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的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同年9月,初中新课程首先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至2003年秋,实验区已扩大到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约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47%左  相似文献   

2.
潘慧平 《地理教学》2012,(18):29-32
台湾重视乡土地理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精神,并把这一理念贯彻于课程中。本文从台湾2009年正式颁布的课程标准来分析台湾地理课程的乡土地理内容,进一步提出可供大陆地理教育借鉴的宝贵经验。一、台湾高级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概况台湾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潮流与衔接九年一贯课程,自2001年开始,积极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并于2006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但因课程标准中规划的延后分化,引起社会上的许多专家学者的争论,又开始着手修订2006年地理课程标准。直到2009年,高中开始实施正式的地理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标准正式更名为  相似文献   

3.
李卫 《地理教学》2005,(10):25-27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指出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开始实施新教材时,虽然我也想转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但总是觉得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敢放手,生怕把学生的心放“野”了,收不回来,影响了教学成绩。所以一直没从新教材中找到新感觉。直到有一天,一堂公开课改变了我。  相似文献   

4.
马巍  王民 《地理教学》2021,(3):46-50
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试题命制对实现课程目标、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SEC一致性分析范式,对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地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试卷与课程标准之间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一致性,总体难度适中。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仍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科学构建测评框架,充分落实课程目标要求,发挥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必将随之进行调整,这要求教师研读新版课程标准,重构现有教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贯彻“双减”政策,以新版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目前地理教学的主要问题,探索以教材重构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学法指导和以作业设计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提质增效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地理考试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新课改一年来,老师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地理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应“关注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考试“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之一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本文引导学生关注2020年春运期间“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归纳我国新冠肺炎疫区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我国新冠肺炎传播的地理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实地调查、例举扬州一村组防疫现状,引导学生践行地理实践力;通过提出地理视角的防疫减灾对策,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以期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试点之中。21世纪之初的本次课程改革借鉴了日本、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做法,教材建设、发行机制由“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一个课程标准下多种教材版本)的模式转变。从2001年、2004年颁布义务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开始,到2006年9月,我国初中地理教材先后有7个版本在全国试用,高中地理教材也有4个版本在10个省区试用。这种模式在使用几年来,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通过对日本近年来来教材建设与使用状况的评介,反思我国新课程教材的发行与研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究其实质,就是学生充分发挥其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问题是探究的基础,是整个学习与探究过程的主题。在传统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则非常少见,这种现象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教师把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然而,通过听课也发现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也有一些课堂教学现象需要我们加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地理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新课程提出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课程理念,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区域地理教学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学生被解放。  相似文献   

12.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6,(6):11-13,15
新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协商的自由论坛。通过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发展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交际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卢军 《地理教学》2005,(5):30-32
一、近年地理高考试题趋向。1.强化地图载体,考查读图用图技能。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地理高考理应检测这一最重要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从试题设计上来凸现过程性评价,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一般说来,学生平时对较简单的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掌握较好,但有几种难图需加强读练:  相似文献   

14.
姜君轶  段玉山 《地理教学》2013,(23):29-31,28
根据2011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各个出版社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原版教材基础上,改变了一部分内容,以适应实际需求与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修订前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的开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反映了现代地理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呈现和引导不够明确。特别是在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师生不便面对面交流,线上线下混合式居家学习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们尤其需要为学生呈现更加科学、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再次阐释学习目标的概念及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2022年前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笔者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并解决"我国特色苹果优产区"真实情境相关链式问题的同时,进行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深度学习,以期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教育部制定出版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功爱 《地理教学》2005,(12):33-35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提出了在地图学习过程中进行“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的“活动建议”。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引入“社区”这个词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李占军  郭全其 《地理教学》2013,(21):34-36,33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教材将于2014年春季开始使用。教师只有认识教材的新变化,才能深刻理锯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贯彻“用教材”的新理念,从而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微调的人教版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及八年级上册教材,人教社2013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较2001版地理教材变动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