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地区盐湖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9~10月和2009年9月对内蒙古西部地区14个盐湖进行了考察、采样和分析。研究发现,本区盐湖卤水主要离子含量顺序为Na+>Cl->SO2-4>Mg2+>K+,次要离子为Ca2+ >HCO-3>CO2-3,微量元素为B2O3>Br->Li+。Na+的分布特征为东部高,北部中等,西南部偏低;而Cl-为东高西低;K+大致为南高北低;Mg2+为中部高,西部低,北部与南部中等。SO2-4、 Ca2+和CO2-3的区域分布特征均不明显;微量元素Li+ 、Br-、B2O3含量虽局部(两大沙漠连接带)有所富集,但绝对含量不高。对天然盐湖和人工采盐池的卤水进行了对比。采盐池中卤水因为蒸发强烈,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天然盐湖。分析天然盐湖与采盐池卤水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卤水蒸发初期Na+、Cl-、SO2-4离子浓度随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大,Ca2+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卤水蒸发后期Mg2+、K+大量富集,整个卤水蒸发过程中微量元素Li+与B2O3浓度一直随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些结果对内蒙古西部盐湖的研究与开发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台吉乃尔盐湖基本地质特征及锂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台吉乃尔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是我国众多盐湖中富含Li和B的盐湖之一。该湖与西台吉乃尔盐湖、一里坪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别勒滩段构成了中国最大的现代盐湖锂矿床分布带。该湖地下晶间卤水分为上下两层,即Ⅰ、Ⅱ两个卤水矿层。化学组分,阴离子以Cl-为最高,其次是SO2-4、CO2-3、HCO-3;阳离子以Na+为最高,依次为Mg2+、K+、Ca2+;化学类型属硫酸盐型硫酸镁亚型。湖区水体主要由来自南部昆仑山脉的东台吉乃尔河补给。根据1998年在该盐湖的工作和前人的地质资料,对2000年前东台吉乃尔盐湖的湖区地貌、卤水的化学组成、Li的分布规律以及成盐年代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西藏拉果错盐湖卤水中阴、阳离子以及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行为。以盐湖卤水等温蒸发过程中粒子浓度变化的四个阶段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不同体系的扩散系数、配位数、均方位移和径向分布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液相浓度越低时,H2O分子对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抑制作用,液相中离子浓度越高时,SO42-易与CO32-竞争Li+形成离子对,从而影响盐湖卤水中Li+的富集。本文研究结果对盐湖卤水中Li+的迁移行为作出了机理解释,为盐湖卤水提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四苯硼钠—季铵盐质量滴定法分析钾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四苯硼钠—季铵盐容量法滴定K+离子的原理,采用质量滴定法,考察了滴定速度、松节油加入量对四苯硼钠与季铵盐反应的影响及共存离子(包括Li+、Mg2+、Ca2+、SO2-4、B4O2-7、CO2-3)对K+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当测定K+离子含量在5~15 mg范围内,松节油最佳加入量为25滴,分析误差< 0.3%。  相似文献   

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ωB97XD方法和6-311++G(d,p)基组,系统研究了[K(H2O)n]+,[NO3(H2O)n]-和KNO3(H2O)n水合团簇的结构和性质;并结合经典分子动力学、OPLS-AA全原子力场以及SPC/E水模型模拟了不同水盐比(WSR) KNO3溶液,目的在于深入理解KNO3溶液中K+和 NO-3的微观水合结构,以及K+-NO-3离子间缔合作用特征。研究发现,对于KNO3(H2O)n (n=6,8,10和12)水合团簇,K+第一水合层稳定结构为四、五和六水合结构,其中五水合结构最稳定。K+和NO-3主要以溶剂共享离子对形式存在。随着团簇尺寸减小,直接接触离子对(CIP)物种出现。同时,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KNO3溶液中形成了直接接触K+-NO-3离子对,且随着溶液浓度增加,CIP物种形成需越过更大能垒。以上结果表明在KNO3稀溶液中主要存在物种为水合K+和NO-3,随浓度增大,单齿直接接触离子对(MCIP)逐渐出现。在高浓溶液或过饱和溶液中,K+-NO-3离子缔合主要以单齿CIP和少量双齿CIP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盐湖尾卤溶液结构变化的镁锂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湖卤水提锂工艺的难点之一在于卤水中镁锂比过高。采用红外光谱对非平衡动态降温过程中溶液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不同类型单盐溶液和卤水的结构变化,并基于此规律强化盐湖尾卤的镁锂分离。结果表明,MgSO4 溶液在40 ℃及以上时, 984 cm-1 处的特征峰显示可能出现接触式离子对结构(Mg2+-SO42-);1 280 cm-1处出现溶剂共享型离子对结构( Mg2+-H2O-SO42-);Li2SO4溶液中出现溶剂共享型离子对结构的可能性低,镁锂之间会出现结构差异。