钻井难点,对解决该区块钻井难点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思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白杨河矿区大倾角厚煤层的丛式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黄石市矿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索到商朝中晚期。古代有铜绿山,近代有黄石港,现代有黄石市,三者是矿业发展史上的典型缩影。根据矿业发展的特点,将黄石市矿业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矿业史(1840年以前)、近代矿业史(1949年以前)、现代矿业史(1949年以后)。通过对黄石市矿业遗迹的调查研究,对于研究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古黄河文明与古长江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从某种意义来看,黄石市的历史就是一部灿烂的矿业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地质勘探数据管理模式制约着数据应用的便捷性和数据的共享范围,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体化为地质勘探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伊敏矿区电子版地质报告数据管理系统为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关系数据与图形数据统一管理模式,结合网络技术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平台,建立了基于网络信息服务的地质勘探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充分挖掘地质勘探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便于地质勘探数据分发共享。  相似文献   

15.
核能作为清洁能源之一,是实现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核电的快速发展对天然铀资源供给提出了新需求、新挑战,利用现代对地观测新技术新方法,持续开展铀资源高效勘查,是扩大天然铀资源量的关键途径。基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综合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地质等多源地学数据,通过光学遥感数据与雷达数据融合、航磁、航放、重力与地学数据综合分析,结合地面遥感地质调查与验证,系统研究了桃山矿田及其邻区主要成矿岩体、控矿构造、热液蚀变等多种铀成矿要素的电磁波谱特征,综合评价了铀成矿条件,圈定了远景靶区。  相似文献   

16.
黄石市矿业遗迹基本类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黄石市矿业遗迹类型、分布,剖析了不同时代的典型矿业遗迹,总结了不同类型的矿业遗迹特征,提出了黄石市矿业遗迹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建议。研究表明:黄石市矿业遗迹十分丰富多彩,许多达到珍稀级,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具有重大的科研、科普、旅游、参观等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7.
煤矿地质保障技术是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绿色采矿的关键路径,针对智能开采需求和地质保障要求,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地质保障主要面临的难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地质探测精度不足、建模精度无法满足工程应用、模型动态更新困难、缺乏基于时空演变的智能回采全局路径最优决策手段等。根据面临的难题和技术现状,对陕西延安黄陵一矿和陕西神木榆家梁煤矿智能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进行了探索实践。黄陵一矿以810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为目标,采用综合探测、数据融合等技术,构建工作面静态地质模型,利用地质雷达、惯性导航技术,动态修正工作面地质模型,通过对“透明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CT切片”,获取采煤机关键截割曲线,与回采工艺、装备形成耦合协同、联动控制模式,实现基于三维空间感知和智能数据分析的规划截割,推动黄陵一矿810综采工作面实现智能无人化开采。榆家梁煤矿提出构建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智能自主割煤工作面无人化开采模式,融合多源异构地质数据建立智能开采工作面多属性地质数据库,构建基于绝对坐标的43101工作面高精度时空地质模型,并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4DGIS)进行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实现地质模型的任意剖切,结合随采地质...  相似文献   

18.
地质保障是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不可或缺的基础。综述了我国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建设30年来在保障内涵、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的主要进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煤炭绿色智能开采背景下地质保障系统建设面临的5方面技术难题:地质信息采集与解释的智能化水平不高,静态地质条件探查精度较低、综合研究程度不高、超前预测可靠性亟待提高,动态地质信息实时在线监测方法单一、致灾响应评价技术标准缺项,地质信息管理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技术水平不高,三维地质模型精度不能满足智能开采对地质透明化的要求。指出煤矿地质保障系统未来应以精准地质预测为目的,以实现地质透明为目标,以精细地质探测和精准地质表征为突破口,重点在以下方向攻关:(1)以建立具有矿井地质特色的全空间地球物理场多参量响应模板为目标,不断加强矿井物探的应用基础研究。(2)低空无人机与智能机器人在地质探测和监测数据采集中的先导性示范研究。(3)加强矿井地质体赋存与分布规律和采动覆岩变形规律研究,探索精准辨识“地质异常”的方法,研究基于矿井地质与工程特色的智能开采地质条件定量描述和分区综合预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4)多源多维异构地质数据体交换格式与建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群、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发展空间的调查评价,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城市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调查技术方法、成果产品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工作理念较落后、地质信息更新慢,成果体系没标准、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期应该以全新的思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要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服务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打造地下三维可视化的城市地质模型(透明城市),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保障制度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多圈层交互带、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开展城市地质探测与监测、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20.
杨红卫 《江苏地质》2005,29(2):94-97
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及其模式,列举了几种常用类型,阐述了地矿信息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它在地矿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