基于如上溶液结构的变化,通过非平衡动态降温过程,实现盐湖尾卤中的镁锂分离,镁锂质量比值可由最初的40降至20左右,Mg2+以MgSO4·nH2O型混合结晶产品的形式从卤水中析出,而液相中Li+的损失率可低至5.01%以下,以此达到了脱镁及锂富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察尔汗盐湖达布逊区段补水溶采区为研究区,靠近补水渠的D01、D03以及D05水文观测孔地下卤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化学、相图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地下卤水在固液转化过程中水化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卤层中卤水化学特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性。在纵向上,随深度增加Na+、SO42-浓度、pH值降低,而Mg2+、Cl-、HCO3-、Li+、B3+浓度、TDS和比重升高;在横向上,D01孔中卤水具有较高的Na+、SO42-、HCO3-、Li+浓度、pH值以及较低的TDS和比重;D03孔中卤水具有较高的K+、B3+浓度;D05孔中具有较高的TDS、比重、Mg2+、Ca2+、Cl-以及Sr2+浓度。揭示了卤水在盐层中的滞留时间、盐层渗透性差异、矿物组合与分布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地下卤水水化学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并初步研究认为补水溶矿具有局限性,D01孔受补水影响最大,D03孔次之,D05孔受补水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运用B3LYP/aug-cc-pVDZ方法对[Li(H2O)n]+(n=1~10)水合团簇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和液相中,四配位结构的[Li(H2O)n]+水合团簇比其五配位的异构体稳定,即在水溶液中Li+易形成四配位的四面体结构。随着同时水分子数的增加,Li-O键长增大,Li+上的电荷密度减小。但是当水分子数大于4时,Li-O键长和Li+上的电荷密度变化很小。[Li(H2O)n]+水合团簇中每个水分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7个水分子已足以形成Li+的近似饱和水合层。另外红外光谱显示[Li(H2O)n]+水合团簇中O-H伸缩振动随着水分子数的增加发生蓝移,而~3 600 cm-1和~3 500 cm-1处的吸收峰是第二水合层与第一水合层、第三水合层和第二水合层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Li+,Na+,K+/Cl-,SO2-4-H2O五元体系相图对于硫酸钠亚型富锂卤水分离提取锂盐、锂辉石加工利用和锂盐产品的开发利用工艺制定都有指导作用。20世纪50年代曾有人研究过这一体系25 ℃时的相图,限于当时的科研水平,液相组成确定不准确,对平衡固相的判断,后来诸多研究结果证明也有错误。50多年来再没有人研究这一五元体系相图。利用我们提出的Li+,Na+,K+/Cl-,SO2-4-H2O六元体系热力学模型,对该五元体系的平衡溶液组成和正确的平衡固相进行理论预测,给出了该体系的完整相图。结合硫酸锂混盐分离、加工实例阐述了该五元体系相图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拉曼光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法,研究了质量分数为1.0 %~28.0 %的NH4Cl水溶液的微观结构。在室温下测量了粘度、接触角和电导率。由DFT计算和拉曼光谱结果可知,当溶质浓度升高至10.0 %时,在2 900 cm-1和3 100 cm-1附近出现了明显的N-H作用峰,且随着质量分数的升高,NH4Cl水溶液中的DDAA型氢键转变为DA和DAA型氢键。X射线散射结果表明,当NH4Cl水溶液质量分数升高至10.0 %时,差值对分布函数G(r)在0.298 nm附近出现明显双峰,表明在该浓度下溶液中NH4+-Cl-接触离子对开始成为主要微观作用形式。NH4Cl水溶液的粘度、接触角和电导率均随着NH4Cl水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NH4Cl水溶液中氢键类型的转变、O-H...N键占比增多以及逐渐增加的NH4+-Cl-接触离子是粘度和接触角变化的微观本质因素;电导率的增加与溶液中有效导电离子数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16S r 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和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南极欺骗岛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来自16S r DNA克隆文库的11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细菌来自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大门的39个操作分离单元(OTU),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分别占65.25%和28.81%。放线菌门的主要优势属为鱼孢菌属(Sporichthya)、类诺卡式氏菌属(Nocardioides)、束缚菌属(Conexibacter)、Gaiell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变形杆菌门的主要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采用6种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共得到57株菌,来自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4大门的13个OTU,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分别占57.89%和31.58%。优势属是放线菌门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雷夫松氏菌属(Leifsonia)和变形杆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本论文为研究欺骗岛土壤细菌多样性以及有益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极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收集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溶胶,构建气溶胶中空气微生物16S rRNA基因文库,发现南极空气微生物具有很高的多样性,93个克隆子包含了53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hannon指数为3.58,Simpson指数为0.04。南极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细菌类群为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Chloroplasts、Bacteroidetes、Firmicutes、Planctomycetes、Proteobacteria及Verrucomicrobia等7个门,Proteobacteria门的细菌是优势类群,占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细菌克隆文库的65.7%。克隆文库中海源微生物序列及陆源微生物序列各占30.1%,说明长城站附近具有较强的海陆大气交换。我们发现有15个克隆子序列与人类活动相关,占总克隆子数的16.1%,说明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了长城站的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
提取白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总DNA,构建沉积物中的细菌16SrDNA文库,通过RFLP酶切分型与序列测定,进行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获得的125条序列归属于10个细菌类群,包括占据优势地位的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49.6%)、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8%),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5.6%)、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4%)、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4%)、绿弯菌门(Chloroflexi,1.6%)、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0.8%)、螺旋体(Spirochaetes,0.8%)。此外,还有一部分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细菌(2.4%)。而在变形细菌中,δ、γ亚群为其中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4.
模拟增雨对荒漠土壤古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莹  徐晓天  辛智鸣  吴波 《中国沙漠》2020,40(1):156-165
为探讨生长季增雨对荒漠土壤中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根据内蒙古磴口多年平均降水量,设计了模拟增雨试验,包括对照、2个增雨时段(生长季前期与后期)、每个时段2个增雨梯度(50%与100%)共计5种处理。增雨后提取荒漠土壤总DNA,对古菌群落编码16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Hiseq测序,分析古菌群落丰度、多样性及结构组成等。结果表明:该地区荒漠土壤中古菌群落均以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为优势菌群。NMDS和3种非相似性分析(MRPP、ANOSIM和Adonis)表明,生长季前期增雨未显著改变古菌的群落结构,生长季后期增雨显著改变了古菌的群落结构,当生长季后期增雨量达到100%时,古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与氨氧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相对丰度在生长季后期100%增雨条件下显著增加,将促进荒漠土壤的硝化过程。Mantel检验发现荒漠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受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变化将会对荒漠土壤古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并可能影响氮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水盐变化原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志军 《盐湖研究》2007,15(2):1-5,11
从湖泊水文要素出发,基于湖泊和流域的关系,对半个世纪来艾比湖面积、矿化度等水文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相对封闭及较小尺度的流域面积等自身特性,决定了其水资源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脆弱性;而近年来流域上的人类活动,增大了降水径流滞留时间和蒸发作用,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利用量,最终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不断减少,矿化度在湖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浓缩升高,最后就艾比湖水盐趋势变化及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艾比湖地区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发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口的大风流决定了该区风蚀作用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艾比湖的干枯变成了新松散物质来源,最终导致了该区沙尘一盐尘暴的加剧.从1950年以来,随着准噶尔西部山麓平原的开垦和河道三角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新疆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水域面积也逐渐缩小,干涸湖底和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已成为中国西北方区域沙尘一盐尘暴主要来源地.研究该区风力运输机制和风蚀作用对盐尘释放、输送过程的影响,分析降尘物中盐分的化学成分、总量及沙尘摹的年内发生率和强度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干涸盐土湖底和盐漠沙丘的风蚀对盐尘的释放、输送过程起到积极地作用,它的形成与盐尘的扩散与沉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离干涸湖底距离越远,沙尘暴的发生率、强度及降尘量也下降;降尘量为600 g·m-2·a-1(湖近)到70 g·m-2·a-1(离湖水面距离为100~200 km),其中盐分总量为14~27g·m-2·a-1;最大盐分含量可达为77 g·m-2·a-1.离湖越远,盐分的钙和硫酸盐成分越高,钠和氯化物成分越低.最后提出了对艾比湖湖区采取筑坝与隔离技术,分离出常年积水区和干涸湖底区,稳定艾比湖的水域面积,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的防治技术,种植梭梭、柽柳、胡杨等耐盐灌、乔木树种,治理干涸湖底盐土风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海威  张飞  李哲 《干旱区地理》2017,40(3):606-613
由于不同的环境背景下环境机制不同,所以导致了水盐(主要指水分、盐分)空间变异存在很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分析艾比湖地区含水量与含盐量空间变异,有助于更加合理的了解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一体化规律。以艾比湖为中心把艾比湖区域分为三个靶区:绿洲、荒漠、湖区,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个区域的土壤水分、盐分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绿洲、荒漠、湖区这三个区域表层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其含盐量大小依次为:荒漠→绿洲→湖区,而含水量却相反;绿洲、荒漠和湖区土壤含盐量的变异系数均在85%~150%之间,属高强度变异,含水量变异系数均介于55%~75%之间,属中强度变异。说明荒漠区域盐分含量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强;而水分含量的水平相对较为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弱。绿洲、荒漠、湖区土壤层10~20 cm与20~40 cm土壤层含盐量的存在显著性相关性(p<0.01),即绿洲的相关系数0.913,荒漠的相关系数0.966,湖区的相关系数0.941,绿洲与湖区土壤表层与亚层含水量存在显著性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 和0.908。说明绿洲与湖区土壤层0~10 cm与10~20 cm土壤含水量存在水分转移现象,荒漠区域这种现象不明显,可能与沙漠炎热地表环境和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艾比湖地区不同环境背景下秋季的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分布特征,为艾比湖地区农作物灌溉管理及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艾比湖东南部历史时期干涸湖底为研究区,对6种不同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运用经典统计研究了干涸湖底各景观类型下富盐沉积物盐分含量及盐分积聚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的沉积物可溶性盐分含量差异显著。从平均值角度看,各景观类型表层沉积物中0~30 cm层的盐分含量占0~60 cm层盐分含量的70%,即沉积物盐分垂直分布呈强表聚性。各景观类型的沉积物盐分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30%相似文献   

19.
艾比湖沿岸生态环境的演变与保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钱云 《干旱区地理》1996,19(1):48-52
近年来艾比湖沿岸的生态环境经历了重大演变。保护艾比湖对确保亚欧陆桥铁路的畅通和发展新疆经济有重要意义。同时保存艾比湖的可能性能确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艾比湖水面蒸发量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论述了艾比湖水面80年代以来趋于动态稳定状态的基础上,用两种方法分析论证了艾比湖水面蒸发量,并就艾比湖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